達說
貴德居黃河谷地,出小家碧玉,也出愛情。自古,貴德美女由松巴峽守戶、龍羊峽鎖關(guān),一般不外嫁,要嫁就嫁給貴德,不是封閉,是貴德值得戀,值得嫁,戀了嫁了也放心,一輩子不后悔。
貴德的愛情是放聲唱出來的,很磊落,也大方,不似潛流,似黃河。歌不是獨唱,是對唱,一唱一和之間,愛情便波濤洶涌了,也如黃河。貴德山多,谷深,曲也密,這樣的地方一定會有山歌,拉伊便是貴德山歌的一種,發(fā)聲于隋末,或者更早,因為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了先民狩獵、放牧,與生息。從游牧文化到農(nóng)耕文化時,音樂有了進步,男女對唱、集會對唱便形成了。達爾文有個著名論斷,音樂與異性求愛、生殖需求有關(guān)。早于語言,人類便有了婉約、優(yōu)美的音樂,雖說是啁啾,模仿鳥鳴,但已有了起伏、強弱,是音樂的初級形態(tài)。
不過,至唐初,山谷里才真正回響起了拉伊。藏語里,拉為山之意,伊為歌之意,拉伊即山歌,是藏族男女之間抒懷、覓愛的方式。這一點,與先民最初用仿鳥聲求愛是一致的。
當(dāng)然,貴德居民不止藏族,這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于是,拉伊便有了多種語言,但都流露出對愛情的向往與追求。
溫婉、含蓄,秀而不媚,如一根絲帶,或若一條溪流,是貴德各族姑娘的模樣,這與貴德一溝的炊煙、一天的氤氳、一地的梨花相契合。但對唱起拉伊來,眼眸會一閃一閃,身段會楚楚動人,眉目也會傳情,不比男聲遜色。
貴德男女唱拉伊,清亮,疏朗,原生態(tài),嗓子不會嘶啞,因為他們是喝黃河水長大的。黃河自龍羊峽流入貴德,經(jīng)拉西瓦峽谷、三河谷地,至松巴峽出境,淌了76.8公里,一路的清澈,碧綠,沒有一點沙泥,正所謂“天下黃河貴德清”。貴德有平川,有溝壑,也有草原,但又甘愿被入云的雪山環(huán)繞,拉伊之聲就有了回音,有了綠色的旋律,有了白雪的嗓子,也有了類似江南之雨霧的纏綿。
如織的水網(wǎng),是貴德的另一種景象,這在高原不多見。貴德海拔高,最高為5011米,最低也有2170米,但河流散布,單說在境內(nèi)匯入黃河的河流就不少,這樣的水網(wǎng),有一點蘇州的形態(tài),叫居于高原的貴德多了幾分江南的韻味。于是,拉伊中有粗獷,也有細(xì)膩;有深沉,也有甜美;有端莊,也有奔放。說拉伊的音調(diào)豐富,又有色彩,是有根有據(jù)的。
拉伊好聽,河聲、鳥鳴、泉語、林濤、雨滴都入了拉伊曲,春草拔節(jié)的聲音,夏陽普照的顏色,秋葉滿山的景象,冬雪漫天的畫面,也都入了拉伊詞,拉伊是男聲和女聲的對唱,也是人與自然的合唱。拉伊對唱不止是一對男女的事,貴德的綠草、煙柳、翠楊、河灘、百鳥之類的動物、植物,也都參與進來了。拉伊開始了,藏原羚便站在原地,聽悠揚的拉伊,也不害怕天敵狼、猞猁的突然襲擊了。在拉伊聲中,狼、猞猁也會柔情起來,藏原羚相信這一點。
拉伊如明媚的春光。
唱拉伊是沖著愛情的,一般是男方主動,女方含苞,守株待兔。唱也有程式,先是男方試探,所謂引歌,藏語叫則果祖巴。引歌不能直奔主題,一上來就喊那三個字,要有鋪墊,有前奏,尤其要有問候,藏語叫角致。之后,用眼神、表情與聲音,讓女方感受到真誠、才華。有真誠,女方才覺得踏實,靠譜;有才華,女方對未來才充滿信心。有一顆真誠的心,又有才華,女方便會動心。拉伊歌詞是一種表達,更是肚中墨水的外現(xiàn)。男方可以隨興所欲,現(xiàn)編現(xiàn)唱,但要委婉,文縐縐的,多用比喻,深入淺出,叫女方心領(lǐng)神會。等雙方都心向愛情的時候,男方便可循序漸進,開始對唱相戀,藏語叫如卓巴。接著,牽著女方的心,對唱相愛,藏語叫謝同巴,再對唱相思,藏語叫如珍巴。之后,唱向高潮。有時候,男女對唱了,也不一定就能產(chǎn)生火花,唱著唱著,就沒激情了,找不著調(diào)了,甚至,火花噴出來了,但唱著唱著,慢慢熄下來了。貴德有個俗成的約定,拉伊對唱中,一方對另一方不熱乎,即便要回絕,也要講禮貌,用含蓄的歌詞表達出來,一定要唱到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即尾歌,藏語叫德莫,意思是把平安送給對方。
至于對唱的空間,沒有大的講究,田野、溪澗、山林都可以,但不是沒講究,同一個家,男女是不能隨便對唱的,拉伊抒情,是追求、醞釀愛情的,父女、母子、兄妹之間只能是親情,不能產(chǎn)生愛情。即便是在家外,父母遇見兒子與一位姑娘,或女兒跟一位年輕小伙子對唱拉伊,應(yīng)該馬上旁繞開去,躲進不易覺察的地方,暗聽,竊喜,在心里喝彩,但不能發(fā)出聲響,干擾了對唱者的情緒。
同一座村莊,也不能想唱就唱,或許,這跟血緣有關(guān)聯(lián),一個村莊往往是一個家族,上溯起來,身上流動著同一個祖先的血液。另外,對唱的男女年齡要相當(dāng),遇上父母輩一樣年齡的,要避開,不可對唱;少兒之間沒到婚戀的年齡,也不能對唱。拉伊對唱,還要避開少兒,少兒不宜。
除了對唱,還有拉伊?xí)?,名曰會,自然不是一對兩對男女唱拉伊了,是十幾對甚或幾十對,聽歌的人也不止一人兩人,是幾十人甚或幾百人,貴德人無論遠(yuǎn)近,都會跑到“會場”來,眼望戲臺,耳聽拉伊。戲臺立在黃河南岸的西河灘。早在明代,貴德便有一個習(xí)俗,民眾相約前往畢家寺、城隍廟敬神、奉香,與祈禱,以求神佑五谷豐登,歲歲平安。至民國末,貴德來了一位有頭腦的縣長,在西河灘開鑿了一池湖,建了兩座亭,一曰飛機亭,二曰八角亭,尤其是造了一座大戲臺。
湖,亭,戲臺,是這位縣長用來傳播意識形態(tài)的,貴德的百姓坐在湖邊、亭間,以及戲臺附屬的邊廊、廂房、看臺、天井之類的地方,看戲臺上的演員三五步走遍五湖四海,五六人勢如萬馬千軍,臺上哭,臺下也哭,看戲中人,也看前面觀眾的后腦勺,是是非非,真真假假,都從眼前過??h長要的是,百姓看戲,看出是非、真假,與功過,勸導(dǎo)百姓抑惡,向善。于是,以往敬神的習(xí)俗淡下去了,看戲、聽?wèi)?、說戲有了蔚然之貎。另外,玩龍燈、舞獅子、拉花姐、劃旱船、踩高蹺、扭秧歌之類的民間娛樂,應(yīng)有盡有,娛神,更娛人。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拉伊?xí)銘?yīng)運而生了。貴德有了一個新習(xí)俗,每年農(nóng)歷六月二十二日,為拉伊?xí)?/p>
其實,拉伊?xí)褪琴惛钑?。這一天,選手會登上戲臺唱情歌,賽拉伊。后來,戲臺不夠用,觀眾的眼睛也伸不進戲臺了,偌大的西河灘便成了拉伊?xí)馁悎?,彼一攤,此一攤,攤攤之間相距不遠(yuǎn),每攤至少也有10名選手,有男聲,也有女聲。拉伊賽的不止是曲調(diào)、歌詞、聲線、抒情,更多的是比男女的默契、表情、機敏,乃至即興編唱的才能,能奪冠者,是逐個唱敗一攤又一攤對手的選手。
西河灘,是歌手,乃至歌唱家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