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堅強 楊偉 白鴻雁 武擘 劉勇 郝艷芳 施寶安 周忠宇
摘要 為給種植戶提供高粱高產高效栽培模式,進行了高淀粉高粱品種晉雜25號的示范研究。結果表明,高粱種植過程中選擇適宜的品種,并配套“一增四改”機械化輕簡栽培技術,可獲得較高的產量,對增加農民收益及調整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 高粱;晉雜25號;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2-0003-02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vide high-yield and high-efficiency cultivation model for sorghum growers,an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the high-starch sorghum variety Jinza 25 was carried ou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 yield could be obtained by selecting suitable sorghum varieties and matching mechanize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one increase,four changes",which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increasing farmers' benefits and adjusting agricultural structure.
Key words sorghum;Jinza 25;yield
高粱是世界上第五大糧食作物,也是一種高效能源作物。高粱具有抗旱、抗鹽堿等獨特的優(yōu)勢。我國將高粱作為釀造原料已有悠久的歷史。山西省年需求釀造高粱逾30萬t,早些年由于玉米種植機械化程度高而使高粱面積大幅縮減,釀造企業(yè)只得從省外采購原料[1-4]。近年來,隨著優(yōu)質高粱品種的育成和高粱種植機械化程度的提高,高粱面積有增加趨勢,加上國家對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的需要,高粱已成為農民增效增益的第一大雜糧[5-18]。
本研究利用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高粱研究所培育的高淀粉高粱品種晉雜25號,在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四清醋業(yè)有限公司釀造原料基地,進行了高淀粉高粱高產高效栽培試驗和對比,旨在為種植戶提供一套適合當地高粱高產高效的栽培模式。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高粱品種為晉雜25號,由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高粱研究所提供。供試化肥為高粱專用肥(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環(huán)境與資源研究所研制生產)、當地常用復合肥。防治蚜蟲的藥品為氟啶蟲胺腈或吡蟲啉。
1.2 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7年在平遙縣卜宜鄉(xiāng)小胡村、平遙縣洪善鎮(zhèn)北營村和平遙縣南政鄉(xiāng)南政村三地同時進行,每點試驗面積6.67 hm2。施用高粱專用肥750 kg/hm2作底肥,一次性施足,不再追肥。每處試驗地都設有對照田0.67 hm2,肥料施用同高粱專用肥等價的復合肥。采用機械播種下肥,噴施除草劑。蚜蟲發(fā)生地段噴施氟啶蟲胺腈或吡蟲啉防治。成熟測產后采用機械統(tǒng)一收獲。根據高粱品種的適宜性,平遙鄉(xiāng)卜宜小胡村旱地留苗密度11.25萬株/hm2,平遙南政村和北營村水澆地留苗密度13.50萬株/hm2。
1.3 測產方法
1.3.1 人工測產。2017年10月14—15日,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高粱研究所組織有關專家組成測產小組,在平遙縣洪善鎮(zhèn)北營村和南政鄉(xiāng)南政村試驗示范田分別進行了人工測產。在整塊示范田中選取有代表性的3點,每點面積36 m2,人工收獲清點穗數,烘干、考種。
1.3.2 聯(lián)合收割機收獲實測。10月21—24日三地機械收獲后進行了實測??偖a量除以總面積,扣除籽粒水分和雜質,折合出單位面積凈產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產量結果分析
從表1可知,人工測產北營村平均產量達11 163.6 kg/hm2,南政村平均產量10 593.3 kg/hm2。從表2可知,機械收獲測產北營村實測平均產量9 219.3 kg/hm2,比當地種植品種晉雜22號增產16.7%;南政村實測平均產量9 185.4 kg/hm2,比當地種植品種晉中405增產17.8%;小胡村實測平均產量6 740.4 kg/hm2,比當地種植品種晉雜12號減產9.8%。
2.2 北營村和南政村示范田增產原因分析
2.2.1 當地氣候、土地耕作條件優(yōu)勢。平遙縣境東南部群山環(huán)繞,中部丘陵起伏,北部為廣闊的平川,海拔最高點孟山1 962 m,海拔最低點汾河下游西岸735 m,南政村、北營村位居平遙平川地區(qū)。年平均氣溫10.1 ℃,無霜期158 d,降水量439 mm,具有完善的水利設施,曾是高粱生產區(qū),非常適合種植增產潛力巨大的作物品種。
2.2.2 選擇適宜的品種。晉雜25號頂土能力強,出苗整齊,株體綠色或深綠色,長勢旺盛,株高160 cm,抗倒伏,穗長28 cm,籽粒緊湊,呈紡錘形,高抗絲黑穗病,粒大飽滿,抗早衰,生育期130 d,屬于中晚熟低稈品種,適合機械化收獲。
2.2.3 配套高產機械化栽培技術。配套采用高粱“一增四改”機械化輕簡栽培技術,“一增”即增加種植密度至13.5萬株/hm2;“四改”即改施肥、改耕作方式、改種植技術、改收獲方式?!案氖┓省奔锤哪壳笆褂玫钠胀◤秃戏蕿榫忈屝詮秃戏屎蜏y土配方施肥;“改耕作方式”即改目前生產中推行的春旋耕為秋深耕春免耕;“改種植技術”即改條播、人工除草為機播和化學除草;“改收獲方式”即改人工收獲為機械化收獲。
2.2.4 科學防治蚜蟲。高粱蚜蟲發(fā)生年份,用240 g/L氟啶蟲胺腈或吡蟲啉與細沙混拌成毒沙,揚撒在高粱植株上,用量300~375 kg/hm2;或用吡蟲啉150倍液噴霧高粱植株,一般要連續(xù)防治2~3次[19]。
2.3 小胡村低產原因分析
小胡村地處平遙丘陵地區(qū),土壤質地較差,沒有完善的水利設施,大部分地塊受氣候影響較大。為了發(fā)展當地高粱產業(yè),要大力推廣節(jié)水保墑技術,引種旱作高粱品種,提高高粱產量,為提高農民生產收益打下堅實的基礎。
3 結論與討論
平遙縣高粱種植歷史悠久,前些年由于玉米種植效益的高漲,致使高粱種植面積逐年縮小。近些年由于玉米價格直線下降,高粱價格不斷上漲,種植高粱的勢頭有所回升。在國家產業(yè)結構調整的推動下,各地政府引導釀造企業(yè)建立原料基地,實行訂單農業(yè),大力發(fā)展高粱種植[20-24]。為提高農民收益,各地政府首先要擴大科技投入,推廣適應當地的高產高粱栽培品種及配套機械化栽培技術,提高高粱種植和釀造水平,夯實高粱發(fā)展的基礎。平遙縣的示范種植結果表明,晉雜25號適合在中高水肥田種植,增產潛力大。
4 參考文獻
[1] 范娜,白文斌,彭之東,等.高粱耐鹽種質資源的鑒選與綜合評價[J].中國農學通報,2018,34(10):82-87.
[2] 崔鳳娟,李巖,王振國,等.種植密度對高粱群體生理指標及產量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8,34(8):9-14.
[3] 范昭能,曾榮耀,楊航,等.“高粱+再生高粱”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7,33(12):24-29.
[4] 王良群,楊偉,劉勇,等.高粱新技術育種的實踐與探討[J].中國農學通報,2016,32(33):75-80.
[5] 楊興虎.河西走廊沙漠開發(fā)區(qū)飼用甜高粱高效栽培技術[J].中國糖料,2016,38(1):62-64.
[6] 穆艷芳.不同栽培措施對高粱品質性狀的影響[J].天津農業(yè)科學,2016,22(2):106-108.
[7] 郭立君,曾賢杰,葉桃林,等.淺談湖南省高粱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湖南農業(yè)科學,2016(1):18-20.
[8] 周棱波,汪燦,陸秀娟,等.施肥量和種植密度對糯高粱黔高7號光合特性、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南方農業(yè)學報,2016,47(5):644-648.
[9] 張劍芬.高粱種植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J].農技服務,2017,34(5):62-62.
[10] 張沛敏,邵林生,閆建賓,等.山西晉中盆地甜糯玉米種植技術探討[J].種子科技,2016,34(7):63-64.
[11] 金兆娟.高粱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17(3):61.
[12] 劉海天,馬晶,劉武仁.關于影響玉米籽粒容重的栽培技術研究[J].農業(yè)與技術,2016,36(5):89-91.
[13] 牛皓,平俊愛,張福耀,等.適宜機械化種植的高粱品種晉雜39號的選育[J].中國種業(yè),2017(5):63-64.
[14] 李嵩博,唐朝臣,陳峰,等.中國粒用高粱改良品種的產量和品質性狀時空變化[J].中國農業(yè)科學,2018(2):246-256.
[15] 鄭士梅,劉冰,丁孝營,等.高粱雜交種九雜11號的選育[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6(4):176.
[16] 閻曉光,李洪,董紅芬,等.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玉米雜交種評價[J].北方農業(yè)學報,2018(1):7-11.
[17] 王曉龍,李紅,楊曌,等.飼用高粱不同品種比較試驗[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17(13):147-150.
[18] 王花云,張福耀,平俊愛,等.釀造用高粱晉雜107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7,45(1):10-12.
[19] 董立榮.高粱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yè)與技術,2017,37(23):124-125.
[20] 范昭能,曾榮耀,楊航,等.“高粱+再生高粱”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7,33(12):24-29.
[21] 張英秋,徐茂財.高粱高產栽培技術[J].黑龍江農業(yè)科學,2016(8):164-166.
[22] 郭艷霞.淺述黑龍江省矮稈高粱的密植栽培技術[J].新農村:黑龍江,2017(6):44.
[23] 劉貴鋒,董良利,宋旭東,等.山西省高粱栽培技術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山西農業(yè)科學,2009,37(8):17-20.
[24] 曹昌林,宋旭東,董良利,等.“干旱、半干旱”區(qū)高粱栽培模式的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9,25(14):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