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P
一碗面,可以是熱的,也可以是冷的。本期,我們接著探秘“中國好面條”……
河南燴面
燴,一種把原料和調(diào)料放入鍋中,以高湯燴制的烹飪方法。面之燴法,數(shù)河南鄭州最為講究。鄭州號稱“燴面之城”,燴面館遍布其大街小巷。
燴面之面,選用優(yōu)質(zhì)精白面粉,和好后搟成食指寬、20厘米長的面片。其湯另辟蹊徑:將上等羊肉、羊骨先大火猛煮,再小火慢煲,連續(xù)5小時以上,期間加入數(shù)味中藥。燴面的輔料有海帶絲、豆腐絲、鵪鶉蛋等,至于香菜、辣椒油等小碟料,由食客自選。
傳說,李世民登基前,曾落難逃亡,途中染上寒疾,幸得一農(nóng)家收留。純樸的農(nóng)民宰麋鹿燉湯給李世民補身體,但迫于追兵追得緊,只能草草地將和好的面扯下鍋。李世民吃下這種湯面后,寒疾痊愈了。即位后,李世民派人尋訪到這戶農(nóng)家,還讓廚師學這種面的做法。后來,唐宮里就多了一道“麒麟面”。后因麋鹿稀有,便以山羊替代,這就是今天的燴面。
河南的燴面,有羊肉燴面、牛肉燴面和三鮮燴面等不同品種,其中以羊肉燴面最負盛名。鄭州的燴面,與洛陽的水席、開封的包子齊名為“河南三大小吃”。
延吉冷面
延吉的冷面在中國面食中獨樹一幟。
延吉冷面的用面,一般選用蕎麥粉。蕎麥粉營養(yǎng)豐富,口感也更加筋道。
顧名思義,冷面無論是湯還是面,都要涼后食用。同時,各種配料也必須是涼的。面條上蓋著牛肉、蘋果、泡菜,面條里還有水果,這也是它的“高冷”之處。
上桌前,一勺冰涼酸甜的湯料入碗,滿滿的涼爽,似乎這樣做出的冷面才最為正宗。
杭州片兒川
杭州片兒川——江浙地區(qū)的特色傳統(tǒng)湯面,鮮美可口,已有百年歷史,由杭州老店奎元館(一家以賣面條為主的老字號餐館,創(chuàng)辦于1867年)首創(chuàng)。
據(jù)說,當年奎元館還是一家沒有名字的小面館時,片兒川面便是其招牌面。清朝時,來杭州趕考的書生很多。店主為招攬生意,在面條里配上用雪里蕻、筍片和豬肉片熬成的澆頭,專供趕考的書生。有一次,一位年輕的書生走進面館,點了一碗陽春面,店主見他雖然清貧,卻極有禮貌,便特意送了他一碗片兒川,外加三個茶葉蛋,祝他連中三元。這位書生高中之后,特意到面館里致謝。因面館尚無名字,他便提筆寫了“奎元館”三個大字,作為面館名字。從此,奎元館的片兒川面名聲大振,食客滿門。
昆山奧灶面
關于“奧灶”二字的來歷,眾說紛紜。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途經(jīng)昆山,游覽玉峰山后餓了,走進一家面館,吃了一碗紅油爆魚面,感覺味道極好,立刻命人問個究竟。但由于昆山話太難懂,太監(jiān)聽得不明所以。他急中生智,這樣對乾隆皇帝說:“紅油面味道好,主要是因為面灶上的奧妙?!鼻∫宦?,哈哈笑道:“面灶的奧妙,奧妙的面灶?!薄皧W灶面”之名,由此而來。
后來人們游覽玉峰山,總愛去吃一碗“奧灶面”。
鎮(zhèn)江鍋蓋面
鍋蓋面,也稱鎮(zhèn)江小刀面,被譽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
鍋蓋面用的面條是“跳面”。制作跳面,需把揉好的面放在案板上,大廚坐在竹杠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然后上下顛跳,通過反復擠壓將面團壓成薄薄的面皮后,用刀將其切成面條。
鍋蓋面的做法,雖在清代已有之,但“鍋蓋面”的叫法卻只有三十多年的歷史。當?shù)卣紡V益,提出了鎮(zhèn)江新“三怪”——香醋擺不壞、肴肉不當菜、面鍋里面煮鍋蓋,“鍋蓋面”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