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華
(遼寧省阜新市第五人民醫(yī)院,遼寧 阜新 123002)
腦梗死發(fā)生后可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同時也可導致患者情緒發(fā)生改變。因腦梗死導致的運動障礙可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和腦梗死前生活狀態(tài)產生巨大反差,所以患者容易發(fā)生抑郁等情緒改變,影響到患者腦梗死后康復[1-2]。護理干預在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康復中起著重要作用,而腦梗死后合并抑郁患者的神經功能康復更需要相應的護理措施來改善。本文選擇我院收治的腦梗死后抑郁患者,觀察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此類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護理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入選的100例腦梗死患者均為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病例,上述患者除了符合腦梗死診斷標準外同時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超過16分,所選患者病情穩(wěn)定,進入康復期。同時排除出血性腦梗死患者、意識障礙患者、不能理解醫(yī)護操作并執(zhí)行的患者、有精神疾病病史患者。上述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為50例)。兩組一般臨床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的腦梗死后護理干預:指導患者進行肢體康復鍛煉、用藥指導、健康教育、飲食指導等。觀察組采用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①肢體功能康復鍛煉指導。指導患者進行肢體功能鍛煉,預防肌萎縮等。指導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鍛煉,逐漸恢復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指導患者發(fā)聲訓練,逐漸恢復語言表達能力。②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分析每個患者心理狀況,針對患者產生抑郁情緒原因進行心理護理。耐心傾聽患者訴說,對患者進行耐心開導,對患者功能鍛煉后進步進行積極暗示,提高患者功能恢復的信心。③家庭社會支持。動員患者家屬和朋友積極參與到患者的康復中,讓患者感受到家庭社會溫暖。囑咐患者避免抱怨等語言和情緒,讓患者家屬保持樂觀情緒和態(tài)度去感染患者,做好家庭陪護避免患者產生孤獨感,提高患者功能康復信心。④個體化健康教育。根據(jù)患者文化程度、理解能力、心理情緒等特點,為患者制定個體化健康教育計劃。讓患者了解自己病情,讓患者掌握相關鍛煉方法。讓患者了解積極鍛煉和樂觀情緒對功能恢復的影響。
1.3 觀察指標:①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包括24項)對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抑郁情況進行評分,采用本量表評分后,總分超過24分為嚴重抑郁,超過17分為輕或中度抑郁,<7分無抑郁癥狀。②采用Barthel指數(shù)和運動功能量表(FMA)分別對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運動功能改變情況進行評分,上述兩組評分分別較干預前提高,說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運動功能有顯著改善。
1.4 統(tǒng)計學處理: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下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P<0.05,顯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抑郁、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運動功能改善情況比較:見表1。觀察組干預前抑郁、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運動功能評分分別和對照組干預前抑郁、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運動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干預后抑郁、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運動功能評分分別和本組干預前抑郁、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運動功能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抑郁、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運動功能評分分別和對照組干預后抑郁、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運動功能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腦梗死發(fā)生后不但可以導致患者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同時也可導致患者情緒發(fā)生改變,如腦梗死后可合并抑郁情緒,影響到患者腦梗死功能恢復和生活質量[3-4]。腦梗死后合并抑郁與多種因素有關,如人文因素、病變部位等。腦梗死后患者因為功能障礙出現(xiàn)情緒低落、少言寡語,再加上給家庭帶來經濟及心理負擔,所以腦梗死后合并抑郁會使患者生活質量嚴重下降。腦梗死后合并抑郁需要及時有效的護理干預來改善其抑郁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常規(guī)的腦梗死護理干預主要是注重患者功能康復護理,而腦梗死后情緒改變方面的護理容易被忽視[5-6]。綜合性護理干預除了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肢體功能恢復護理干預外,同時也注重患者的情緒改變方面的護理干預。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包括心理護理),觀察組患者的運動功能恢復、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提高及抑郁情緒改善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這與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的護理效果分不開的。所以,綜合性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腦梗死后合并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緒,有助于其運動功能恢復和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護理效果顯著。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抑郁、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運動功能評定情況(±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抑郁、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運動功能評定情況(±s)
組別 n 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分) Barthel指數(shù)(分) 運動功能量表(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50 19.3±3.4 15.3±2.9 33.9±8.9 54.7±8.8 37.1±6.8 49.2±6.1觀察組 50 18.5±4.2 8.6±4.1 34.6±10.1 69.4±7.6 36.7±7.2 61.4±5.7
[1] 王羚入,符曉艷,王華,等.腦梗死后抑郁發(fā)生與人文因素、血管危險因素及卒中特點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7,15(2):286-288.
[2] 張瑩,方巖,徐輝,等.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遠期卒中后抑郁與發(fā)病部位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7,36(7):755-758.
[3] 陳曉云,葉斌.多維度深度護理干預對急性腦梗死合并抑郁患者預后的影響[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5,40(6):827-829.
[4] 邱崢,林力,熊英,等.帕羅西汀輔助治療腦梗死后抑郁的效果及對神經功能康復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21):143-144.
[5] 楊秋菊.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抑郁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0):1899-1901.
[6] 趙燕民,洪麗,王獻,等.黛力新聯(lián)合心理干預對丘腦梗死后合并抑郁焦慮狀態(tài)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7,20(1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