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研究神經(jīng)保護劑的不成功促使血管新生成為新的研究熱點。缺血后的神經(jīng)修復與再生必然需要能量的供應,能量的供給有賴于血流的運輸并供應到相應腦區(qū),血管網(wǎng)絡的重建是保證血流灌注的前提。血管新生后微血管網(wǎng)絡的形成能使缺血組織恢復血流灌注,減少缺血后產(chǎn)生的各種有害代謝物質對機體器官組織細胞的繼發(fā)損害。研究發(fā)現(xiàn)梓醇能透過血腦屏障并促進腦血管新生,因此在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治療方面具有比較廣闊的應用前景。
地黃是中醫(yī)學中常用的一味藥材。《神農本草經(jīng)》記載上品地黃可逐血痹,并且談到除痹,生者尤良?!侗静萸笳妗分杏涊d地黃可活血生新?,F(xiàn)今常用生地黃和熟地黃。生地黃能涼血活血,養(yǎng)陰津,增強人的體質。熟地黃能夠養(yǎng)陰血,益精髓。中醫(yī)在腦梗死等缺血性疾病中應用地黃很廣泛,如六味地黃丸、地黃飲子、大秦艽湯等治療中風病的經(jīng)典方劑中都有應用到地黃。對于地黃藥物成分的研究比較突出的是環(huán)烯醚萜類,梓醇是其主要成分。梓醇因性質不穩(wěn)定,易受到酸堿度、熱度、提取工藝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不易存儲,但經(jīng)過改進提取工藝后梓醇的提取率已大大提高[1]。梓醇有促血管新生、腦保護、抗氧化、抗凋亡等多種作用[2]。而促血管新生作用是其近年備受關注的熱點。
血管新生主要包括兩個過程: 血管初次發(fā)生和血管再生成。前者主要指由內皮祖細胞(EPCs) 形成新血管的過程; 后者是從已有的毛細血管發(fā)展而形成新的血管的過程,主要包括:血管基膜降解;血管內皮細胞的激活、增殖、遷移;重建形成新的血管。血管新生是各種促血管生成因子及抑制血管生成因子協(xié)調作用的動態(tài)復雜過程。促血管形成因子主要包括轉化生長因子α(TGF-α)、轉化生長因子β (TGF-β)、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VEGF)、血管形成素、血小板源性內皮細胞生長因子(PD-ECGF)、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 )、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s)等。抑血管形成因子主要有血管新生抑制素、血小板反應蛋白(TPS-1)、內皮抑素等[3]。正常情況下二者處于平衡狀態(tài),維持正常的血管新生,如女性在經(jīng)、帶、胎、產(chǎn)特殊生理周期中的生理性血管新生。缺血后的血管生成是機體的修復反應,當血管生成不足,則組織細胞缺血壞死,由中心區(qū)向半暗帶區(qū)不斷漫延,或者修復緩慢,致軀體功能與認識功能的減退。
2.1 梓醇的腦血管新生促進作用 梓醇可促進缺血后病灶組織血管的新生。研究發(fā)現(xiàn),梓醇可使腦缺血后實驗動物病灶區(qū)域血管新生數(shù)目和血管密度顯著增加,分支增多,向缺血區(qū)輻射,部分新生血管靠攏形成連接,形成新的血管網(wǎng),從而減輕組織缺血缺氧的狀態(tài)[4-5]。在研究梓醇對神經(jīng)血管單元(神經(jīng)元、微血管、神經(jīng)膠質細胞以及基質細胞等)的整體保護作用時,結果顯示梓醇增加神經(jīng)元數(shù)目,減少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的同時,可以增加神經(jīng)血管單元(NVU)中微血管密度及長度[6-7]。進行能量傳遞的血管需為相對成熟穩(wěn)定的血管,進一步研究關注到梓醇在促血管新生的基礎上能夠促新生血管成熟,進而使其發(fā)揮作用[8]。
2.2 梓醇的腦血管新生促進機制
2.2.1 梓醇通過刺激JAK2/STAT3通路開放,進而上調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促血管新生 梓醇促血管新生的同時會伴隨VEGF的表達顯著增加[4-5]。 VEGF是血管內皮細胞一種特異性的生長因子,因其可增加血管通透性,也稱滲透性因子。已經(jīng)證實VEGF有促進缺血梗死后組織血管再生的作用[9]。梓醇對VEGF的上游調節(jié)通路至少有部分是由信號轉導與轉錄激活子-3(STAT3)來完成[10]。STAT3是血管生成過程中重要的調節(jié)因子,在新生血管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1]。其作為JAK2激酶的底物,被JAK家族酪氨酸磷酸化后,形成同源或異源二聚體,啟動基因轉錄,對血管生成有著關鍵作用[12]。JAK2/STAT3是一條近年發(fā)現(xiàn)的細胞內信號轉導通路,能夠將細胞外信號快速傳遞至細胞內。梓醇對VEGF的上調與刺激JAK2/STAT3通路密切相關,梓醇可能通過激活JAK2/STAT3信號通路,上調VEGF表達,進而促進血管新生[13-14]。此發(fā)現(xiàn)為梓醇對血管新生機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方向。
2.2.2 梓醇上調血管生成素(EPO)促血管新生 梓醇在促血管新生的同時能減輕內皮水腫[5]。VEGF有增加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因此梓醇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并不僅僅是調控VEGF一條途徑,可能還存在其他的作用途徑。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梓醇在上調VEGF的同時也會上調EPO[6,10]。 EPO 是一種營養(yǎng)因子及神經(jīng)保護因子,已被證實可以調控血管新生[15-16]。梓醇促血管新生且減輕血管水腫是VEGF及EPO協(xié)同作用的結果[6]。
2.2.3 梓醇刺激血管形成素-1(Ang-1)表達 促血管成熟 Ang-1與其受體Tie-2結合可促進血管成熟穩(wěn)定,同時也被證實可以減輕VEGF所導致的內皮水腫[17-18]。有研究證實梓醇可同時上調Ang-1與VEGF的表達[8]。其促血管新生并減輕血管水腫可能是Ang-1與VEGF共同作用的結果[8],而Ang-1與VEGF的協(xié)同作用還可促進幼稚血管的成熟。
2.2.4 梓醇誘導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BDNF)的表達促血管新生 梓醇可刺激BDNF的表達,進而增加微血管內皮細胞的存活率,此作用可通過梓醇自身或上調VEGF的表達來完成[19]。研究表明,梓醇可增加缺血灶周圍大腦皮質BDNF和其特異性酪氨酸激酶受體 B(TrkB)蛋白的分泌,BDNF與TrkB構成的信號通路具有保護內皮細胞、促神經(jīng)元軸突和樹突生長、促進神經(jīng)修復等作用[20]。可見梓醇對血管的保護作用還可體現(xiàn)在促BDNF的分泌上,并提示 BDNF 是梓醇發(fā)揮多向性作用的重要分子基礎。
2.3 梓醇發(fā)揮效應的時間窗 血管新生存在于腦卒中后的急性期、亞急性期、慢性期、后遺癥期整個過程[21]。以血管新生為切入點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具有較長的治療時間窗,而研究也發(fā)現(xiàn)梓醇腦保護存在治療時間窗[10]。梓醇在腦組織缺血時可在1 h、3 h給藥時發(fā)揮良好效應,6 h給藥時也有作用,但作用較1 h、3 h減弱[22]。之后有研究發(fā)現(xiàn),梓醇在24 h給藥時會發(fā)揮良好的治療作用[23]。還有學者發(fā)現(xiàn),梓醇在腦缺血后35 d時還有治療作用[24]。由此可見,梓醇通過促血管新生不僅可以改善缺血早期的癥狀,對缺血后期的功能恢復也有明顯作用。因此,梓醇可應用于腦缺血疾病的全程。
梓醇具有神經(jīng)元及相關支持細胞的保護作用[25-28]。但神經(jīng)保護作用基于能量的供應,而能量供應取決于血管的再通與微循環(huán)的重建。梓醇在促血管新生方面的作用推測與VEGF、EPO、BDNF、Ang-1等因子的表達有關。但這些因子的相互作用如何?作用在JAK/STAT3通路的哪些關鍵點?這些問題尚不明確,也是本課題組的研究方向與內容。
過多的血管新生是腫瘤等惡性疾病的基礎,梓醇的靶向性促血管新生特別重要。目前這方面的研究尚缺乏,需要我們共同探索,為下一步研究提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