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仕林
(廣西貴港市港北區(qū)畜牧水產技術推廣站 537100)
豬偽狂犬病是豬偽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性疾病。這種疾病有很大的發(fā)生概率,可能導致流產,母豬死胎、不孕,大量的新生仔豬死亡,呼吸困難和增長停滯等,是危害全球養(yǎng)豬業(yè)的主要傳染性疾病之一,全世界因該病所造成的損失每年可高達幾十億美元。本文目的就是針對該病的特點,提出針對性的控制措施和意見。
兔子在實驗動物中是最敏感的,小鼠、大鼠、豚鼠等也可能被感染。偽狂犬病自然發(fā)生在豬、牛、綿羊、狗和貓身上。此外,各種野生動物和食肉動物也易受感染。水貂和雪貂也可以通過喂養(yǎng)含有偽狂犬病病毒的豬內臟引起偽狂犬病的爆發(fā)。關于人類感染偽狂犬病病毒的報道很少,而且它們不是基于病毒隔離。在我國內地和我國臺灣省及土耳其等已經報道了血清學陽性患者。在歐洲有報道稱,由于皮膚損傷,與患病組織接觸,有幾起感染病例。主要癥狀為局部瘙癢,未報告死亡。最近的報告是在1992年發(fā)現的。直接暴露于偽狂犬病病毒而感染波蘭的工人開始手上短暫瘙癢,然后延伸到背部和肩部。
豬是偽狂犬病病毒的貯藏宿主。病豬、毒豬和有毒嚙齒動物是感染的重要來源。許多學者認為,其他感染這種疾病的動物與豬和老鼠有關。在農場,該病毒主要通過感染食物傳染給健康的豬。此外,受病毒感染的工人和設備在傳播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機載傳播是偽狂犬病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然而,目前還不清楚其能傳播多遠。通過一系列的調查還可以發(fā)現,在用偽狂犬病養(yǎng)豬場周圍放牧的牛也能產生疾病。在這種情況下,空氣傳輸是唯一可能的路線。在豬身上,病毒主要通過鼻腔分泌物傳播。此外,牛奶和精液也是可能的傳播方法[1]。
除了豬之外,所有動物均感染了偽狂犬病病毒,而且死亡率很高。豬偽狂犬病發(fā)生后,臨床癥狀每天都有變化。成年豬一般感染隱匿感染。懷孕母豬可能導致流產、死胎、木乃伊、母豬不孕。仔豬15d內患病率和死亡率可達100%,斷奶仔豬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可達40%,死亡率約為20%。會導致生長停滯,體重緩慢增加,像成年豬一樣。
偽狂犬病的發(fā)生有一定的季節(jié)性,主要發(fā)生在寒冷季節(jié),其他季節(jié)也在發(fā)生。
接種疫苗是預防和控制偽狂犬病的根本措施,而純化是主要的方法。首先,它是凈化豬群,實施保護豬崽的主要手段,可以通過低密度育種、分期喂養(yǎng)等一系列育種模式,加強對豬群及放牧牛群的日常管理。
(1)試驗豬在繁殖前應接種至少2株偽狂犬病疫苗,并可將基因缺失弱毒疫苗接種2次。
(2)應根據母豬妊娠晚期的感染程度 (分娩前20~40d或交配后75~95d)給予1~2株偽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接種。母豬可以接種滅活疫苗或減毒疫苗與基因刪除,至少其中之一的兩種免疫接種使用減毒疫苗與基因刪除,和懷孕母豬接種兩次,20~40d前使用減毒疫苗與基因第一次刪除,第二次使用蜂膠滅活疫苗更安全。
(3)哺乳仔豬的免疫接種取決于該領域的豬感染情況。30d后,1份滅活疫苗可對未發(fā)生或感染偽狂犬病的豬群免疫。如果在田間或周圍的豬群應接種19d或23~25d的年齡,應接種1份弱毒苗,并在仔豬3d的年齡使用滴鼻弱毒苗。
(4)疫區(qū)或暴發(fā)疫情嚴重的豬場:保育育肥豬應在第一次加強免疫后3周內進行1次[2]。
(5)消滅草原上嚙齒動物對預防疾病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同時,我們應嚴格控制犬、貓、禽等禽類進入豬場,嚴格管理與控制人員交流,做好消毒和血清學監(jiān)測等項工作,使疾病的預防和控制也能起到積極作用促進。另外,豬組血標本做血清和試驗,陽性隔離后,進行清除。這是重復的間隔3~4周,直到所有測試結果是陰性為止。另一種方法是培育健康豬,斷奶后撥開種母豬,盡快分離、隔離飼養(yǎng),每只豬必須與其他窩仔豬隔離。在16周時,血清學檢查 (此時母親源抗體陰性)消滅所有陽性豬。30d后進行血清學檢查,以合成一大群陰性豬,并最終建立一個新的無病豬群。
該病沒有有效的治療措施,只要及早預防。對發(fā)病癥狀輕微的豬可試用復方鹽酸嗎啉胍注射液治療,按照說明書的用量肌肉注射,同時按使用說明給病豬肌注豬白細胞干擾素,連續(xù)5d,每天1次。如果發(fā)生疾病也可以補充高免血清或健康豬血清,同時輔以黃芪多糖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