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琳琳 張澤璇 尤振宇
經(jīng)動脈化療栓塞術是目前臨床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方式之一, 其效果受到臨床醫(yī)生和患者的肯定[1]。但是進行介入治療后, 有很多患者會出現(xiàn)劇烈疼痛, 對生活質量有很大影響??偨Y介入治療后規(guī)律, 同時探討止痛原則, 能夠幫助患者改善生活質量, 這也一直是臨床醫(yī)生關注的熱點[2]。本文選取本院2016年5月~2018年3月接診的惡性腫瘤介入治療患者178例, 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 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5月~2018年3月接診的惡性腫瘤介入治療患者178例, 其中男98例, 女80例, 年齡10~80歲, 平均年齡(48.6±11.2)歲, 共接受477次介入治療;其中腎癌10例、原發(fā)性肝癌74例、盆腔腫瘤5例、胰腺癌72例、支氣管肺癌17例。使用化療藥物:順鉑70~50 mg、表阿霉素50~100 mg、草酸鉑100~200 mg、羥基喜樹堿10~30 mg、吉西他濱1~2.2 g、氮烯咪胺300~450 mg、氟尿嘧啶0.5~1.5 g。栓塞劑:海藻酸鈉微球0.3~2.0 g、超液化碘油3~40 ml、顆粒明膠海綿。
1.2 方法 參照數(shù)字分級法評價患者的疼痛情況, 10分為最痛、7~9分為重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1~3為輕度疼痛、0分為無痛。護理人員每天在患者用藥后及用藥后1、6、12、24 h觀察患者疼痛程度, 記錄不良反應。采用三階梯止痛原則用藥治療。輕度疼痛: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治療,如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凱紛)、芬必得、去痛片等, 同時聯(lián)合鎮(zhèn)靜藥物, 如舒樂安定、安定等治療;中度疼痛:采用二階梯止痛治療, 如鹽酸羥考酮緩釋片(奧施康定)、氨酚羥考酮(泰勒寧)、鹽酸曲馬多緩釋片(奇曼丁);重度疼痛:患者主訴疼痛后立即使用藥物, 肌內注射100 mg哌替啶或10 mg嗎啡, 1 h后如果疼痛停止則繼續(xù)觀察;如果疼痛持續(xù), 立即口服10 mg或20 mg奧施康定, 重復12 h;對于疼痛持續(xù)時間較長的患者, 采用芬太尼透皮貼;若出現(xiàn)爆發(fā)性疼痛給予皮下注射100 mg嗎啡, 轉至中度疼痛后更換第二階段止痛藥。超前鎮(zhèn)痛方法:開始介入治療前30 min肌內注射哌替啶100 mg, 或術前1 h靜脈滴注5 ml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凱紛),或術前4 h口服30 mg美施康定。
2.1 疼痛發(fā)生情況 178例患者共接受了477次介入治療,患者術后24 h內共出現(xiàn)疼痛152例, 發(fā)生率為85.39%;其中重度疼痛75例(49.34%);中度疼痛35例(23.03%);輕度疼痛42例(27.63%)。重度疼痛患者包括腎癌1例(1.33%)、原發(fā)性肝癌45例(60.00%)、胰腺癌25例(33.33%)、盆腔腫瘤2例(2.67%)、支氣管肺癌2例(2.67%)。
2.2 造成疼痛的相關因素 盡管疼痛屬于主觀性因素, 但是通過臨床癥狀的分析發(fā)現(xiàn)其與客觀指標密切相關。隨著栓塞劑使用量和種類增加, 重度疼痛和持續(xù)時間也會增加, 且顆粒栓塞劑與液體栓塞劑相比, 更容易發(fā)生疼痛。超液化碘化油(n=40):第1天8~3、第2天4~0、第3天0、第4天0、第5天0;海藻酸鈉微球(n=40):第1天9~6、第2天3~0、第3天2~0、第4天3~0、第5天3~0;超液化碘化油+海藻酸鈉微球(n=19):第1天10~7、第2天7~4、第3天5~2、第4天4~1、第5天4~0;超液化碘化油+明膠海綿(n=8):第1天10~8、第2天7~4、第3天5~2、第4天4~1、第5天3~0。
2.3 重度疼痛鎮(zhèn)痛效果和疼痛變化趨勢 重度疼痛根據(jù)采用的鎮(zhèn)痛方法的不同分為四組, 第一組25例, 肌內注射100 m哌替啶;第二組28例, 肌內注射10 mg嗎啡;第三組12例,肌內注射嗎啡, 同時口服20 mg奧施康定;第四組10例, 肌內注射10mg, 同時口服奧施康定10 mg。有53例患者(第一組和第二組)在1 d內疼痛緩解, 剩余患者使用聯(lián)合強阿片類藥物, 3 d后疼痛緩解。使用強阿片藥物治療的患者未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
目前臨床上對于介入性治療造成的疼痛機制尚未完全明確, 但是根據(jù)文獻總結認為與以下因素有關系:使用栓塞劑會造成血管阻斷、痙攣;化療藥物會刺激血管造成痙攣;腫瘤壞死造成的氣管腫脹、被膜壓力升高, 同時釋放炎性物質[3];栓塞造成的靶器官和瘤體周圍組織缺血;患者過度緊張、恐懼。介入后疼痛多為急性疼痛, 大部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或結束后會主訴有疼痛感。疼痛定位定性不太準確, 患者描述的差異性比較大, 有栓塞區(qū)絞痛、牽扯痛、悶脹感、腹部墜痛等。使用強阿片類藥物的治療效果理想。本次研究中的患者有53例均在治療后的1 d內緩解, 所有重度疼痛患者在聯(lián)合用藥后疼痛轉為輕度或無痛。介入后疼痛的恢復比較快,多數(shù)在患者用藥后的1 d內可以緩解。介入后疼痛的治療應以三階梯為原則, 充分體現(xiàn)急性疼痛的治療特點[4]。在疼痛發(fā)生后第一時間先選擇三階梯藥物治療, 即釋強阿片類藥物在第1天使用, 剩余患者主要定時服用奧施康定, 在疼痛爆發(fā)時刻使用嗎啡治療。嘔吐比較嚴重的患者除了要進行止吐治療以外, 還應該將口服奧施康定改為肛塞用藥。如果患者疼痛時間比較長或者有使用禁忌時, 可采用芬太尼透皮貼。對于慢性癌痛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式不理想的患者可采用多種聯(lián)合鎮(zhèn)痛, 如鎮(zhèn)痛泵等。中度疼痛患者采用二階梯藥物, 如鹽酸曲馬多緩釋片(奇曼丁)、氨酚羥考酮片(泰勒寧)等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5]。
綜上所述, 惡性腫瘤患者進行介入治療后主要的疼痛為急性疼痛, 應采用三階梯止痛原則為指導, 先使用強阿片類藥物, 鎮(zhèn)痛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