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臨床對患者完成計劃生育手術后, 系列并發(fā)癥中以子宮穿孔的出現較為普遍, 主要因為手術過程中選擇金屬器械質地較硬導致, 使得患者出現出血感染以及臟器損傷現象, 未經及時診治的子宮穿孔患者會使其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影響,從而使手術有效性以及安全性顯著降低, 更為嚴重會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1-3]。本次研究將探討因為計劃生育手術造成子宮穿孔患者的臨床診治情況, 以使子宮穿孔發(fā)生率顯著降低?,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因為計劃生育手術導致子宮穿孔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患者年齡22~37歲, 平均年齡(26.95±5.25)歲。
1.2 方法
1.2.1 臨床診斷 ①對于患者在宮腔操作期間, 出現無底感失去現象, 或者在手術期間宮底出現逐漸加深情況, 如果于患者宮腔內手術器械進入深度大于手術前評估深度, 對患者宮腔深度加以探查, 最終發(fā)現同子宮大小出現顯著不符的情況;②在彩色多普勒超聲引導下對患者進行診斷, 發(fā)現患者穿孔位置出現缺損、宮肌層下出血帶樣回聲以及節(jié)育環(huán)異位的情況;③吸出及鉗出大網膜、腸管等系列內容物;④患者出現血壓下降以及大汗淋漓情況, 或者突然出現牽拉痛癥狀以及下腹疼痛癥狀;⑤在剖宮產直視角度下, 最終發(fā)現患者出現子宮穿孔癥狀[4,5]。
1.2.2 臨床治療 對于因為計劃生育手術造成子宮穿孔患者, 臨床選擇保守療法加以治療。治療原則:針對未出現顯著體征以及較小穿孔口的患者, 在其血壓水平、體溫水平以及脈搏頻率平穩(wěn)的條件下, 選擇子宮收縮劑以及抗生素對患者加以治療。針對出現顯著癥狀以及較大穿孔口患者, 臨床對其施以手術治療[6,7]。
患者穿孔原因:因為準備宮內節(jié)育器進行放置導致穿孔10例;手術前取環(huán)對環(huán)位進行探查以及對子宮深度進行探查期間, 探針導致穿孔10例;人工流產吸刮術導致穿孔20例。臨床對患者施以保守治療后, 所有患者全部成功出院。
對患者施以計劃生育手術治療, 主要為了避免出現人口過度膨脹的現象, 具體類型主要包括準備節(jié)育器于宮內放置、清宮以及人工流產術等, 但是因為手術設備、手術器械以及醫(yī)生操作經驗等因素影響, 使得患者手術過程中較易出現子宮穿孔等系列并發(fā)癥[4]。對于患者而言, 其出現較薄子宮肌壁、較軟子宮、子宮過度前屈、血竇豐富、子宮過度后屈以及子宮瘢痕情況后, 在臨床施以計劃生育手術期間, 存在較高幾率出現穿孔現象。對患者在進行計劃生育手術期間, 針對手術人員臨床經驗、主觀感覺以及責任心均提出較高要求,手術期間主要于宮腔內部完成相關金屬器械操作, 如果手術人員責任心較差, 針對此種疾病高危因素缺乏詳細了解, 在工作經驗方面嚴重缺乏等, 往往會出現子宮穿孔性損傷的現象, 從而使得患者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影響[8,9]。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患者穿孔原因中因為準備宮內節(jié)育器進行放置導致穿孔患者10例, 在準備宮內節(jié)育器對患者進行放置期間, 如果出現錯誤操作的情況, 最終會出現系列不良后果的現象;因為手術前取環(huán)對環(huán)位進行探查以及對子宮深度進行探查期間, 探針導致穿孔患者10例, 從而證明在進行宮腔操作之前, 需要做好探查工作, 在準備探針對患者進行放置期間, 需要認真進行[10]。因為人工流產吸刮術導致穿孔患者20例, 從而證明針對手術流程需要做到嚴格遵守, 在手術期間, 要求醫(yī)生需要做到精神高度集中, 防止出現操作不當的現象。手術過程中, 如果出現子宮穿孔的現象,需要立即將臨床手術終止[11], 之后依據具體表現合理選擇對應方法加以干預。對于因為探針等導致出現的小穿孔現象,臨床通過施以保守治療后, 諸多可以獲得治愈;對于因為卵圓鉗等造成的大穿孔現象, 并且并發(fā)出現內出血以及腹腔臟器損傷患者, 需要于臨床展開手術治療。
綜上所述, 針對因為計劃生育手術造成子宮穿孔患者,需要將手術操作人員培訓力度充分加強, 防止出現子宮穿孔的情況。在手術期間需要對患者的宮口松緊程度加以了解,之后合理展開系列操作, 并且保證動作輕柔, 如果需要, 配合彩超開展手術治療。對于子宮穿孔患者而言, 如果未出現顯著體征并且出現較小穿孔口, 則臨床提倡施以保守治療。如果出現顯著癥狀、較大穿孔口、較多出血量并且出現內臟損傷情況, 則臨床選擇修補手術方法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