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
當今社會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特殊依賴關系,生理學家認為,人類文明程度越高,精神疾病的種類也會變得越多。電腦依賴癥、臉書依賴癥、暴飲暴食、瘋狂購物……種種依賴行為讓我們陷在“多巴胺的天堂”中無法自拔,依賴癥控制了我們的大腦,像蟑螂一樣在我們的生活中無孔不入,肆意蔓延……
當今社會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特殊依賴關系。生理學家認為,人類文明程度越高,精神疾病的種類也會變得越多。電腦依賴癥、臉書依賴癥、暴飲暴食、瘋狂購物……種種依賴行為讓我們陷在“多巴胺的天堂”里無法自拔,依賴癥控制了我們的大腦,像蟑螂一樣在我們的生活中無孔不入,肆意蔓延……
多巴胺是一種腦內(nèi)分泌物,與人的情欲和感覺有關,負責傳遞興奮及開心的信息。所有依賴癥開始都能讓我們感受到多巴胺帶來的快感,但這種快感瞬間就能消失……
過去我們熟知的依賴癥,大多數(shù)是化學性依賴成癮,例如19世紀中期,化學家成功從鴉片中提取出有益物質(zhì)——嗎啡,它成為一種非常有效的麻醉制劑。但很快嗎啡的副作用顯現(xiàn)——兩周內(nèi)就會讓人沉迷上癮。
20世紀,人們的依賴癥開始不僅表現(xiàn)在對化學性成癮品的依賴上,而且開始對食物、游戲和網(wǎng)絡等依賴成疾。隨著人們物質(zhì)生活水平的提高,這種非化學性依賴癥的種類也越來越多。
近10年來,科學家對非化學性依賴現(xiàn)象研究得越來越深入,非化學依賴癥的分類逐漸增多,包括賭博依賴、性依賴、工作狂、健身依賴、人際依賴、情感依賴、購物狂、宗教依賴、追星狂、技術依賴(互聯(lián)網(wǎng)和電子設備等)和食物依賴等。
依賴癥的形成與個人因素有關,也與個體所處的文化、歷史和社會環(huán)境有關。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依賴對象范圍不斷擴大,如今可以說幾乎涉及人類活動的方方面面。
當一種強迫性沖動行為的行為強度不斷加強,行為持續(xù)時間不斷延長,就會逐漸形成依賴癥。這種病癥造成人的自我實現(xiàn)能力減弱,興趣和活動范圍越來越局限,嚴重阻礙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我們將著重討論非化學性依賴癥。其心理標準有以下幾點:
·干擾或控制依賴對象的能力減弱;
·否認、投射、概括、合理化等心理防御機制變強;
·人際關系障礙和家庭沖突加??;
·調(diào)整障礙。
如果仔細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一個酗酒或吸毒的人的行為表現(xiàn),與沉迷工作、食物、游戲機、電腦、性行為、購物或運動的人的行為表現(xiàn)有許多相似之處。非化學依賴癥比酒精或麻醉劑對身體和大腦損傷小,但也可能造成腦功能減退,并改變一個人的情緒和心理。
依賴行為不是由一個人做了哪些事決定的,而是通過他是如何做一件事和做這件事的強度來衡量的。大多數(shù)依賴行為之間是平行、獨立的關系,但也可能共存。
非化學性依賴癥可以是內(nèi)部的(思維、想象、感覺),也可以是外部的(工作、游戲、談話),但內(nèi)部癥狀通常難以準確評估。我們常見的依賴類型有以下幾種:
吃吃吃
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吃來緩解壓力和焦慮情緒。這種依賴癥的患者通常都暴飲暴食,導致肥胖和代謝紊亂。也有些人通過吃稀奇的東西,滿足好奇心或虛榮心,但有時會因此感染疾病甚至斷送生命。
健身或節(jié)食控
時下,塑形和健美已成為一種流行趨勢。這種依賴癥在女性身上尤為明顯。其患者會花大量時間關注自己的身材,但癡迷健身或節(jié)食可能引發(fā)諸多惡性疾病。
嗜賭成癮
賭博帶來的社會后果不言而喻:貧窮、家庭關系破裂和個人生活被毀。
工作狂
工作狂不愿離開工作半步,工作早已成為他們生活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友情、愛情和娛樂全都靠邊站。工作狂渴望在工作中獲得他人的認可,害怕被領導視為無能。即便是短暫的休息也會讓他們陷入焦慮。由于積累了大量壓力,他們可能患上高血壓等疾病,甚至失去生命。雖然工作狂通常能掙很多錢,但這無法給他們帶來滿足感——他們沒有時間享受自己掙來的錢。此外,他們和家庭成員對金錢的不同態(tài)度常常會引起沖突。
“食色性也”
無法抑制性欲望,經(jīng)常不分地點、時間、場合地想要發(fā)生性行為,或是對性伴侶強烈依賴——一般來說,這類依賴癥患者的性關系十分混亂。頻繁發(fā)生性行為是他們試圖逃避心理沖突,找回自尊的方法。無節(jié)制的性生活會提高人對性的耐受力,從而導致只有借助更危險的性行為才能達到期望的滿足感。這種依賴癥通常會導致人際關系上的沖突,使依賴者與愛人關系破裂,感染或傳播疾病等。
“燃”起來
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生活中充滿激情的感覺,他們不甘于父輩單調(diào)的生活方式,渴望體驗激情,想方設法讓自己“燃燒”起來。但沒有充實的精神世界相伴的激情,最終還是會逐漸消退。因此,普通的激情體驗越來越難以滿足他們。有人開始不斷嘗試體驗危險,目的只是為了獲得樂趣。他們可能患有情感障礙,日常生活不能滿足他們,緊張的狀態(tài)能讓他們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體驗。這種嗜好可能使人付出生命的代價。
剁手族
他們通過沖動購物,在短期內(nèi)緩解心理或情緒上的壓抑,隨后又會對“亂花錢”的行為心生愧疚。原本的壓抑沒有得到合理釋放,反而多了愧疚感,壓力水平持續(xù)提高。最后,房子里堆積了大量不必要的東西,同時銀行卡上的數(shù)額不斷變小,不滿情緒惡性循環(huán)。
“我家愛豆……”
“愛豆”是英文idol的音譯,意為偶像。現(xiàn)在年輕人常說的話“我家愛豆又出新歌了”“我家愛豆又拍新電影了”“我家愛豆最完美”……我們經(jīng)常在新聞中看到,一些少男少女為追星花費了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錢,甚至為喜歡的明星自殺。偶像應該是激人奮進,能帶來正能量的人,可以是家人、朋友、同伴,也可以是科學家、詩人或政治家等。但當今年輕人對偶像的定義似乎只停留在“英俊”“多金”“炫酷”的層面。如果不能合理調(diào)節(jié)對事物表象的過分追求和強烈的精神依賴,輕則引起社交障礙,影響健康生活,重則失去生命。endprint
無愛不歡
情感依賴主要指對愛情和親情的依賴。物質(zhì)生活的日益富足,讓人們的精神需求越來越多。將主要時間和精力花在愛人身上,成為很多年輕男女的“新愛情觀”。他們渴望掌控愛人的一切,把對方當做生活的核心。這種情感依賴過程多是強制性的,有時甚至伴隨暴力,一旦陷入這種依賴關系,就很難逃脫。依賴者過多、過于不切實際的情感需求讓對方倍感壓抑,同時也讓自己失去自我,不再關心和思考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個體的需求。
同樣,情感依賴表現(xiàn)在親情里時,也會讓依賴者經(jīng)常產(chǎn)生嚴重的情緒問題,他害怕不受關注,恐懼孤獨,但恐懼往往只是潛意識中的。依賴者的偏激行為是試圖避免孤獨的表現(xiàn),但在潛意識的層面上,他們又對親密關系充滿恐懼,無法建立健康的親密關系。
“鍵盤俠”
文明社會離不開互聯(lián)網(wǎng),我們每天都要使用計算機,過去我們花在工作、家庭、朋友上的時間都被互聯(lián)網(wǎng)占據(jù),這不僅限制了我們的興趣愛好和生活樂趣,還可能引發(fā)嚴重的社會、家庭和健康問題。網(wǎng)絡依賴癥的第一階段是,無論工作、學習還是娛樂都離不開互聯(lián)網(wǎng)。第二階段的癥狀與吸食鴉片癥狀類似。關節(jié)明顯酸痛,整體精神狀態(tài)像吸食了鴉片: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能力降低,頭痛,眼睛痛,無法自行終止接觸互聯(lián)網(wǎng)。第三階段的特征是,與社會嚴重脫節(jié),用戶把一天中80%以上的時間花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但并沒有從中得到樂趣,如被迫中斷與互聯(lián)網(wǎng)的聯(lián)系,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沮喪情緒。
信仰誤區(qū)
信仰是偉大的精神力量,但過分依賴宗教會適得其反。現(xiàn)代年輕人在接受了大量的知識文化后,喜歡通過尋找個性化的精神依托來表達自己。宗教成癮者對宗教儀式或禱告表現(xiàn)出過分的依賴,甚至不履行儀式就無法正常生活。宗教依賴者不能包容其他宗教,對有悖宗教信仰的觀點進行嚴厲地批判。對宗教主題認識膚淺,不了解精神哲學,將宗教的一切都信奉為必不可少的法則,而不是生活中的指明燈。長期下去,這種偏執(zhí)的狂熱會和其他類型的依賴癥一樣,逐漸讓患者排斥社會、心理退化。
各種類型的依賴癥像蟑螂一樣,在我們的生活中無孔不入,我們應該怎樣克服它們?
1.承認依賴癥及其帶來的后果,有意識地阻止自己的強迫行為,尋求系統(tǒng)的心理疏導;
2.訓練自己不再以強迫自己去做某件事來應對壓力和不良情緒;
3.解決導致壓力的內(nèi)部沖突,穩(wěn)定情緒;
4.實現(xiàn)人生目標,培養(yǎng)自我認同感;
5.了解生命的意義。
想要將自己從依賴癥中分離出來,最重要的是第一步,其他所有建議都基于第一步。
現(xiàn)如今,人們似乎偏愛對許多壞習慣是否能給人帶來益處進行研究,現(xiàn)代文明讓我們有了越來越多的習慣。從哲學角度分析,“壞”是相對的,它取決于很多因素。例如,有些人需要戒酒,而有些人卻要按照醫(yī)囑多喝酒;有些人將“肉就是毒藥”作為座右銘,而肉又是一些人攝取蛋白質(zhì)的唯一來源。我們究竟該怎么做?答案很簡單:我們不可能做到完美,掌握尺度很重要。正如以下列舉的一些依賴癥,在一定程度上它們對我們也有益處。
爆粗口成口頭禪
三流的罵娘話毫無疑問是需要根除的。但為什么這些爆粗口的話能一代一代流傳至今?原因很簡單,因為有些場合沒有這些罵人話是不行的。
例如,心理學家理查德·史蒂芬斯和他來自英國基爾大學的團隊發(fā)現(xiàn),不堪入耳的臟話能減輕痛苦。因此,他們獲得了2010年的搞笑諾貝爾獎。2009年,研究人員對64名志愿者大學生進行了實驗。將32人分為兩組,要求每個人將手伸進盛有冰水的容器中,保持時間要盡可能地長。允許第一組志愿者在體驗過程中罵臟話,而第二組則被禁止——他們只可以說些無惡意的話。
研究結果顯示,罵娘的人忍受寒冷的時間比不罵人的長40秒。所有說下流話的人提到,在罵臟話時痛苦感似乎可以稍微減輕。生化研究證明,爆粗口者的幸福激素恩多爾酚(類似鴉片的內(nèi)原物質(zhì))水平更高。血液中腎上腺素含量也升高了。這種激素負責收縮肌肉和血管,使心跳和呼吸頻率加快,加速思維。總之,腎上腺素是一種有戰(zhàn)斗作用的激素,可以充分調(diào)動身體機能。極粗野難聽的話是一場語言的戰(zhàn)斗。
簡短的臟話可以加速感知,縮短對強大情感負荷的反應時間,減少驚慌失措。爆粗口當然是不好的習慣,在日常生活中應該盡量避免。但在一些情況下,不該拒絕臟字兒,不然你就輸了。
習慣冒險
持續(xù)性緊張會縮短壽命。喜歡冒險的人患心血管等疾病的幾率更高,但并不意味著他們的死亡風險更大。美國特拉華大學朱克曼教授堅信,人的緊張度提高,可以增強大腦營養(yǎng)供給。研究人員用小白鼠做了實驗,結果證明,同樣是在不喂食的情況下,受到驚嚇的小白鼠要比生活在更舒適環(huán)境里的小白鼠活得更長。
習慣表達憤怒
抑制發(fā)怒會提高血壓,增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健康生活方式的原則之一就是,不生氣。但生氣的結果因性別而異。明尼蘇達大學的家庭社會學家蘇珊·梅耶爾說,經(jīng)常在夫妻爭吵中壓抑憤怒的女性,要比愿意向丈夫表達出自己真實想法的女性,死亡率高兩倍。
酗酒、吸煙、暴飲暴食
曼徹斯特大學的安德烈·羅威廉教授及其同事發(fā)現(xiàn),酗酒、吸煙、暴飲暴食不會對精子活力產(chǎn)生影響。
研究人員對14家英國康復中心的780名不孕男性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分析,并進行了對比試驗,結果并未發(fā)現(xiàn)抽煙、酗酒或服用精神類制劑和生育能力有關。
抑郁癥公開
抑郁癥是一種精神疾病,但弗吉尼亞大學的安迪·托馬斯和保羅·安德瑞斯認為, 抑郁癥對人有益。 據(jù)研究人員稱,抑郁癥始于“反芻”,即對一些事反復思索,隨后心理狀態(tài)持續(xù)低落。反芻的起因可能是親人離世、喪偶或離職。而反復思考會加深這種打擊。此外,抑郁癥使人失去享樂的能力,對食物、性和交流失去興趣。在此期間,負責集中注意力的大腦區(qū)域活動更活躍。抑郁癥越嚴重,這個區(qū)域就越活躍。
美國艾奧瓦大學的南希·安德森發(fā)現(xiàn)了抑郁癥和創(chuàng)作之間的有趣聯(lián)系:在著名的艾奧瓦文學院的30位文學家中,80%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癥狀。安德森解釋說,不屈不撓是創(chuàng)作者最重要的品質(zhì)之一,而抑郁可以促進思維集中。但這并不是說,抑郁是創(chuàng)作的必要條件。
[編譯自俄羅斯《M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