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勁梅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李白,是中國詩壇上最為輝煌的一座雕像,他的浪漫主義情懷在他五彩繽紛的山水詩中始終閃爍著奇異的靈光。他眼里的黃河,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未必壯觀的廬山瀑布,在他的筆下也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他以吞吐宇宙的豪氣,讓神思在時空之中毫無拘束地游行。今天,讓我們來學習被人稱為“奇之又奇,然自騷人以還,鮮有此調(diào)也”的詩篇《蜀道難》。
二、整體把握,感受詩風、主旨
詩的開篇就極言蜀道之難,以感情強烈的詠嘆點出主題,為全詩定下基調(diào)。隨著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場景的變化,“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詠嘆反復出現(xiàn),形成了以此為主旨句貫串始終、內(nèi)容層層深入的格局。
①“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噫吁嚱”是連用的感嘆詞,是驚異之辭?!拔!薄案摺?,一義重出,極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長音。此處寫“蜀道難”的角度,明顯側(cè)重于“高難行”。
②“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蜀道能使紅潤的臉色枯萎,內(nèi)容分析上則應該重在從“此”的指代義突破。此處寫“蜀道難”的角度,明顯側(cè)重于“險可畏”。
③“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p>
這是全詩的結(jié)束語,主旨句第三次出現(xiàn),有深沉的慨嘆意,內(nèi)容分析上應該從“咨嗟”的具體所指突破。此處寫“蜀道難”的角度,明顯側(cè)重于“禍慘烈”。
三、分層品味,涵詠意境
1.第一處的“難”是從什么角度寫“蜀道難”的?是怎么來寫的?運用了什么手法?
第一處,從高難行來寫“蜀道難”:(1)從歷史上蜀道的來歷寫起,古蜀國開國之遙遠而不與秦塞通人煙(歷史傳說),鳥道、橫絕、峨眉巔是夸張手法,地崩山摧壯士死是神話歷史傳說。(2)從山勢高危的角度來寫,六龍回日是神話,群山擋日、萬仞深淵、急浪回旋是上下對舉,虛實結(jié)合,以川之險襯山之高。黃鶴不得過、猿猱愁攀援是反襯、夸張,人行青泥嶺上的艱難情狀和畏懼心理是細節(jié)描寫。以上主要運用側(cè)面烘托手法,從回川到神仙到動物到人多角度進行烘托。
2.第二處的“難”是從什么角度寫“蜀道難”的?是怎么來寫的?運用了什么手法?
第二處,從“險可畏”來寫蜀道難:(1)從環(huán)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險可畏,“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古木陰森,鳥號悲凄,不敢失伴,空山靜寂幽深,愁情彌漫。此處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huán)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斑B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虺,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边@是一幅極其驚險的畫面,“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夸飾山峰之高和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閱讀方法上,可以引導學生抓住“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和“其險也如此”兩句中的兩個“此”字去突破。
3.第三段是從什么角度寫“蜀道難”的?
第三段從“禍慘烈”寫蜀道難,主要運用了夸張的手法。
四、再讀全詩,關注照應,揣摩主旨
從教材的注釋可以看出,這首詩是為送別友人而作,“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同樣是送別,卻沒有一點送別的哀婉之情,而是極寫蜀道難,目的是為了勸有人不要去。聯(lián)系寫作背景,除卻對山河的贊頌,還可以融入兩種解讀:
第一種,融入身世之感,感嘆人生之難,感嘆仕途之難,不如放浪形骸,回歸精神家園。
第二種,警告當時的統(tǒng)治者,謹防軍閥割據(jù),表現(xiàn)對時局的隱憂。
五、浪漫主義的表現(xiàn)
對自然景物不是簡單的寫實描摹,而是善于把想象、夸張、歷史神話傳說融為一爐,天馬行空般地馳騁藝術(shù)想象,以縱橫恣肆的文筆、奔放的詩風形成博大磅礴的恢弘氣勢。對主觀感情的表達也不是平面鋪陳,而是借助主旨句的反復詠嘆,使感情螺旋式地逐層遞進,循環(huán)深入,像歌曲主旋律一樣反復激蕩著讀者的心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