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鵬?李淑婷?魯冰新?劉悅?何雅婷
摘要:繁昌窯之所以在廢燒880多年以后還仍然未被人們忘記,就在于繁昌窯的創(chuàng)新。先民們迸發(fā)出“二元配方”的智慧火花,使用“一缽一匣”的裝燒方法,燒制成功比瓷都景德鎮(zhèn)窯還要早上300多年的青白瓷。我們研究繁昌窯,推介繁昌窯讓更多人深層次全方位地了解繁昌窯,弘揚陶瓷文化。
關鍵詞:繁昌窯;一缽一匣;二次配方
“始于伏羲神農,瓷之名稱始于漢”。陶瓷制器既是物質產品,又是精神財富,她是土與火,科學與藝術杰出的綜合成果,更是閃耀思想光華璀璨奪目的文化。繁昌窯已經成為我國南方最早燒制白瓷的貢窯場,發(fā)明燒制出我國最早的青白瓷器具。
蕪湖市境內繁昌窯,是目前我國古陶瓷保存最為完好的一處歷史文化遺存。大量考古發(fā)掘及科研成果證明,早在1000多年前的五代時期,繁昌窯就已經成為我國南方最早燒制白瓷的貢窯場,發(fā)明燒制出了我國最早的青白瓷器具。此次借助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讓更多年輕人愛上繁昌窯的青白瓷、愛上喝茶,是調研研究的主要目的。
繁昌窯之所以在廢燒880多年以后還仍然未被人們忘記,就在于繁昌窯的創(chuàng)新。面臨著本地瓷土質量處于并不怎么理想的境地,先民們迸發(fā)出“二元配方”的智慧火花。那么何為“二元配方”呢?首先學術界對于這個的認識是不同的。首先二元配方起于元代,具體的成分是由高嶺土與瓷石混合而成,其中瓷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鋁,而且含量達到驚人的百分之二十以上,當然如果沒有配方的制瓷工藝是不會有這么高的含量,這對我們重新認識和研究陶瓷制作技術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這種成分下的青白釉外觀顏色非常的清澈,外觀上略帶有乳色。早期在五代十國時燒制出來時偏白的,后期顏色逐漸偏青色逐漸變成青柚。繁昌窯使用此配方制瓷技術以提高瓷器的燒成溫度來改善質量。在調研中作坊區(qū)出土的制瓷碎塊原料中,外觀基本和白色的巖石沒有什么區(qū)別,可以確認這種配方就是原地取材,繁昌縣本身這種原料的蘊藏也是十分豐富的。
再有就是使用“一缽一匣”的裝燒方法,這種燒制成功比瓷都景德鎮(zhèn)窯還要早上300多年的青白瓷,大家都知道宋代建盞采用匣缽仰燒。但是匣缽的實物具體是圓是扁,一個匣缽裝幾個碗進窯,那么匣缽給建窯帶來了重大的轉折。五代晚期至北宋初期,建窯裝燒工藝改進,才開始用一種漏斗形凸底匣缽,仰燒黑釉茶盞。到了宋代更講究,以耐高溫的材料隔絕火焰,使胎釉在沒有落灰煙塵的獨立空間中發(fā)生自由變化。仰燒法匣缽的密封性非常好,宋代在建窯的時候匣缽裝燒,在一個匣缽內只放入一個墊餅和一個碗,這是“一缽一匣”,這種燒法也有一些缺點每次燒完以后匣缽就不能重復使用了,需要重新制作,研究中我們還發(fā)現匣缽是平底的。平底的好處是能夠起到很好的密封性和獨立性,能夠更加自由的控制氧氣量,保持缽內的溫度。更為重要的是保證了成品的質量不會對釉面造成損壞。一缽一匣對美觀的影響故能燒制出很多精美的器具,這是疊燒法無可比擬的。補充說明的是研究中我們發(fā)現繁昌窯的匣缽底部是尖的,這樣的造型主要是因為當時燒制的器皿茶碗偏多,而且造型基本是口闊底窄,采用這種漏斗形尖底的設計可以讓匣缽和下一個盞面更加貼合,但是密封性好而且還能堆的更高,節(jié)省窯內的空間,讓一個龍窯可以燒的更多器皿。由此可見我們的祖先們,辛勤勞動的工匠們發(fā)明出各式各樣的方式方法,都是智慧的結晶。我們研究繁昌窯,推介繁昌窯讓更多人深層次全方位地了解繁昌窯,弘揚陶瓷文化,便顯得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繁昌窯的特別還可以從窯爐結構、坯體的制作、瓷器的型制、瓷器胎釉、裝飾技法、裝燒工藝六個方面進行研究對比。繁昌窯使用了當地原料加高嶺土混合制胎的“二元配方”工藝,這一種主要含有石英和絹云母礦物組成的巖石,其中絹云母是由水白云母的一種細顆粒組成的。它既具有適當的可塑性,又具有相當的助熔作用,與瓷胎的化學組成也十分接近。仰燒法,陶瓷燒制工藝的一種,起源于宋初。燒制時,將一個泥制的墊餅放入已燒過的匣內,將碗坯放入匣內,把碗的圈足套裝,堆迭起來送進窯室。這種裝燒的方法被元人稱做“仰燒”。青白瓷是對天然瓷土材料人為控制含鐵量后生產出的一個新品種。正是由于有了它,明清兩代才會演繹出斑斕絢麗的彩繪瓷,所以青白瓷在瓷器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繁昌青白瓷就是這樣一朵奇葩。1995年,全國古陶瓷學術年會在繁昌召開。一百多位知名學者云集繁昌,實地考察,給予當地出土青白瓷以極高的評價,并將其命名為“繁昌窯”。江蘇省古陶瓷研究會曾組織會員兩次到繁昌窯考察,豐富的窯址青白瓷殘片和文物管理所精美的完整器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通過對缽器仰燒法發(fā)掘性研究我們得出以下結論:首先“二元配方”工藝對我國陶瓷技術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既具有適當的可塑性,又具有相當的助熔作用,是瓷胎制作的重要技術;再有就是使用“一缽一匣”的仰燒方法,是古代工匠的結晶,這是先民們能制作出如此精美絕倫的青白瓷器皿的重要原因之一。
參考文獻:
[1]謝朱.蕪湖繁昌窯青白瓷圖形紋樣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6-06-01.
[2]楊玉璋,張居中,昝義.安徽繁昌窯青白瓷化學組成的WDXRF分析研究[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0,30(8):2295-2298.
[3]楊玉璋,張居中,魯厚祖.安徽繁昌窯研究新進展[J].東南文化,2009-08-01.
[4]翟艷艷.繁昌窯的興衰[J].東南文化,2009-08-01.
[5]崔名芳,朱建華.試析繁昌窯與景德鎮(zhèn)窯青白瓷發(fā)展之關系[J].東南文化,2016-02-28.
(作者單位:安徽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