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堿>表小檗堿>巴馬汀,可為黃連規(guī)范化種植及其副產(chǎn)品的綜合開發(fā)利用提供理論依據(jù)和"/>
司海倩 封海東 張振 柯磊 張澤志 李坤 周明 周軍 王學奎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測定黃連(Coptis chinensis)主要生物堿。結(jié)果表明,石柱不同栽培片區(qū)黃連不同部位主要生物堿含量均存在差異,且4種生物堿的含量高低順序均為:小檗堿>黃連堿>表小檗堿>巴馬汀,可為黃連規(guī)范化種植及其副產(chǎn)品的綜合開發(fā)利用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應用參考價值。
關鍵詞:黃連(Coptis chinensis);生物堿;片區(qū);部位
中圖分類號:S567.5+2?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8)21-0118-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21.030?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the Main Alkaloids from Coptis chinensis in Shizhu
SI Hai-qian1,F(xiàn)ENG Hai-dong1,ZHANG Zhen1,KE Lei1,ZHANG Ze-zhi1,LI Kun1,
ZHOU Ming1,ZHOU Jun1,WANG Xue-kui2
(1.Shiy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Shiyan 442000,Hubei,China;
2.College of Pla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deter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main alkaloids of different parts of Coptis chinensis in different cultivation areas of Shizhu, the basis for reasonable planting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optis chinensis was provided.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the main alkaloids from Coptis chinensis by HPLC methods. The main alkaloids of different parts of Coptis chinensis in different areas were differences of Sizhu. These four alkaloids content were in the order of epiberberine> coptisine> palmatine> berberine. The result canbe us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applicatio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tandardized planting and its by-products of Coptis chinensis.
Key words: Coptis chinensis; alkaloids; areas; parts
黃連(Coptis chinensis)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陜西等地[1]。黃連主要含有小檗堿、黃連堿、表小檗堿和巴馬汀等生物堿成分[2,3],具有瀉火解毒、清熱燥濕和良好的抗菌功效[4]。
黃連作為常用大宗藥材,不僅在臨床上高頻使用,還遠銷東南亞及歐美等國[5]。重慶市石柱縣是中國著名的“黃連之鄉(xiāng)”,種連歷史悠久,歷年產(chǎn)量占全國的40%以上[6]。有文獻[7]提出,黃連除根莖作為藥用部位外,其須根、葉片經(jīng)干燥去泥沙雜質(zhì)后,亦可入藥,殘留葉柄及細渣篩凈后可作獸藥。研究以中國栽培和野生黃連中小檗堿和生物堿總量均為最高的石柱黃連[8]為對象,通過對黃連不同栽培片區(qū)、不同部位主要生物堿含量的分析測定,為黃連更好的開發(fā)利用和栽培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樣品的采集
樣品采自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冷水鎮(zhèn)、黃水鎮(zhèn)萬勝村和平?坪村,栽培年限均為5年,2015年11月在不同種植區(qū)的黃連地塊隨機取5株作為供試樣品。黃連藥材經(jīng)湖北中醫(yī)研究院王克勤研究員鑒定為黃連。
1.2? 儀器和試劑
Agilent 1260型高壓液相色譜儀;BRANSON B-321型超聲清洗機[美國必能信超聲波(亞太)有限公司];電子天平(北京賽多利斯儀器系統(tǒng)有限公司);FOSS1093 型旋風式磨樣機等。
小檗堿對照品(批號:110713-200911)和巴馬汀對照品(批號:110732-200907) 由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表小檗堿和黃連堿由本實驗室經(jīng)逆流提取制備,純度≥96%。試驗中所用到的試劑除乙腈為色譜純,其余均為分析純。
1.3? 方法
1.3.1? 樣品的制備? 將取回的黃連樣用清水洗去泥沙后,將葉片、須根和根莖分裝于檔案袋,105 ℃殺青15 min,然后80 ℃烘干至恒重,粉碎,干燥保存?zhèn)溆谩?/p>
1.3.2? 生物堿的含量測定? 黃連生物堿的含量測定方法參照201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的方法進行。用電子天平稱取待測干樣0.2 g于50 mL三角瓶,加入50 mL鹽酸∶甲醇(1∶100體積比)溶液密封,超聲波處理30 min,冷卻、定容至50 mL,上清液經(jīng)0.22 μm微孔膜抽濾后備用。將對照品表小檗堿、黃連堿、巴馬汀和小檗堿分別用甲醇溶解,制成1 mg/mL標準樣品溶液。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譜儀進行測定,利用外標法計算相應含量。
1.3.3? 測定條件? 流動相為乙腈∶磷酸二氫鉀=30∶70(V/V),pH 3.0;流動相流速設置為1 mL/min;色譜柱為Varian C18柱(4.6 mm×250 mm,5 μm),柱溫25 ℃;檢測波長345 nm;進樣量20 μL[9,10]。
1.4? 數(shù)據(jù)分析
采用SPSS 19統(tǒng)計分析軟件及EXCEL 2007對不同栽培片區(qū)黃連的不同部位主要生物堿含量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黃連不同部位主要生物堿含量分析
相同栽培片區(qū)不同生長部位比較,須根中表小檗堿與黃連堿含量均為最高,根莖次之,葉片最低。巴馬汀與小檗堿含量表現(xiàn)相同趨勢,均為根莖>葉片>須根(表1)。
2.2? 不同栽培片區(qū)的黃連主要生物堿含量分析
不同栽培片區(qū)黃連相同生長部位主要生物堿含量分析結(jié)果見圖1至圖4。由圖1可以看出,須根和根莖表小檗堿含量黃水鎮(zhèn)萬勝村顯著高于其他兩個片區(qū);葉片表小檗堿黃水鎮(zhèn)青?坪村顯著低于黃水鎮(zhèn)萬勝村和石柱冷水鎮(zhèn)且這兩個片區(qū)差異不顯著。由圖2、圖3可知,相同生長部位3個片區(qū)的黃連中黃連堿和巴馬汀含量均存在差異且表現(xiàn)一致,其中黃水鎮(zhèn)萬勝村含量最高;黃水鎮(zhèn)青崗坪村生長的黃連葉片和須根中黃連堿和巴馬汀同另外兩個片區(qū)比較含量明顯低,但該地區(qū)根莖中含量卻顯著高于石柱冷水鎮(zhèn)。由圖4可知,葉片和根莖小檗堿含量黃水鎮(zhèn)萬勝村明顯高于其他兩個片域;須根中小檗堿黃水鎮(zhèn)青?坪村黃連含量最低,黃水鎮(zhèn)萬勝村和石柱冷水鎮(zhèn)兩個片區(qū)稍高但兩者差異不顯著。
3? 小結(jié)與討論
研究表明,黃連藥材中主要生物堿的含量與其栽培區(qū)域密切相關,而且黃連藥材不同生長部位中主要組分的含量也存在差異。不同生長部位中4種生物堿的含量高低順序均為:小檗堿>黃連堿>表小檗堿>巴馬汀,這一結(jié)果與文獻[11]一致。同一栽培片區(qū)的4種主要生物堿(表小檗堿、黃連堿、巴馬汀、小檗堿)中,表小檗堿和黃連堿在須根中的含量最高,巴馬汀和小檗堿在根莖中含量最高。
從黃連不同部位生物堿量總體來看,根莖作為傳統(tǒng)的藥用部位是藥用化學成分富集的主要部位,但非傳統(tǒng)藥用部位,須根、葉也含有一定量的藥用化學成分,須根中表小檗堿以及黃連堿的含量甚至超過了根莖。因此在利用黃連根莖的同時,也要積極開發(fā)利用其非傳統(tǒng)藥用部位,實現(xiàn)黃連藥材資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第27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
[2] 向? 莉,李? 盾.HPLC法研究黃連中表小檗堿等五種生物堿的含量[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4,27(2):46-48.
[3]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2010版)[M].北京:中國藥業(yè)科技出版社,2010.
[4]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資源開發(fā)研究所.中國藥用植物栽培學[M].北京: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1.
[5] 周? 麗,楊? 建,詹志來,等.不同產(chǎn)地黃連中重金屬的含量測定及不同用藥方式下黃連重金屬的風險評估[J].藥學學報,2018, 53(3):432-438.
[6] 陳興福,盧德蓉,劉歲榮,等.味連生態(tài)環(huán)境與土壤理化特性研究[J].土壤農(nóng)化通報,1994,9(3):1-6.
[7] 宮? 濤,魏盼盼,張正海.黃連規(guī)范化栽培方法[J].特種經(jīng)濟動植物,2009,12(11):37-39.
[8] 陳? 震,王淑芬.黃連豐產(chǎn)栽培技術[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2.
[9] 尹? 清.HPLC測定黃連中鹽酸小檗堿含量[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3,37(7):53-55.
[10] 武小赟,李鐵鋼,陽? 勇,等.HPLC法測定黃連中主要生物堿的方法學研究[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10(6):112-115.
[11] 曾? 燁,王學奎,薛翔楠,等.湖北利川黃連不同生長齡期主要生物堿的分布及變化[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11):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