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的鋼琴師
◎仙桃一中海天文學(xué)社 高一(8)班 田詩嵐
一襲羅裳素裹曼妙身姿,一釵步搖漫卷落雁風(fēng)情,一剪鳳眸盡展東方神韻,一畔櫻唇勾勒絕美妙容,一笑莞爾傾盡千古河山,一鴻驚瞥蕩遍萬年蒼穹。——題記
春花秋月,夏蟬冬雪,你向來一裳羅紗裹身,素妝待人。你恣意而行,無問西東,不管前路何方,不思歸處何時抵達。你總覺得每一株花草,每一片山川,是這世間最曼妙最和諧的天然鼓點,都凝聚著天地間最純粹最古老的語言,一山一水一撫琴,辜負(fù)不得。
你琴技嫻雅,曲詞流暢,于高山流水處瞥見驚鴻日月,于天階夜色冷眼燈火通明,細微處見驚鴻,跳躍而連貫,韻之于其弦,律之于其韻。你看遍了詩書,賞遍了風(fēng)物,山川日月為你捧讀,星漢燦爛為你落幕;你對月把盞,素香拈花,從簡而行。你日升煮茗,日落生歌;在這利欲熏心的俗世,你是那清冽絕俗的明月光。你教會了我彈琴,教會了我放達。
有幾許幽香脫俗獨立,在紫陌紅塵的岸邊,不媚俗,兀自清逸??v有驚世高才,雅量襟懷,也只愿于春雨如絲處守一段花開,問一段過往,續(xù)一段禪愿。杏花煙雨,楊柳石橋,你愛它那溫婉的濕意,佇立于湖畔,逼人的春意浩然洗凈舊色的鉛華。你說,時光是這樣的有情有義。你身上氤氳了江南女子獨具的靈氣,你留宿江南,不生枝節(jié),不做過客。
你說你愛那經(jīng)年不消的蒼山雪,萬古長寧的洱海月,清冽明澈的蝴蝶泉。那些迷止于繁華的眾生,在倉促中悲歡,在名利中離合。
你端雅的情調(diào),如同你雅致的琴韻,流淌著人間大禪,韻如雪,晶瑩嫻靜;曲如云,變化多端。你將自己融入琴曲,明心見性,有時驚濤拍岸,有時寧靜無瀾……你的曲可以療傷。
你不僅教會了我彈琴,還教會了我嫻雅。這世間,幾許人可以像你一樣,將柴米油鹽品至無色絕香,將渾濁世相品至純凈明朗?你品盡最后一盞清茶,于裊裊茗香中出離萬千紅塵,同琴作伴換一世安寧。你淺笑,此后寒山石徑,乘白駒而行,飲千年之水,將琴彈到云淡風(fēng)輕,把生活過得清簡脫俗。
弟子將銘記,銘記您所有的優(yōu)雅與教誨。
小編叨叨叨:本文最大的亮點語言出色,優(yōu)雅嫻靜的女子在筆下緩緩走來,仿若云間飄來的仙子,忍不住讓人遐思:這樣的女子身上會有怎樣的故事?如果人物可以再豐滿一點就更好了。
與他相伴的日子
◎大同一中 王琪兒
他,是門口一棵結(jié)了小紅果的樹。
他也不知栽種多久了,樹干上全是深深淺淺的裂痕,滄桑的肌膚干枯而龜裂,有幾片已被歲月剝落,大多仍舊頑固地附著在上面,每一片葉子都是篇史書,記載了與我相伴的故事。
他靜靜地,不說話不言論,保持著一棵樹應(yīng)有的矜持和寧和。但他偶爾也會歡樂起來,有時是春回大地,在細雨飄搖中冒出新芽,細牙狀的葉片,在清晰隱動的脈絡(luò)里,充盈著生命。小孩子頑皮,會把樹根扎成秋千,坐在上面蕩來蕩去;有時是秋高氣爽,他的枝頭掛滿了飽滿的小果實,大家渴了就摘個果子吃,甜入心間,笑語灌注在樹心里。他也憨憨地笑,身子一顫一顫的。
但我與他卻有份特殊的情結(jié)。幼時在他上面蕩啊蕩,一邊蕩一邊笑,笑聲穿過樹縫間,在綠葉枝末處,染綠了整片天空。
升入初三,成了畢業(yè)班的學(xué)生,迷惘、悲傷時時纏繞著我,于是常常放學(xué)后跑到他身邊,坐在他身下抬頭望天,呼吸著靈動的空氣,望著枝繁葉茂中的陽光,感覺溫暖而舒適。有時會閉著眼睛聆聽風(fēng)呼嘯而過的聲音,聽著他的氣息,仿佛是在告訴我:我,不是一個人。
與他相伴,很喜歡望著斑斑樹蔭,氣定神閑般,就像自己走過心中明明滅滅的悲喜。
他的土壤里,還有我當(dāng)年埋下的小秘密,他的每個樹洞里,都裝滿了我的悄悄話,他記錄了我的太多太多,我們相伴的歲月也太長太長,像年輪一圈又一圈,從未停息。直到他因年老被砍掉的那一刻。
他仍完好地保存著那一切,秘密、耳語和我留下的足跡,青葉、紅果和掉了皮的樹干兒,以及他的點點滴滴。
仍記得與他相伴的歲月,那簇綠葉,那樹紅果,那片陰涼,以及我的喜悅和悲傷,一枝一枝的,都是美好的回憶。與他相伴,葉片帶著史書,去往遠方的歸途……
小編叨叨叨:會懷念一棵樹的人必定是溫暖至極的人,尤其喜歡第三部分的擬人,仿佛他是一個陪在身邊供人依賴的“傻大個”,最后卻被人所傷害。語言有些瑣碎,缺少實質(zhì)內(nèi)容。悲劇意味再強烈一點會更好,結(jié)尾缺少升華。
拾起濕漉漉的記憶
◎河南少年先鋒學(xué)校九年級? 沈家瑞
我好像做了一個很長很長的夢。
夢中,仿佛有什么在冉冉升起,我卻無法靠近。
它一點點在我眼前變得清晰,歐洲文明化為它的一抹剪影,它是以琉璃黃金筑造起的繁華夢境。
它是一部厚重的古書,是帝王頭頂那顆碩大珍珠;是香爐里的淡淡龍涎;是白釉茶盞里由卷至舒的茶味沉淀。
云霧散開了些許,我看見重重高樓,屋檐起伏,一抹白云下,是牧童指著杏花村,讓清明雨中的行人躲進酒家的矮矮村舍。不曾想,田園風(fēng)光,一回頭卻是水波起伏,云霧繚繞,恰似洞庭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原來湖心一點小島,藏盡天下政事,和樂太平,揭開九州清晏。
大霧繚繞已久,卻愈發(fā)濃重,危機四伏。隱隱地,我覺得這成了一座空城。突然間,大火沖天,那被慈禧賜名“大水法”的華麗,被一群金發(fā)碧眼的洋人喚作噴泉?;鸸庋谟诚拢铱吹綇姳I闖入,大肆掠奪,玉碎鏈斷,徒留一地華麗的碎片。接著他們火燒樂圓明園。
沒錯,這兒一定是圓明園。
咦,明明都著火了,為什么還有股濕漉漉的味道?難道這便是腐朽的味道嗎?就像英法聯(lián)軍入侵,帝國的統(tǒng)治者卻棄城而逃,縱火燒眉毛也不愿改變自己的固執(zhí)和早已蛀蟲遍地的內(nèi)里。它成了我再也翻不開的斷章殘篇;成了狠狠摔在地上的朝帽東珠;成了法國口袋中香味不再的一件破爛;是在地上裂成幾瓣的高貴茶盞。
我已分不清這究竟是夢境還是現(xiàn)實,是否因為它過于真實?這濕漉漉的,腐朽的,屈辱的大清記憶是否能讓中國覺醒?
我想我們該做的,便是——拾起這濕漉漉的記憶,銘記歷史,不忘國恥,奮發(fā)圖強,振興中華。
小編叨叨叨:亦真亦幻的夢境容易抓人眼球,本篇最大亮點在于立意高遠,初中的學(xué)生便有這樣的情懷,實在難得,不足的是行文語義不明,結(jié)尾太過口號,落在個人身上或許更加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