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云南省玉溪市紅塔區(qū)種子管理站, 云南 玉溪 653100)
油菜是我國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年種植面積667萬hm2左右,產量已占國產食用油料作物的55%以上。其中,長江流域的油菜種植面積和產量占全國的85%左右,長江上游的四川、貴州、云南、重慶年種植面積近200萬hm2。通過近10年的努力,云南油菜種植面積已由原來的6.7萬hm2發(fā)展到30萬hm2,總產突破50萬t,實現了跨越發(fā)展,成為全國主產省份之一。
隨著云南省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任務的進一步深化,油菜生產逐步由壩區(qū)向山區(qū)轉移,向南部、西南部低海拔早熟油菜產區(qū)(冬季農業(yè)開發(fā))擴張的勢頭進一步加劇。旱地油菜(無灌溉條件)面積逐年擴大,面積已占全省油菜面積的55%以上。加之近年來受干旱等氣候因素的影響,大春種植推后,收獲時間推遲,生產中對早熟穩(wěn)產型油菜品種的需求日顯迫切,選育含油量相對較高,早熟、豐產性好的優(yōu)良油菜品種成為油菜育種的主要任務。
在滇中地區(qū),玉溪市委、市政府提出“依托烤煙建油菜產業(yè)”的農業(yè)產業(yè)發(fā)展思路后,在配合烤煙生產區(qū)域由壩區(qū)向山區(qū)的轉移過程中,必須大力促進“烤煙-油菜”耕作模式的推廣,認真研究山地生態(tài)條件特點,盡快培育早熟、抗旱、耐瘠、豐產性好的油菜新品種,解決油菜生產區(qū)域轉移中出現的山地油菜品種不多等實際問題。玉紅油4號具備早熟、豐產和穩(wěn)產性好等生產特性,有助于解決油菜-烤煙輪作的茬口矛盾,緩解秋收秋種期間勞動力緊張問題,促進山區(qū)農業(yè)“油煙雙豐、周年高效”,為山區(qū)精準扶貧、脫貧致富提供了品種和技術保障。
早熟、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種玉紅油4號(選育編號:ZA 10 X 0205),是紅塔區(qū)種子管理站2006年采用中國油料所引進的優(yōu)異品種中雙9號作母本,與本地主栽品種A 35作父本雜交,經一年多代篩選鑒定、品質同步檢測選育而成。2016年通過云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編號:滇審油菜2016004號)。
2006年在油菜選育基地種植中雙9號和A 35品種,在初花期進行人工雜交,2007年4月收雜交一代種子108粒。2007年9月采用育苗移栽方法種植60株,并進行套袋隔繁單收12株,對套袋單株進行品質檢測。2008年優(yōu)選5株進行夏播加代選育,2008年9月將夏播單收表現好的1株納入品比試驗,平均產量3 835.5 kg/hm2,比對照A 35增產1.19%。2009年夏播種植7個單株,優(yōu)選株進入品比試驗,2009年9月將夏播優(yōu)選株納入品比試驗,平均產量2 298 kg/hm2,比對照花油8號增產9.0%。2010年夏播種植7個單株,其中編號2~5表現穩(wěn)定,編號為“ZA 10 X 0205”品系,納入品比試驗。2010年在團山油菜選育基地進行預備試驗:性狀穩(wěn)定,熟期適中、產量高,平均產量4 027.4 kg/hm2,比對照A 35增產11.2%。2010—2014年共組織5組品種比較試驗,經數據匯總,ZA 10 X 0205表現為產量高、熟期適中、抗性強、適應性廣的特點。2012—2014年,參加云南省甘藍型優(yōu)質油菜山地組新品種(組合)區(qū)域試驗,其中:2012—2013年平均產量2 573.25 kg/hm2,比對照花油5號增產4.16%,2013—2014年平均產量2 924.25 kg/hm2,產量排名第1,比對照花油5號增產12.65%。2014—2015年在云南省5個地州組織生產試驗。在玉溪市及全省油菜主產區(qū)開展示范推廣種植。
2012—2014年參加云南省甘藍型優(yōu)質油菜山地組新品種(組合)區(qū)域試驗,其中:2012—2013年9個試點平均產量2 573.25 kg/hm2,產量排名第6,與對照花油5號差異顯著,6個試點增產,3個試點減產,比花油5號增產4.16%;2013—2014年8個試點平均產量2 924.25 kg/hm2,產量排名第1,與對照花油5號差異顯著,6個試點增產,2個試點減產,比花油5號增產12.65%。
2014—2015年在文山、騰沖、建水、羅平和澄江5個不同生態(tài)環(huán)境地區(qū)組織生產試驗,經數據匯總,ZA 10 X 0205平均產量3 054 kg/hm2,比對照云花油早熟1號增產20.6%。
2010—2014年共組織了5組品種比較試驗,ZA 10 X 0205平均產量3 617.40 kg/hm2,比對照A 35增產18.28%。
2013—2014年組織5組品種展示試驗,ZA 10 X 0205平均產量3 408.45 kg/hm2,比對照花油5號增產12.99%。
2011—2014年在云南省累計示范種植953.67 hm2,比當地主推品種加權平均增產204 kg/hm2,在種植區(qū)累計新增油菜總產量19.45萬kg。2015年開始在全省大面積推廣應用,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該品種屬春性甘藍型早熟雙低品種,株高適中,株型緊湊,葉型倒卵型,葉緣波狀平展,葉色淡綠,株高139.9 cm,有效分枝11.67個,單株有效角果數276.65角,每角粒數17.95粒,千粒重為3.99 g,單株產量16.55 g,全生育期167 d,比對照花油5號早熟0.7 d。
2013—2014年經云南農業(yè)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對油菜菌核病、霜霉病和白粉病進行鑒定,3種病級均為7級。
經農業(yè)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芥酸含量未檢出,硫甙含量19.75μmol/g,粗脂肪含量45.26%,芥酸和硫甙的含量顯著優(yōu)于國家雙低油菜指標。
適宜云南省800~2 200 m海拔區(qū)域種植。
播種前應及時翻挖、整細。
壩區(qū)10月1—10日,山區(qū)9月25—30日。
采取打塘點播,播種規(guī)格為0.30 m×(0.35~0.5)m,每塘留苗3~4株,基本苗18.0萬~22.5萬株/hm2。
施足底肥,重施五葉期苗肥,早施蕾薹肥,N∶P∶K=1∶0.30∶0.25。
紅塔區(qū)危害油菜的主要病害有十字花科根腫病、油菜白銹病、白粉病、菌核病和霜霉病等;主要蟲害有蚜蟲、菜青蟲和黃曲跳甲等。其中根腫病、白粉病和蚜蟲的為害最重。及時防治好病蟲害是油菜獲得高產優(yōu)質的前提條件。
油菜“八成熟,十成收”,即在終花期后40 d左右,當全株50%以上植株角果轉黃變色,主柱花序中部的角果種子呈成熟色澤時,可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