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兆芬
【摘 要】目的 探究護理風險模式在糖尿病患者CT增強后發(fā)生對比劑腎病中的作用。方法 選擇自2015.01~2018.08于我科行增強CT的98例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按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48例,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前者基礎上應用護理風險模式,觀察其檢查前和檢查后24h血肌酐指標情況。結果 兩組檢查前和檢查后24h血肌酐指標差異對比無意義,P>0.05,但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上升較少。結論 在行CT增強的糖尿患者護理工作中應用護理風險模式能有效防止對比劑腎病的發(fā)生,值得廣泛采用。
【關鍵詞】糖尿?。粚Ρ葎┠I??;CT增強;護理風險模式
【中圖分類號】R47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9--02
伴隨影像學技術的發(fā)展和CT增強的應用,對比劑在臨床上的應用也更加廣泛,接受CT增強掃描的糖尿病患者也日漸增多[1]。對比劑腎?。–IN)具體是指在使用對比劑后的48~72h內,血肌酐與基線相比升高0.5mg/dl或25%以上的腎功能損害,其發(fā)病機制主要是血管灌注以及腎小球濾過,碘對比劑在腎小球濾過下進入至腎小管后,腎小管內大部分水分被重吸收,使腎小管中對比劑變粘稠,逐漸形成栓子堵住腎小管,對比劑長時間存在于腎小管中,會對腎小管產生進一步損傷[2]。糖尿病患者在接受CT增強后極易發(fā)生CIN,如何減少CIN發(fā)生,是影像科面臨的一個重要難題。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在接受CT增強的糖尿病患者中應用護理風險模式,觀察其護理效果,現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自2015.01~2018.08于我科行增強CT的98例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按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48例,對照組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齡范圍42~80歲,平均(60.12±6.78)歲,病程范圍1~15年,平均(6.24±1.27)年。觀察組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齡范圍43~78歲,平均(60.24±6.81)歲,病程范圍1~14年,平均(6.25±1.30)年,兩組一般資料差異對比無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告知患者檢查前后48h停服雙胍類藥物,檢查前后囑患者增加水的攝入量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護理風險模式,具體包括:⑴健康教育:行CT增強前告知患者和其家屬相關注意事項,并對患者腎功能情況進行評估,囑其停止服用腎毒性藥品,同時應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幫助其保持良好情緒,減輕其心理壓力。⑵選擇碘對比劑:選擇非離子型對比劑,將碘對比劑加溫至37°C后注射,能降低對比劑粘度,減少滲出和對血管產生的刺激。盡量減少對比劑用量。⑶選擇血管:穿刺前評估血管,盡量避開損傷和疤痕部位,選擇粗直大且彈性較好的血管,避開靜脈瓣進行穿刺,選擇18~20G型號的血管。⑷充分掌握CT增強禁忌癥和適應癥:患者伴有碘過敏史或嚴重甲亢應禁止行CT增強,向患者家屬詳細說明注意事項并簽訂同意知情書,檢查前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發(fā)現特殊情況應積極和醫(yī)師進行溝通。⑸完善搶救流程:備好所需搶救物品和器械,并放在顯眼容易取得的位置。⑹心理干預:做好心理護理工作,患者由于不了解掃描相關知識,常伴有焦慮和緊張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根據其心理特點,耐心做好告知和解釋工作,向其客觀講解碘對比劑使用的必要性,幫助其消除顧慮和緊張心理,從而減少對比劑副反應的發(fā)生。⑺水化:行CT增強前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飲水目的和重要性,并指導患者和其家屬掌握記錄尿路和飲水量的方法,告知其應口服500~800ml水或檢查前給予其靜脈滴注0.9%氯化鈉注射液12h,檢查結束后3h內口服水化,每小時飲水量為300ml。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檢查前和檢查后24h血肌酐指標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檢查前和檢查后24h血肌酐指標差異對比無意義,P>0.05,但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上升較少,見表1。
3 討論
伴隨影像學發(fā)展,CT增強后發(fā)生CIN的患者數量也不斷增加,對比劑在藥物導致的腎臟損害者位居第二,已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產生嚴重威脅,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積極的護理措施[3]。
有研究提出[4],血肌酐是臨床診斷對比劑的一個重要指標,當患者腎臟受到損傷時,其血肌酐指標會于24h內出現升高。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在接受CT增強和糖尿病患者護理工作中應用護理風險模式,結果顯示,觀察組檢查后24h血肌酐升高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少,分析原因可能是護理風險模式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通過做好患者檢查前心理護理工作,加強與其交流溝通,向其充分講解注意事項以及對比劑和對比劑腎病間的關系,取得患者和其家屬的配合,并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充分掌握檢查禁忌癥和適應癥,選擇低滲或非離子造影劑并加溫至37°C,選擇合適靜脈進行穿刺,并完善檢查前準備以及搶救流程,能夠有效預防其發(fā)生CIN。
綜上所訴,對接受CT增強的糖尿病患者應用護理風險模式,能有效減少CIN的發(fā)生,值得廣泛采用。
參考文獻
陳瑟燕,周琇,李楚蓮等.護理風險管理在糖尿病患者CT增強后發(fā)生對比劑腎病中的作用[J].分子影像學雜志,2016,39(1):71-72.
許小蓉.針對性對比劑腎病風險管理在門診 CT 增強掃描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5,18(23):80-81.
江杏英,李瑞雄.重視門診CT增強掃描中對比劑腎病風險的預防和護理[J].全科護理,2013,11(5):392-393.
葉錦棠,張保翠,羅健等.血肌酐正常人群中糖尿病與對比劑腎病的相關性研究[J].放射學實踐,2016,31(2):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