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配佩 徐翡
【摘 要】目的:對比觀察氨磺必利聯(lián)合舍曲林對精神分裂癥伴強迫癥患者所具有的治療效果及價值。方法:隨機抽選2016年8月~2018年3月期間于本院接受治療的86例精神分裂癥伴強迫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43例,予以對照組患者氨磺必利,予以研究組患者氨磺必利、舍曲林聯(lián)合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情況。結果:經(jīng)治療后,兩組患者病情均得到了有效改善,但實驗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較低,P<0.05。結論:氨磺必利與舍曲林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對于精神分裂癥伴強迫癥患者較好的病情改善作用,且治療中對患者所造成藥物不良反應較少,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根據(jù)患者治療需求展開應用。
【關鍵詞】氨磺必利;舍曲林;精神分裂癥伴強迫癥;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75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0-0-02
精神分裂作為臨床診療中一類常見的精神疾病,尚無治愈方法,患者在發(fā)病后常出現(xiàn)突發(fā)性行為、情感認知等方面的異常并伴有較高的強迫癥發(fā)病風險,一旦發(fā)病即需要終生接受治療。氨磺必利作為目前臨床中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的主要藥物種類,對于精神分裂具有一定的癥狀緩解效果,但對于強迫癥狀的治療,需要采用多類藥物聯(lián)合治療的方法,提升對于此類疾病的的治療效果[1]。因此,為對比觀察氨磺必利聯(lián)合舍曲林對精神分裂癥伴強迫癥患者所具有的治療效果及價值,故進行本次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選2016年8月~2018年3月期間于本院接受治療的86例精神分裂癥伴強迫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43例。對照組43例患者,男24例,女19例,年齡19~37歲,平均(28.57±3.21)歲,病程2~5年,平均(3.48±1.02)年;實驗組43例患者,男22例,女21例,年齡20~43歲,平均(31.46±4.38)歲,病程1~7年,平均(4.03±1.6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后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結果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為自愿參與,并由家屬簽署治療協(xié)議;經(jīng)診斷后確診為精神分裂癥伴強迫癥;參與研究前1月內,所有患者均未接受其他類型藥物治療。排除標準:伴有其他類型精神疾病或臟器疾病者;對本次研究用藥存在既往過敏史者。
1.2 治療方法 予以對照組患者氨磺必利,采用索里昂氨磺必利片(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40080,20毫克/片),初始口服劑量為每日100毫克,根據(jù)患者病情可在兩周內將口服劑量增加至每天400~800毫克,且最大服用劑量不得超過1200毫克。予以研究組患者氨磺必利、舍曲林聯(lián)合治療,氨磺必利用量及用法同上,聯(lián)合左洛復鹽酸舍曲林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0141,50毫克/片)初始口服劑量為每日50毫克,根據(jù)患病者耐藥性及療效可在兩周內將口服劑量增加至每日200毫克。兩組患者和資料周期均為6個月[2]。
1.3 療效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情況。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經(jīng)治療后患者精神分裂及強迫癥狀發(fā)病情況得到有效控制,且患者認知能力逐步恢復;有效:經(jīng)治療后,患者各類精神癥狀發(fā)病情況得到一定改善,且患者認知能力出現(xiàn)好轉;無效:經(jīng)治療后,患者癥狀及認知能力無改善或加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方法處理分析,均為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 檢驗,當統(tǒng)計結果對比差異顯著P<0.05,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經(jīng)治療后,兩組患者病情均得到了有效改善,但實驗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較好,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經(jīng)調查統(tǒng)計分析,對照組43例患者在治療中出現(xiàn)不良反應患者共21例,其中肝功異常5例,惡心嘔吐6例,嗜睡與失眠患者各5例,總發(fā)生率為48.84%(21/43);實驗組43例患者在治療中出現(xiàn)不良反應患者共11例,其中肝功異常2例,惡心嘔吐2例,嗜睡3,失眠4例,總發(fā)生率為25.58%(11/43)。表明,實驗組不良反應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4.9769,P=0.0256)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與強迫癥的病理解剖中存在較高的相似性,且均與患者體內多巴胺類物質與5-羥色胺物質的傳遞攝取有關,從而對患者的行為、精神、情感等方面造成影響。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經(jīng)治療后,兩組患者病情均得到了有效改善,但實驗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較低,P<0.05。分析原因:氨磺必利類藥品通過與患者體內多巴胺D2、D3受體的選擇性結合,實現(xiàn)對精神分裂癥狀的治療,但對于紋狀體多巴胺的結合性較差,對于伴發(fā)強迫癥療效較差。而舍曲林類藥品通過對患者體內5-羥色胺物質再攝取的選擇性抑制降低神經(jīng)元突觸敏感性,從而實現(xiàn)對患者的有效治療,待治療見效后可逐漸減少患者兩類藥品的服用劑量維持治療效果,減少治療不良反應[3-4]。
綜上所述,氨磺必利與舍曲林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對于精神分裂癥伴強迫癥患者較好的病情改善作用,且治療中對患者所造成藥物不良反應較少,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根據(jù)患者治療需求展開應用。
參考文獻
儲昕,唐小偉,周朝昀.氨磺必利聯(lián)合舍曲林治療精神分裂癥伴強迫癥狀的效果觀察[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8,30(17):37-39.
魏道敏.氨磺必利聯(lián)用舍曲林治療難治性強迫癥患者的療效觀察[J].健康之路,2018,17(08):94-95.
王麗輝,吳喜強,姜海軍,李玉,董立萍.舍曲林聯(lián)合氨磺必利治療難治性強迫癥的療效與安全性[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7,17(04):487-488+491.
劉立恒,易軍.氨磺必利聯(lián)合舍曲林治療伴強迫癥狀的精神分裂癥46例[J].醫(yī)藥導報,2015,34(07):90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