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蒙古土默特左旗農(nóng)行家屬樓4單元3樓東戶,010100
蜂群越冬好壞取決于當年秋繁,蜂群群勢強、蜜粉足,適合當?shù)仫曫B(yǎng)蜂種。北方寒冷地區(qū)飼養(yǎng)黑色蜂種為好,如:喀爾巴阡、“松丹一號”、雙喀、東北黑蜂等品系及其雜交種(以下簡稱黑色蜂),普遍具有越冬安全、省飼料,存活率高,死亡率低,來年春繁快的特點。而意蜂黃色蜂種(簡稱黃色蜂),本身不耐寒。越冬表現(xiàn)在死亡率高,存活率低,消耗飼料多,春繁群勢弱,增長緩慢。
北方室內(nèi)越冬,一般以單王6框或6.5框蜂,放6張脾。群大,抗寒、抗逆能力強,越冬效果好,飼料消耗少。
全年各階段盡量不養(yǎng)弱小群。秋繁前,就消除弱小群,以強群繁殖越冬蜂。雙王秋繁,群勢應達到至少14框蜂以上,越強越好。如單王秋繁,群勢至少滿平箱,達9~10框蜂,放8張脾,此為下限,盡可能單王繼箱秋繁。需要指出的是:黑色蜂種比黃色蜂種群勢偏小,“松丹一號”例外。于越冬前定群時,合并中等群達標后越冬,越冬蜂以6框為準,最好6.5框蜂,放6張脾;少數(shù)5.5框蜂放5張脾,也可安全越冬。但春繁定群時,以5.5~6框蜂為準,稍加合并達標再繁,則春繁效果好。越冬是保蜂,并非多保留蜂王,王越多,則相對蜂群越小,對越冬及來年春繁均不利。
北方寒冷地區(qū)盡可能以室內(nèi)越冬為主。我地有室內(nèi)、室外越冬的,當暖冬時,室外越冬效果也可以,不會有太大損失;但當寒冬時,則越冬效果很差。室內(nèi)越冬的優(yōu)點:整個冬季,溫、濕度好控制,蜂群處于室內(nèi)氣溫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溫差小,蜂群好適應。缺點:處于封閉的室內(nèi)環(huán)境,通風(供氧量)不如室外。室外越冬與室內(nèi)越冬正好相反,濕度、通風不是主要問題,重點解決溫度問題。要想保暖,必須蓋保溫物,而包裝與通風又是矛盾的。室外越冬重點在于包裝后,解決好通風透氣,防止受悶。
室內(nèi)越冬:溫度控制在10℃最好,即使室溫變化,也應控制在-2℃~2℃,濕度75%~85%,注意通風(指新鮮空氣)。越冬室設上通風口,提前將越冬室四周用草簾立于墻上,并固定好。放蜂箱位置墊鋸末等保溫物待用。入室前一段時間,隨氣溫下降蓋保溫物。
我地約11月下旬前后入室越冬。常收聽天氣預報,當外界達0℃~-15℃時,且此后均不高于此溫度,便可入室。巢門向內(nèi),箱靠墻,室內(nèi)四周放不下,可于中間再起一行碼放。一間4m×5m,高2.8m的房間,可放80~100箱。放4~5層。與傳統(tǒng)擺放,下層放強群,上層放弱群不同。四角及底層應放中等群,因此處通風不好,放強群易缺氧受悶,特強群應放在對準門的位置和中上層,通風較好的地方。因越冬前定群時,已合并弱小群,此時只存在特強群6.5框與5.5~6框較強群之分。群勢相對均衡,便于管理。箱頂、箱底、箱后均有保溫物(草簾等),箱與箱之間以及箱前不需要保溫。
越冬前期:入室至12月底,天氣不太冷,室溫較正常;越冬中期:進入來年1月份,正值最嚴寒階段。此時,室溫偏低,且越冬進入中后期,是最容易出問題的階段。1月份是越冬關鍵期,此期越冬效果好,2、3月份越冬順利,如果越冬效果差,則1月底最易出問題。2月份,天氣轉暖,室內(nèi)防升溫,傍晚開門降溫。如排泄早,可再入室,或擺放室外,蓋保溫物繼續(xù)越冬;如排泄晚,則直接放室外,待3月初轉入春繁。室外背陰處,室內(nèi)各掛一只溫度計,室內(nèi)再放濕度表。留心觀察,室外、室內(nèi)溫度及變化規(guī)律,不必天天入室查看。但為解決通風問題,除設上通風口外,應隔2~3天入室查看,通過開門,人員走動,帶動室內(nèi)空氣流通,換入新鮮空氣。刮風降溫,下雪天應勤查看。北方室內(nèi)越冬,天氣干燥,主要解決增濕問題,可以通過灑水增濕。入室查看可用手電或開燈,并無不良影響。
進入1月份最冷階段,如室溫低,0℃以下時,應將房頂蓋草簾、篷布等增溫。如室溫還低,則用電爐升溫。切記用電爐時,不能離人,以防火災。達到2℃時,關閉電爐,并在地面灑水增加濕度。
關于越冬其他問題,已發(fā)表于《中國蜂業(yè)》2012年第6期,請參考。在此不再贅述。
存活率應達85%~90%,部分群可達90%以上;越冬前6.5框蜂,應存活6框左右。飼料消耗約40%~50%,6張大蜜脾,只消耗中間4張的60%左右,兩側邊脾基本不動。開繁30天,群勢增長,應達8~9框蜂。如持平或下降,則越冬不利。
黑色蜂種在越冬良好的狀態(tài)下,且強群6框蜂開始繁殖,其哺育力可達到2.5個幼蟲,哺育能力隨越冬效果不一,區(qū)別很大。存在于0~90%區(qū)間?!?”代表越冬死亡,故春繁哺育能力為0,而存活50%~60%代表越冬不成功。
春繁時,開繁30天為標志,則出現(xiàn)下降、持平、稍增長、增長快等群勢變化狀態(tài)。存活率的多少,表現(xiàn)出是數(shù)字的變化,其實關系到存活群質量及越冬老蜂的春繁哺育能力以及老蜂壽命,并在春繁前期(開繁30天)得以體現(xiàn)。越冬好的群,工蜂個體小,呈年輕狀態(tài)。春繁時,有很強的哺育能力,新蜂出房多,而老蜂壽命長。春繁增長率等于越冬老蜂存活數(shù)量與所育工蜂數(shù)量之和,隨蜂種越冬效果和春繁群勢大小而變化。越冬是關鍵,春繁是體現(xiàn)。
其存活率一般70%,最好達80%;飼料消耗70%~80%。飼料消耗多少,不只是耗蜜量的問題,食量越多,則活動量越大,消耗飼料所用的體力越多,從而加速工蜂個體的衰老,導致春繁哺育能力下降,春繁增長緩慢。所以南方及中原地區(qū)有群勢太弱培養(yǎng)的蜂群趕不上采集油菜、洋槐等蜜源一說,筆者認為原因在于越冬群勢小,越冬效果差,且多養(yǎng)意蜂、漿蜂等黃色蜂種所致。如改養(yǎng)黑色蜂種,強群越冬及春繁,以一個5~6框群,經(jīng)50天左右春繁,肯定是繼箱強群了。
還有一說:北方蜂場去南方春繁起蜂快。試問:他們養(yǎng)黃色蜂種嗎?肯定養(yǎng)黑色蜂種,黑蜂所具有很多優(yōu)勢,其一就是春繁起蜂快。
筆者于1988年與1989年春做過越冬、春繁試驗。1988年從吉林蜂研所引進三交種蜂王即“白山五號”,育新王成功;有朋友送來意蜂王臺多個,也育新王成功。當時,技術有限,越冬均以5框為確定群。越冬后“白山五號”一代王平均存蜂4.5框左右;消耗蜜40%~50%;意蜂王平均存4框蜂,消耗蜜70%~80%;春繁時,將兩類群均定群為4.5框蜂,放3張脾開繁,各10箱試驗。經(jīng)30天春繁,前者群勢介于5~6框不等,后者降為2~2.5框,最大群個別有3框蜂,第一次感到良種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