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離家出走,是一個世界難題。每天,都有父母因為孩子離家出走而擔驚受怕,這就像一場永遠不會結(jié)束的噩夢。我們那么愛孩子,可為什么孩子還想要離開家呢?
孩子離家出走也好,沉默慪氣也罷,多半是因為家長那些看似微小的行為。這些家長難以重視的小行為、小情緒,卻非常有可能成為孩子離家出走的誘因。那么,一般都是因家長的什么原因與失誤,導致孩子選擇離家出走呢?
很多家長經(jīng)常會在兩件事情上對孩子過分苛求——一是考試分數(shù),二是生活習慣。而說到分數(shù),更會讓很多學習不好,或者學習很努力卻考試沒考好的孩子壓力巨大。
而面對父母對分數(shù)低的斥責,很多孩子甚至會懷疑“爸媽到底是愛分數(shù),還是愛我?”“考不了高分,我對他們是不是就沒什么用了?”
父母愛孩子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請,可是,太多太多的父母卻不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孩子,甚至給孩子的錯覺是——父母愛的并不是自己,而是分數(shù)。而到了這一步,一旦再發(fā)生一些誤會與口角,就很容易讓孩子走向極端,離家出走。到時候就為時晚矣了。
所以,媽媽爸爸一定要注意,自己對孩子分數(shù)的重視,一定要轉(zhuǎn)化成為學習過程中的幫助,要么做好后勤,要么言語鼓勵,但千萬不要因為只看分數(shù)而否定孩子的努力,更不能在語言上斥責,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同時媽媽爸爸還需要理解,孩子臨時分數(shù)的高低真的不重要,甚至很多男孩子到了年齡較大的時候才會真心收回玩性,努力學習。因此媽媽爸爸千萬不可因為一時的不滿意而說出讓孩子和自己都后悔的話。
除了對于孩子分數(shù)的苛責,日常疏于交流與監(jiān)督也可能導致孩子離家出走。
“你們就知道忙活那個店,那就別管我,什么都別管,早晚有一天我把你們的店給燒了?!庇幸晃粙寢屌笥?,夫妻兩人平時都把心思用到了經(jīng)營管理上,而忽略了孩子。結(jié)果有一次,孩子就是在因為小事被爸爸責怪的時候說出了上面的話。雖然孩子并沒有如話里那么做,但之所以能夠說出這樣的話,也說明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親子之間缺少感情交流。
大人們經(jīng)常會有一些看似“無懈可擊”的理由,來疏于自己對孩子的陪伴:“工作太忙了,真的沒有時間陪孩子”“應(yīng)酬太多,每天很晚才回家,想和孩子交流,孩子都睡了”“寶貝,下周再帶你去動物園,這星期事情太多了”……
一個8歲的小女孩由于主觀認為父母想生二胎而不要自己了,于是負氣離家出走。幸好被好心人發(fā)現(xiàn),并帶給了民警,最終和家人團聚。后來家人說,他們平時就是因為疏于告訴女兒自己也愛著她,才導致女兒“想多了”的時候自己沒有覺察。
其實,一個最容易導致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在于,家庭環(huán)境的不和睦與不信任。
“孩子最近脾氣很暴躁,動不動的就摔東西、撕東西,還經(jīng)常把自己關(guān)在屋里不吃不喝,有時離家出走,干脆住在同學家里。”這是一位媽媽在某教育論壇上的傾訴。原來,他們夫妻兩人的關(guān)系非常緊張,孩子的父親經(jīng)常會“找茬”,因為一點小事就會大發(fā)雷霆,甚至當著孩子的面把這位媽媽打的遍體鱗傷,在單位稍有不如意,就會把情緒帶回家,對著妻子和孩子就是一頓發(fā)泄,不是砸就是摔。
那么可想而知,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里,是要承受多么大的壓力呢?更重要的是,家長的行為對孩子一般是有很大影響力的,這是后天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家長經(jīng)常用暴力解決問題,那么孩子作為弱者當然也會本能地選擇躲避,甚至覺得“離家出走”是一種巨大的解脫。
因此,即便夫妻感情出現(xiàn)了裂痕,媽媽爸爸也一定在管住孩子之前,先管好自己。哪怕是為了孩子,也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家庭任何不和諧的一面,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家是溫暖的“避風港”,而不是“火藥桶”。
一方面媒體對由于學業(yè)壓力導致學生離家出走的報道,使得接受信息的青少年很容易模仿學習,誤以為這樣是輕松的解決辦法;另一方面,某些媒體會對一些知名人物的大肆宣揚,很容易讓青少年覺得學習無用不如早早出來闖蕩“江湖”,早日成為明星掙大錢;甚至還有一些孩子模仿電視節(jié)目,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青島某小學的三個孩子放學后竟然同時都沒有回家,而是坐上了去往海灘的計程車。而當急壞了的幾家父母找到民警,民警最終在海灘發(fā)現(xiàn)他們時,幾個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竟然讓人哭笑不得——打算挖個洞,在野外生存過夜!
我們不知道幾個熊孩子是不是因為看了電視節(jié)目才這么做,但其中遇到漲潮、人販的危險又豈是幾個普通家庭可以承擔的。
那么,萬一孩子真的離家出走了,媽媽爸爸要怎么處理呢?最安全的辦法是:
1.冷靜分析:從各種跡象,先判斷孩子究竟是離家出走,還是只是偷偷臨時跑出去玩。如果剛剛才責罵過孩子,那么離家出走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了。
2.報警:在離家超過好幾個小時沒有音訊,或者親戚朋友家孩子都不在,或者孩子在家寫了“留言信”或短信時,一定要馬上報警處理,千萬不要耽擱。畢竟,如果孩子是去見網(wǎng)友,情況會更復雜、更麻煩。
3.不要責罵:10歲以下的孩子一般不會選擇晚上離家出走,因為年齡較小,都比較怕黑。孩子自己回來后也不要責罵,要告訴他家長很擔心,外面不如家好,以后一定不要這樣做。
4.擱置一段時間再教育:10歲至13歲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離家出走不會馬上回來,一般會選擇住在比較近的最要好的同學家里。只要家長知道孩子的下落,并和同學的家長取得了聯(lián)系,那么家長也不要急著讓他回來。都在氣頭上,回來只會激化矛盾。住兩三天后,孩子自己就忘了。主動回來后,家長先向孩子承認不對的地方,孩子聽后會耐心聽你講道理的。
沒有孩子真心離家出走,更沒有孩子不需要爸爸媽媽的愛護。面對孩子的“不聽話”、“不上進”,做家長的一定不可言語責罵,更不可拳腳相加。畢竟,孩子在家里的歡笑聲,才是“家”這個“音樂廳”中最美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