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英麗 馬麗華
(1 長春市人民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51;2 吉林大學第二醫(yī)院,吉林 長春,130041)
護理管理是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的過程,其主要目標在于通過對護士潛在的能力進行系統(tǒng)性、合理性地利用以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研究顯示[1],護理管理質量和水平不僅關系到醫(yī)院臨床護理服務的水平,同時也關系到患者的滿意度和生活質量水平,若護理管理質量不理想,很可能會導致護患糾紛或者投訴事件,影響醫(yī)院的社會服務形象。護理層級管理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方法,醫(yī)院于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特對所有護理人員展開護理層級管理,取得了滿意成效,詳情如下。
1.1 臨床資料:醫(yī)院于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對所有護理人員展開護理層級管理。本單位共有289名護理人員,分別來自各個科室,均為女性,年齡20~53歲,平均(34.7±4.9)歲,工作年限1~26年,平均(7.6±2.0)年,學歷分布:中?;虼髮?17名、本科72名,均為醫(yī)院正式護士。
1.2 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所有護理人員均采用常規(guī)方法管理,均由科室護士長和主管護師指派任務;自2015年7月至2015年
12月對所有護理人員實施護理層級管理,主要內容如下:①根據護理人員的職稱、業(yè)務能力和學歷設置管理層級崗位,全面落實層級責任制,并且由上級負責下級,對每一個層級人員的工作質量均進行嚴格把控管理,設置管理人員及時做好工作改進;②對所有護理人員加強培訓,由上一層級的護理人員對下一層級人員加強理論和實踐培訓,同時由醫(yī)院領導和科室領導加強監(jiān)督和照護,增強護理能力,保證所有護理人員均在通過考核后分配護理任務;③管理過程中需要不斷改進并完善考核制度,考核制度的完善需要不斷爭取所有護理人員的意見和建議,靈活運用獎懲制度,增加工作人員的熱情,尤其需要注意豐富護理人員的精神,宣教醫(yī)院傳統(tǒng)文化;④管理過程中根據考核結果對護理人員實施動態(tài)的分層級管理,并且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增強工作人員的個人歸屬感和工作中責任感;此外鼓勵低層級的護理人員與高層級人員多溝通交流,多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業(yè)務技能。
1.3 觀察指標:觀察指標為管理前后護理人員在基礎護理、特殊護理、護理安全和護理文書質量等方面的考核成績,和護理滿意度。其中所有護理人員均接受上述各個方面的考核,且理論評分均為0~100分,評分升高表明考核成績更理想[2];分別于管理前后隨機選取100例患者對其滿意度進行調查和對比,按照衛(wèi)生部(國家衛(wèi)計委)滿意度調查問卷評定,評定內容包括責任感、態(tài)度、道德感、操作技能、溝通技巧等方面,總分為0~100分,將評分≥90分者記為非常滿意;將評分≥70分且<90分者記為一般滿意;將評分<70分者記為不滿意,且非常滿意率和一般滿意率構成比之和記為總滿意度[3]。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7.0檢驗組間數據差異,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s)比較均分別采用χ2和t檢驗,且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說明差異顯著。
2.1 考核成績:管理前護理人員在基礎護理、特殊護理、護理安全和護理文書質量方面的考核成績分別為(91.5±2.7)分、(84.6±2.9)分、(85.4±2.5)分和(86.8±2.7)分,管理后分別為(94.8±2.4)分、(93.5±3.1)分、(94.7±3.5)分和(96.0±3.6)分。管理前后各方面考核成績對應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t=7.642,P=0.005;t=8.483,P=0.001;t=10.305,P=0.000;t=11.204,P=0.000)。
2.2 滿意度:管理前所選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布情況如下:非常滿意241例、一般滿意32例、不滿意16例,總滿意度為94.46%;管理后所選患者者非常滿意272例、一般滿意16例、不滿意1例,總滿意度為99.65%。管理前后患者滿意度分布情況差異顯著(U=10.836,P=0.000),且管理前后總滿意度比較也有顯著差異(χ2=9.825,P=0.000)。
隨著人們對醫(yī)療服務質量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各個醫(yī)療單位均不斷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以提高管理效能,真正發(fā)揮醫(yī)院管理小組的作用,為患者提供全面的醫(yī)療服務。作為醫(yī)療服務內容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護理服務不僅關系到醫(yī)院的社會形象,并且也關系到護理人員的工作效能和醫(yī)院的長遠發(fā)展[4]。常規(guī)的護理管理模式仍然存在明顯的限制和不足:如培訓力度不理想,考核制度不完善,獎懲制度不科學,資源分配不合理,護理人員溝通交流不夠等,且此模式下管理人員的理念和水平均不甚理想,很難滿足患者日益多樣化的護理服務需求。
護理層級管理在各個科室護理管理中均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管理模式,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臨床護理工作的效率和護理服務質量。和常規(guī)的護理管理模式相比較,護理層級管理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以下幾點:首先是針對護理人員的層次根據不同情況進行了合理的分級,并且明確規(guī)定了每個層級的護理人員的工作任務與職責范圍,明確工作重點將個人責任制落實并且明確分工,做好有序管理,保證各個層級之間相互補充和完善[5];護理層級管理能夠充分發(fā)揮每位護理人員的優(yōu)勢,實現護理人力資源的合理分配,有效避免出現護理誤差;護理層級管理能夠促進護理人員相互競爭、獎懲分明、共同學習等,將考核成績和護理質量作為績效評估的標準,進而能夠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6]。經上述分析可知,在護理管理中實施護理層級管理模式較常規(guī)護理模式具有多方面顯著的優(yōu)勢,因而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本研究中,管理后護理人員各方面的考核成績、管理后所選患者的滿意度情況均明顯優(yōu)于管理前數據,說明護理層級管理不僅能夠提高護理服務質量,還可改善患者的滿意度。綜上,建議在護理人員管理中心引入護理層級管理模式,具有雙重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