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伊麗
〔摘要〕學生因考試作弊被抓,受到老師當眾點名批評,產(chǎn)生羞恥感,擔心別人會嘲笑她,從而不敢回去教室上課。本次咨詢采用焦點解決結(jié)合森田療法的模式進行,旨在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減少過度聚焦問題的行為,從而重新適應(yīng)課堂。
〔關(guān)鍵詞〕焦點解決短期治療;作弊;初中生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7)36-0036-04
一、來訪者基本情況
小艾(化名),女,初三,16歲,性格外向,與同學關(guān)系良好,成績在班中中等,不過不是很穩(wěn)定。家長排行老大,還有一上幼兒園的弟弟,父母經(jīng)商,母親管教方式較為嚴格。
一天上午,初三正在進行期末考試,上午考英語和社會科目,在英語和社會考試中間的休息時間一個女生抱著社會書慢慢地走進了心理咨詢室。我很好奇,這個學生自己是第一次見,平常并沒有接觸,而且這時候來心理咨詢室干嗎呢?
我問她:“怎么了?看你手上的書是初三的社會書,是初三的學生嗎?”學生點點頭,自己默默地坐到了我旁邊的椅子上。
在一番詢問后,她才慢吞吞地告訴我她英語考試作弊被抓了,因為監(jiān)考老師當眾沒收她的試卷并宣布她英語考試0分,讓她覺得很沒面子。而這時候社會考試已經(jīng)開始了。我想拉著學生去參加社會考試,先考了再說,但是學生怎么也不愿意去,表示害怕回到教室。
二、咨詢方案
談話過程中,小艾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充滿罪惡感,并對未來悲觀失望,這種時候要如何使學生愿意重拾信心面對現(xiàn)實呢?我選擇利用焦點解決的基本理念來轉(zhuǎn)變輔導觀念,讓小艾學會從正向、積極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行為,明白“問題行為”的背后也具有積極意義的信念,缺點后面也有優(yōu)點,而不是一味否認自己的所作所為,從而使其接納自己;同時利用“一般化”來減輕學生的焦慮情緒,告訴她別人也有類似的想法和行為,而不是僅僅她一個。
在平復心情后,利用“例外問句”來找尋解決辦法,同時結(jié)合“應(yīng)對問句”來探尋小艾針對問題情境的自發(fā)應(yīng)對與處理,提醒她仍然沒有因困難而倒下,這暗示其實際有其應(yīng)對之道,只是過于關(guān)注于痛苦之上,而忽略了本身所具有的應(yīng)對方法。
在小艾充分接納自己的行為后,利用評量問句指導她自己評量目前的學習生活狀態(tài),從而引出她的理想遠景,并化成具體可掌握的小步驟,避免其一直沉浸在過去的不愉快中;同時利用關(guān)系問句來探尋家人對她的期待,提醒其家人與其的聯(lián)結(jié),增強學生實現(xiàn)目標的動力。
三、輔導過程和情境
(一)“一般化”減輕心理負擔,并尋找問題行為背后的積極意義。
師: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下發(fā)生那樣的事情,當時你一定很害怕很緊張吧?但是我很高興你能來找我。
共情理解學生,引導學生宣泄自己的情緒。小艾聽完情緒比較激動,從沉默到落淚,并一再表示以后都沒辦法挽救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這件事情也會成為自己人生中的一個黑點,自己也不敢在這個學校繼續(xù)學習。
在小艾情緒得到宣泄后,我們繼續(xù)原來的談話。
師:從剛才的對話中,我了解到你那么做是想考好一點,讓爸爸媽媽開心,這出發(fā)點很好啊,你很重視你爸爸媽媽的感受,只是選擇的方式可能不怎么正確。
小艾:是的,我上次沒考好已經(jīng)讓他們失望了,這次想考好一點,但是考試的時候沒把握好時間,要交卷的時候還有很多沒寫,當時我很著急,現(xiàn)在我也覺得這個可能不太好,所以我覺得很后悔,我太壞了。
師:其實說起來很多學生都想作弊呢,要不然,干嗎校長每次考試前一再強調(diào)作弊這個問題呢?你以前有沒有看到同學作弊呢?
小艾:有的,小學就有很多,有些同學經(jīng)常作弊,這里也看到過,但是他們沒被抓到。
師:哦,沒抓到就沒關(guān)系了,你是這個意思嗎?
小艾:沒抓到,別人就不知道了,就不會異樣眼神看我了。
說完,小艾自己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身體也放松了很多。
小艾判斷作弊正確與否的標準是有沒有被抓到,而不是自己作弊這件事情本身對不對,她關(guān)注的更多的是別人怎么看她,這也與她的年紀有關(guān),初中的學生非常關(guān)注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所以把重點放在了如何讓學生了解到別人并不會有異樣眼神看她。
師:你覺得很多人會議論你,你知道聚光燈效應(yīng)嗎?有時候我們總是不經(jīng)意地把自己的問題放到無限大,當我們出丑時總以為人家會注意到,其實并不是這樣的,人家或許當時會注意到可是事后馬上就忘了。沒有人會像你自己那樣關(guān)注自己的,大家都在忙著關(guān)注自己呢。你曾經(jīng)看見那么多同學作弊,那你一直在議論他們嗎?
小艾:沒有議論他們,可是我還是記得這些事情。
師:記得是很正常的,但是這會影響他們的生活之類的嗎?
小艾:沒有,但是我和他們不一樣,我還是覺得別人肯定會看不起我,他們肯定會覺得我人品不好,而且這個是沒辦法挽回的,無論我后來做了什么事情,這個都沒辦法改變。
小艾情緒又低落起來,感覺咨詢又回到了原點,小艾堅持認為作弊被抓這件事情是糟糕至極的,而不愿意做出行動來補救。雖然我與其辯論不合理信念,她依舊認為自己的觀點才是正確的,自己和別人情況就是不一樣??紤]到只有自己經(jīng)歷過的事情才會讓自己深有體會,因此我想讓小艾回憶過去是否發(fā)生過類似的事情,從而借用之前成功的經(jīng)驗來使她面臨后面的挑戰(zhàn)。但是小艾表示以前從沒有發(fā)生過類似的事情,以前犯的錯都是小問題,這個不一樣。小艾依舊處于自己的消極觀念中,無法冷靜思考,于是我就從最近發(fā)生的事情入手,利用“應(yīng)對問句”來探尋小艾針對問題情境的自發(fā)應(yīng)對與處理,讓她看到自己已在發(fā)揮的能量、做到的小成功,以及目前走出困境的有效辦法。
師:那剛才從教室走過來的時刻,從那么多人身邊走過來到這里,心里又擔心別人會怎么看自己,那時候的你一定很不容易,那我想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endprint
小艾:那時候就想早點離開,腦子并沒有想太多。但是現(xiàn)在靜下來了,卻有點不敢了。
師:現(xiàn)在和剛才有哪里不一樣嗎?
小艾:靜下來,想得多了。如果實際做了,可能也就那樣。
小艾能說出這句話我真是太高興了,很多時候人就是因為想得多做得少所以才有很多困惑,正如森田療法也強調(diào)的: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有些時候,即使是很糟糕的情況下,你自己去面對了,會發(fā)現(xiàn)事實并沒有我們想得那么糟糕。這時候我又想到了焦點解決中的,先做一小步,成就一大步策略。焦點解決十分重視行動,認為先有行動改變了現(xiàn)狀,感受和想法也會隨之改變。于是趁熱打鐵,在征得學生同意后,和學生一起走到了操場上,并散步了兩圈。
回來后再詢問小艾感受:感覺怎么樣,你覺得有人在議論你嗎?
小艾:沒有,但是他們心里肯定有。
師:你有什么證據(jù)證明嗎?
小艾:并沒有,就是感覺。
師:所以這只是你的一種猜測,并不是事實,是嗎?而且即使你當時認為很多人議論你,心理上或者嘴巴上,但是在我們走了一圈的過程中,我們有什么特別難受的事情嗎?真的讓我們難過到不敢走完那一圈讓我們不敢回去學習?
小艾:沒有,我還是堅持下來了。
師:是的,事情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糟糕,想一想,剛剛你是怎么走下來的?
小艾:不想太多,不去關(guān)注別人的目光,走自己的路。
師:很好,你在操場那么多人在的情況下都可以面對,我相信教室里也一樣。另外,對我們更重要的是,我們身邊的人希望我們怎么做。你覺得別人的想法沒辦法改變,因此你不敢回去學習。但是,我想問一下,如果你最親密的爸爸媽媽在這里,你覺得他們希望你怎么做呢?
小艾:希望我回去好好學習,不要這樣低迷。
師:那你覺得以你目前的情況,你要如何達到這個目標呢?
小艾:我不知道,我現(xiàn)在想不出來,我需要回去想一想。
咨詢過程中,雖然我著力于引導學生了解自己行為背后的積極原因,同時與其不合理的信念辯論,運用心理效應(yīng)解釋、實際行為驗證,減少其內(nèi)疚感,但因事件發(fā)生時間不長,她仍有點沉溺于內(nèi)心的痛苦和糾葛,對未來,目前仍不敢去想象;情緒雖較之前比較穩(wěn)定,但仍比較低落。就像日本心理學家森田所講的:“如果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一感覺上,就會使這種感覺處于一種過敏狀態(tài),這種過敏的感覺會使注意力更加集中,從而使注意力固定在這種感覺上。”因此,我同意學生想回家的想法,換個環(huán)境調(diào)整下,轉(zhuǎn)移一下注意力;并留下家庭作業(yè),讓其回去思考下自己未來的愿景及措施;同時如果覺得自己準備好了,那就繼續(xù)參加第二天的考試。
(二)評量問句確定目標,關(guān)系問句改變動力
雖然我希望小艾第二天能夠參加完剩下的考試,但是早上小艾還是出現(xiàn)在我的 辦公室,表示不太愿意回去,問其原因,其表示昨晚回去媽媽罵她了,讓她心里很不開心,所以也沒心情參加后面的考試。
小艾趴在心理咨詢室的桌上,很沒有精神。看得出來她很害怕她的媽媽,但是也說明她很在乎媽媽的感受,因為愛才害怕。所以我打算從小艾媽媽的感受入手,利用“關(guān)系問句”來探問媽媽可能對她的看法、期待,從而反思如何啟動目標與產(chǎn)生解決之道,避免一直沉浸在消極情緒中。
師:如果你的媽媽在這里,她會說你在學校的什么表現(xiàn)讓她覺得開心,對你滿意?
小艾:成績好吧,把我送到這里來,父母肯定希望我考上好的高中。
師:具體是哪所高中,自己有計劃嗎?
小艾:至少十中吧,瑞中我可能考不上。
師:昨天你說需要回去一下,思考自己如何能達到這個目標,你想過了嗎?
小艾:沒有,昨天被媽媽說得太難過了。
師:那現(xiàn)在呢?
小艾:我覺得我比較難考上,這幾次考試發(fā)揮得都不是很好。
從對話中,我覺得學生對自己的情況及后來的計劃都是比較模糊的,缺乏對自己深層次的了解,也因此非常注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并以此為標準。因此我想借用這個機會來和學生重新梳理下自身情況和目標,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并將自己的愿景轉(zhuǎn)化為可具體掌握的階段,同時,展望未來可以讓學生走出消極情緒。
師:如果10分是完全有把握考上十中,0分是完全不可能,你覺得你現(xiàn)在是幾分嗎?
小艾:4分,原來是可上可不上,發(fā)揮好點就可以上,不好可能是不上,但現(xiàn)在覺得這幾次考試都讓我很失望。
師:那為什么還有4分呢?
生:因為我覺得自己的基礎(chǔ)知識還不錯,平常作業(yè)也會做的,就是考試有時候發(fā)揮得不太好。
師:看樣子我們自己還是挺有實力的,對吧?那主要就是考試環(huán)節(jié)發(fā)揮不好了,那我們要如何做才能前進1分呢?
小艾:我考試的時候心態(tài)不好,每次考試都很想考好,但卻更考不好,而且時間分配也不行,前面太拖拉,導致后面來不及。
師:還有嗎?
小艾:平常太愛玩了,經(jīng)常和同學打鬧,沒有把這些時間利用起來。
師:我很高興你能靜下來分析自己現(xiàn)在的狀況,那我們要如何解決這些呢?
小艾:在學習上我要自己計劃一下,快要中考了,我應(yīng)該要靜下心來學習了。還有考試的時候,我應(yīng)該要合理規(guī)劃考試的時間的……
師:那我們現(xiàn)在應(yīng)該做些什么呢?
小艾:等他們考試結(jié)束,我就回到教室去學習了。
師:想想,如果你能完成這些——制定好自己的計劃,考試的時候合理地規(guī)劃,你的媽媽會有什么感覺?
小艾:她應(yīng)該會比較高興吧,她也挺辛苦的。
最后給了小艾10分鐘時間,讓她自己進行總結(jié)思考。后來,她自己在咨詢室等到考試鈴聲結(jié)束,回到教室,班主任也反映小艾狀態(tài)正常,情緒穩(wěn)定。
過了一段時間,我在路上碰到小艾,她也會很開心地跟我打招呼,反饋目前生活學習狀態(tài)不錯。再后來該生在中考前最后一次模擬考試上遇到了問題,因為身體原因考試沒發(fā)揮好,但這次她不再選擇逃避,而是自己分析利弊從中吸取教訓,不再簡單地以每次考試成績來預估自己中考成績。endprint
相信她未來也會了解到自己其實有很多經(jīng)驗、力量來面對挑戰(zhàn),只要勇敢走出一步,即使面對自己糟糕至極的情況,也會安然度過。
四、分析和反思
很多時候,學生犯錯時并沒有考慮后果,直到出現(xiàn)問題才后悔莫及,但因沒準備又一下子慌不擇路。而焦點解決,以尋求解決問題為核心,不重視這么做背后的歷史原因,它提出了“問題癥狀”也具有正向功能,如作弊的學生,雖然行為不好,但是她是為了取得好成績,而這個動機就是好的,從而使學生自己能從自責中原諒自己;同時指出不當?shù)慕鉀Q方法是造成問題的根本,如果一味沉浸在消極情緒中,僅憑自己的主觀臆測來判斷事件走向而不行動,那問題永遠得不到解決,有時候一個小小的改變就會引發(fā)一個大的改變,當你著手去做時,你就會發(fā)現(xiàn)事情并沒有你想的那么糟糕,就像小艾一直主觀猜測別人會看不起她,但實際去做了發(fā)現(xiàn)并沒有發(fā)生什么。
另外,碰到問題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束手無策,這時候就可以找找例子,尋找一下自身的經(jīng)驗,如在案例中學生不敢回班級,就可以讓其回憶曾經(jīng)類似的情況所采取的解決辦法,或者在老師帶領(lǐng)下利用自己體會的解決辦法來面對未來的挑戰(zhàn),比單純的老師講授效果要好,因為這個是學生自己已經(jīng)實踐過且有效的;如果還是不行,時間及空間的改變也有助于問題解決,這些都可以促使來訪者走出消極情緒的泥沼,能夠自己面對新的挑戰(zhàn)。同時家長老師在日常生活中多贊美學生,強化對的,不去處理錯的,學生慢慢就不會犯錯誤了。
在實際操作中,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有些時候單純地和學生辯論不合理信念,學生依舊會堅持己見,或者即使他知道自己的信念是不合理的,但他的情緒依舊會難過、傷心、退縮。比如有的學生就是要得第一,雖也因此感覺很辛苦,但是如果與他辯論這樣是否合理,他就會認為不得第一這是自己降低要求的表現(xiàn),就是放棄,所以即使他知道人不會永遠得第一等等,但對他自己就是不允許;同樣,案例中,學生認為其他人會關(guān)注他,即使老師用心理學解釋、實際驗證、與其辯論,但仍然沒有讓學生信服,學生依舊沉浸在消極情緒當中,所以這時候需要借用其他心理輔導方法和技術(shù)。
參考文獻
[1]徐慧珠.走出沼澤地——學生心理個案分析[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2]許維素.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的代表性問句[J].心理技術(shù)與應(yīng)用,2015,3(1):45-49.
(作者單位:浙江溫州市瑞安新紀元小學,溫州,325200)
編輯/巨明珠 終校/李益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