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平 黎文娟
智能硬件主要指以人機交互、設備傳感互聯(lián)、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特征的智能終端產品與服務。隨著物聯(lián)網基礎設施持續(xù)完善、智能算法迭代升級、應用服務市場的不斷成熟,智能硬件行業(yè)正在以智能手機為核心向智能家居、智能車載、智能可穿戴、健康醫(yī)療、無人機等新興領域不斷拓展,開啟智慧生活無限想象。
第一階段:智能手機時代
關鍵詞:觸摸交互、第三方應用商店。
以智能手機為突破點,智能硬件闖入人們的生活。這一階段智能硬件的發(fā)展主要是智能手機創(chuàng)新,觸摸交互方式徹底革新了手機使用體驗,商業(yè)模式則以硬件為入口和載體,以內容與應用服務為核心。
隨著蘋果手機的橫空出世,觸摸式交互硬件日漸普及。由于智能硬件貼近人們日常生活,交互方式的變革對于應用影響極大。在諾基亞時代,觸摸屏還未普及,人們與智能手機的交互方式更多地是通過鍵盤按鍵的方式,當時比較流行的黑莓手機擁有全按鍵鍵盤。2007年蘋果公司推出iPhone后(于2009年進入中國市場),引發(fā)了我國觸摸式智能手機的浪潮。2009年2月,諾基亞發(fā)布其首款觸摸屏手機5800XM,同年4月OPPO發(fā)布全觸屏手機T9,同年10月華為發(fā)布觸屏手機U8220。觸摸交互的優(yōu)勢在于其功能和表現力主要由應用程序來決定,相比于鍵盤更具靈活性和親和力。從競爭格局看,2007—2012年蘋果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第一,2012年三星智能手機增長迅猛,2017—2018年華為手機的出貨量增長迅猛,智能手機市場不斷上演王者之爭。
智能硬件元器件供應平臺開始嶄露頭角。在市場發(fā)展初期,智能硬件廠商研發(fā)的新產品數量規(guī)模較小,對芯片的需求量也比較少,傳統(tǒng)大型的集成電路供應商難以定制化生產。2010年,科通芯城成立,它是中國首家面向中小企業(yè)的集成電路元器件電商平臺,科通芯城作為一個智能硬件創(chuàng)業(yè)者、集成電路等部件供應商的對接平臺,幫助智能硬件創(chuàng)業(yè)者以更加便捷和廉價的方式獲得元器件。
商業(yè)模式以內容與應用服務為核心。
一種方式是將智能硬件作為服務的入口。智能硬件作為服務通常引入應用商店,在實現基本功能之上,用戶可選擇是否訂購其它增值服務。該類型智能硬件的盈利模式,在出售硬件時,需要回收全部的硬件成本并依附一定比例的利潤。典型硬件產品為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等。大多數早期的手機系統(tǒng)雖然都允許在手機上安裝第三方應用,如諾基亞的Symbian和微軟的Windows CE系統(tǒng),但需要事前在PC端上下載相應程序,之后與手機進行同步。而蘋果iPhone搭載的第三方應用商店(App store),提供了一種快速簡便的方法來查找、購買和安裝應用程序,用戶可以直接訂購App商店中的應用,在手機中添加功能變得更為便捷。目前,幾乎所有的智能手機都搭載第三方應用商店,用戶采用付費訂購的模式從應用商店中訂購App。根據IDC、IHS數據,2011年第三季度,搭載Android的智能手機超過新增市場的50%。2015年1月,谷歌應用商店Google Play的應用數量首次超過了App Store,移動應用分發(fā)市場份額躍升至世界第一。
另一種方式是將硬件作為服務的載體。硬件本身不是收入的來源,也不是獲得收入的入口,消費者在硬件框架下不斷消費。典型硬件產品為kindle等。2007年亞馬遜推出kindle,之后不斷更新,現已是第六代產品。Kindle模式以閱讀器、平板電腦等作為亞馬遜產品或者服務的載體,以明顯低于同類競爭對手的硬件價格,吸引用戶購買亞馬遜的硬件(如Kindle Fire等),在此基礎上,不斷培養(yǎng)用戶對亞馬遜相關產品和服務的消費習慣,促使這些用戶更多地購買亞馬遜的音樂、視頻、圖書等產品。
智能手機借力移動互聯(lián)網構建了龐大的信息經濟,也為更多類型智能硬件的出現奠定了基礎,掀起了新的智能硬件創(chuàng)新浪潮。
第二階段:多類型智能硬件崛起
關鍵詞:智能可穿戴設備、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云服務、預售平臺。
借助智能手機這一智能終端,更多智能可穿戴設備出現,智能硬件云服務平臺崛起,初創(chuàng)企業(yè)開始通過預售和眾籌模式進行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產業(yè)生態(tài)逐步完善。
健康醫(yī)療類智能硬件快速增長。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追求的不斷提高,對個人健康管理的需求日益旺盛。智能體脂秤、智能手環(huán)/手表等硬件設備成為了采集個人健康數據的重要工具。智能手環(huán)/手表能夠反映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鍛煉、睡眠、飲食等實時數據。2013年12月,咕咚網發(fā)布咕咚智能手環(huán),具有記錄運動進程、睡眠質量、智能鬧鐘、定時提醒等功能。在智能手環(huán)領域,華為+小米兩品牌的智能手環(huán)合計份額70%,斐訊、樂心位居第三、第四位。2015年,有品推出智能體脂秤,之后小米、華為等加入。智能體脂秤可反饋身體信息數據,如體重、脂肪率、水分率、基礎代謝率、肌肉量、骨鹽量、蛋白質、BMI、身體得分、身體年齡等,并將數據通過云端分析,在手機App中生成身體健康報告,并提供個性化的運動方案和飲食建議,使用戶獲得良好的健康服務體驗。
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的商業(yè)應用日益廣泛。虛擬現實技術是融合三維顯示技術、三維建模技術、傳感測量技術和人機交互技術等多種前沿技術的綜合技術,包括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混合現實。虛擬現實技術和產品處于加速更新和升級階段,目前應用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眼鏡和手機配合使用模式,如三星Gear、谷歌Cardboard、暴風魔鏡(2014年12月發(fā)布)等;二是頭盔和游戲機配合模式,如Oculus CV、索尼Play Station、HTC Vive 等;三是一體機模式,如SimLens等。目前,眩暈感和交互性也有了較大改善。我國進入虛擬現實領域相對較晚,隨著騰訊、阿里巴巴、百度、華為、樂視等企業(yè)的陸續(xù)進入,行業(yè)應用得以加速,市場需求逐步打開。比如淘寶2016年推出的VR購物“Buy+”可以讓用戶網上購物如同逛實體店,用戶能360度視角觀看商品,并能夠體驗虛擬試穿等。從競爭格局看,初步形成兩大領先集團,一方面是以谷歌和三星為首的移動VR集團,借助智能手機平臺優(yōu)勢搭建移動VR平臺搶占規(guī)模優(yōu)勢,另一方面是以HTC、Oculus、索尼為首的主機VR集團。
智能硬件云服務平臺崛起。在智能硬件領域,用戶流量是核心關鍵資源,社交關系有助于形成產品的口碑傳播,而這決定了智能硬件創(chuàng)業(yè)者后期商業(yè)模式轉化。不少智能硬件創(chuàng)業(yè)者選擇依靠騰訊、京東等互聯(lián)網公司的大平臺。2014年7月,騰訊推出微信智能硬件平臺,通過公眾服務號接入的智能硬件,用微信來同步、管理不同智能硬件的數據,并將這些數據與微信社交關系連接,提供朋友圈分享等功能。2014年10月,騰訊發(fā)布QQ物聯(lián)智能硬件平臺,在流量、服務、核心技術、云資源、大數據計算以及硬件創(chuàng)新服務體系等各方面實施了全方位的能力開放,有助于降低云端、APP端等研發(fā)成本,并提升用戶黏性。2017年6月,京東推出智能服務平臺Alpha,通過開放Alpha Open API,以云端接入或定制化開發(fā)的方式為冰箱、電視、音箱、汽車、機器人等多種硬件設備終端開放賦能,并支持第三方開發(fā)者的能力接入。雖然智能硬件創(chuàng)業(yè)者選擇接入騰訊、京東等平臺,能夠獲得平臺在流量服務、社交傳播等方面的支持,但對于智能硬件的創(chuàng)業(yè)者而言,也喪失了智能硬件的部分控制權,一些創(chuàng)業(yè)者甚至認為依賴大平臺APP易于淪為單純的硬件制造商,進而陷入低毛利率怪圈。
智能硬件初創(chuàng)企業(yè)借力預售和眾籌電商平臺。這一模式的典型企業(yè)是點名時間、京東眾籌等,也在這一階段發(fā)展成熟。其早在2011年5月成立,最初主要做股權眾籌,2014年7月拋棄了眾籌模式,轉型為智能硬件首發(fā)平臺和預售電商。在首發(fā)平臺方面,點名時間通過集合國內外、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幫助企業(yè)進行采購預定。在預售電商方面,點名時間的預售期內,渠道商家可獲得3~5折市場價,早期用戶可獲得5~7折的搶先體驗價。2014年7月,京東眾籌成立,它借助于京東的電商平臺為智能硬件創(chuàng)業(yè)者提供了即展即買服務。根據京東眾籌提供的數據,截至2017年6月底,京東產品眾籌累計籌資額超過44億元,共呈現1萬多個創(chuàng)新眾籌項目,其中,千萬元級項目80多個,百萬元級項目近800個,眾籌項目成功率超過90%。其優(yōu)勢在于:在智能硬件的迭代研發(fā)或初試階段,智能硬件創(chuàng)業(yè)者通過京東眾籌可以獲得有效的市場反饋及啟動資金。
第三階段:體感交互時代
關鍵詞:語音交互、體感交互、服務機器人、分時租賃。
隨著語音交互、體感交互方式的進步,智能硬件試圖解放雙手和其他感官,智能家居、智能家電、服務機器人等紛紛出現,試圖占領更多生活場景,并且其在技術、功能和模式上不斷更新迭代。
具備語音交互功能的智能硬件成為智能家居的重要產品。觸摸技術實現了交互方式從一維向二維平面的拓展,但其局限性在于:手指必須接觸于屏幕表面,限制了用戶使用范圍,智能語音交互成為未來提升用戶體驗的重要方向之一。2015年,科大訊飛與京東共同出資成立的靈隆科技推出京東叮咚,搭載了科大訊飛的人工智能語音交互界面,優(yōu)勢在于依托AIUI功能,語音識別能力較好,且能夠支持接入多個第三方應用平臺。2017年7月,阿里巴巴推出了天貓精靈,搭載了阿里巴巴AI Labs的人機智能交互系統(tǒng)AliGenie,天貓精靈的優(yōu)勢在于擁有較為安全的聲波支付功能,綁定支付寶后可以進行語音購物。2018年3月,小米推出小愛智能音箱,搭載小米的水滴平臺(現升級為小愛開放平臺)。用戶通過說某個特定的詞來喚醒智能音箱,之后便可以與音箱進行語音交互,進而實現零觸控的交互體驗。這些智能音箱大都搭載了自主學習算法,可以分析并學習用戶的偏好、行為與習慣。小愛智能音箱的優(yōu)勢在于價格相對低廉,可以控制小米旗下的電視、掃地機器人、空氣凈化器、電飯煲等電器,并借助于米家智能插座,智能插線板、墻壁開關對其他品牌的電器進行智能控制。智能家居領域,小米生態(tài)鏈具有絕對優(yōu)勢,占據智能家居市場份額前十名中的五位。隨著語音交互、視覺圖像交互、動作交互等技術不斷升級,服務機器人正在變得越來越貼近人類,如可借助深度攝像頭識別面部表情,借助語音識別模塊判斷情緒,并可接入IBM Watson(沃森)平臺,提升自主判斷與決策能力。
3D攝像技術的日漸成熟助推三維體感交互。語音交互雖然能夠解放雙手,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距離限制),對于遠程拍照(航拍)、車載、游戲等領域,語音交互往往難以滿足其需求。目前一種解決方法是采用三維攝像技術,它有助于實現了視覺交互從二維平面向三維立體空間的拓展,它可用于識別手勢動作、人臉、虹膜等生物特征,提升生物識別的安全度。2017年,高通推出了前置iris生物識別模組及高端計算機視覺攝像頭模組。Iris生物識別模組主要用于虹膜識別,具有40ms的低延時,并能夠支持活體檢測。高端計算機視覺攝像頭模組通過紅外發(fā)光器發(fā)射出光束,IR攝像頭讀取該光斑圖案,對點狀圖在物體上發(fā)生的扭曲以及點與點之間的距離進行計算,進而與RGB圖像進行復合,最后構成3D模型。這意味著搭載高通下一代處理器的智能終端能夠實現3D人臉識別、虹膜識別功能。
租賃商業(yè)模式開啟。一些智能硬件公司采用租賃模式來獲得收益,典型硬件產品為共享單車、車載電子系統(tǒng)等。通過銷售或者租賃智能硬件設備給用戶,計費形式可以是軟件許可費、按時計費或按使用里程數。硬件為租賃服務的模式,往往需要持續(xù)拓展用戶規(guī)模,優(yōu)化用戶使用體驗。ofo于2014年成立,在2015年6月推出共享單車(小黃車)。摩拜于2015年1月成立,在2016年4月進入城市共享單車運營。成立之初,各共享單車企業(yè)便進入了燒錢大戰(zhàn),2017年市場開始猛然剎車,2017年6月悟空單車倒閉之后,町町單車、小鳴單車紛紛陷入困境,行業(yè)排名第三的小藍單車也宣布解散,大量用戶押金難以返還。2018年這些共享單車企業(yè)紛紛被收編。美團全資收購摩拜單車,滴滴接盤小藍單車。很多采用租賃模式的智能硬件企業(yè)并未抓住“提流速、強體驗”這一核心,本質上仍是傳統(tǒng)租賃模式在規(guī)模上的擴張。
未來全景式智慧生活
智能音箱將成為智能家居的重要入口。在智能家居場景,語音交互是比觸摸交互更加自然的方式。智能音箱有望成為室內交互的智能終端。智能音箱可以通過接入開放平臺,除了實現傳統(tǒng)的聽音樂、聽書、操作家電等功能,還能夠實現諸如網絡購物、購買外賣、呼叫專車等日常服務。加上日益成熟的聲紋識別技術,語音支付安全性也得到提高。Strategy Analytics數據表明,2016年智能音箱全球出貨量達到590萬臺,預計到2022年將增長10倍,市場規(guī)模達55億美元。
運動跟蹤+手勢識別將成為主流交互模式之一。未來的智能硬件將不再有鍵盤和鼠標,用戶不用將手指接觸屏幕,在遠距離就能操作界面,交互體驗將變得更加自然。隨著三維攝像模塊在移動芯片上集成,具有運動跟蹤和手勢識別功能的硬件將越來越多。手勢識別配合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很好地預判用戶的行為意圖。例如,用戶可以做出一個抓取的手勢,便能夠打開和放大用戶指向的某個虛擬物體。
個人健康數據追蹤將衍生新的商機。通過智能定位系統(tǒng)可以獲得個人的全方位掃描信息,例如人的位置、動作,甚至是遲疑行為都可能被傳感器捕捉與記錄下來,通過數據分析精準預測個人的想法和行為。通過健康數據追蹤,可以實時獲取心跳頻率,生物活動程度,從而幫助我們更深入地了解自身身體狀況,借助健康大數據分析,可以進行個性化診療、推薦個性化的醫(yī)藥,未來甚至可以根據個體基因、生活方式,進行更高級的健康定制化服務。
5G網絡將大幅提升智能硬件的用戶體驗質量。與4G網絡相比,5G的數據吞吐量增加了10倍,通信容量增加了100倍,而延遲是此前的十分之一,這對于改善虛擬現實、增強實現等硬件設備的用戶體驗質量至關重要。5G技術帶來的低功耗還將提升智能硬件設備的續(xù)航時間。
云平臺將給智能硬件營運提供敏捷化服務。云端則提供了高可靠性計算、極快的速度及擴展彈性,而使用者卻無需承擔任何負擔。云端的一個核心優(yōu)勢在于,其變得越強大,終端設備就變得越來越小巧。云端負責所有的工作,而終端只是提供對接云端工作的窗口。在云端里,智能硬件營運商可以輕易地將諸如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功能拓展到硬件之上。
智能硬件正在向智能家居、智能車載、智能可穿戴、健康醫(yī)療、無人機等新興領域不斷拓展,并且新技術、新模式不斷出現,未來很可能將開啟全景式智慧生活,給人們以無限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