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月
據監(jiān)測,2018年1~7月我區(qū)主要農畜產品價格運行情況的主要特點:與去年同期相比,糧油價格較穩(wěn)定,蔬菜價格波動較大,畜產品豬肉、牛肉、羊肉漲跌幅度較大。
1 主要農畜產品價格走勢情況
1.1 蔬菜。我區(qū)2018年蔬菜種植面積為6.27萬畝,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由于蔬菜價格受種植面積、氣候、市場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市場價格變化較大。
據監(jiān)測,通過對我區(qū)23個蔬菜品種的零售價格統(tǒng)計,1~7月蔬菜總體平均價格為6.67元/公斤,與上年同期相比,同比:15漲8跌,平均同比漲幅5.7%。其中,漲幅超過30%的有芹菜、茄子;漲幅10%~20%的有黃瓜、青椒、胡蘿卜、菜花、油菜、生姜、萵筍、菜瓜、甘藍、蔥頭;漲幅在10%以下的有白菜、豆角、平菇。跌幅超過20%的有大蒜;跌幅在10%~20%的有西紅柿、蒜薹;跌幅在10%以下的有土豆、白蘿卜、韭菜、大蔥、菠菜。
分析:1~7月份我區(qū)蔬菜價格變化,1月、2月價格最高,4月份開始慢慢回落,至7月份,市場價格跌至最低,主要原因是由于冬季我區(qū)蔬菜生產量較少,大多數蔬菜靠外地調運,加上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元宵節(jié)等,蔬菜需求量增加,市場價格持續(xù)上漲,2月份漲到平均每公斤8.47元/公斤,4月份以后,隨氣溫逐漸回升,本地設施蔬菜陸續(xù)上市,蔬菜價格有所回落,7月份以后,大量陸地蔬菜陸續(xù)上市,價格持續(xù)下跌,7月份價格跌至最低,每公斤5.19元/公斤。
1~7月份,與上年同期相比,蔬菜零售價格上漲5.7%,分析原因一是隨著拆縣建區(qū)和拆地建市工作的推進,縣城及郊區(qū)蔬菜種植面積減少,川水溝岔地區(qū)蔬菜種植品種有限,山區(qū)因為外出務工缺乏勞動力,種植主要以洋芋、油菜等糧食作物為主,本地蔬菜根本滿足不了全區(qū)市場需求,大部分蔬菜還是要靠鄰近省份來調運,因此本地蔬菜價格受鄰近省份大市場的影響較大。二是產銷信息不對稱,加劇蔬菜供銷時空不均衡。拿我區(qū)的大蒜來說,正當豐收年出現滯銷現象,分析其原因,第一、全國市場供給關系失衡,供大于求;第二、一些地區(qū)恒溫庫、保鮮庫積壓、存貯去年的舊蒜,占據了今年市場的一定份額;第三、外省一些低價位的大蒜影響了我區(qū)的大蒜價格;第四、我區(qū)傳統(tǒng)的鮮貨、地頭交易已不適應現在的市場需求。
1.2 畜產品。豬肉平均零售價格22.83元/公斤,比上年同期下跌3.81元/公斤,同比下跌14.31%;牛肉平均零售價格54.83元/公斤,比上年同期上漲1.76元/公斤,同比上漲3.22%;羊肉平均零售價格53.44元/公斤,比上年同期上漲13.46元/公斤,同比上漲33.67%;雞蛋平均零售價格9.83元/公斤,比上年同期下跌1.52元/公斤,同比上漲18.31%。
分析:根據1~7月份市場銷售情況看,今年豬肉平均價格為26.44元/公斤,較去年同期下跌3.81元/公斤,跌幅14.31%。牛肉價格為56.59元/公斤,較去年同期上漲1.76元/公斤,漲幅3.22%,羊肉價格為53.44元/公斤,較去年同期上漲13.46元/公斤,漲幅33.67%,分析畜產品價格漲跌的原因:一是全國大形勢環(huán)境治理工作的推進,一些不達標的養(yǎng)殖場強行撤除;二是隨著撤地建市、撤縣建區(qū)工作進程化的開展,部分村莊統(tǒng)一安置,但沒有配套的養(yǎng)殖場所,所以散養(yǎng)戶也大大減少,三是由于受以上原因的影響,本地肉產品數量有限,豬肉市場還是被甘肅、四川的豬肉占去一部分,豬肉價格受外地市場大環(huán)境的影響較大。牛羊肉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幅較大,主要是因為今年天氣原因,雨水較多,草料長勢較好,我省羊肉品質較好,致使南方收購商大量收購,造成省內羊肉市場供應緊張,從而羊肉價格上揚。次之,正直夏季時節(jié),是青海旅游旺季,牛羊肉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導致牛羊肉價格呈上揚勢頭。
1.3 糧油作物。小麥平均零售價格為2.15元/公斤,與上年同期持平;玉米平均零售價格為2.17元/公斤,比上年同期上漲0.11元/公斤,漲幅5.34%;青稞平均零售價格為2.60元/公斤,比上年同期下跌0.01元/公斤,跌幅0.38%;油菜籽平均零售價格為5.00元/公斤,與上年同期持平。
2 農產品銷售存在的問題
2.1 農產品價格波動頻繁。一是增加生產者的市場風險;二是損害了消費者利益。
2.2 生產者難以從價格上漲中獲利。農產品生產價和生產成本呈同步上升,生產者的利潤并沒有隨著生產價的上漲而上升。難以從價格上漲中獲利的現象將影響生產者增收致富,將降低生產者積極性。
2.3 農產品產銷差價拉大。存在“兩頭跳,中間笑”現象。產銷價差擴大一方面反映生產者賣難,另一方面反映消費者買農產品貴。產銷價差擴大挫傷了生產者的積極性,也增加了城鎮(zhèn)居民的生活成本,成為廣受關注的社會問題。
3 農產品銷售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3.1 政府引導。通過政府支持和項目支撐,加大蔬菜新品種的引進,新技術的推廣,提高產品的供應。
3.2 示范點帶動。采取“建示范點,以點帶面”的方式,帶動農戶,普及推廣優(yōu)良品種和技術,進一步提高基地生產供應能力。
3.3 加強宣傳和培育品牌。青海(海東)高原特色農產品展交在樂都已連續(xù)舉辦兩屆,取得了豐碩成果,今年9月份,以“高原農產品·綠色新發(fā)展”為主題的青海首屆農民豐收節(jié)暨青海高原第三屆農產品展交觀摩會,將于9 月18 日至21日在樂都區(qū)舉辦。本屆展交會設六州一市館、海東市館、供銷聯社館、一帶一路館、龍頭企業(yè)館、青稞酒專區(qū)、農牧民手工藝產品館、現代農業(yè)科技館、農機展區(qū)、民族帳篷館、青年創(chuàng)業(yè)館、拉面專區(qū)、青海名特美食館、林產品生態(tài)館;設標準及館外展位600個,開展民族特色美食、特色農產品的展示、農產品交易。展會期間,將舉辦鄉(xiāng)村振興產業(yè)發(fā)展高峰論壇、慶豐收問題系列展演、農事體驗、農牧民書畫攝影展等活動。
作者單位: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qū)農業(yè)信息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