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龍威
(吉林大學 文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南宋高宗朝,秦檜獨擅大權,大肆排除異己,一大批名臣如“趙鼎、王庶、李光、鄭剛中、曾開、李彌遜……高登、吳元美、楊輝、吳師古等皆死嶺海,或死罪籍”[1]。在此情勢下,以南宋四名臣為代表的士大夫文人,“其身系乎長消安危,其人又系乎用與不用。用之而不終用之也,于是則悲天運,憫人窮,當變風云時,自托乎小雅之才,而詞作焉。其思若怨悱而情彌哀,颥號幽明,剖通精誠,又不欲以為名也,于是則摧剛藏棱,蔽遏掩抑,所為整頓締造之意,而送之以馨香芬芳之言,與激昂怨慕不能自殊之音聲,蓋至今使人讀焉而悲,繹焉而慨伉,真洞然大人也”[2]。
這些忠君愛國的士大夫文人,“靖康之變,志士投袂,起而勤王,臨難不屈,所在有之。及宋之亡,忠節(jié)相望,班班可書??镏陛o翼之功,蓋非一日之積也。”[3]在這樣的背景下,杜甫在安史之亂的國難中堅貞的忠義之心,成為南宋高宗朝貶謫士人詩歌創(chuàng)作所效法的楷模。只有親歷靖康之難的詩人們,才能更深切地體會出杜甫詩的思想情感,并進而產生認同。李綱《重校正杜子美集序》云 :“平時讀之,未見其工。迨親更兵火喪亂之后,誦其詩如出乎其時,犁然有當于人心?!盵4]因此,“要書寫家國之恨,就常常自然效法杜甫這類悲壯蒼涼的作品”[5]。于是,杜甫詩歌在內容上忠貞愛國的崇高品質、在藝術風格上的沉郁頓挫以及句法上的錘煉,均被這些詩人所汲取,成為他們詩歌創(chuàng)作靈感的重要來源,同時也體現了偉大詩人杜甫對南宋高宗朝貶謫詩壇的深遠影響。
杜甫“對時局的關心,從未退出詩人的內心。……杜甫時刻都在關心著家國人民,他是和人民站在一起的偉大詩人?!盵6]杜甫對國家的赤誠和對人民的摯愛之情懷,得到了名臣李綱的高度稱贊,在《五哀詩·唐工部員外郎杜甫》中,李綱說道 :“平生忠義心,多向詩中剖。憂國與愛君,誦說不離口。饑寒窘衣食,容貌村野叟。自以稷契期,此理人勝否”[4]。李綱的這種對杜甫的推崇,也是與其一貫的詩學思想相吻合的,簡單來說,即重質輕文。這在李綱的《書四家詩選后》中得到明確的表述 :
子美之詩非無文也,而質勝文,永叔之詩非無質也,而文勝質,退之之詩質而無文,太白之詩文而無質。介甫選四家之詩而次第之,其序如此,又有百家詩選,以盡唐人吟詠之得。然則四家者,其詩之六經乎于體無所不備,而測之益深,窮之益遠。[4]
這種質一文二的觀點,是完全與杜甫“作詩千萬篇,一一干教化。是時唐室卑,四海事戎馬。愛君憂國心,憤發(fā)幾悲咤。孤忠無與施,但以佳句寫。風騷到屈宋,麗則凌鮑謝。筆端籠萬物,天地入陶冶。豈徒號詩史,誠足繼風雅”[4]的特征相契合的,故而,從傳統(tǒng)儒家詩歌教化的角度出發(fā),李剛對子美詩歌的地位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漢唐間,以詩鳴者多矣。獨杜子美得詩人比興之旨,雖困躓流離而不忘君,故其辭章慨然,有志士仁人之大節(jié),非止模寫物象風容色澤而已?!盵4]具體來看,杜甫詩中反映時政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對李綱的影響較大。如杜甫《秋風二首》其二 :
秋風浙浙吹我衣,東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搗練急,石古細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為誰好,早晚孤帆他夜歸。會將白發(fā)倚庭樹,故園池臺今是非。
詩人在“東流之外西日微”的情境中,含蓄地將落寞、凄清的旅途漂泊之情宛轉道來,這種情緒的體驗并非完全是私人的感傷,而是在“會將白發(fā)倚庭樹,故園池臺今是非”的感嘆中,融入家國之感,讀之厚重而滄桑。李綱受此種手法影響,在自己的詩中也多有對現實的關注與表達,如李綱《秋風二首次子美韻》 :
秋風浙浙吹客衣,日光奄奄浸已微。自我行吟楚澤畔,三月不通家問稀。
清霜冷落歲將暮,仆御借問何時歸。我今萍梗任飄泊,懷土卻悟從來非。
此詩受杜甫《秋風二首》其二的影響明顯,李綱在“秋風浙浙吹客衣”的客鄉(xiāng),懷念故土的一切,在如“萍梗任飄泊”的貶旅困頓中,抒發(fā)落寞悲涼之情。其詩在內容和情感的抒發(fā)上,同杜甫詩歌如出一轍。
再如胡銓《過青潭鋪用杜少陵韻》 :
世路羊腸險,崎嶇不計層。附炎蛾并火,待暗鼠窺燈。
國削臣心折,秋高虜勢增。魚蝦何足慮,回前顧鯨鵬。
此詩深得杜甫詩歌憂國憂民情懷的精髓,“世路羊腸險,崎嶇不計層”“國削臣心折,秋高虜勢增”,憂國念亂的詩人感嘆時勢日艱堪憂,“附炎蛾并火,待暗鼠窺燈”,但國賊蠹蟲總會有頹敗的那一天,故而鼓勵自我及世人,“魚蝦何足慮,回前顧鯨鵬”,要滿懷昂揚斗志,因為勝利在望。
與此同時,杜甫用今體詩寫時事的開創(chuàng)之舉,也是其影響南宋高宗朝貶謫詩人創(chuàng)作的重要方面。杜甫對五七言絕句的表現方式做了重大改進,將國計民生等時代內容納入其間,從而表達其主張和見解,如《三絕句》、《喜聞盜賊總退口號五首》等均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關注和對政治的見解。受此影響,南宋高宗朝的貶謫詩人們繼承了杜甫的這一創(chuàng)新性手法,將南宋初期時局的急劇變化和他們表達政見的意愿用絕句這種詩歌樣式表達了出來。如李綱的《聞官軍掩殺城中群寇次傳道韻》,呂本中的《兵亂后自嬉雜詩》和趙鼎的《車駕還汴》等。比如趙鼎《泊盈川頭舟中酌酒五首》其五 :
收功不在干戈眾,和議元非計策長。聞道搜賢遍南國,要令四裔識周郎。
在此七言絕句中,詩人就南宋與金的戰(zhàn)爭問題進行了思考,認為人才而不是兵力的擴充,才是決定勝負與否的關鍵,體現了詩人作為一名士大夫文人對時局和國家前途的關注。
如前文所述,杜甫忠君愛國、胸懷黎民的情操使其詩歌帶有深沉感喟的色彩,這種色彩更是由其在詩歌藝術上的沉郁頓挫風格所進一步加強。其詩歌的這種沉郁頓挫的風格特征,對歷經“靖康之難”而又仕宦坎坷的南宋貶謫詩人們來說,很容易產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鳴。李彌遜就是為杜甫的“一飯未曾忘君”的家國情懷所感動,并認為“自風雅之變,建安諸子,南朝鮑庚謝輩,至唐以詩鳴者,何止數百人,獨杜子美上薄風騷,盡得古今體勢?!盵7]大有將杜甫視為詩史上“集大成者”之意。其《自毗陵》、《風雁行》等詩可明顯見出杜詩沉郁之風的影響。這種影響,在同期的另一位名臣詩人胡銓詩中亦有很好的體現,如被貶海南后,胡銓的代表作《貶朱崖行臨高道中買愁村古未有對馬上口占》 :
北往長思聞喜縣,南來怕入買愁村。區(qū)區(qū)萬里天涯路,野草荒煙正斷魂。
全詩為作者在貶謫吉陽軍中,在途經臨高之買愁村時,因觸景生情而吟就。詩作構思精巧,以北方中原山西的“聞喜縣”同南方蠻荒海南的“買愁村”相對照,在表達詩人家國萬里的思鄉(xiāng)情感的同時,又以富庶繁華之中原家國與貧弱蠻荒之海南相對照,進一步凸顯出詩人此時被貶的凄清心境。全詩的落寞情懷愈發(fā)低沉嗚咽,從中可見杜甫沉郁頓挫詩風的明顯影響。
“呂東萊圍城中詩皆似老杜”[8]則說明在靖康之難后,呂本中詩歌創(chuàng)作風格之沉郁頓挫與杜甫有很大的關聯。而呂本中師法杜甫沉郁頓挫之風格的緣由,則在《瀛奎律髓匯評》中表述得非常清楚 :“江西派”原以工部為名,而適遭建康、建炎之世,與天寶、至德相似,則忠義激發(fā),形諸篇什者,非工部而誰師?[9]此外,呂本中等人之坎坷蹉跎的人生亦同杜甫神似,這也是其創(chuàng)作受杜甫影響的重要因素。
杜甫作為偉大的詩人,其詩歌思想的深邃、意象的縝密、手法的純練和在詩史的地位,是前無古人的,他在詩歌上的偉大成就也是普通詩人難以企及的。盡管如此,后世詩人們還是不斷對其進行學習和臨摹。學習杜甫,一個有效而又易行的途徑便是在句法上對其學習。南宋高宗朝的李綱就是這樣的一位詩人。李綱學杜甫,首先體現在其集句詩上,如《重陽日醉中戲集子美句遣興》 :
青山落日江頭白,漂零已是滄浪客。老去悲秋強自寬,青蕊重陽不堪摘。
東流江水西飛燕,傳語風光共流轉。急觴為緩憂心搗,休語艱難尚酣戰(zhàn)。
圣朝尚飛戰(zhàn)斗塵,何用浮名絆此身。時復看云淚橫臆,晚來幽獨恐傷神。
籬邊老卻陶潛菊,開花無數黃金錢。且看欲盡花經眼,飲如長鯨吸百川。
只今漂泊干戈際,方外酒徒稀醉眠。腐儒哀晚謬通籍,杜曲幸有桑麻田。
故畦遺穗已蕩盡,中原君臣豺虎邊。安得務農息戰(zhàn)斗?武陵欲問桃花源。
此詩引杜甫的詩句而化用之,進以表現李剛的愛國抱負之無處伸展。與此同時,李綱喜歡以杜甫的詩句為韻。這在《次韻杜子美九日藍田崔氏莊》、《玉華宮用杜子美韻》、《秋風二首次子美韻》等詩中均有很好的體現。
杜詩對趙鼎的影響,突出體現在語言與句子結構上,經典的如趙鼎“飛揚跋扈今安取,放浪酣歌亦所長”(《泊盈川步頭舟中酌酒五首》)對杜詩“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贈李白》)的仿效。同期的貶謫詩人張元干也是“博覽群書,尤好韓集、杜詩,手之不釋,故文詞雅健,氣格豪邁,有唐人風?!盵10]其詩亦化用杜甫詩句,顯示了杜甫詩歌影響力的巨大。如《信中、居仁、叔正皆有詩,訪梅于城西,而獨未暇,載酒分付老拙,其敢不承》“只今流落天南端,悵望中原莫回首”化用了杜甫《成都府》“鳥雀夜各歸,中原杳茫?!?。
如果說杜甫詩歌藝術對李綱、趙鼎和張元干等人的影響體現在句子上的化用和借鑒的話,那么在胡銓這里,則更多地表現在詩歌藝術的各個方面。如胡銓《臨平道中用坡老雪中長韻答劉寺簿》 :
從來無逸為元龜,艱難稼穡誠宜知。奚為三老凍且餒,不以仁政勤噓吹。
澹庵野人錯料事,苦吟對雪空掀髭。蘇仙漫解賦曉浩,韓子亦徒歌晚澌。
……
莫將篇什助雪虐,好吐忠嘉淳俗漓。致君宜許堯相稷,活國未慚唐宰墀。
嗟予三黜從此逝,已覺別袖風披披。扁舟卻憶剡溪老,夢寐早逐心旌馳。
古風永祕此囊錦,惡語勿笑吾言卮。行行自愛保明哲,咄咄賢業(yè)追規(guī)隨。
況復君家有故事,元城先生劉器之。
全詩從用典、對仗、疊字等諸多方面顯示了杜甫詩歌在內容和藝術上對其的影響,如疊字“行行自愛保明哲,咄咄賢業(yè)追規(guī)隨”。詩句“致君宜許堯相稷”,化用了杜句“再使風俗淳”。
綜上所述,在南宋高宗朝“江西詩派”雕琢文風大行其道的情況下,其時的貶謫愛國詩人們,能夠保持清醒獨立的頭腦,進而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汲取杜甫詩歌在內容和藝術上的優(yōu)長,從而顯示了杜甫詩歌巨大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佚名.宋史全文(卷二四上)[M].四庫全書本.
[2]施蟄存.詞籍序跋萃編[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175.
[3]脫脫.宋史(卷四四六)[M].北京:中華書局,1977.11572.
[4]李綱著,王瑞明點校.李綱全集[M].長沙:岳麓書社,2004.
[5]錢鐘書.宋詩選注[M].北京:三聯書店,2002.212.
[6]許秀蓮.飲食題材——杜甫草堂詩中心態(tài)之體現[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1(3).
[7]曾棗莊.全宋文[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276.
[8]傅璇琮.黃庭堅和江西詩派資料匯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6.762.
[9]李慶甲.瀛奎律髓匯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6.1352.
[10]張元干.蘆川歸來集(附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