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雄,鄧娟,梁勝超
(1重慶交通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重慶 400074;2重慶建筑工程職業(yè)學院,重慶 400039;3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重慶 400020)
瀝青路面溫拌再生技術能極大限度降低結(jié)合料的拌合溫度,避免傳統(tǒng)熱拌再生施工溫度過高及冷拌再生施工溫度較低對路面性能產(chǎn)生不利影響[1],確保瀝青混合料的路用特性,并大幅度節(jié)省燃料、降低生產(chǎn)過程中的老化和減少排放[2]。
目前,國內(nèi)針對WRAM路用性能的影響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單因素影響方面。 季節(jié)[3]、韓永強[4]及湯文[5]主要研究了RAP摻量對WRAM高溫性能、低溫性能和水穩(wěn)定性的影響。鄧昌中[6]研究了溫拌劑摻量對WRAM的高溫、低溫及水穩(wěn)定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劉振丘[7]通過試驗研究了RAP摻量及RAP顆粒組成等單因素對HRAM路用性能的影響。針對RAP顆粒組成對WRAM各路用性能的影響以及關鍵因素 (溫拌劑用量、RAP摻量及其顆粒組成)對WRAM各路用性能的交互影響研究鮮有報道。因此,本文采用正交試驗進行WRAM路用性能關鍵因素影響分析。
1.1 集料
舊集料采用渝萬高速重慶至萬盛段上面層結(jié)構(AC-16)銑刨回收的石灰?guī)r,新集料采用石灰?guī)r。以 4.75 mm、9.5mm、19mm 為界限,將RAP 分為0~5mm、5~10mm、10~19mm三檔,去除19mm以上超粒徑集料。利用抽提法分離出瀝青和舊集料,通過篩分得到各檔級配。舊集料以4.75作為關鍵篩孔,分為小于4.75和大于4.75兩檔,采用四分法進行樣本取樣。按規(guī)定方法測定新舊集料各項指標,經(jīng)測定,新舊集料的技術指標均滿足規(guī)范[8]要求。
1.2 瀝青及溫拌劑
新瀝青選擇90#基質(zhì)石油瀝青,按規(guī)范測定新舊瀝青的相關技術指標均符合規(guī)范[9-10]使用要求。溫拌劑選用重慶某技術公司提供sasobit溫拌劑[11]。
2.1 級配優(yōu)選
選擇AC-16結(jié)構型,初步擬定粗中細3種合成級配,選用旋轉(zhuǎn)壓實儀成型試樣并參照superpave設計方法進行每種試拌合成級配的體積特征分析及級配評估[12]。級配設計如表1所示。
表1 AC-16型瀝青混合料三種合成級配設計
采用的舊料摻量為30%(0~5mm、5~10mm、10~19mm各檔比例為1∶1∶1),溫拌劑摻量為3%。 通過superpave試拌瀝青含量選擇方法確定3種級配試拌瀝青用量,拌合溫度為140℃,試件采取旋轉(zhuǎn)壓實儀130℃溫度成型試件,每種試拌級配制作兩個試樣,按照試拌合成級配評價方法預估混合料的體積特征和壓實特性,通過綜合分析和對照,選擇合成級配2為最佳合成級配,其體積特征和壓實特性如表2。
2.2 最佳瀝青含量的確定
按照合成級配2進行瀝青膠結(jié)料含量的選擇,擬定瀝青含量分別為3.6%、3.9%、4.2%、4.5%、4.8%。 根據(jù)superpave設計方法進行不同瀝青膠結(jié)料含量的混合料體積特性及壓實特性的對比分析,確定空隙率為4%時的瀝青含量為最佳瀝青含量,合成級配2的最佳瀝青含量為4.12%。
考慮到影響因素的多樣性,采用正交試驗方法進行WRAM路用性能影響因素主次關系及顯著性分析,用于指導路面結(jié)構設計。
3.1 因素和水平的選取
試驗擬定3個關鍵因素(RAP摻量、溫拌劑用量、RAP顆粒組成)作為因素對象,每個因素選取3個水平,即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試驗,如表3。
表3 因素水平表
3.2 正交試驗方案
結(jié)合本研究內(nèi)容進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設計,采用9種因素水平組合方案成型試件。試驗方案如表4。
4.1 不同影響因素對WRAM水穩(wěn)定性影響分析
表4 正交試驗方案
通過凍融劈裂試驗評價WRMA的水穩(wěn)定性。為保證每個劈裂試件達到7%的空隙率,提前按目標空隙率計算混合料密度并稱料,旋轉(zhuǎn)壓實儀選擇等高模式,按照正交試驗的9組組合形式每組成型6個旋轉(zhuǎn)壓實試件,試件尺寸均為直徑100mm×高63.5mm。
每組正交試件隨機分成兩組,每組3個。按照規(guī)范[13]中試驗方法,第1組在常溫下保存?zhèn)溆?,?組進行凍融循環(huán)。試驗在25℃±0.5℃條件下,用50mm/min的加載速率進行凍融劈裂試驗,通過計算得到各組劈裂強度得到凍融劈裂強度比,計算結(jié)果如表5所示。
表5 正交試驗結(jié)果
采用方差分析法評價各因素顯著性,根據(jù)F檢驗標準進行F值與F臨界值的比較分析,得到各因素對WRAM水穩(wěn)定性的影響程度,方差分析表如表6所示。
根據(jù)表5中凍融劈裂強度比TSR的計算結(jié)果,采用方差分析法進行A、B、C三種因素顯著性評價,TSR F值與臨界值的對比分析如圖1所示。
表6 方差分析表
圖1 TSR的F值與臨界值
由表5及圖1可知,當α=0.01時,F(xiàn)A=128.72>F0.01(2,2)=99;當α=0.01時,F(xiàn)B=13.07>F0.1(2,2)=9。 對照F檢驗規(guī)范,確定B因素對凍融劈裂強度比具有顯著性影響,A因素對凍融劈裂強度比影響比較顯著。當α=0.05時,F(xiàn)C=2.30,C因素對凍融劈裂強度比無顯著性影響。即溫拌劑用量對WRAM水穩(wěn)定性影響顯著,RAP摻量對其影響較顯著,RAP顆粒組成對其無顯著影響。同時根據(jù)F值的大小判定三因素對凍融劈裂強度比影響的主次關系是:B、A、C, 即溫拌劑用量>RAP摻量>RAP本身組成。
通過對比分析進行不同因素水平的水穩(wěn)定性能評價,得到最優(yōu)水平組合,直觀試驗結(jié)果如表7所示,凍融劈裂強度比和值隨因素水平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2所示。由表7及圖2可知,溫拌劑用量變化引起的凍融劈裂強度比變化情況為B1>B3>B2,即溫拌劑用量為2%時水穩(wěn)定性最好,溫拌劑用量為3%時水穩(wěn)定性最差。RAP摻量變化引起的TSR變化情況是A2>A1>A3,即RAP摻量為30%時水穩(wěn)定性最好,RAP摻量為45%時水穩(wěn)定性最差?;赗AP顆粒組成對凍融劈裂強度比無顯著性影響,不進行RAP顆粒組成優(yōu)選。綜合分析圖2及表7,得到建議的WRAM水穩(wěn)定性最優(yōu)組合為A2B1C2,最差組合為A2B1C2,A2B1C2較 A3B2C1凍 融 劈 裂 強度比提高了17.7%。
4.2 不同影響因素對WRAM高溫穩(wěn)定性影響分析
圖2 凍融劈裂強度比和值隨因素水平的變化規(guī)律
NCHRP 9-19項目的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線性范圍無圍壓條件下動態(tài)模量|G*|和車轍因子|G*|/sinδ與車轍有較好的統(tǒng)計相關性。因此采用SPT試驗裝置以45℃、10Hz的條件進行動態(tài)模量試驗, 選取|E*|和|G*|/sinδ的試驗數(shù)據(jù)分析不同影響因素對WRMA高溫穩(wěn)定性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如表5所示。
根據(jù)表5中動態(tài)模量|G*|和車轍因子|G*|/sinδ的計算結(jié)果,對A、B、C三種因素進行顯著性分析,表6中動態(tài)模量及車轍因子F值與臨界值的對比分析分別如圖4、圖5所示。由表5及圖4、圖5可知,當α=0.01時,F(xiàn)A=174.13>F0.01(2,2),F(xiàn)A=128.72>F0.01(2,2);當α=0.1時,F(xiàn)B=15.46>F0.1(2,2)=9,F(xiàn)B=12.71>F0.1(2,2)=9。 根據(jù)F檢驗標準,判定A因素對|G*|和|G*|/sinδ有顯著性影響,B因素對|G*|和|G*|/sinδ影響較顯著。 而FC=3.6,F(xiàn)C=6.88,C因素對|G*|和|G*|/sinδ無顯著性影響。即RAP摻量對WRAM高溫穩(wěn)定性有顯著性影響,溫拌劑用量對其影響較顯著,RAP顆粒組成對其無顯著性影響,定三因素判定三種因素對|G*|和|G*|/sinδ影響的主次關系為RAP摻量>溫拌劑用量>RAP顆粒組成。
表7 正交試驗結(jié)果和值匯總
圖3 動態(tài)模量的F值與臨界值
圖4 車轍因子的F值計算值與臨界值
圖5 動態(tài)模量和值隨因素水平的變化規(guī)律
圖6 車轍因子和值隨因素水平的變化規(guī)律
不同因素水平的動態(tài)模量|G*|和值如圖3所示,車轍因子和值如圖4所示。由圖3及圖4可知,RAP摻量變化引起的|G*|和|G*|/sinδ變化情況是A3>A2>A1, 即高溫 穩(wěn)定性隨RAP摻量增加持續(xù)增強。由表7及圖5、6可知,溫拌劑用量變化引 起的|G*|和|G*|/sinδ變化情況 是B3>B2>B1, 即高溫穩(wěn)定性隨RAP摻量增加持續(xù)增強?;赗AP顆粒組成對|G*|和|G*|/sinδ無顯著性影響,不對進行RAP顆粒組成優(yōu)選。綜合分析高溫穩(wěn)定性的關鍵影響因素可知,A3B3C2為最佳組合,A1B1C1為最差組合,A3B3C2較A1B1C1的|G*|提高了100.6%,|G*|/sinδ提高了119.1%。
4.3 不同影響因素對WRAM低溫抗裂性影響分析
通過瀝青混合料半圓彎拉(SCB)試驗測定試件最大荷載、豎向位移和試件尺寸等參數(shù),進而求得試件的抗彎拉強度(RT)、勁度模量(ST)和破壞應變(ετ)。 采用旋轉(zhuǎn)壓實方式成型直徑150mm的圓柱體試件,并按規(guī)定將試件鉆芯切割成雙面平行的半圓試件,直徑100mm,高度63.5mm。試驗采用電子萬能試驗機連續(xù)加載至破壞,兩圓棒支點的距離為80mm,加載速率為50mm/min,溫度為-10℃,記錄最大破壞荷載和位移。正交試驗結(jié)果如表5。
根據(jù)表5中破壞應變ετ的計算結(jié)果,采用方差分析法進行A、B、C三種因素顯著性評價,表6中F值與臨界值的比較分析如圖7所示。
由圖7可知,當α=0.01時,F(xiàn)A=211>F0.01(2,2)=99;當α=0.1時,F(xiàn)C=23.23>F0.1(2,2)=9。 根據(jù)F檢驗標準,判定A因素對εT有顯著性影響,C因素對εT影響較顯著。 而FB=0.80,B因素對εT無顯著性影響。即RAP摻量對WRAM低溫抗裂性有顯著性影響,RAP顆粒組成對其有較顯著影響,溫拌劑用量對其無顯著性影響。三因素對εT影響的主次順序是:A、C、B,即RAP摻量> RAP顆粒組成>溫拌劑用量。
圖7 破壞應變的F值與臨界值
圖8 破壞應變和值隨因素水平的變化規(guī)律
由表7和圖8可知,RAP摻量變化引起的εT變化情況是A1>A2>A3,即隨著RAP摻量增加,低溫抗裂性不斷降低。RAP顆粒組成變化引起的εT變化情況是C1>C2>C3, 即隨著RAP中組成顆粒粒徑增加,低溫抗裂性不斷降低?;跍匕鑴搅繉Ζ臫無顯著性影響,不對其進行優(yōu)選。綜合分析可知,考慮WRAM低溫抗裂性時,A1B1C1為最優(yōu)組合,A3B1C3為最差組合,A1B1C1較A3B1C3破壞應變提高了34.6%。
4.3 試驗結(jié)果分析
溫拌劑的用量和RAP摻量對WRAM的高溫穩(wěn)定性能和水穩(wěn)定性影響顯著,RAP摻量為45%時高溫穩(wěn)定性最優(yōu),RAP用量的增加能有效節(jié)約成本,因此建議RAP摻量為45%。溫拌劑用量對水穩(wěn)定性有顯著性影響,對高溫性能影響較顯著。溫拌劑摻量為2%時不能使高溫性能達到最優(yōu),但是能使水穩(wěn)定性最優(yōu),溫拌劑用量減少利于節(jié)約成本,因此,建議溫拌劑用量為2%。此時建議最佳組合為:RAP摻量45%、溫拌劑用量2%、RAP的組成5~10mm。
RAP摻量對低溫性能有顯著性影響,對水穩(wěn)定性影響顯著;溫拌劑用量對水穩(wěn)定性有顯著性影響,對低溫性能無顯著性影響;RAP組成對低溫性能影響較顯著,對水穩(wěn)定性無顯著性影響。因此,建議低溫抗裂性和水穩(wěn)定性最佳組合為:RAP摻量15%、溫拌劑用量2%、RAP組成0~5mm。
(1)通過正交試驗和方差分析得知各因素對WRAM各路用性能的顯著性影響。WRAM水穩(wěn)定性影響因素的主次關系為溫拌劑用量>RAP摻量>RAP顆粒組成,最優(yōu)組合A2B1C2較最差組合A3B2C1的TSR提高了17.7%。
(2)WRAM高溫穩(wěn)定性影響因素的主次關系為RAP摻量>溫拌劑用量>RAP顆粒組成,最優(yōu)組合A3B3C2較最差組合A1B1C1,|G*|提高了100.6%,|G*|/sinδ提高了119.1%。
(3)WRAM低溫抗裂性影響因素的主次關系為RAP摻量>RAP顆粒組成>溫拌劑用量,最優(yōu)組合A1B1C1較最差組合A3B1C3D,εT提高了34.6%。
(4)根據(jù)WRAM所應用的區(qū)域不同和關注的路用性能指標差異,建議RAP摻量為45%、溫拌劑用量2%、RAP組成5~10mm時,WRAM高溫穩(wěn)定性能和水穩(wěn)定性最優(yōu);建議RAP摻量為15%、溫拌劑用量2%、RAP組成0~5mm時,WRAM低溫抗裂性和水穩(wěn)定性最優(yōu)。
[1]俞志龍.廠拌熱再生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施工工藝研究[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13.
[2]徐世法,徐立庭,鄭偉,等.熱再生瀝青混合料新技術及其發(fā)展展望[J].筑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2013,6(6):39-43.
[3]季節(jié),奚進,謝永清.溫拌再生瀝青混合料性能試驗[J].建筑材料學報,2014,17(1):106-109.
[4]韓永強,程培峰.RAP摻量對溫拌再生瀝青混合料性能的影響[J].公路交通科技,2015,32(12):38-41.
[5]湯文,盛曉軍,謝旭飛,周興林.回收料摻量對溫拌再生瀝青混合料性能的影響[J].建筑材料學報,2016,19(1):204-208.
[6]鄧昌中,徐燕.基于溫拌再生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Sasobit摻量確定[J].公路與汽運,2014(5):98-100.
[7]劉振丘.RAP回收工藝及熱再生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關鍵影響因素研究[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15.
[8]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所.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guī)程[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9]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所.JTG F50-2004,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10]JTG F41-2008公路瀝青路面再生技術規(guī)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11]呂玉超,張美玉,張玉貞.溫拌瀝青混合料發(fā)展現(xiàn)狀[J].石油瀝青,2013,27(5):1-6.
[12]陳澤宏.瀝青混合料不同配合比設計方法對比研究[D].湖南:湖南大學,2013.
[13]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JTG E20-2011.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guī)程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