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
“不解釋”這詞,是從網(wǎng)上火起來的,大約是“不予贅述”“不需解釋”“這還用解釋嗎”的意思,往往是先用寥寥數(shù)語簡單表達出自己的觀點,而后跟上一句“不解釋”,以顯示自己智商上的優(yōu)越感。當然也有人利用“不解釋”裝蒜、搪塞,來掩蓋自己的無知。不過,生活中有些事兒的確就是解釋不清的,非要解釋,甚至會適得其反,那便只好選擇不解釋。
宋江殺閻婆惜便是如此。人們慣常認為命案的發(fā)生系閻婆惜給宋江戴了綠帽兒,但施耐庵在書中講得明白,老宋原本就不很在乎這事兒。
那宋江為何還要殺閻婆惜呢?當然是因為那封信。晁蓋寫給宋江的信及酬謝給他的黃金,碰巧為閻婆惜所獲。閻以官司相逼,提出了三個條件:一是寫休書,二是宋江凈身出戶,三是交出晁蓋信中提到的一百兩黃金。前兩條宋江沒問題,唯獨第三條他沒轍。宋江賭咒發(fā)誓自己只收了一根金條,閻婆惜哪里肯信——別說閻婆惜不信,這事兒放到如今也沒幾個人信。宋江的解釋顯得既無力又可笑。于是,他也只好不解釋了,動了殺機。
還有《三國演義》里的韓遂,與馬超的爹馬騰系過命的交情,所以真心協(xié)助馬超反曹。誰想那曹操于陣前倒與韓遂嘮起嗑來,只言舊事,不提其他。相談有一個時辰,方回馬而別,各自歸寨。有人將此事報知馬超,超忙來問韓遂曰:“今日曹操陣前所言何事?”遂曰:“只訴京師舊事耳?!背唬骸鞍驳貌谎攒妱蘸酰俊彼煸唬骸安懿俨谎?,吾何獨言之?”之后,曹操差人送信給韓遂又將關鍵處涂了,馬超更加生疑,任憑韓遂百般解釋也不信,竟砍下韓遂一臂,韓只得投了曹操。
還有管仲,與鮑叔牙合作做生意。管仲出錢少,分紅卻比鮑叔牙多,別人看不下去,說鮑叔牙傻。鮑叔牙道:“這沒什么,管仲家窮,他比我更需要錢?!比擞终f管仲命好,誰知管仲也一臉坦然:“這沒什么啊,我家窮,我比他更缺錢?!?/p>
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去打仗,進攻的時候管仲躲在后面,撤退的時候跑得最快。人們又看不下去了,去跟鮑叔牙說,管仲不夠朋友,貪生怕死見利忘義不可交也。鮑叔牙答:“管仲是因為家里有老娘,他爸又死得早,他怕他也死了,老娘沒人養(yǎng)。”
要解釋,這事兒會沒完沒了。鮑叔牙不凡處,便在于他不在乎管仲會不會辜負他的信任,不在乎自己是不是一個冤大頭。而管仲呢,同樣不凡,管仲的不凡之處在于,他不解釋。既沒對鮑叔牙解釋,自然也不會對世人解釋。
管仲為什么不解釋?因為他覺得沒錯。但如果鮑叔牙不理解呢?不理解就別做朋友。萬一天下人都不理解呢?那就奇怪了,我為什么要天下人理解?
的確,由于認知范疇所限,有很多事情沒法解釋,也沒必要解釋。你解釋了,人家也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