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余恨
老外進長安
公元630年,在唐朝都城長安的大街上,一大隊“辮子軍”在唐朝軍隊的護送下,懶散地走在城內(nèi)。這隊“辮子軍”的“帶頭大哥”是頡利可汗,他們剛在一場戰(zhàn)役中敗于唐朝軍隊,成為戰(zhàn)俘。不同于一般的戰(zhàn)俘,他們并未享受到“捆綁式”待遇,而是自在地走著,一邊走一邊環(huán)顧這座城市——這個他們即將定居的地方。
10年前,頡利可汗成為東突厥領(lǐng)袖,此后,東突厥軍隊便時常騷擾唐朝百姓,最終被唐朝軍隊生擒。然而,唐太宗并沒有賜死頡利可汗,還命李靖將他送至長安,賜他田宅,授他官爵。這樣一來,頡利可汗就成了唐太宗的一顆棋子。
從此以后,越來越多的老外抱著不同的目的來到唐朝都城長安。這么多老外聚集在長安,他們究竟過得怎么樣呢?
老外當(dāng)官
據(jù)金庸考證,唐朝近300年的歷史,至少任用了23名胡人宰相。
除了西邊的“大胡子”,東邊的日本人也是唐朝官場上的一道風(fēng)景。唐朝時期,日本往我國派遣了19批遣唐使,其中不少人還參加了科舉考試,在唐朝為官。
阿倍仲麻呂,中文名晁衡,自19歲來到長安后,30多年間一直在唐朝為官,最高官是安南都護。后因思念家鄉(xiāng),阿倍仲麻呂請辭回國,唐玄宗念其功績,任命他為唐朝駐日本使節(jié)。外國官員的存在,絲毫沒有降低唐朝政府的運行效率。相反,不同文化背景的官員通過不斷地交流和討論,讓唐朝政府越發(fā)自信和開放。
老外賺錢
唐朝時期,商業(yè)發(fā)達,通往西域的商路暢通無阻,進出口貿(mào)易往來頻繁。
在唐朝的商界中,西域人占據(jù)了半壁江山。在長安,你可以買到各種西域水果,如葡萄、石榴、西瓜、無花果等;也可以買到各種西域蔬菜,如大蔥、大蒜、菠菜、韭菜、黃瓜等。如此豐富的供貨,當(dāng)時任何其他國家的瓜果蔬菜市場都是無法與之媲美的。
在當(dāng)時的街頭,你還可以看到精彩、神奇的西域雜技表演。
老外對唐朝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影響呢?
唐朝時期,老百姓將西邊來的老外統(tǒng)稱為“胡人”。因為聽不懂他們說什么,所以對那些不明白的話,老百姓習(xí)慣稱之為“胡言亂語”。久而久之,“胡言亂語”就成了成語,形容人說話沒有根據(jù),不符合實際情況。類似的成語還有很多,比如胡說八道、胡思亂想、胡攪蠻纏、胡作非為等。
再舉一個更貼近生活的例子。我們平常吃的胡蘿卜、胡椒等,都是唐朝時期從西域引進的,它們的名字已經(jīng)標(biāo)明了它們的產(chǎn)地。
走進陜西省博物館,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唐朝時期的人物雕像,其中不乏老外的雕像。他們相貌奇特,或大眼睛、高鼻梁,或長卷發(fā)、黑臉龐,或尖額頭、寬下巴,或小眼睛、胖臉頰……這些老外生前都是墓主人的仆人,他們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長,博得主人的喜愛。主人死后,人們便根據(jù)這些仆人的相貌做成雕像和主人一起下葬。這從側(cè)面反映了唐朝時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情況,外國人已經(jīng)融入尋常百姓家,成為唐朝人生活的一部分。
唐朝,一個自信而開放的朝代,一個個不同膚色和不同面孔的外國人匯聚在長安這座繁華的都市里。正是他們的存在,讓唐朝成了中華文明史上最讓人懷念的一個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