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犬來大地報春意

2018-01-24 20:17:52劉漢杰
百科知識 2018年1期
關(guān)鍵詞:天狗

劉漢杰

生肖輪回,雞去狗來。舊時,狗年一到,老人們總會說上一句“狗來富”,寓意著狗年里人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脊虐l(fā)現(xiàn)證實,至遲在新石器時代早期,狗就已經(jīng)被華夏先民馴化了。在其后漫長的歷史延續(xù)中,狗成為傳統(tǒng)的“六畜”之一,融入到中國人的生活之中:它曾是古代民族的圖騰崇拜之物,人們也用它來辟邪禳災;它曾是狩獵民族的忠實助手,人們也用它來看家護院;它曾是古人祭祀的重要犧牲,人們也用它來制作美食……

崇狗之靈

進入華夏先民視野中的狗,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只普通的動物,更像是一只文化靈物:神話傳說中有它,巫術(shù)儀式上有它,民俗生活中也有它。

古代異書《山海經(jīng)》中講,山中有異獸,一種叫天犬,渾身赤色,它降臨的地方會發(fā)生戰(zhàn)爭;另一種叫天狗,頭為白色,它會發(fā)出“喵喵”的叫聲,養(yǎng)它可以驅(qū)避邪氣。先民的“天犬”“天狗”之說,被晉人郭璞演繹成了“天狗星”。天狗星又稱犬星,是傳說中的災星。古人說它是天犬的鼻子,也說它是天犬的眼睛,看見它兇多吉少,會有血光之災。

有關(guān)天狗的來歷,民間敘事中有多種版本,一說它是目連(也名目犍連,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母親變的。目連的母親性惡,死后被玉帝打入十八層地獄,變成一只惡狗。目連是孝子,他日夜修佛,終于修成正果。他用錫杖打開地獄門,助其母逃出地獄。其母去找玉帝理論,沒有找到玉帝,就想把太陽和月亮吃了,讓世間永遠變成暗夜。她追到月亮,一口吞下去;追到太陽,也一口吞下去。這就是民間所說的“天狗吃月亮”“天狗吃太陽”。傳說天狗最怕鑼鼓、爆竹聲,舊時,每逢天狗吃月亮、吃太陽的時候,城鄉(xiāng)百姓便擊鼓鳴鑼、燃放爆竹以驅(qū)趕天狗。

在民間傳說中,天狗又是小兒投胎和成長過程中的兇煞,因此有所謂“張仙射天狗”的信仰。張仙又名張仙爺、張四郎,是民間信仰中的送子之神。傳說天狗阻擋了天上星宿下凡投胎,張仙打跑了天狗,人們就可以順利得到孩子。又說天狗會順著煙囪鉆進民宅室內(nèi),專門嚇唬小孩子,傳播天花疾病。因此,舊時過年,人們會求得一幅“張仙射天狗”的年畫,畫中右上角有一只作奔跑狀的狗,下面的張仙左手張弓、右手執(zhí)彈,仰面作直射狀,其身旁有三個小兒歡呼雀躍,兩側(cè)有“彈打惡天狗,保佑小男兒”的聯(lián)語。“彈”“誕”音同,有送子、護子的寓意。人們把年畫貼在廚房煙囪的左邊,相信有了張仙的駐守,天狗就不敢進屋侵害孩子。

狗還曾是一些民族的圖騰信仰之物。圖騰一詞出自印第安語totem,意為“他的親族”。原始民族相信本氏族起源于某一動物、植物或其他特定物類,認為這種物類是其氏族的象征和保護者,因而對其加以特殊的愛護,并舉行各種崇拜活動。這一文化現(xiàn)象被稱為圖騰崇拜。歷史上有“犬戎”一族,據(jù)《山海經(jīng)》記載:大荒之中有融父山,山中有犬戎一族,他們是黃帝的子孫,“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為犬戎,肉食”。對此,當代學者馬昌儀曾解釋稱:“黃帝的玄孫弄明生一雌一雄兩只白犬,這兩只白犬相互交配,繁衍了犬戎這個國家。犬戎之說系族群觀念中的圖騰祖先之象……也許是原始族內(nèi)婚的折射?!比质鞘刮髦軠缤龅谋狈接文撩褡?,一直到唐代都是中原農(nóng)耕民族的勁敵。除了犬戎,中國歷史上還有另一個民族——狄。按許慎《說文》解釋:“狄,赤狄,本犬種。”這除了有對少數(shù)民族蔑視的意味外,應該還有圖騰崇拜的因素。

被一些民族奉為始祖神的盤瓠,一說其原型也是狗。據(jù)《后漢書·南蠻傳》記載:盤瓠是高辛氏(帝嚳)豢養(yǎng)的一只狗,它長有五彩的毛發(fā)。高辛氏與犬戎交戰(zhàn)不能取勝,懸賞誰能斬下犬戎吳將軍的首級,就賞以黃金和封邑,并把公主嫁給他。盤瓠叼著犬戎吳將軍的腦袋前來領(lǐng)賞,高辛氏按承諾把女兒嫁給了它。盤瓠背著高辛氏的女兒跑到南山石洞里,3年后,二者有了12個孩子,6男6女。盤瓠死后,其子女互相婚配,后代稱為“蠻夷”。視盤瓠為祖先的神話在我國苗族、瑤族、黎族、畬族等民族中都有流傳。

在一些民族的傳說中,狗還是人類的救星,是它從天上取來谷種養(yǎng)育了人類。因此,每當農(nóng)作物收獲的時候,哈尼族、景頗族、布依族、傈僳族等民族都有“嘗新節(jié)”“新米節(jié)”,節(jié)日里蒸出來的第一鍋米飯要先喂狗,感恩狗為人類帶來了谷種。

狗也是古代巫術(shù)儀式上的重要物什。巫術(shù)是人們企圖借助某種超自然力量控制未知事物的一種法術(shù)。先秦時,秦德公就曾“作伏祠。磔狗邑四門,以御蠱災”。在古人的理解中:“磔,禳也。狗,陽畜也,以狗張磔于郭四門,禳卻熱毒氣也?!钡搅藵h代,先秦的“裂牲為磔”發(fā)展成以狗血涂城門辟邪的方法:“殺白犬以血題門戶?!睍x代葛洪在《肘后方》中更開出了“狗血御鬼”的藥方:染上傷寒病六七日后,常“熱極發(fā)狂,見鬼欲走”,這時可從白狗“背破取血,乘熱攤胸上,冷乃去之”。狗血不只辟邪,也能祈福。廣東的瑤族有一種“架橋”祈福的儀式,地點設在十字路口或大樹底下。儀式中,要先殺4只狗,以狗血淋紙錢上,再盛一碗狗血,然后在旁邊架起爐灶煮狗肉。巫師開始念誦“架橋”經(jīng),一番禱告之后,眾人即分食狗肉。

民間又有“鬼魅忌狗”的說法。明人陸粲《庚巳編》記有這樣一則小故事:吳地富某死后,鬼魂?;丶抑渥恿侠砑沂?,晨出暮歸。傳說鬼最怕狗,因此富某每次都由仆人接送。有一次仆人沒在身邊,富某的鬼魂被一群惡狗追咬,驚恐之中竄上樹尖,以后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術(shù)家以犬為地厭,能禳辟一切邪魅妖術(shù)?!比恰傲蟆敝凶钤绫蝗祟愸Z化而又最具攻擊性的動物,家犬能守衛(wèi)門戶,獵犬能助殺猛獸,這些都應該是狗能辟邪信仰起源的直接原因。

因為信奉狗的靈異,民間的一些習俗也與狗有關(guān)。民間有“一日不殺雞,二日不殺狗”之說,民眾以正月初二日為犬日。這一天,人們觀天氣陰晴預測當年養(yǎng)狗興旺與否,晴主旺,陰主災。臺灣等地又以正月初三為赤狗日,認為這一天不吉利,人們足不出戶,以免遇上兇煞。在青海東部的農(nóng)業(yè)區(qū),正月初一又有狗占的習俗:將煮熟的洋芋等食物端給狗吃,占驗一年里作物的收成,用以確定作物的種植面積。狗若先吃油餅、油菜,會認為小麥、油菜收成好;狗后吃青稞面餅,認為大麥、青稞也有好的收成?!肮飞瘛币彩菛|北赫哲族薩滿教信仰的保護神之一,它以木頭制作而成,長約19厘米,平時人們把它裝在皮口袋里,出獵時隨身攜帶,祭祀時則陳列供奉。

相信狗的靈異甚至還影響到了古人的婚姻生活。古相書《玉匣記》上記有“從來白馬怕青牛,羊鼠相逢一旦休,蛇見猛虎如刀斷,豬遇猿猴不到頭,龍逢兔兒云端去,金雞見犬淚交流”,民間也有“青兔黃狗古來有,合婚相配到長久”之說,等等。以人的屬相斷定婚姻幸福與否,多系牽強附會之談,并無科學依據(jù)。

信狗之忠

古人又視狗為義犬,狗的忠義首先表現(xiàn)在對主人的忠誠上。據(jù)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記載:他被貶至烏魯木齊時,曾養(yǎng)了多只狗。當他得赦東歸時,有一只名“四兒”的黑狗戀戀不舍,揮之不去,追隨紀氏返回京師。旅途中,“四兒”守護行李甚嚴,除主人之外,仆人都不能隨便靠近。在經(jīng)過七達坂(意為山嶺)時,山高路險,紀氏隨行的四輛車中,兩輛留宿在嶺北,兩輛留宿在嶺南。“四兒”獨臥嶺巔,前后護衛(wèi)。為此紀氏曾賦詩稱頌,其一日:“歸路無煩汝寄書,風餐露宿且隨予。夜深奴子酣眠后,為守東行數(shù)輛車。”回京一年后,“四兒”中毒而亡。紀氏懷疑是因其守夜甚嚴,被家仆設計殺死了。

在古人的敘事中,狗還能護主、救主。晉代干寶《搜神記》有“義犬?!保喝龂鴷r吳國襄陽紀南人李信純,醉臥城外草叢中,適逢獵人縱火,火勢順風而至,李氏酒醉不覺。他的愛犬于溪中濕身,往返灑水于他的臥處,才使他免于一死。愛犬則因多次往返,最后勞累而死。李氏酒醒后明白了事情原委,慟哭不已。當?shù)靥芈犅劥耸?,為之感動,具棺槨衣衾安葬了這只狗,取名“義犬?!薄?/p>

傳統(tǒng)武強木版年畫也有一幅“義犬救主”的主題,取自陶淵明撰《搜神后記·楊生狗》,與前述《搜神記》中“義犬?!钡那楣?jié)大同小異。畫中有一只小狗自水邊奔向醉臥的楊升(年畫中易“楊生”為“楊升”),并有“楊升醉臥在松陰,牧童燒荒火近身。黃犬濕草救主意,傳流萬代古至今”的題字。

滿族的一則傳說也有大致相同的情節(jié):老罕王努爾哈赤被明軍追殺,追兵迫近,努爾哈赤躲進蘆葦叢中,明兵放火想燒死他,火勢迅速蔓延。黃狗用身子蘸水打濕他身邊的蘆葦,救了老罕王,它自己卻累死了。老罕王打下天下后,為感激黃狗的義舉,定下了后人不食狗肉的規(guī)矩。

狗之所以對主人忠誠,是因為人們相信狗通人性。東漢王充在《論衡》中曾說:“亡獵犬于山林,大呼犬名,其犬鳴號而應其主。人犬異類,聞呼而應者,識其主也?!睂τ诠返闹艺\,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曾有感慨:“余謂犬之為物,不煩驅(qū)策而警夜不失職,寧忍寒餓而戀主不他往,天下為僮仆者,實萬萬不能及。其足使人愧,正不在能語不能語耳。”

用狗之能

《狗耕田》是一則漢族傳統(tǒng)民間故事。故事講述哥倆分家,哥哥分得多,弟弟只分得一只狗和少量薄田。弟弟用狗拉犁耕田,意外得利。哥哥也學著弟弟用狗耕田,但是適得其反,后來一氣之下把狗打死了。在此后兄弟二人的較量中,每次都是弟弟得利,哥哥失利。用狗耕田當然有文學想象的成分,但狗在傳統(tǒng)生活中確實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具體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看家護院狗性機警,替人看家護院,有人來了則發(fā)出聲響,因此也稱“吠犬”“守狗”,“守犬短喙,畜以司昏”。除了看家護院,游牧民族還充分利用狗的機警、靈敏的特點看護羊群,有所謂牧羊犬。世界上的牧羊犬種類很多,我國西藏牧羊犬就是其中的優(yōu)秀品種,它有很高的警惕性和很強的護衛(wèi)能力,深受藏族牧民的喜愛。

交通運輸宋末元初文人周密在《癸辛雜識》中說:“高麗以北地名別十八,其地極寒,海水皆冰,自八月即合,直至來年四五月方解。人物行其上,如履平地,站車往來,悉用四狗挽之,其去如飛?!庇謸?jù)《元史》記載,元代在東北設“狗站一十五處,元設站戶三百,狗三干只”。所謂狗站,也即以狗供役的驛站。元政府多次派人到東北屯田,并設有屯田的總管府。這些地區(qū)氣候嚴寒,每年夏歷八月到翌年四五月,河湖皆凍,交通運輸、傳遞公文、散發(fā)囚糧等均靠狗站的狗車運行。狗車即雪橇,也稱犬橇,俗稱爬犁,形如小船,長1丈余、寬2尺許,以數(shù)只狗拉車,在冰雪中疾馳,作為東北地區(qū)冬季的交通工具一直傳承至今。

傳遞信息古人也用狗傳送書信。據(jù)《晉書·陸機傳》記載,晉代陸機養(yǎng)有一只狗叫“黃耳”,陸在京城做官多年,久無家中音訊。一天他開玩笑地對狗說:“你能給我送封家書嗎?”狗興奮地擺動尾巴。陸機把寫好的書信裝進竹筒里,綁在狗的脖子上。狗晝夜疾馳,把書信送達家人手中。兩地相距千里之遙,人往返得需50天,狗僅用20天。后來狗死了,陸機安葬了它,取名為“黃耳?!?。

捕獲獵物獵犬也稱“田犬”,清人陳溟子《花鏡·犬》對田犬的習性有著詳細的描繪:“惟田犬長喙細身,毛短腳高,尾播無毛,使之登高履險甚捷;胎三月而生,其性比他犬尤烈;豺見之而跪,兔見之而藏;每牽之出獵,以鷹為眼目,鷹之所向,犬即趨而攫之。故好獵者多畜焉?!痹诤笫烂耖g,每逢冬季農(nóng)閑之時,民眾借助獵犬捕獲獵物,以補貼家用。

俗語有“狗拿耗子,多管閑事”的戲言,但歷史上確有“狗拿耗子”的記述。《呂氏春秋·士容》記有這樣一個小故事:齊國有個善于相狗的人,鄰居托他幫忙買一只能捉老鼠的狗。后來,他給物色到一只。鄰居養(yǎng)了幾年,也沒見狗捉到老鼠,于是具實相告。相狗人說“這的確是一只良狗,不過,它的志趣不在老鼠,而在于捕獲獐、麋、豬、鹿這類野獸。要想讓它捉鼠,就得把它后腿綁起來?!编従诱罩喙啡说脑捵隽?,狗才捉起老鼠來。四川三臺縣一處漢代崖墓中就有“狗拿耗子”的畫面,其中一只狗正得意地叼著一只老鼠,老鼠的尾巴在狗嘴外垂著,從狗的形象上判斷應該是獵犬。

祭祀殉葬狗還是古人祭祀、殯葬的重要物品。殷墟甲骨文中有多處提到用狗作為犧牲的記載。除了作為犧牲,在殷墟發(fā)掘的多座墓葬中,狗也是殷人重要的殉葬物。到了周代,曾設有“凡祭祀共犬牲,用栓(用作祭品的純色全牲)物”的“犬人”官職。一直到三國時期,狗仍然是古人祭祀的重要犧牲。三國吳人沈瑩《臨海水土志》中就有“父母死亡,殺犬祭之”的記載。

衣食之用“狗皮帽子頭上戴”是“東北八大怪”之一。東北地區(qū)冬天嚴寒,出門必須戴皮帽子,名貴的買不起,東北家家養(yǎng)狗,人們就地取材。狗皮帽子保暖性好,結(jié)實耐用,為普通百姓所青睞。除此而外,在傳統(tǒng)中醫(yī)看來,狗的全身都是寶。據(jù)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狗肉、狗皮、狗毛、狗血、狗腦、狗心、狗腎、狗肝、狗膽、狗齒,甚或狗尿、狗屎、狗涎都是治病的良藥。

仿狗之形

正因為狗與人類有著如此親密的關(guān)系,狗的形象很早就出現(xiàn)在古人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了。河南二里頭文化遺址中曾有陶狗出土,內(nèi)蒙古陰山巖畫《獵人行獵圖》中也有狗的形象。以藝術(shù)的手法呈現(xiàn)狗的形象,源于古人對狗有著細致的觀察。河南安陽曾出土一尊北齊哺乳陶狗。母狗瞇著眼,頭部伏地,身呈右側(cè)臥,作哺乳狀,腹下有三只幼犬作吃奶狀。在后世民間,狗也一直是民間藝術(shù)中重要的表現(xiàn)內(nèi)容。

“泥泥狗”是河南淮陽人祖廟會上泥玩具的總稱,有“天下第一狗”之譽?;搓柟欧Q陳州,是傳說中的伏羲氏建都之地,伏羲陵就坐落在淮陽城北,當?shù)厝朔Q“人祖廟”。每年農(nóng)歷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舉辦人祖廟會,人們從四面八方云集于此,拜祭中華民族的始祖一伏羲。傳說女媧摶黃土造人時,把造人剩下的泥土捏成了小狗、小雞灑向人間,就有了淮陽“泥泥狗”。“泥泥狗”雖然名為狗,其造型又不限于狗,除狗之外,還有九頭鳥、人面魚、猴頭燕、獨角獸、多頭怪、人面猴、貓拉猴、草帽虎、怪獅等200余種造型。當?shù)孛癖娬J為,“泥泥狗”是為伏羲、女媧守陵的神狗,用它贈送親友可以消災祛病,十分靈驗。

石狗是廣東雷州半島特有的石刻藝術(shù),以玄武巖雕刻而成,其造型古樸、姿態(tài)各異,或站或伏,或仰視或凝望,或抽象或具象,數(shù)量眾多。當?shù)厝税咽钒仓迷诖迩?、門口、山坡、水口、墓地等地,燒香膜拜,認為能驅(qū)邪壓煞、保境安民。雷州是古代瑤族、侗族、黎族等少數(shù)民族聚居之地,自古就有奉狗為始祖神的信仰。雷州石狗是雷州先民原始信仰和歷史文化結(jié)合的產(chǎn)物。

誣狗之名

據(jù)司馬遷的《史記》記載,漢語“犬子”一詞源自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他“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日犬子”。此后,“犬子”一詞成為對別人稱自己兒子的謙辭。其實,漢代人以“狗”“犬”為名者并不鮮見。如西漢桃陽侯叫劉狗,戚夫人新生兒叫犬兒,東漢梁冀有子叫胡狗,等等。此俗后代仍有存續(xù),晉代大詩人陶淵明的小名叫溪狗;清代書畫家鄭燮的一枚印章上就有“徐青藤門下走狗鄭燮”,以示對明代畫家徐渭(號青藤)的尊崇。

在后世民間,民眾也有為男孩子取狗名的習俗,認為男孩子取賤名好養(yǎng)活。據(jù)民國河北《萬全縣志》記載:“小兒初生之命名法亦甚多,有于彌月后抱之出門,逢何物即以何物名之,如花牛、狗兒、馬駒等……又有故意命討厭之名,以望其成者,如狗不吃、狗嫌臭、不待見等?!?/p>

漢語中以狗稱謂的事物不少,但卻以低賤的事物居多。如稱傳統(tǒng)中醫(yī)外用的膏藥為狗皮膏藥,稱給別人出謀劃策的人為狗頭軍師,稱邪惡勢力的幫兇為狗腿子,稱主人身邊的親近人為狗兒,稱矮小的屋門為狗門,稱簡陋的居所為狗窩,稱傳統(tǒng)的游泳式樣為狗刨,稱里外不一的事物為掛羊頭賣狗肉,等等。

指代狗的事物以低賤為主,涉及狗的一些詞語也以貶詞、惡語居多:成語如“狗尾續(xù)貂”“狗仗人勢”“雞鳴狗盜”等;俗語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好狗不擋道”“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等;更有甚者,狗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罵人的臟話中。

在漢語中,“狗”字與“犬”字雖然可以互用,但在詞義的褒貶色彩上又有所不同。相比較而言,“狗”字多貶義,“犬”字多褒義,如“金雞報曉,神犬驅(qū)邪”“雞鳴幸福年,犬守太平世”“梅開如意春,犬守良宵夜”,等等。

通過以上的梳理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在中國人生活中的狗其實是一個矛盾體:一方面,人們崇其靈,信其忠,用其能,仿其形,把狗的潛能發(fā)揮到極致;另一面,卻又視狗為低賤之物,在語言中極盡貶狗、損狗之能事。這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與多元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有關(guān),也與古人依托狗性的文化涂鴉相聯(lián)。這一切共同構(gòu)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傳統(tǒng)狗文化。

【責任編輯】王凱

猜你喜歡
天狗
倒過來更簡單
天狗送的紙牌
童話世界(2020年31期)2021-01-04 01:41:50
天狗吃月亮
天狗食月等
天狗吃地球
淺析中日天狗形象
天狗吃地球
學生天地(2019年34期)2019-08-25 08:57:18
天狗望月
中日古代天狗形象考
可愛的折耳貓
抚松县| 中超| 永清县| 巴林右旗| 辽源市| 喀喇沁旗| 塔河县| 阜平县| 怀化市| 汝阳县| 衢州市| 金堂县| 通城县| 石林| 织金县| 奈曼旗| 宁远县| 广水市| 邹城市| 古浪县| 科技| 贞丰县| 鲁山县| 阿拉善盟| 深水埗区| 张掖市| 泰安市| 武川县| 曲松县| 寿光市| 广德县| 九龙县| 临安市| 通江县| 资源县| 句容市| 宁乡县| 大理市| 稻城县| 吉首市| 理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