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團(tuán)結(jié)報(bào)
西漢T型帛畫,長205厘米,上寬92厘米,下寬47.7厘米,1972年出土于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漢墓1號(hào)墓。形狀呈“T”字型,向下的四角綴有穗形飄帶,最上端裹有竹棍,兩端系絲帶用于懸掛。畫面完整,形象清晰,自上而下分段描繪了天界、人間和地府的景象,描繪出許多祥瑞的圖案。
在帛畫的上端最寬闊的地方描繪的是天界的景象,有日、月、神龍、神鳥、異獸及蛇身神人等圖案,顯得威嚴(yán)和神圣,畫面中的女子凌空飛舞,攀住月牙,這是神話傳說中“嫦娥奔月”的故事。
在帛畫的下端較窄的地方描繪的是人間和地府的景象。人間的景象以玉璧為界劃分成上下兩層,上層是墓主升天的景象,下層是對(duì)墓主的祭祀,畫面中一只形似貓頭鷹的怪鳥,這是“飛廉”,是鳳凰的一種,引領(lǐng)逝者的靈魂升天,在《山海經(jīng)》中曾有記載。地府的景象描繪了地神的形象,手擎大地,腳踏鯨鯢,大地之下就是民間傳說中的地府黃泉了,地府顯得陰沉昏暗。
這幅西漢T型帛畫出土?xí)r,是平鋪在棺材的蓋板上,保存完整,在隨葬的“遣策”(即記錄隨葬物品的清單)上稱為“非衣”,因?yàn)樗耐庑巍八埔露且隆倍妹瑢?shí)際上是出殯時(shí)舉的旌幡,由專人舉著走在隊(duì)伍的最前面,用以引導(dǎo)逝者的靈魂升天,入葬后將作為隨葬品蓋在棺蓋之上。漢代盛行厚葬之風(fēng),人們認(rèn)為靈魂不滅,死后可以升入天界,所以把天界描繪得如同人間一般。
帛畫以毛筆作畫,技法嫻熟,圖面生動(dòng),虛實(shí)結(jié)合,布局巧妙,描繪出靈魂升天的情景和天界仙境,豐富的想象力極具浪漫主義色彩,寄托了人們渴望成仙的遐想,是中華民族的藝術(shù)瑰寶,是研究漢代繪畫藝術(shù)珍貴的實(shí)物資料,是國家文物局首批64件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