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
大運河史話(三)
木匠
上周,我們說到元代開通的京杭大運河,在溝通了南北五大水系和四大湖泊的同時,還把過去從杭州到北京,須繞道洛陽的隋唐大運河拉成了一條直線,節(jié)省了大約900公里的航路,極大地降低了漕運成本。本周,就讓我們再來了解一下京杭大運河沿線的人文地理。
南北走向的京杭大運河,從微山湖到駱馬湖這段,是運河上絕無僅有的一段東西走向的河道。由于這里河湖眾多,河網(wǎng)密布,運河河道寬闊,兩岸村鎮(zhèn)相連,水上貿(mào)易十分發(fā)達,孕育出了許多著名的古鎮(zhèn)。如在淮安市以北一百公里的窯灣鎮(zhèn),就是一座千年水鄉(xiāng)古鎮(zhèn)。
窯灣鎮(zhèn)臨近駱馬湖,盛產(chǎn)魚蝦,生活在水上的漁民,有幾萬人。鎮(zhèn)上有個遠近聞名的“夜貓子集市”。每天凌晨兩點多鐘,都會有滿載著各種生活物資及水產(chǎn)品的幾百艘貨船從四面八方涌來,人們在微弱的光亮下交易,貨物的好壞、價格的高低、數(shù)量的多寡,全靠誠信來維系,天一亮,船就開走了。由于窯灣鎮(zhèn)的稅收十分可觀,歷史上,邳縣和宿遷縣都想把它占為己有,結(jié)果一個小鎮(zhèn)被一分為二,兩縣各有一半,這也是中國古鎮(zhèn)歷史上很少有的現(xiàn)象。
唐代時,窯灣鎮(zhèn)就依托水運,為附近城鄉(xiāng)燒制磚瓦和瓷器而繁榮了起來;在明清漕運鼎盛時期,窯灣鎮(zhèn)為南北水陸要道,工商貿(mào)易昌盛一時。當時,窯灣錢莊的銀票可以在全國十八省錢莊通兌現(xiàn)銀;鎮(zhèn)上的商號、工坊超過了三千六百家,不僅開有江西、山西、福建商人會館和浙江、青海、東三省等十省商業(yè)代辦處;還有美、英、法、俄等國的商人開辦的商社。
再比如魯運河的南大門臺兒莊,明清兩代的帝王每次沿京杭大運河下江南,都會在這里上岸巡游一番。當年,棗莊出產(chǎn)的煤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從臺兒莊運往全國各地的,棗莊也因此繁榮了起來。
京杭大運河全面帶動了運河沿岸城鄉(xiāng)經(jīng)濟的發(fā)展,更直接催生了許多歷史文化名城,留下了“流來的杭州,漂來的北京”的佳話。
其實,京杭大運河并非我們從字面上理解的,只是從北京到杭州的運河,它還包括從杭州到寧波的運河。
在今天寧波最為熱鬧的中山西路北側(cè),有一處元代建筑遺址。
十多年前,一個地產(chǎn)項目已確定要在這里興建,而就是開工前例行的文物勘察中,一個布局完整的元代建筑遺址被發(fā)現(xiàn)??脊艑W家根據(jù)史書記載,確信這里就是元朝時,寧波衙署專門用來存放罰沒物品的倉庫——永豐庫的遺址。
在寧波博物館里,收藏了大量當年從永豐庫遺址出土的瓷器。我們的先民應(yīng)該早就認識到運輸這些瓷器,采用水上運輸?shù)姆绞竭h要比采用陸上運輸?shù)姆绞礁鼮榘踩?、穩(wěn)妥,而且省時。因此,古時候來自南方窯口的瓷器,都是會先運到寧波,再沿大運河一路北上,發(fā)散到北方各地,而來自北方窯口的瓷器,也同樣是沿大運河運至寧波,再發(fā)散到南方各地。
在跨越千年的歷史當中,寧波的作用還不僅于此。從寧波的三江口碼頭,沿甬江繼續(xù)向東航行30多公里,就可以到達寧波的出海口了。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古代三江口碼頭一直是中國對外商貿(mào)、文化交流的重要海運碼頭。兩宋時期,大量的絲綢、瓷器、茶葉,從這里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世界各地,三江口讓大運河有了更為廣闊的延伸。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寧波自唐代以來,就與揚州、廣州并稱為“中國三大對外貿(mào)易港口”,同時也是著名的僑鄉(xiāng)。如今,寧波港作為上海國際航運樞紐港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已開通了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600多個港口的航線。
揚州是大運河跨過長江后,流過的第一個大城市。在揚州施橋鎮(zhèn)京杭大運河距與長江的交匯口還有大約6公里的地方,有三座大型船閘,其中一號閘建成于1961年,二號閘建成于1988年,三號閘建成于2011年。如今每天從這里經(jīng)過的南來北往的貨船川流不息,今天的跑船人可能不會留意到,在離此處不遠的地方,還有一條與之平行的古河道。這條古河道和他們行經(jīng)的這條熱鬧無比的航道相比,就顯得落寞多了,而錯落在其沿岸的大大小小碼頭,又似乎暗示著該地的不同尋常。這里就是京杭大運河故道上,赫赫有名的邵伯大碼頭。在施橋船閘還未開通以前,京杭大運河上南來北往的船只,都是從這里經(jīng)過的。從碼頭的石階走上去,你會發(fā)現(xiàn)一條古樸的老街,靜靜地臥在大運河故道的一側(cè),街路都是由一塊塊條石鋪就的,老街上有許多精美的清代建筑,說明這里曾有過一段繁華的歲月。
生活在這里的老人們,都有一段屬于自己的運河記憶。魏寶珍老人的家,就在這條老街上,可以說門前的這條河,承載了他所有童年時的記憶。解放前,他的父親就在這條街上開了一家麻繩店,出售的麻繩都是船上用的。他小時候也幫家里做過麻繩,他說老街上原有五家麻繩店,他的父親、母親、弟弟,還有個學徒,四個人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搓麻繩,但就是這樣,仍不夠賣……
潘明祥是邵伯文化站的老站長,他對邵伯古鎮(zhèn)歷史很有研究。他說:明清兩代,大運河上的商品貿(mào)易進入了鼎盛時期,很多從北方來的商船,因害怕浪大流急的長江水,于是便將從北方運來的大豆、棉花和淮鹽等貨物,卸在了位于長江北岸的邵伯碼頭上,使這里逐漸發(fā)展成了一個很大的南北貨物集散地……
如今,邵伯碼頭上,已看不到“桅帆林立,商賈云集”的場景了,而老街上陳舊的老屋也讓很多年輕人搬離了這里,留守下來的,大多是老人。隨著老店鋪的關(guān)門以及老人們的離世,老街的記憶也在不斷地消退著。
曾經(jīng)的大運河造就了無數(shù)的碼頭,隨著新航線的開通,老航線的衰敗,一些碼頭已經(jīng)告別了它往日的喧鬧。今天,當大運河以文化遺產(chǎn)的角色再次出現(xiàn)在世人的面前時,人們又該以怎樣的方式去保護它呢?
今天,從揚州的輪渡碼頭上船,不過十幾分鐘的航程,就可抵達長江對岸的鎮(zhèn)江了,盡管一座跨江大橋早已將這兩座城市連接在了一起,但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依然習慣乘渡輪來往于兩地。
一個多世紀以前,浩浩蕩蕩的漕運從蘇杭一路北上到達長江南岸的鎮(zhèn)江。西津渡是他們要繼續(xù)北上的必經(jīng)碼頭。近代,隨著長江航道的北移,西津渡已逐漸退到了岸上。千百年來,西津渡周圍的山川、古跡,也讓路過此地的文人墨客流連忘返。
金陵津渡小樓山,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
一千多年以前,唐代一個名叫張祜的詩人(就是那個寫過“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的那個詩人),留宿在西津渡的一家小客棧里,當他借著月光來到渡口,遠眺被夜色籠罩著的江面,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遂脫口而出了這首小詩。詩中的“金陵津渡”指的就是西津渡,而非南京的什么渡口。
除西津渡外,揚州和鎮(zhèn)江的名勝古跡,還有瘦西湖、大明寺、何園、個園;金山、焦山、北固山以及三國時代吳文化的發(fā)祥地鐵甕城、宋代學者沈括的故里夢溪等等。歷代詩人詠揚州和鎮(zhèn)江的詩詞也是多不勝數(shù)。其中比較著名的,如唐人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王灣的《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唐人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注:芙蓉樓,原名西北樓,在今鎮(zhèn)江市西北。登臨可以俯瞰長江,遙望江北。據(jù)《元和郡縣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潤州·丹陽》:“晉王恭為刺史,改創(chuàng)西南樓名萬歲樓,西北樓名芙蓉樓?!钡り枛|北濱長江,大運河斜貫,屬鎮(zhèn)江市。)
唐人徐凝的《憶揚州》:
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長易覺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以及宋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注:京口即鎮(zhèn)江,瓜洲即揚州。)
和宋人辛棄疾的《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懷古》: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注:北固亭又稱凌云亭、摩天亭、天下第一亭,在鎮(zhèn)江東北江濱的北固山上,北固山與金山、焦山并稱“京口三山”,據(jù)說三國時,劉備招親即發(fā)生于此。)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