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紹堂
關(guān)于儒家,很多人都認為自己還是多少知道一點,但實際上,大家基本上都不太知道的,因為儒家的變化非常大。所以,有必要把儒家講一講,講清楚。我們先從陳寅恪先生的觀點講起。陳寅恪先生的一個基本觀點就是,中國文化的根其實在《白虎通》。陳先生對《白虎通》這本書沒做褒貶,他只是很精辟、很深刻地指出一個事實,就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基礎、主脈,實際上就是《白虎通》這本書。這本書是中國近兩千年社會中,把儒家思想貫徹得最徹底的儒家經(jīng)典之一。
儒家思想源于六書,而且孔子本人也不避諱這一點??鬃臃浅J佩周公及周公所制定的制度,孔子思想核心之一強調(diào)的“克己復禮”中的周禮,就是周公所制定的制度?!翱思簭投Y”就是要回到周公的制度,那是仁政的代表??鬃臃浅=邮芰鶗?,整理六書中的多部是他的貢獻之一。儒家思想源自六書,孔子把儒家思想發(fā)展為一個思想體系,而且對儒家思想有巨大貢獻,所以,孔子成為儒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一座豐碑、一座里程碑。但是,我們不可以說儒家思想源自孔子,這是中國的大國學家們一致的看法,比如馬一浮先生也是這樣看的。
六書中,《尚書》不管時間上是否第一,但其重要性肯定是第一,這是毫無疑問的??鬃拥乃枷刖褪菑摹渡袝防飦淼模摇渡袝分兄芄乃枷雽鬃拥乃枷胗绊懛浅4?。《尚書》里記載周公的思想有三篇,即《昭(召)誥》、《康誥》、《洛誥》這三篇是孔子最佩服的文章,孔子的思想是直接從這里繼承的。誥,一般講的是帝王的命令,周公是周的第二位統(tǒng)治者,他雖然不是國君,但他對中國的貢獻比較大,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個貢獻,周公以身示范,成了中國歷史上的品德楷模,影響巨大。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武王伐紂后年紀輕輕就病逝了,但他的兒子太小即不了位,所以當時周的統(tǒng)治權(quán)就由周公來掌握。因為周公在消滅暴虐的商紂王時也有很大功勞,而且又受百姓愛戴,當時有人勸周公繼位當國君,但因為中國已有血緣繼承的傳統(tǒng),所以周公一口拒絕了。周公把武王的兒子撫養(yǎng)教育得非常好,并讓他繼承王位,這就是周的第二位國君(第三位統(tǒng)治者)周成王。
第二個貢獻,周公建立了中國最早的、記載到現(xiàn)在也非常清楚的周的制度,記錄在《周禮》中?!吨芏Y》這本書記錄了周公所創(chuàng)立的制度,比如宗法分封、井田制等,周公為中國古代的宗法分封制及中央集權(quán)制奠定了基礎,這個貢獻很大。
第三個貢獻,周公建立了中國人文精神、人文關(guān)懷的發(fā)端,也是儒家思想的真正開端。中國人的天崇拜,是一種原始的宗教崇拜,是否在商代以前就有了,我們不知道,但商代人的天崇拜。他們非常崇拜天、敬天,他們認為天是至高無上的,天是最高的主宰,它法力無邊,控制一切。商代人認為他們能夠統(tǒng)治天下,是得到天的支持,因為天至高無上、控制一切。也就是說,他們認為天如果幫誰那誰就能夠統(tǒng)治天下,天如果要滅誰那誰也逃不掉。這就是商代人的天崇拜。
但是,商代人也有一個擔憂,就是怎樣才能使他們永遠得到天的支持,讓他們可以永遠統(tǒng)治天下,讓商代的江山能夠世世代代、千秋萬代。商代人認為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祭祀,要祭天,所以商代人祭天活動非常多,他們認為一定要向天表忠心,希望天永遠幫他們。四千年前的思想肯定是比較愚昧、比較黑暗的,當時的商代人認為天的支持是沒有什么道理、根據(jù)的,所以他們就想通過祭天、獻祭的方式,向天表忠心以獲天的支持,這就是商代人的天觀念。所以,商代人比較兇悍,忠誠的子民也是兇悍的。到了商末期就出了一個大暴君商紂王,當時周部落的周武王代表天下老百姓起兵討伐商紂王,滅商。然后周武王統(tǒng)治天下。周武王伐紂不久后就病逝了,這時,周公作為非君王的第二位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天下。周這個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是比較仁厚的,這個基礎是周公奠基下來的。周雖然滅了商,但沒有把商代的遺民都殺掉。因為周公的仁厚,所以孔子一直非常信服周公,要求大家恢復周公的制度。
商代的遺民想不通他們這樣敬天、祭天,天怎么就不幫他們了?周公對這件事情的解釋就是中國人文精神的發(fā)端,儒家思想就是從這里開始的。周公指出,其實天幫誰滅誰它是有非常重要的道理和根據(jù)的,那就是道德。那天怎么判斷國君有沒有道德?天就聽老百姓是怎么說這個國君的,看老百姓是怎么看待這個國君的,這就是《昭誥》里面著名的兩句話,“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這就是中國歷史上天民合一論的開端,天和老百姓是站在一塊的,老百姓就是天。這個思想很了不起,源遠流長。這就是周公的大貢獻。
周公的貢獻,應該說是把我們古老的、由來已久的天崇拜發(fā)展了,發(fā)展為倫理化的天,用北大陳來教授的話來講,就是周公把中國人的最高主宰天倫理化了。從此以后,天固然是最高主宰,但是因為天是倫理化的,因此倫理也就成為中國人的最高主宰。這個天,實際上通過稍微復雜一點的邏輯關(guān)系,其實就是民。天是根據(jù)老百姓的選擇來做判斷的,也就是說,天總是站在老百姓這一邊的,天民合一,因此這樣一種倫理化的天就是老百姓的天,就是民眾的天。從此奠定了中國人最基本的人文價值,做人要講道德,做人要愛人,做人要關(guān)心人,中國的人文精神、人文關(guān)懷就從這里開始發(fā)端。這是周公的第三個貢獻,這個貢獻是很大的。
周公強調(diào)要敬天,敬天的目的就是要明德,就是要講道德,明白道德。諸侯和國君如果敬天和明德,那么他的思想落實在行動上就是保民,就是保護老百姓、愛護老百姓。有些學者認為周公的思想高度概括就是敬天明德保民。這就是周公的思想。周公的思想對孔子的影響很大,孔子最佩服的人就是周公。
但是,周公有一個問題沒能解決,那就是沒有解釋天為什么講道德??鬃訉@個問題的解釋,就是對于周公思想的發(fā)展。孔子說,天的本質(zhì)就是仁,孔子學說最核心的是“仁”字??鬃釉趺醋C明天的本質(zhì)是仁呢?正面證明,孔子說每個人想仁都能仁得起來;反面證明,孔子說從來沒有見過想仁不能仁的人。就是說,任何人想學好就可以學好;沒見過想學好而不能學好的人。正反兩方面都證明人是好的,也就是說人的本質(zhì)是仁。人的本質(zhì)既然是仁,那這個本質(zhì)是從哪里來的?天造萬物,既然人的本質(zhì)是仁,那就間接證明了把我們造出來的天的本質(zhì)是仁,只有天的本質(zhì)是仁,它才能造成本質(zhì)是仁的人。這就是孔子的證明。所以天仁人仁,這是孔子最核心的思想??鬃硬粌H提出為什么天是講道德的,而且也對此問題做出了回答。孔子用他的回答更加強化了天的倫理,即天的本質(zhì)就是仁,這樣的天當然是講倫理、講道德的,所以我們的最高主宰天就是講道德的。
孔子的思想高度概括有六個方面:第一,最重要、最根本的思想是天仁人仁;第二,我們每一個人,包括國君、諸侯都要思仁守仁;第三,國君、諸侯思仁守仁就要行仁政;第四,仁政的典范、樣板就是周制周禮,所以要克己復禮、天下歸仁??思簭投Y的本質(zhì)是復仁,回歸仁、仁政。
要把孔子這四個方面的思想想明白、講清楚,就要教育、學習。這是孔子思想的第五個方面??鬃邮紫仁且粋€哲學家,天仁人仁。其次,他是一個理想的政治家,他希望整個天下是仁政天下,君王品德寬厚、善待人民,而人民也能在這樣英明君王的領導下,安分守己、各干自己的事情,這就是他的理想國。所以,為了實現(xiàn)他的哲學,為了實現(xiàn)他的政治理想,他強調(diào)教育和學習,教育和學習是實現(xiàn)他的理想和哲學的手段。換句話說,孔子首先是一個哲學家、倫理學家;其次是一個以他的倫理學為基礎的理想主義的政治思想家;再次,為了實現(xiàn)他的倫理哲學、為了實現(xiàn)他的政治理想,他強調(diào)教育和學習。
對孔子的學習和教育思想把握得最準確的就是《大學》,所以朱熹把《大學》列為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之一?!洞髮W》對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學習思想把握得非常準確,所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之道,道是原則的意思,中國古代講的“大學”就是關(guān)于大道理(根本原則)的學問,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學問:一是做人,應該怎么做人,做什么樣的人,這是大學;二是治理天下,應該怎么治理天下,這也是大學,儒家講的大學就是這個大學《大學》對于孔子的學習和教育思想概括得非常精辟,孔子的教育、學習思想實際上是服務于他的政治理想和倫理哲學的,也就是說,要懂得孔子的倫理哲學,要懂得他的政治理想,就必須要學習、接受教育;學習、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實現(xiàn)他的倫理哲學,實現(xiàn)他的政治理想。
孔子思想的第六個方面,就是人與人的相處要奉行推己及人的原則,就是任何事情要將人心比自己。如果人與人相處都能夠推己及人,就可以比較寬厚地相待,即恕道,孔子的具體表達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則施于人”。這是天仁人仁在人際關(guān)系中的、人際關(guān)系上的體現(xiàn)、實現(xiàn)。
我們知道儒家思想發(fā)端于六書,特別是發(fā)端于《尚書》,儒家思想確實經(jīng)過孔子的發(fā)展才形成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思想及倫理體系,所以孔子作為儒家的代表是當之無愧的,但是如果說儒家思想是從孔子開始那是不對的??鬃铀阕骺讓W第一代;第二代是孔子眾多弟子;第三代是孔子的孫子,子思,他的正名叫孔伋;第四代是子思的門人(學生);孟子是子思學生的學生,孟子就是孔學的第五代。簡而言之,孔學的五代為:孔子、孔子的學生、子思、子思的學生、孟子。孟子為什么能夠超越前面三代,成為先秦儒家學說的第二號代表人物?
子思對孔子思想發(fā)展的貢獻關(guān)鍵是啟發(fā)了孟子。子思覺得什么事情講仁,這個仁歸根結(jié)底還是比較抽象的,子思就想用人的一種天生的本質(zhì)進行集中概括,讓大家很直觀地能夠感受到仁,能夠直觀地、強有力地證明天仁,所以儒家的心性學說由此開端,用人的天性、人的心性來證明天仁人仁。子思找到誠,要把仁集中于誠,用誠來涵括雖然好像比仁稍微具體一點,但是如果用它來涵括這個仁好像涵括不起來,甚至還不如直接講仁。子思啟發(fā)了孟子,用人的心性來證明天仁人仁,這個邏輯是對的。
在子思的啟發(fā)下,孟子非常成功地直觀地,比孔子更直截了當?shù)赜萌说男男裕ㄌ焐男男裕﹣碜C明了天仁人仁,這就是著名的四端說。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仁之端也;善(羞)惡之心人皆有之,義之端也;恭敬(辭讓)之心人皆有之,禮之端也;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智之端也。這四種心都是天生的,惻隱之心、善(羞)惡之心、恭敬(辭讓)之心、是非之心都是天生的,這四種天生之心,孟子講“莫之為而為者,天也”,這四種心不是學會的,也沒人教的,是莫之為而為者,沒有去做但是它確實形成的,“天也”。這四種心性本質(zhì)開啟了我們的仁義禮智,如此就可以非常直觀地證明人仁。你有沒有惻隱之心、是非、善惡、恭敬辭讓之心?有。既然我們的本質(zhì)是仁,那我們從哪里來的?天造,天造萬物。孟子這個證明比孔子直截了當,比孔子直觀強大,人的心性就是仁,因此人的本質(zhì)就是仁,這就足以證明天仁,因為人都是天造的。這就是孟子的證明,他用人的本性、心性來證明,由此就開啟儒家學說的心性學派。儒家學說從本性談問題,就是從孟子開始心性學派。孟子思想受啟發(fā)于子思,所以儒家的心性學說(心性學派)又稱為思孟學派。
孟子的貢獻是用人的心性、本性直接證明人仁,人仁就證明了天仁,這個邏輯比孔子的更加清楚、更加直觀、也更加強大。這是孟子的第一個貢獻。
孟子第二個貢獻,是根據(jù)從周公到孔子的思想,直接提出了民本說。民本說的基礎還是源自周公,既然天仁人仁,所以做個好人、行仁政就是順天,反過來那就是逆天。根據(jù)周公的思想,天和老百姓是在一塊的,天民合一,“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因此就有了孟子著名的民本思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個“貴”是重要的意思,因為天民合一,天最重要,所以老百姓最重要;其次就是社稷江山,反過來說,有老百姓才有社稷江山,沒有老百姓就沒有社稷江山;比起來當然君是最不重要的,所以君為輕。所以,從周公開始的天民合一論,經(jīng)過孔子的發(fā)展,天仁人仁行仁政,然后再到孟子,中國先秦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民本思想就此形成。這也是孟子的一個巨大貢獻。
先秦最后一位大儒家就是荀子。荀子的思想跟其他儒家的思想有一點不同,就是關(guān)于人性問題。荀子認為人性本惡,他不認為人性本善,所以要學習,通過學習可以把這個惡轉(zhuǎn)化,通過學習、教育把人性轉(zhuǎn)化,叫化性起偽。荀子的其他思想與儒家基本保持一致。比如,荀子把孟子的民本說更生動地解釋為君舟民水論。荀子的思想還有一個方面,就是他認為學習教育非常重要,所以教化天下、德治天下是根本的道路,但對那些無法教化的鬼瑣之徒要以法治之。荀子隆禮重法、德主刑輔,最強調(diào)的是儒家,但是他認為法家有輔助作用。
先秦儒家最重要的人物,從周公開始,然后孔子、子思、孟子、荀子。因為荀子強調(diào)隆禮重法、德主刑輔,所以他后來帶的兩個學生,李斯和韓非,都轉(zhuǎn)向了法家。
對先秦儒家的理解,就如胡適先生說的“先秦儒家,為帝王師”,是帝王的老師。因為法家本來就是為帝王出謀劃策的,因此,先秦諸子百家,除法家之外,都是站在民眾的立場為民眾說話的,尤其以儒家最為突出。這是馮友蘭先生的看法。站在民眾立場為民眾說話,這就是先秦儒家。所以,先秦儒家有這么高的地位和影響力是不奇怪的。
儒家一直傳到現(xiàn)在,它有很多變異,最大的變異,就是從“為帝王師”的學問變成“為帝王之學”。西漢的董仲舒和東漢的班固改造了儒家。在先秦,在儒家看來,帝王不是最高的權(quán)威,天才是最高的權(quán)威,而這個天的本質(zhì)又是人,天仁人仁,所以這一套體系的建立對帝王有威懾作用,儒家在這樣的建構(gòu)中才可以為帝王師。
原始社會的天崇拜,就是任何人都能夠自由崇拜,這種原始的宗教反映了原始社會的民主,大家都能自由拜天、祭天、通天。但萬一百姓通天的感悟與國君的不一致,那要以哪個為準?所以,當國家逐漸形成時,祭司出現(xiàn)了,老百姓不能隨便祭天拜天,要通過祭司,通過比較統(tǒng)一的儀軌來祭天拜天。祭司的出現(xiàn)在原始宗教上是一個重要的轉(zhuǎn)變,普通老百姓不能隨便祭祀,要統(tǒng)一祭祀;普通人是做不到通天的,要通過祭司才能通天,祭祀都是國家和朝廷掌握的。換句話說,老百姓不能隨便自由地通天,要通過國家、朝廷才能和天相通。這時的宗教出現(xiàn)了大變化,宗教(尤其官方宗教)成為控制社會的手段,這樣的變化在中國古代叫絕地天通,斷絕老百姓和天的相通,它必須是朝廷、國家、帝王才能通,通過宗教儀軌,通過祭司來通。西漢的董仲舒就是用絕地天通的思想來改造儒家,他把天和君王、皇帝結(jié)合起來,合二為一。儒家最大的變異就從這里開始。
董仲舒并不否認皇帝頭上有天,但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皇帝就是天,天就是皇帝,而且關(guān)鍵是絕地天通,這個天和老百姓沒什么關(guān)系。首先,天仁人仁,帝王必仁。第二,天是仁的,因此派來的必是好人。帝王乃天子,既是天子,又是天派來的統(tǒng)治者。第三,天派來的是好人,即君王,他也可能會受到一些不好的影響變得不檢點,這個不需要老百姓擔憂,天會發(fā)異兆來警告他,這時絕大多數(shù)君王都會檢討自己而改正不檢點的行為,如果天發(fā)異兆而君王不理會、悔悟,則這樣的君王不是真正的君王,所以天一定會派真命天子來取代他??偠灾焓亲罡咧髟?,這個事跟老百姓沒關(guān)系。所以,高度概括起來,董仲舒對儒家的改造就是“君權(quán)天授,天人合一”,不是天民合一了,是天君合一了。經(jīng)過董仲舒的改造后,君王在人間就是至高無上的,但是這個天絕不像《尚書》周公所講的聽老百姓的話的天。所以,沒有皇帝不喜歡董仲舒。董仲舒將經(jīng)他改造后的儒家思想寫進《春秋繁露》里并獻給了漢武帝,所以漢武帝接受“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漢武帝接受儒家成為當時的統(tǒng)治思想,但是這個時候的儒家,雖然形式上還保留先秦儒家的很多內(nèi)容,如行仁政等,但實質(zhì)上已經(jīng)是天君合一,變化很大了。
到了東漢,漢章帝在思想文化領域想做三件事:第一就是析讖緯之真假。在漢章帝時代,讖緯現(xiàn)象泛濫,弄得社會人心惶惶,所以,漢章帝把讖緯統(tǒng)一到儒家思想,并對讖緯做一番辨析,把符合儒家思想的肯定下來,不符合儒家思想的取締。第二就是辨五經(jīng)之真?zhèn)?。因為中國古書在搬運、釋解、刻印、保存、傳承等過程中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當五經(jīng)傳到漢章帝那個時代時,已經(jīng)有較多不同的版本,比較混亂。因此,漢章帝把最正規(guī)的、最正宗的、權(quán)威的版本確定下來,即把傳到當時的五經(jīng)中的錯誤內(nèi)容去掉,確定五經(jīng)正確的版本(內(nèi)容)。第三就是根據(jù)儒家思想制定儒家的行為規(guī)范,這個才是最根本的。為了做前面兩件事情以及制定儒家的行為規(guī)范,漢章帝召集天下著名學者在洛陽的白虎觀(也叫白虎堂)開會,當時最大的學者班固做了會議記錄,后來他根據(jù)當時的會議記錄整理出了《白虎通》,這本書的內(nèi)容就是儒家的行為規(guī)范,就是三綱五常六紀。
“三綱”的內(nèi)容包括君為臣綱、夫為妻綱和父為子綱,其中最重要的是君為臣綱,是天下之根本大綱。三綱與天上地下的自然綱常對應、適應,是自然之序在人間的映現(xiàn)、表達。“五?!笔侵溉省⒘x、禮、智、信五種基本品質(zhì)。這五種人的基本品質(zhì)(基本心性)產(chǎn)生了三綱,三綱也就是人的基本心性的自然產(chǎn)物,它是完全符合仁、義、禮、智、信的,符合人的基本心性的?!拔宄!北厝槐磉_為“三綱”,“三綱”必然建立在“五?!钡幕A上。中國人處理人際關(guān)系主要是根據(jù)三綱,就是三大順序,六紀則是三大順序的延續(xù):第一順序是父系血緣,第二順序是母系血緣,第三順序是鄉(xiāng)親朋友同學師長,換句話說,就是叔伯、兄弟、姐妹、娘舅、同學師長、鄉(xiāng)鄰朋友,這就是“六紀”。后來,費孝通先生受三綱六紀之說的啟發(fā),將其概括為“差序格局”,并言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人倫?!?/p>
儒家的行為規(guī)范即三綱五常六紀形成后,中國歷朝歷代加以大力貫徹、大力宣傳,傳了近兩千年。中國傳統(tǒng)文化雖然內(nèi)容豐富,但它的主脈就是這個。因此,陳寅恪先生說,中國文化的根其實就在《白虎通》。
儒家變異后就形成了規(guī)范、教條。第一個試圖擺脫這套教條的是魏晉玄學。魏晉玄學想把儒家統(tǒng)一到道家的思想中,用道家將儒家加以統(tǒng)一,但又不觸犯儒家的規(guī)范。它的本質(zhì)就是要用道家來重新解釋儒家,最好直接把儒家統(tǒng)一到道家中來,其實就是想使儒家回歸到當初的狀況,至少是部分回歸。結(jié)果老百姓更聽不懂、看不懂,所以叫玄學。后又出現(xiàn)了宋明理學。宋明理學的情況比較復雜,最起碼有三種情況,一種是直接回歸孔孟;一種是強調(diào)心性,也就是超越五常來重新解釋心性,通過心性再回歸孔孟,這應該說還是宋明理學的健康力量;還有一種是直截了當?shù)貜娀偈婧桶喙痰?。宋明理學最后還是被朝廷整編,皇帝用強硬的手段整體上強化了董仲舒和班固以來的儒家。所以,一直到新文化運動,雖然儒家的變異中還有一些地方派系的影響,但都撼動不了董仲舒、班固的主體地位。
后來到新文化運動,魯迅先生曾用“吃人”來概括中國古書,如果概括的是董仲舒、班固的儒家,應該說概括得馬馬虎虎,但如果是概括先秦儒家,那“狂人”就是根本沒讀懂先秦的著作。先秦儒家是帝王之師,董班以后的儒家完全是帝王之學,是官方意識形態(tài)。因此,后來的儒家搞成了“孔家店”?!翱准业辍笔呛髞淼牡弁跻淮淮ㄆ饋淼?,用它來統(tǒng)治天下,統(tǒng)治百姓思想,與先秦儒家是不同的,孔孟思想本來的面目很多人已經(jīng)不大清楚。北大的著名教授張申府先生對儒學的變異路徑看得很清楚,所以他才會說出“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亦作:救出真孔子)”這句千古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