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寫狗詩詞很多,在魏晉和唐宋,狗是被人所喜愛的,狗的形象也散見詩詞篇章之中。李商隱詩:“遙知小閣還斜照,羨殺烏龍臥錦茵?!蹦菚r候,人們稱狗為烏龍,喜歡之情可見一斑。又如: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衣如飛鵪馬如狗,臨歧擊劍生銅吼。”(唐·李賀《開愁歌》);“孔圣猶聞傷鳳麟,董龍更是何雞狗?!保ㄌ啤だ畎住洞鹜跏躬氉糜袘选罚?; “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唐·杜甫《新婚別》) 等。最著名的是蘇東坡晚年戲作的詠狗詩。蘇東坡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多才多藝,他一生中寫過許多詩,在保存下來的二千七百多首詩中,就有他晚年戲作的詠狗詩。蘇東坡的這首詠狗詩似乎沒有題目,只有這么一個詩序,翻譯成現(xiàn)時通用的白話文:“我來儋耳(今海南儋州),得到一條會吼叫的狗,名叫‘烏嘴’,它非常勇猛而又馴良,跟隨我遷徙合浦(今廣西合浦),過澄邁(今海南澄邁縣)時,從河中泅渡到達彼岸,路人見了都感到驚奇,我因此戲作了這首詩?!倍露诸B皮的“烏嘴”(因嘴黑而得名)遇到這么一個心地善良、喜愛動物、快樂得像個孩子般的主人,算是“福星高照”。蘇東坡對它關懷備至,給它吃飽喝足,養(yǎng)得十分肥壯,保護它免除烹煮之禍,對它的恪盡職守加以表揚,對它的缺點寬懷大度,對它因主人北返而顯得異常高興的行為加以稱贊,親切地與它說話,為它戲作了使它流傳千古的名詩,真是令狗稱羨,令人歡欣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