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秀芬
王康樂(1907—2006年)是現(xiàn)代滬上著名的書畫家、美術(shù)教育家。原名祥生,抗戰(zhàn)勝利后更名康樂,浙江奉化人。一個人能活百歲已屬不易,民間稱之為“人瑞”,若在百歲時還伏案作畫更屬鳳毛麟角,滬上畫壇王康樂就是其中的一位。
王康樂,自幼十分喜歡繪畫,1924年考入上海商務(wù)印書館圖畫部并研習國畫,1940至1949年在上海新華電影制片廠任布景師,期間1934年、1940年、1947年先后師從黃賓虹、鄭午昌、張大千研習山水畫,尤潛心鉆研“虹廬畫派”,畫藝精進。
王康樂擅長山水、花卉、書法及詩詞。山水繪畫注重傳統(tǒng),創(chuàng)作既取黃師濃重,又融入張師重彩,換言之,既得黃賓虹的“點染積墨”之秘,又取張大千的“潑墨賦彩”之法,將兩者有機結(jié)合,構(gòu)圖往往以全景式為主,注重點、線、皴、擦與渲染的關(guān)系,以詩入畫,意趣高雅,尤其是晚年的山水構(gòu)圖繁密,筆力蒼勁有力、墨彩潤厚、自立“濃墨重彩”風貌,具有古拙雄厚的特點。書法則擅長行書,一波三折,下筆蒼勁、墨氣潤厚,頗為耐看。王康樂的繪畫理論也是獨樹一幟,其“不繼承無從創(chuàng)作,不創(chuàng)作無以自存”的藝術(shù)觀念、感悟,曾在畫界傳為美談。
2005年9月20日,上海美術(shù)館的“王康樂百歲畫展”正式開幕,當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書畫院顧問、百歲畫家王康樂出現(xiàn)在臺上時,臺下寂靜了片刻,頓時便爆發(fā)出一陣雷鳴般的掌聲。這是因為人們完全沒有料想到,這位著名的百歲畫家與人們心目中的“百歲老人”相差甚遠,不僅外觀上看上去只有80歲左右,而且精神矍鑠、紅光滿面,這其中有何奧秘使得他顯得如此這般年輕?我們走訪了王康樂之后,才探訪出一些有關(guān)他的養(yǎng)生端倪。
王康樂和藹的說,長期繪畫是他長壽的主要原因之一,王老說,在整個繪畫過程中,首先端正體態(tài),作畫不僅要運氣、還需要運力,要把手上的功夫,筆上的功夫以及眼睛的功夫都用在紙上,靜下心情,用意志來作畫,便可達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活絡(luò)血脈。這樣,一張畫畫下來,如同打了一套太極拳。為了提升畫的質(zhì)量,他在退休以后,花了十余年的時間瀏覽各地的名山古跡,不避寒風烈日,寫生觀察。直到90歲后,他還時有登山涉水,外出寫生,甚至遠赴美國舉辦畫展。王老認為,這不僅是對體能上的鍛煉,而且對心靈上也是一種愉快的旅行。在他的書房里,有一張碩大的書桌,老人常常站在桌前,連續(xù)幾小時地作畫,因為在他看來,站著畫畫同樣也是一種鍛煉。
他還認為,思想活躍、生活充實是他得以長壽的另一大重要原因。他常說:“人生只給我三天的時間,即昨天、今天和明天。過去的已成陳跡,未來的多屬奢望,只有今天的所作所為,才有現(xiàn)實意義,承繼昨天,把握今天,開拓明天,生命對我永遠充滿活力?!蓖趵险f:“時間,時間,我最需要的是時間,如果老天爺再給10年、20年,我會畫得更好?!彼€說:“一個人只有不斷地進取,追求新的境界,才能有所作為,如果因為年事已高,整日無所事事,那么還談得上什么追求,衰老自會找上門來?!边@種不斷進取求精的精神亦促使了他的健康長壽。
他說,健康的心態(tài)和為人的寬厚對健康長壽也很重要,王老處世淡泊,為人隨和厚道,對晚輩言傳身教,愛護有加,他的孫子大學畢業(yè)后,在美國留學攻讀博士,回國探親時,當時已是90歲的王老畫了一幅山水畫相贈。上面題道:別時容易見時難,百齡可期何足宜;手跡付汝伴汝老,中華精神代代傳。老人的殷殷之情,由此可見一斑。
王老有一條不成文的家規(guī):子女要他的畫,對不起,給錢。他認為,懂得尊重別人勞動的人才會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可是在新世紀初,王老將他130幅精品畫,以及一生積累的碑帖畫冊和名家書畫,一一不留的贈給了家鄉(xiāng)的“王康樂藝術(shù)館”。老人家的金錢得失觀,以及濃濃的家鄉(xiāng)情結(jié),深深地烙在了晚輩們的心田,成為了一筆永遠的共同財富。
在生活上,王老始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吸煙、不沾酒,遇到逆境不動氣,保持心態(tài)平和,很少出去應酬。他定的作息時間表很簡單:早上6點鐘起床后,就用兩手小指沿鼻梁兩側(cè)由下往上地按摩。至額頭后左右分開,再從上往下用手掌按摩面部,老人認為,這樣可以加速血液循環(huán),減少面部皺紋,如今老人年至期頤,面部肌膚卻平滑異常,還泛著紅光,這不能不說與他堅持了幾十年如一日的按摩有關(guān)。老人還認為,人體新陳代謝的排泄物含有毒素,久積體內(nèi)必然有害,所以他從來不憋便,尤其是小便,每隔三四小時,即使無便意也要去排一次。他說,尿液通利與否直接影響到人體的健康,如果尿液通暢而清凈,就表示著人體水液的代謝正常。他每日早餐喝一杯牛奶,兩片面包,中午、晚餐吃面包,吃菜基本不挑剔。除了辣椒,什么菜都吃,王老認為,在日常生活中應當以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合理搭配,才能充分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王老的夫人黃茂蘭和王老同年同月出生,王老和夫人的高壽也離不開他們的互敬互愛,曾有人戲言:王老的長壽,有一半得益于他的夫人;而他夫人的長壽,也得益于王老,可謂相輔相成。此話傳到王老耳里,老人頷首笑道:此言并非虛矣。王老的生活經(jīng)驗提示我們:養(yǎng)生并不需要刻意地去追求,只要能遵從良好的生活規(guī)律,重視運動健身,加上平和的心態(tài),順其自然,人就會活得有精神且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