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金紅
22歲的鐵凝在《花山》編輯部任編輯。一次,鐵凝去天津出差,臨行前,作家韓映山委托她帶封信給孫犁。鐵凝有些為難:“我聽人說孫犁先生很嚴厲,少言寡語,連他養(yǎng)的鳥在籠子里都不敢亂叫,我怕他不會見我這個陌生人?!表n映山看出了鐵凝的為難,指著辦公桌上自己與孫犁的合影說:“老孫的性格,你一見面就知道?!?/p>
來到天津后,鐵凝懷著忐忑之心走進了孫犁家。這是一座普通的農(nóng)家大院,里面還種了不少的黃豆。進門后,鐵凝看見一位老人正蹲在地上聚精會神地撿豆子。當鐵凝走近,看見他的側(cè)面時,鐵凝就認出這位老人正是孫犁??匆妬砣?,孫犁站起來,把手里的黃豆亮給鐵凝和同行的編輯們看,微笑著說;“鄰居在這里種了豆子,昨天剛收完,剩下幾粒不要,我撿起來,可以給花施肥,丟了怪可惜的?!?/p>
鐵凝沒想到像孫犁這樣的大作家,竟然像普通農(nóng)民一樣撿散落在地上的豆子。一瞬間,鐵凝緊張的心理徹底放松。隨后,兩人像久違的朋友,言談甚歡,孫犁還在家里做了幾道小菜,招待鐵凝一行。
如今,已是中國作協(xié)主席的鐵凝,回憶起第一次和孫犁見面的場景,她在文字里這樣描述道:“未見孫老,以為他是嚴厲的大作家;及至見面,我卻看到他樸實地蹲在地上撿小黃豆。在他‘孤傲的背后,始終埋藏著一個大家的謙遜。沒有這份謙遜,他又怎能甘用一生的時光,來苛刻地磨礪他所有的篇章呢?”
(編輯/北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