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欣紅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yè)放在優(yōu)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一個擁有14億人口而且教育基礎長期相對薄弱的大國,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并非易事。“行百里者半九十”,雖然5年來的教育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chuàng)性的,教育變革是深層次的、歷史性的,但要進一步促進教育均衡發(fā)展,解決好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享受更公平、更高質量教育的需求,絕不可掉以輕心?!捌占案咧须A段教育”,便需要在內涵式發(fā)展上精準發(fā)力。
“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構想,早在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中,就已經初現端倪。當時的表述是“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7%”。2016年我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87.5%,基本達成目標,距實現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0%這個公認的全面普及標準,僅一步之遙。2017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fā)《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適應初中畢業(yè)生接受良好高中階段教育的需求。在此基礎上,十九大報告提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可謂水到渠成。
從高中教育發(fā)展的良好勢頭以及國家的決心意志來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理應不是難事。但是,數字層面的“普及”固然容易,要想實現“素質”層面的“普及”,普遍提升高中階段教育的質量,卻并非易事。換言之,要下好“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這盤棋,如何練好“內功”,實現量的普及與質的提升并舉,實乃關鍵所系。
眾所周知,在高中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的今天,“要上學”基本上不是問題,“上好學”才是民眾的殷切期盼。由于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高中階段的職校和普高都呈現嚴重的“千校一面”局面。尤其是普高,在應試功利思維的長期主導下,形成了普遍性的“超級中學”現象,嚴重擠壓了鄉(xiāng)鎮(zhèn)普通中學的生存空間,使許多農村孩子陷于極其不利的競爭處境。
面對優(yōu)質教育資源稀缺問題,各地紛紛開展了諸如教師流動和指令性計劃招生(主要表現為對薄弱初中畢業(yè)生實施降分錄取等傾斜政策)等探索嘗試??陀^地說,這些舉措固然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教育均衡,但究其根本,也是稀釋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原始階段,離真正滿足公眾“讀好書”的需求還相差甚遠。如果這樣的現狀不能得到有效改變,即便實現了90%的毛入學率,又有什么意義呢?難不成也要像義務教育那樣通過劃片入學強行實現“均衡發(fā)展”?
為今之計,最需要研究的是如何推進高中教育的內涵式發(fā)展,徹底打破“千校一面”現狀,使每一所學校都各具特色,讓每一位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校。正如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部長、博士生導師石中英所言: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與早期的普及義務教育在內涵上、方式上都會有很大不同?!案咧羞M入普及階段,學生的需求、興趣都會更加多樣,所以高中教育亟待解決辦學特色和多樣發(fā)展問題?!?/p>
從某種意義上講,高中階段教育就是整個基礎教育的縮影?!氨鶅鋈撸且蝗罩?,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不僅僅是錢的問題,關鍵要在實現內涵式發(fā)展上精準發(fā)力。路漫漫其修遠兮,讓我們共同上下而求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