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爾蓀·居麥
隨著蔬菜生產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新的病蟲和疑難病蟲不斷增加,面對復雜繁多的病蟲害采用單一的防治方式效果很差,尤其是病蟲害發(fā)生之后因沒有及時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而造成生產損失的情況時有存在。
1對病蟲害的了解
保護地環(huán)境特殊,高溫高濕,病蟲害種類多,多數(shù)農民對常見的十幾種主要病害的生活史,危害特點了解不多,造成防治上難以有的放矢。
蔬菜病害可分為兩大類:生理性病害和傳染性病害,傳染性病害按病原類型主要可三分種:病毒性病害:由各種植物病毒侵染而發(fā)生的病害如辣椒、西紅柿、瓜類、大白菜等蔬菜的病毒病。真菌性病害:由各種真菌病原菌侵染蔬菜根、莖、葉、果等部位而引起蔬菜病害,種類最多,危害最大。細菌性病害:由植物病原細菌侵染引起的蔬菜病害,如黃瓜細菌性角斑病,大白菜軟腐病,菜豆細菌性疫病等。
2對病蟲害防治的誤區(qū)
2.1重蟲不重病,重治不重防:病害的識別及防治難度明顯高于蟲害,而且防效往往不如蟲害直觀且防效差。多數(shù)農民重蟲輕病,既是重視病害的,也多重治而輕防。當病害一旦發(fā)生較重時再防治往往防效很差,應著重于防,在病害未發(fā)生或發(fā)生初期防治,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田間診斷應考慮的因素:蔬菜病害田間診斷是一項農業(yè)綜合技能的體現(xiàn)。必須在第一時間內初步判斷癥狀的因由范圍,即可給出初步的救治方案。判斷是否病、蟲、藥、肥、寒、熱害等癥狀應注意如下程序:
觀察:從局部葉片到整株、棚室的位置、栽培方式、管理情況。
詢問:土壤施肥、茬口作物、各種藥劑使用情況等。
了解:作物品種的特性和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
收集:收集農民使用過的農藥袋和成分說明。
求證:求證土壤基肥、追肥、沖施肥的使用情況,未腐熟有機肥產生有害氣體、花費燒根、土壤鹽漬化等。
天氣:連陰天、突然晴天、溫度、濕度、下雪、寒流、地溫等。
人為:在診斷中人為破壞也是應該考慮的因素。
取樣:對發(fā)病植株較難判斷的應取樣帶給研究部門分離、分析鑒定。
2.2重化防,輕農防:多數(shù)病蟲只用化防效果很差,既是較好也需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而采取農業(yè)措施,加強栽培措施及管理,創(chuàng)造不利于病蟲發(fā)生的生態(tài)條件,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病害發(fā)生程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采取的主要栽培措施有:選用抗(耐)病蟲品種,選擇適宜播期,合理的輪、間作、套作,增施有機肥,合理密植、澆水,清潔田園,摘(拔)除病蟲株、葉、果等集中燒毀或深埋,枯、黃萎病等的嫁接換根,起壟栽培等。
3有效防控措施
建立一套以病蟲源頭控制為核心,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生態(tài)調控、科學用藥等有機結合的蔬菜病蟲全程綠色防控技術體系,覆蓋蔬菜產前、產中和產后全過程。
3.1產前的前期工作:
一是全園清潔:這是綠色防控的第一步,主要是減少病蟲初侵來源,是影響整套綠色防控技術效果的重要措施;二是無病蟲育苗:種子、種苗帶病或帶蟲是蔬菜病蟲發(fā)生的最早來源,做好綠色防控就要從苗期抓起,把好培育無病蟲壯苗第一關。包括選用耐抗病品種、種子消毒、苗棚表面消毒、育苗基質消毒、采用防蟲網和色板防控害蟲、科學使用農藥等多項核心技術;三是棚室表面消毒及土壤消毒:主要方法有太陽能高溫消毒、生物熏蒸、藥劑處理等。
3.2產中的綜合防控:
主要包括防蟲網防控病蟲,色板誘殺害蟲,硫磺熏蒸防病,投入品控制,消毒池,節(jié)水灌溉,天敵昆蟲防治害蟲,用寡雄腐霉、礦物油、辣根素等生物農藥替代化學農藥,自控常溫煙霧施藥和精準施藥等10多項核心技術??筛鶕?jù)不同蔬菜不同病蟲發(fā)生規(guī)律和特點,因地制宜應用多項行之有效的技術措施預防或控制其發(fā)生危害,
3.3產后殘體無害化處理:
植株殘體一般帶有大量的病菌、害蟲和蟲卵。如果隨意堆放,會造成病蟲大量繁殖后借刮風、下雨、澆水或施肥等途徑在田問大面積傳播,為下茬作物提供大量病蟲來源。通過產后殘體無害化處理可減少病蟲初始來源。方法:一是廢舊棚膜高溫密閉堆漚。二是臭氧農業(yè)垃圾處理裝置快速處理,將拉秧后帶病蟲的植株殘體直接采用移動式臭氧農業(yè)垃圾處理裝置粉碎后馬上進行高濃度臭氧處理,將所帶病蟲等有害生物快速殺滅,處理后的無病蟲有機廢棄物馬上就地還田利用。
4加強物理防治
A、太陽能土壤消毒,高溫悶棚,種子處理;B、利用趨光性誘殺;c、趨化性:夜蛾趨糖液,棉鈴蟲趨楊樹枝,地老虎趨青草;D、趨色性:黃板誘殺、銀灰色膜避蚜。
5合理利用化學防治
目前存在的問題有:(1)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如呋喃丹、氧化樂果、三氯殺螨蟲;(2)選擇農藥不對口,貽誤防治時機。常見的有用殺蟲劑防病害或螨類,生理性病害誤診為傳染性病害;(3)農藥品種繁多,良莠不齊。一則農民加強學習,二者有關部門加強執(zhí)法力度,規(guī)范農藥市場;(4)在施藥技術上普遍一些存在誤區(qū):A、不按防治指標施藥,有的等到病蟲發(fā)生嚴重時才用藥,造成防效很差;有的則一見病蟲就治,打“保險藥”,不僅加大成本,加大藥害與殘留,污染環(huán)境。B、不根據(jù)病蟲的危害特點施藥。c、長期施用一種藥劑,容易使病菌或害蟲產生抗藥性,應盡量使用一些復配劑,如克露、乙磷鋁錳鋅、復方多菌靈、愛福丁、菊馬乳油等。D、當前保護地蔬菜上使用粉劑及煙劑較少。E、改用小噴片段噴霧,具有霧滴小覆蓋面大均勻的特點。
6積極推廣土農藥
1)蚜蟲、紅蜘蛛;A、800-1000倍的尿洗合劑(1份尿素,0.2份洗衣粉,100份水混合而成);石灰煙草水(石灰少許浸泡煙草一晝夜過濾而成)等,對蚜蟲的防效達85%以上。B、把20-30克大蒜、洋蔥搗碎成泥狀,加水10公斤,充分攪拌,取其濾液進行噴霧,對蚜蟲、紅蜘蛛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棉鈴蟲,煙青蟲:每畝噴1.5%2.0%的過磷酸鈣浸出液,可防止辣椒上的棉鈴蟲、煙青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