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雪
摘 要 本研究報告是基于安德里安·普利斯科(Adrian Plitzco)的兒童文學小說《海盜:汪汪叫的笑翠鳥》一書翻譯的反思性研究報告。報告中聚焦小說中專有名詞的翻譯進行反思性研究。通過對翻譯實踐的回顧及反思,對專有名詞的翻譯進行分析。靈活使用歸化法和異化法翻譯專有名詞,根據(jù)“兒童為中心原則”進行選詞,使譯文更加符合兒童的語言特點。
關鍵詞 反思的方法 以兒童為中心 專有名詞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1兒童文學翻譯中專有名詞翻譯的基本原則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接受理論把翻譯研究從以文本為中心轉(zhuǎn)移到以讀者為中心。以讀者的“接受”作為文學考察的重點。在接受理論的影響下,兒童文學翻譯的關注重點準確的轉(zhuǎn)向了兒童本身。勞倫斯·韋努蒂認為好的譯文在閱讀的時候應該非常流暢。(Venuti,2007)。早期的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和兒童文學翻譯都傾向于充滿說教的教育文本。在確立了以兒童為中心的翻譯理論指導后,兒童文學本身與其翻譯也從教育重心轉(zhuǎn)向娛樂。徐德榮(2004:34)認為“兒童文學的翻譯文本與兒童讀者構成了一個譯者通過譯作給兒童講故事這樣一個特定的語境?!?兒童喜愛故事。以兒童為中心原則的最佳體現(xiàn)即兒童喜歡這個故事。語言要簡明易懂、生動有趣、充滿童趣,遵循兒童認知特點, 不能刻意體現(xiàn)教育意義。
部分專有名詞的翻譯已然有廣為接受1的譯本。尤其是各種常見地名及人名。遇到這種情況,萬不可閉門造車,一定要充分利用網(wǎng)絡工具進行搜索和認證。
“通常,音譯、直譯、意譯在專名翻譯中得到應用。”(董成和侯丹,2010:110)在以兒童為中心的前提下,兒童文學翻譯中遇到專有名詞需靈活處理。有時,以上方法混合使用以達到最佳效果。除此之外,翻譯家楊絳先生曾比喻譯者的工作是“”一仆二主“。譯者既要盡可能的把原文的內(nèi)容和風格準確而生動的表達出來;同時還要考慮譯文的讀者,譯文要便于讀者理解和接受。如若能二者兼顧當然完美,若不能就會產(chǎn)生兩種傾向,即歸化和異化。在具體翻譯過程中也要靈活運用這兩種原則。
2實例分析
筆者在小說的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專有名詞頗有各個擊破的感覺。主要原則是以兒童為中心。力使每一個專有名詞在翻譯中兼具功能性和意義性。
2.1地名
文章中共有兩個地點名稱:“Tantaraboo”和“Bloodcrust Island ”。經(jīng)查證,第一個地名是真是存在的,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地區(qū),但是很遺憾沒有找到廣泛認可的或官方認可的漢譯名稱。依據(jù)異化原則,采用音譯法,以為“譚塔拉布”。在這里依據(jù)異化原則,一方面能體現(xiàn)文本的文化特點。另一方面為中國文化增添外來文化元素。第二個地名“Bloodcrust Island”是小說中作者杜撰的名稱。這個單詞是合成詞,本身并沒有被任何詞典收錄。筆者發(fā)現(xiàn)的唯一包含這個詞的平行文本是關于一個在線游戲的介紹,同樣沒有中文譯本。構成這個詞的兩個單詞分別表示“名詞:血;動詞:流血”“名詞:外殼、面包皮;動詞:結硬皮”。根據(jù)上下文,該地名表示一個孩子們海盜游戲中的想象出來的海盜聚集地。所以譯文應反映海盜殘酷嗜血的一面。第一稿翻譯為“血痂島”。但考慮到這本小說是本有聲讀物。反復朗讀中發(fā)現(xiàn),血痂島聽起來很容易誤解成雪茄島。遂改譯為“嗜血島”。
2.2人名
小說中的人物是具有獨特個性的動物。共有六個動物“Pirate, Buddha, Stelze, Ajax, Hoover, and Tiger”。事實上,原作者刻意地使它們的名字反映了它們的個性。這對一個有趣的故事很有好處,但對翻譯來說是個大麻煩。
Pirate,這個名字采用直譯來完成。小說的主角是一只名叫海盜的小鳥,因為一只眼睛周圍的毛像海盜眼罩,海盜的父母給它起名就叫“海盜”。Buddha是一只在故事中扮演智者角色的黑貓。我把它翻譯為“阿佛”。畢竟“佛祖”、“佛陀”或“如來佛”都不夠可愛?!癝telze”是一個高大的德國杜賓犬。文中描述它“她的腿比最長的高蹺還要長”。Stelze是在德語中即 “高蹺”。如果直譯為高蹺,不夠貼切。音譯為斯黛兒姿又嫌過于輕佻??紤]到Stelze是一個很溫柔的女性形象,像母親一樣關愛和照顧小主人公。為體現(xiàn)她溫柔的一面,筆者采用截譯法譯為“斯黛”。不過這也不是一個很理想的名字?!癆jax, Hoover”是小狗。Ajax跑的速度快。在特洛伊戰(zhàn)爭中還有另一個跑得很快的Ajax。第三十一位美國總統(tǒng)的名字也是Hoover。這兩個名字包含了一些文化內(nèi)容。雖然Ajax和Hoover有各自被認可的中文譯本(阿賈克斯和胡佛),卻不適合用在這里。因為這本有聲讀物的定位是給小孩子的,遂弱化與故事無關的文化背景。。過多的解釋反而降低了閱讀的樂趣與流暢度。最后這兩只可愛的小狗得名“阿加”和“小虎”。分別采用了音譯法和截譯法。
“Tiger”是一條小蛇,是故事中的反面人物。原著中是這樣介紹“Tiger”的:“Tigers skin shone like silk with a regular pattern of grey stripes similar to a tigers coat?!暗谝桓澹∶麨椤鞍⒒ⅰ?,但擔心孩子會把這個名字與“小虎”弄混?!癟iger”每次出場時都泰然自若,最后叫她“小泰”。 考慮到與其他幾個名字相呼應,沒有完全按照音譯法處理譯名。遺憾的是這個名字丟失了一些關于這條蛇外貌的信息。
3結束語
在翻譯人名與地名的過程中,除了要延續(xù)已有的譯本,還要從多方面考慮如何翻譯。以讀者為中心作為檢驗標準,充分考慮譯文的服務讀者的功能。
參考文獻
[1] Venuti,L.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M].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2007.
[2] 董成,侯丹.英漢翻譯綜合技能教程[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 徐德榮.兒童文學翻譯芻議[J].中國翻譯,2004(06):33-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