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繼平
天津商務職業(yè)學院,天津300350
盡管美國高校沒有明確使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概念,但其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都設置了具有濃厚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色彩的“政治課”、“德育課”。將中美兩國高校的政治課和德育課做簡單比較,可看出:美國高校開設科學哲學、實用主義、西方經濟學(包括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中國高校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美國高校開設美國歷史,中國高校開設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美國高校開設公民與法、職業(yè)道德、美國與世界、社會研究課等,中國高校開設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等必修課和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等選修課?;诖耍疚臄M通過分析美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來探析其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根據(jù)美國憲法,美國高等教育的管理權不在聯(lián)邦政府而在各州,美國部分州政府在其法律中明確規(guī)定學生必須學習歷史及類似課程,如阿肯色州法律規(guī)定 《美國歷史》是該州大學的核心課程;俄克拉荷馬州法律規(guī)定學生必須學習《美國歷史》等。美國一部分大學根據(jù)州法律的規(guī)定將歷史課程設置為必修課,如加利福尼亞大學更有一些大學明確規(guī)定如果學生拿不到歷史科目的學分,則無法拿到學位。
美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采取顯性的課堂柔性灌輸與隱性的全方位滲透相結合、側重隱性滲透的教育模式。美國高校通過課程和非課程兩種途徑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在課程途徑方面,美國高校主要通過開設專門的德育課程、通識教育課程和專業(yè)課程等方式,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其中,專門的德育課程主要采用柔性灌輸?shù)慕逃J?,即大學教師不直接說“是什么”、“應該怎么做”,而是通過教師積極的引導和啟發(fā),讓大學生自己做出選擇;通識教育課程是美國思想政治教育的隱蔽課程,力求使學生在接受文學、藝術、語言、數(shù)學和科學等教育過程中,自覺接受美國價值觀的熏陶,并樹立起美國社會所要求的“品格”和“精神”等;專業(yè)課程也是美國高校對其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隱性載體,美國高校教師在講授專業(yè)課程時都要求大學生對該門專業(yè)課程所涉及的社會、經濟、歷史、倫理、道德和傳統(tǒng)等問題作出回答,這實際上是以專業(yè)課教學來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在非課程途徑方面,美國高校主要通過育人環(huán)境建設、課外實踐活動、學生日常生活指導與服務等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滲透到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和實踐的方方面面,以此對其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中,育人環(huán)境建設是指美國高校特別重視聯(lián)合和借助社會、家庭和大眾傳媒的力量,開展校園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和傳媒環(huán)境建設,通過環(huán)境的熏陶和感染對大學生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課外實踐活動是指美國高校通過學術活動、文體活動、社團活動、宿舍活動、社會服務和校慶、國慶等活動,對大學生進行全方位、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生日常生活指導服務是指美國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咨詢、衛(wèi)生保健指導、升學就業(yè)指導和休假指導等日常生活指導服務的過程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內容。美國教育重視灌輸?shù)姆椒ê退囆g,基本上做到了灌輸無痕、潤物無聲。
1.普遍實行小班授課,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頻繁。美國高校德育課堂的教學過程一般分為總體介紹、教師精講、討論體驗和復習強化四個環(huán)節(jié)。其中,討論體驗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重要的學習形式和互動方式。通過討論體驗,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進行有效、頻繁的互動。教師可以面對面、近距離地傾聽學生的想法和觀點,并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向大學生灌輸美國所主張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等。由于討論體驗是每節(jié)課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因此每個班上課人數(shù)不宜太多,否則無法在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展開有效互動。目前,美國高校的班級規(guī)模大部分控制在30人以下。
2.平等、互敬的師生關系。在美國高校的德育課堂上,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正當行為和個人選擇,學生不僅在座位選擇、進補食物、發(fā)表意見等方面擁有相當?shù)淖杂?,而且可以稱呼教師為先生或者女士,甚至可以直呼其名;與此同時,教師也享有足夠的自主決定權,并獲得學生的尊重,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權決定是否中途休息,在授課過程中是否需要適當補充能量等。這種平等、互敬的師生關系,使得師生在互動過程中,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從而大大提升了美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隱蔽性和實效性。
經過多年的改革和實踐,目前美國高校德育課程的考核制度日臻完善,從考核內容的范圍來看,主要包括教材、授課講義、課外知識、學生的社會實踐和創(chuàng)新成果、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及寫作能力等。從考核形式來看,主要有期中考試、平時考核 (包括課堂測驗、作業(yè)、課堂參與、報告等)和期末考試等三種形式。美國高校德育課程任課教師特別重視課堂測驗,且測驗次數(shù)較多,少則三次,多則十余次,有的教師甚至每次上課都有課堂測驗,其成績直接納入總成績。從考核的題型來看,一般以主觀試題為主,答案非常靈活,學生只要言之有理或者能自圓其說,就可以獲得理想的成績,重在考察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學生成績評定來看,美國高校大學生德育課程的成績主要由平時成績、期中考試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三部分構成。由此可見,美國高校大學生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績,必須重視日常的知識積累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從技術的角度來說,現(xiàn)代計算機信息技術與網絡通訊技術將人類社會從工業(yè)時代帶入了信息時代,學校課堂已從紙質課本教學發(fā)展到多媒體教學階段。作為互聯(lián)網的發(fā)源地,美國是當今世界上將現(xiàn)代高新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領域最為成功的國家之一。在美國高校德育課堂教學中,現(xiàn)代高新技術幾乎滲透到了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廣泛運用現(xiàn)代信息通訊技術,如電子郵件、課程網頁、各種電子資源、學習/課程管理系統(tǒng)等,大大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質量。
1.社團活動是美國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課堂。美國高校學生社團一般由學生根據(jù)興趣、愛好或者所學專業(yè)等自主建立,但需經學校批準并注冊。一方面,美國高校積極鼓勵學生組建社團,并從資金、活動場地等方面大力支持學生社團開展活動;另一方面,已注冊的大學生社團,只有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才能吸引和留住會員。從二戰(zhàn)結束至今,美國高校學生社團已發(fā)展成為規(guī)模龐大、形式多樣、管理有序、充滿生機的學生組織。對美國高校學生來說,大學生社團已成為美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課堂”,社團活動已成為他們接觸社會、提升責任感的第一塊試驗田。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激發(fā)大學生思想上的認同和情感上的共鳴,使美國的核心價值觀潛移默化地滲透進大學生的內心,從而強化對美國生活方式、價值觀的認同。
2.高度重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參加志愿服務、參觀考察等社會實踐活動是美國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一方面,美國政府積極鼓勵美國高校給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大學生減免部分學費,有的州以法律條文的形式明確規(guī)定大學生必須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的高校則將學生參與社會服務,與畢業(yè)資格直接掛鉤。另一方面,美國高校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形式多樣,具體包括到各地的紀念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場館參觀考察,為孤兒院的孩子以及中小學生義務補課,訪問“老年之家”,為社區(qū)機構義務幫忙,參與社會環(huán)境治理等。通過上述社會實踐活動,為大學生提供直接體驗社會的機會,引導大學生主動思考和關注社會,潛移默化地接受美國的主流價值理念。
自高校開設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以來,教育部先后以文件形式對高校思政課的設置進行了三次重大改革,分別形成了1985年的 “85方案”、1998年的“98方案”和現(xiàn)行的2005年的“05方案”。眾所周知,教育部文件的效力顯然遠低于國家法律的效力。因此,在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今天,有必要借鑒美國經驗和做法,盡快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增加中國高校必須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思政課等法律條款。其中,本科以上述全部四門課為學生必修課,??埔陨鲜龊髢砷T課為必修課,本、??贫家_設《形勢與政策》課。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的是顯性課堂講授與隱性滲透相結合、側重顯性課堂講授的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的顯著優(yōu)勢是:既有利于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正面教育引導大學生,又有利于對教育過程進行管理、監(jiān)控和評估;其不足之處是:既不生動也不形象,更不具體,有時與實踐和現(xiàn)實脫節(jié),影響了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為此,有必要借鑒美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做法,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采用顯性的課堂講授與隱性的全方位滲透并重的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不僅發(fā)揮了原有教育模式的優(yōu)勢,而且也克服了原有教育模式的不足。隱性教育要求學校不僅要高度重視公共基礎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而且也要充分發(fā)揮專業(yè)課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借鑒和參考美國高校在專業(yè)課程教學方面的做法,在每一門專業(yè)課教學過程中要求大學生對該門專業(yè)課程所涉及的社會、經濟、歷史、倫理、道德和傳統(tǒng)等問題作出回答,從而潛移默化地對大學生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高度重視育人環(huán)境建設和課外實踐活動,而且也要給予大學生日常生活指導服務,讓大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者的思想。今后在對大學生進行顯性課堂講授時,應采用柔性講授的教育模式,并強調講授的方法和藝術,努力達到講授無痕的效果。
1.全面實施小班授課。目前,我國高校思政課一般采取大班或者中班授課的教學模式。一方面,由于聽課學生較多,師生往往無法在課堂上進行有效互動,導致部分高校思政課課堂主要是教師講解,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表自己意見和見解的機會不多;另一方面,大班教學也給教師監(jiān)控與管理課堂帶來了困難。在教學中,教師的視野和聲音的覆蓋范圍有限,大班課堂上常常會出現(xiàn)學生玩手機、睡覺、說話等情況,這必然會嚴重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為此,有必要參考、借鑒美國高校德育課堂小班授課的有益做法。這種教學模式優(yōu)勢明顯,不僅能夠在課堂上進行充分、有效的師生互動,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將有更多的精力去關注每一位學生,從而大幅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2.構建平等、互敬、和諧的師生關系。長期以來,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于強調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單向生硬和部分學生的知行分離,難以達到應有的教育效果。高校思政課教學應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構建平等、互敬、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討論體驗、陳述觀點的機會。
目前,我國高校思政課的成績評定一般以理論知識考核為主、社會實踐考核為輔;以期末考試為主、平時測驗為輔。這種考核模式導致學生重理論考試、輕社會實踐,重期末考試、輕平時測驗。為此,有必要借鑒美國高校德育課程考核的做法,積極穩(wěn)妥地全面推進全國高校思政課考試改革工作。改革的內容主要包括:在考核內容方面,適度擴大考核范圍,使其既包括教材、講義、課外知識、生活中的熱門話題、理論界的最新成果等內容,又涉及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日常的德與行、學生的社會實踐和創(chuàng)新成果、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等;在考試題型設置方面,減少識記部分知識的考核,加大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在成績評定方面,采取平時測驗與期末考試相結合、理論考試與實踐考核相結合的原則。
目前,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學大多仍采用“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這種單向講授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既不利于師生互動交流,也不利于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應廣泛運用智能助教系統(tǒng)等現(xiàn)代高新技術,提升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學工作的實效性。
1.全面加強我國高校學生社團建設工作。目前,我國高校學生社團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第一,數(shù)量較少、形式單一、規(guī)模較小、層次較低;第二,活動經費缺乏、活動場地設施不足;第三,內部管理不善,沒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機制,分工不明確,管理不規(guī)范,組織過于松散;第四,穩(wěn)定性較差、影響力偏弱。上述情況嚴重影響和制約了我國高校學生社團的健康發(fā)展。為此,有必要借鑒美國高校在大學生社團管理方面的有益做法,全面加強我國高校學生社團的建設工作,在資金、活動場地設施等方面大力支持大學生社團開展活動,并通過豐富多彩的大學生社團活動潛移默化地對大學生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從而使其真正成為高校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思政教育第二課堂。
2.理論講授與社會實踐并重。目前,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學往往偏重理論講授,而忽視了實踐教學,導致高分低能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為此,有必要借鑒美國高校重視學生社會實踐的有益做法,既注重系統(tǒng)地向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各種行為規(guī)范的講授,又注重讓大學生通過參觀訪問、行動體驗、志愿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深入實際生活,了解國情民情、驗證書本上的理論,使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熏陶、感染,逐漸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理想信念和性格氣質,從而提升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求明.美國思想政治教育對我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學習月刊,2016(20).
[2]王浩斌,伍誠珵.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的差異性分析[J].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教育,2016(6).
[3]李雯雯.美國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特點及對我國的啟示[J].才智,2016(36).
[4]張艾利.論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基于美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J].南方論刊,2017(1).
[5]韓園園.試析美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納稅,2017(10).
[6]張笑寒,張洋.淺析美國德育途徑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