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玲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巧妙運用學生的前概念和自身的示范作用及制定與設計實驗計劃等方式,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發(fā)展。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探究是人們探索和了解自然、獲得科學知識的主要方法,是提出科學問題,形成猜想和假設,獲取和處理信息,基于證據得出結論并做出解釋,以及對科學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交流、評估、反思的能力。以證據為基礎,運用各種信息分析和邏輯推理得出結論,公開研究結果,接受質疑,不斷更新和深入,是科學探究的主要特點。
在執(zhí)教《磁鐵有磁性》一課中,由于很多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都玩過磁鐵,所以對磁鐵并不陌生。課程標準中寫道:學生在進入科學課堂時,頭腦不是一張白紙。因而使用了談話的形式:說到磁鐵,同學們都知道它可以用來干什么呀?那你認為磁鐵到底可以吸引什么樣的物體?學生大部分都能說出鐵,有的同學說金屬,根據自己生活中的經驗他們都能說出自己的想法。我們經常說課堂是學生的,要以學生為主體。接下來,用了實驗的方法來驗證學生的前概念。教師緊接著問:那這個實驗如何來做?又把探究的問題拋給學生,三年級學生已經有了科學實驗的能力,他們能夠說出自己想如何去實驗的方法。學生交流后,教師爭取學生的意見,達成一致的課堂效果是最有效的。
師:現(xiàn)在同學們預測下,磁鐵可以吸引哪些物體?不能吸引哪些物體?小組討論把你們的想法記錄在記錄表(一)預測上。教師巡視,觀察到同學們做完之后,讓同學們說想法。大膽的猜測是科學課堂上學生應具備的能力,學生自己猜測,小組合作交流,最終確定自己的猜測。在這個小組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和探究都到了預想的效果。而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只是起到了一個促進作用,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里有效地開展探究活動。教師在上面的探究活動中,實踐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促使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變?yōu)閷W習的促進者。
隨著新課標教學理念的提倡和滲透,學生學習主導作用越來越被我們重視,而教師的教學主導卻被忽視了。其實在科學實驗中,有很多時候教師的放手要有一定的度,不能全部放手,那樣可能收不回來了。例如:在三年級《測量水的溫度》中一課中,對于溫度計的使用,是做好實驗的前提。怎樣正確使用溫度計?課本上有明確的文字說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教科書上的文字之后,親自示范怎樣正確使用溫度計。教師一定要進行正確的操作示范,因為學生的技能學習是以模仿為主的,教師如果操作不規(guī)范,學生就很難學會準確的操作方法。對于操作方法中的第3條“視線與溫度計液面持平”和第5條“讀數(shù)時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物體”要求,學生往往會做到第3條要求卻忘了第5條規(guī)定。教師要在學生實際測量時,注意觀察,及時糾錯。在很多的實驗中,教師在演示的同時引導學生觀察,并相應的進行提問,讓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一直跟著老師的示范走,教師和學生一起分析、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自己做實驗的時候,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無目標的行為是盲目的行為,計劃是實現(xiàn)目標的藍圖。在制訂計劃上我要求學生養(yǎng)成先說想法,再書寫方案,記錄科學觀察實驗的名稱、觀察實驗的材料、觀察實驗的方法、觀察實驗的步驟、觀察實驗的現(xiàn)象等。針對三年級的學生剛剛學習科學,在不打消學生的興趣時,我先讓小組討論,一人執(zhí)筆寫方案,逐漸達到一部分,再到全員都寫的目的。讓學生從三年級開始就養(yǎng)成一種有效地解決問題的習慣。如在《各種各樣的巖石》一課,在學生準備觀察研究中,我先讓學生制定出一個觀察計劃。計劃內容是:你想研究巖石的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進行研究?你想用什么工具?學生在這樣的問題中認真思索并自主討論、交流、爭論,通過同學們的相互啟發(fā)影響制訂出了許多可行的方案。在小組內達成共識之后,學生在觀察巖石環(huán)節(jié)中碰撞出很多的火花,為學生的探究活動增添了很多色彩。在高年級科學課堂中,有很多的實驗需要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制定實驗計劃;有了明確的實驗計劃后,從學生操作的角度來看,目標是明確的;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到的現(xiàn)象,從實驗過程匯報中發(fā)現(xiàn),得出的結論都是學生自己親身體驗的。學生長此以往在這樣的科學課堂中發(fā)展,既鍛煉了科學探究能力,又鍛煉了思維能力發(fā)展;從而讓學生能以飽滿的熱情進入到新的實驗學習和探索中去。
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的鍛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怎樣讓學生在科學課堂上自由地探究、有效地實驗,是需要科學老師用心思考的問題。在老師的引領下,讓科學課堂真正變?yōu)閷W生探究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