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燕
香云紗本名莨紗,莨即薯莨,一種植物,它是制作香云紗的原材料之一。由于穿著香云紗走路會“沙沙”作響,所以最初叫“響云紗”。舊時上海人因其香煙的顏色叫香煙紗,后來江浙一帶的人稱香云紗,廣東人稱莨紗。香云紗制作工藝獨特,數(shù)量稀少,制作時間長,要求的技藝精湛。隨著穿香云紗的久遠其附著的涂層會慢慢脫落,露出像被時光珍藏過的褐黃色的底色,它的觸感也會變得越來越柔軟,越來越舒服。
認識香云紗,是從外婆開始的。對香云紗的無法釋懷,也是因與外婆有關的傳奇故事,以至于看見“香云紗”三個字,就會聯(lián)想到外婆。
小時候,外婆有件奇怪的黑衣服,夏天穿起來會“沙沙”作響。外婆的奇怪衣服是短袖、立領、盤扣,那種款當時叫“上海衫”,特別流行,料子還是我母親特意從南京買回來的。我們洗衣服都要用肥皂或洗衣粉,但外婆這件會響的衣服只用水泡一下,涮一涮就晾起來了。
后來我發(fā)現(xiàn),外婆穿了一段時間后,衣服會褪色,黑一塊、黃一塊,當黑色褪盡后,會變得很柔軟舒適。外婆說,穿舊了更透風更涼爽,很舒服。外婆平時不舍得穿,只有出門走親戚、辦事情時,才會穿上。
外婆穿香云紗的模樣,讓我無法忘記:黑色絲綢的光澤,襯著她白皙的皮膚,外婆端莊大方的氣韻立馬顯現(xiàn)出來了。我就跟在她“沙沙”響著的衣服后,烙下童年的許多記憶。
外婆告訴我,這件會響的衣服叫香云紗。她年輕時外公每年夏天都會給她做一兩件這種面料的旗袍。我沒有見過外公,只見過他穿著長衫的那張有點泛黃的照片??吹贸鰜?,年輕的外公長得很精神,特別是那雙眼睛,外婆說,我母親長得最像他。
香云紗是嶺南地區(qū)的一種古老的手工織造和染整制作的植物染色面料,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據(jù)傳,珠三角漁民用薯莨汁浸泡漁網(wǎng)使?jié)O網(wǎng)變得堅挺耐用,漁民在浸泡漁網(wǎng)時衣服上也染上了薯莨汁,漁民覺得衣服浸泡了薯莨汁后也像漁網(wǎng)那樣堅挺,再沾染了河泥使衣服發(fā)出黑色的亮光,衣服越穿越柔軟越耐用。因此漁民在浸泡漁網(wǎng)時也開始浸泡自己日常生活的衣服。生產(chǎn)絲綢的農(nóng)戶也將這種漁民浸泡織物的方法,用于浸泡絲綢面料上,這就是莨紗綢染整的前身。
香云紗制作工藝復雜,簡單來說要經(jīng)過綢緞準備、浸莨水、灑莨水、封莨水、煮綢、過河泥、水洗、攤霧、卷綢等步驟,有些工序要重復多次,總共經(jīng)過十幾道工序,花費大約一個多月的時間才能制作完畢,而且制作香云紗對日照條件要求高,每年只有4月到10月這段時間可以制作,實在是十分難得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