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緣+敖克厚+周禮想
摘 要:為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知識與實際相結合,發(fā)揮他們的潛能,更好地去解放他們的眼、耳、口、大腦、時間、空間,更好地帶動他們主動學習,幫助他們在“教、學、做”上做到合一。針對特定的學習任務、遵循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主動地對學習的程序、工具、方法進行有效操作,從而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加強學法指導,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學習效率,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根據(jù)相關文獻,總結出了說文解字記憶法、規(guī)律總結法、諧音記憶法等方法來幫助學生提高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輕松記憶化學中不一樣的“英語單詞”。
關鍵詞:化學;學習策略;記憶技巧
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況下,針對特定的學習任務、遵循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主動地對學習的程序、工具、方法進行有效操作,從而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的一種操作系統(tǒng)。20世紀50年代,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當下的教育不是培養(yǎng)學生升官發(fā)財?shù)慕逃桥囵B(yǎng)勞力者能勞心,勞心者能勞力的教育”,我們的教育應該要結合生活,即生活教育理論,我們要充分解放學生的大腦,使他們敢于思考,敢于創(chuàng)新;充分解放學生的雙手,讓他們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勤于動手;充分解放他們的眼睛,讓他們多去社會走走,去開闊他們的視野;充分解放他們的嘴巴,讓他們在生活中能自由發(fā)展,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充分解放他們的時間,讓他們能有自己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充分解放他們的空間,擴展他們學習的寬度,而不做井底之蛙。加強學法指導,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學習效率,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正如山東“杜郎口中學”一樣,把一切還給孩子,讓他們自由生長,而當下的教育也存在著一系列的不公平,偏遠地區(qū)的孩子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有一套好的學習方法將會幫助他們走出大山起到引領性的作用,因為我們知道,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激發(f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大量研究一致發(fā)現(xiàn),學習動機、學習策略以及學習成績之間是兩兩相關的。所以我查閱了相關文獻,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雖然對于部分學生來說,不一定知道該采用哪種具體的記憶策略,但通過在課堂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能掌握一些常用的記憶策略,去建構自己的記憶思維,進行化學知識的記憶,對他們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
一、 記憶技巧方法總結
1. 說文解字記憶法
即根據(jù)字形特征,總結出這種物質的一些基本特性。
舉例分析:
(1)氧氣:最初取名為“養(yǎng)氣”,意思是說這種物質能養(yǎng)人,當呼吸到此種氣體之后,會令人精神愉悅,所以誤認為對人有營養(yǎng)。
(2)氮氣:氮氣是由“淡氣”轉變而來,以前人們認為,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而氧氣是能供人呼吸,對人是有利的,但是氮氣卻不能供人呼吸,認為對人是沒有利益的,由于有了氮氣,就沖淡了空氣中的氧氣,故叫“淡氣”,而后來把淡字塞進了氣里面,就演變?yōu)榻裉斓牡獨狻?/p>
(3)氯氣:氯是由“氣”和“錄”構成的,“氣”說明了此種元素構成的單質為氣體,說明了狀態(tài),而“錄”說明了此種氣體的顏色,常溫下為綠色。
(4)鎢:首先我們看偏旁部首,“钅”說明此物質常溫下為金屬,而“烏”表示黑,天下烏鴉一般黑,可知該物質通常為黑色。
2. 規(guī)律總結法
即根據(jù)一些常見的規(guī)律,而快速得出結果的方法。
舉例分析:
(1)當兩溶液以相同體積VmL混合后,其自身密度分別為ρ1、ρ2,且都小于1g/cm3,則兩溶液混合后的質量分數(shù)m%將小于兩溶液質量分數(shù)的平均數(shù),假設兩混合物的質量分數(shù)分別為m1%、m2%,則兩混合物混合后的質量分數(shù)可表示為:m%=(ρ1Vm1%+ρ2Vm2%)/(ρ1V+ρ2V)<(m1%+m2%)/2,反之亦成立。
(2)設某主族元素共有的電子層數(shù)為a,最外層的電子個數(shù)為b。
當b/a>1時,該元素為非金屬元素,其氧化物的水化物顯酸性;
當b/a=1時,該元素為兩性金屬元素(氫除外);
當b/a<1時,該元素為金屬元素。
3. 諧音記憶法
即在記憶過程中,我們將一些陌生的知識,通過字詞的發(fā)音相似來進行記憶,并編寫成口訣、歌謠的一種方法。
舉例分析:
(1)例如我們在做制取氧氣的實驗時,用了這幾個關鍵字來概述了所有步驟,即“查、裝、定、點、收、移、熄”,我們去記憶這幾個字很容易忘記順序,但如果我們采用諧音記憶法就可以寫成“茶莊定點收利息”。
(2)在記憶地殼中含量最多的三種物質的時候,我們可以將O、Si、Al,諧音記成“養(yǎng)閨女”。
4. 口訣記憶法
此方法就是將一些化學知識編成口訣、歌訣的形式,從而輕松記憶的一種方法。
舉例分析:
(1)我們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的時候,常常是說物質得到電子,從而導致化合價降低,自身發(fā)生了還原反應,作氧化劑,所對應的產(chǎn)物為還原產(chǎn)物;物質失去電子,導致化合價升高,自身發(fā)生了氧化反應,作還原劑,所對應的產(chǎn)物為氧化產(chǎn)物。當一個初學者看到這么多的文字描述后,肯定會產(chǎn)生浮躁,而不能很好地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如果我們編成口訣的形式就會使問題簡單化,即“得降還原氧化劑、失升氧化還原劑”,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降低做題的錯誤率。
(2)我們在記憶元素化合價的時候,如若編成以下口訣,將會節(jié)省學生大量的學習時間,即:K、Na、Ag、H,+1價;Ca、Mg、Ba、Zn,+2價;Cu一二來Fe二三;Al三Si四C二四;二四六七Mn齊全。如此歌謠一般的口訣,既能加快記憶,又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5. 逆向思維記憶法
即通過已有的知識,只要記住關鍵的一個點,然后逆向思考得出結論的一種方法,此方法既能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還能對學習過的知識起到鞏固性的作用。endprint
舉例分析:
(1)我們學習電化學的時候,在書寫半電池反應時,很多同學經(jīng)常分不清正極、負極,如果此時我們通過逆向思維法即可降低書寫難度,我們知道兩個半電池反應加合起來就可以組合成一個氧化還原反應,我們只要能書寫出此反應,并記住還原劑作負極,即可推出誰作正極、誰作負極、誰得電子、誰失電子、誰為氧化劑、誰為還原劑,等等。
(2)在學習化學平衡的時候,如果某一種物質突然減少了,我們就可以嘗試用逆向思維的方法來進行判斷,到底是什么因素影響了化學平衡的改變,例如:A+BC+D;ΔH<0,若C的物質的量減少了,我們可以假設逆向思考,要想使C物質減少,反應得向逆反應方向進行,由于此反應是放熱反應,故影響該反應的一個因素可能是升高了溫度。
6. 圖形關系記憶法
即根據(jù)數(shù)學上的集合關系,考慮出誰包含了誰的問題,誰是誰子集的問題,從而確定出它們之間關系的一種方法。
舉例分析:
圖1 圖形關系記憶法中的例圖
分析圖1中的(a)可知:所有的氧化物都是化合物,所有的化合物都是純凈物,故而我們可以得出氧化物都是化合物,都是純凈物,但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同理,純凈物也不一定是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通過圖(a),我們就能很快地去理解氧化物、化合物、純凈物的概念,去加深理解這些概念的同時,我們也能馬上想出非氧化物、非純凈物的概念,也會去思考為什么純凈物不一定是化合物,我們就可以舉出一個反例,如:單質都是純凈物,但單質并不是化合物,這樣去思考,我們就可以將一連串的知識體系結合起來,從而去減少記憶的繁瑣,可以將一個事物的正反兩面認識得更加透徹。圖1中的(b)也同樣如此,分析圖(b),我們能很快地知道溶液、分散系、混合物三者之間的關系,通過它們之間的關系,能很快得出它們之間的概念和區(qū)別,而且還能馬上聯(lián)想到溶液、膠體、懸濁液、乳濁液的相關知識,并將這些知識都聯(lián)結起來,記憶就找到了一個線索,順著這個線索,就能挖掘出更深一層次的知識,就能減輕我們的記憶負擔。
7. 關鍵字記憶法
即遇到相關概念或知識的時候,我們只要抓住其中最重要的幾個字即可的一種方法。
舉例分析:
(1)在學習鈉與水反應的時候,我們常常這樣描述鈉與水反應的現(xiàn)象,鈉浮在水面上(密度小于水),并熔化為金屬小球(反應屬于放熱反應),在水面上四處游動(有氣體生成),發(fā)出了嘶嘶的響聲(反應劇烈),并能使滴有酚酞的水變紅(生成物顯堿性),這么長的一段文字,如果我們抓住其中的關鍵字,即可輕松學習這節(jié)知識,即“浮、熔、游、響、紅”,這樣既簡單又容易記住。
(2)在書寫離子方程式的時候,首先書寫出該反應正確的化學方程式;然后把化學方程式中能夠改寫成離子的物質全部拆分開;再刪去方程式中沒有參加反應的離子;最后從頭到尾檢查一下離子方程式是否書寫正確,其實我們可以將整個書寫過程概括為四個字,即“寫、改、刪、查”,這樣我們只要抓住關鍵詞即可輕松學習本內容。
8. 經(jīng)驗記憶法
所謂的經(jīng)驗記憶法,即根據(jù)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經(jīng)驗或者做題的一些基本經(jīng)驗而得出結論,使難題快速得到解決的一種方法。
舉例分析:
(1)在計算溫度與壓強、溫度與體積關系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根據(jù)公式pV=nRT來計算,但是我們結合生活經(jīng)驗即可得出結論,假設一個密閉的容器,如果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常會導致爆炸,這是因為溫度對壓強產(chǎn)生了影響,即可得出結論:當溫度升高,壓強增大,同理也可得出溫度與體積的關系。
(2)在研究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jù)生活中的例子,例如冰箱里的食物不易腐壞,而露置在空氣中的食物卻很容易腐壞,特別是溫度越高腐壞得越快。于是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溫度越高,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越大。
(3)我們在比較物質密度大小的時候,不可能每個都記住,但我們可以根據(jù)生活中的日常經(jīng)驗來進行判斷。例如,比較油與水的密度大小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jù)平時在家做菜做湯而所看到的現(xiàn)象來進行判斷,我們看到油都漂浮在水面上,所以可以推出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9. 趣味記憶法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所以在記憶過程中,通過化學實驗,直觀觀察反應的現(xiàn)象,然后再去理解反應的原理,最后加快記憶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能真正體現(xiàn)學生學與做相結合的思想。
舉例分析:
(1)我們在做噴泉實驗的時候,常用的是NH3與HCl、CO2與NaOH等藥品來進行實驗,通過實驗之后,我們能準確地知道NH3能與HCl反應,CO2能與NaOH反應,如果我們在溶液里面滴加了無色的酚酞溶液,還可以制造出彩色噴泉,通過這些簡單的實驗,我們就可以知道反應的原理、實驗的方法等,能輕松地幫助學生記憶本節(jié)的知識。
(2)在初中化學學習磷的燃燒時,很多老師都會首先做一個神秘的實驗,用一張紙包著少量的紅磷,然后反復摩擦紙張,最終能做出無中生火的實驗。此實驗能很快地幫助同學們記憶磷的相關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這樣的實驗還有很多,例如還有水點火(鈉與水的反應)、無字天書(用堿在紙張上書寫字,令其干燥后,用無色的酚酞試液噴紙張)等。
二、 結論與思考
有記憶就有遺忘,復習是鞏固記憶最有效的方法,根據(jù)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速度曲線”,遺忘的進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即使有這么多的記憶方法,遺忘也是會有的,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還得繼續(xù)加強復習,而我們的教育不宜一直停留在死記硬背,曾經(jīng)有一個教育學家說過:“二十世紀末期,當我們一走進教室,就會看到一個很恐怖的畫面,下面的學生他們的五官都齊全,但眼睛是一動不動的,人之所以有別于別人的人,就是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潛力”。我現(xiàn)在提出的快捷學習方法就是更好地與實際相結合,去發(fā)揮他們的潛能,更好地去解放他們的眼、耳、口、大腦、時間、空間,更好地帶動他們主動學習,特別是讓他們明白他們和別人不同,他們都擁有自己的特點,也讓他們更好地學好一門科學技術,以后能用這些知識去解決身邊的一些問題,幫助他們理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教、學、做”上做到合一。而化學觀念的基本形成,需要學習者展開深層次的思維活動和付出持續(xù)的心志努力,因為我們的教育不是一味的灌輸式,我們的教育應該是使學生的學習行為從被動地記憶貯存知識向主動地理解知識建構觀念轉變,而我相信,只有在課堂中努力把蘊藏在知識中的智慧價值和方法價值充分展示出來,讓學生的知識獲得與能力發(fā)展形成內在的統(tǒng)一,才能幫助學生提升對化學的學習興趣,使學習者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習觀,并培養(yǎng)他們主動學習的能力,加強他們的自身能力和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范琳,范玫.國外學習策略研究探微[J].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2):98-101.
[2]譚明菊.淺談小學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J].德陽教育學院學報,2002,16(1):70.
[3]謝躍文.加強學法指導促進創(chuàng)新學習[J].人民教育,2011,(3):34.
[4]姚雪.學習策略、學習動機與學業(yè)成績的關系[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8,(1):12-13.
[5]任月萍.中學化學教學中記憶策略及其應用的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5.
[6]茍如虎.數(shù)學化學[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11:34-37.
[7]陳世坤,楊競越.溶液等體積混合規(guī)律的實例反思[J].學園,2012,(16):172.
[8]張新中.“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考點聚焦[J].數(shù)理化學習:高中版,2010,(1):49-53.
[9]周玉娟.《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反思[J].華夏教師,2012,(2):55-56.
[10]喬彥虎.用質量守恒定律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30):32.
[11]吳江明.鈉與水反應組合實驗的新設計[J].實驗設計,2005,(9):28.
[12]陸余平.“化學情境—發(fā)現(xiàn)—建構”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6.
[13]王美華.初中化學記憶法初探[J].化學教與學,2012,(3):77-78.
[14]盧巍.對化學基本觀念及“觀念建構”教學的認識[J].當代教育科學,2010,(18):62-64.
[15]徐巖,張文政.形成性考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35):161.
作者簡介:
高緣,貴州省遵義市第四中學。
敖克厚,周禮想,貴州省遵義市,遵義師范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