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雪
(吉林大學中日聯(lián)誼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00)
很多重癥患者在救治過程中,應用有效的護理方式可提升患者的治療配合度,這對救治患者而言非常重要[1]。因為多方因素的限制,我國對于重癥護理的研究相對比較晚,特別是親情化護理在重癥護理中的應用研究較少,所以本文選取在我院治療的200例重癥患者,探究重癥護理中行親情化護理對臨床護理產(chǎn)生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07月13日~2017年07月20日于我院進行治療的2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時間先后分為第一組和第二組,各100例。第二組男53例,女47例,年齡15~85歲,平均年齡(51.96±11.17)歲;第一組男57例,女43例,年齡13~84歲,平均年齡(51.42±11.03)歲?;颊呒凹覍倬炇鹬橥鈺?,本次研究已將精神疾病者、腎臟器官器質性病變者、心理障礙者、無法承受者排除。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第一組行傳統(tǒng)護理,在治療期間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觀察,加強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并針對性給藥,及時進行飲食干預、運動指導及心理疏導等。
第二組行親情化護理,主要為:(1)心理護理。患者病情慢慢的恢復平穩(wěn)之后,會轉往ICU病房進行監(jiān)護以及治療。如果患者的意識存在障礙,則需要根據(jù)患者的需求,做好相對對應的護理干預措施,加強病情監(jiān)測以及護理干預,以滿足患者的日常護理需求。如果患者意識情緒,但是存有嚴重的心理問題,則需要及時的對其進行展開心理護理干預,了解患者的心理特點和心理變化,結合其心理情況對其開展護理,提升患者的治療信心及治療配合度。在治療過程中全方位的采集患者的心理信息,客觀量化的對患者的心理進行評定,確定患者的基本心態(tài),分析影響患者心理的內(nèi)因和外因,選擇合適的對策控制因素的影響,調(diào)動患者內(nèi)在潛力。(2)主動交流。很多患者因為病情急、復雜?;颊呷朐汉螅枰詿崆榈膽B(tài)度接待患者,在和患者及家屬進行交流的時候,需要注意語言和態(tài)度,并告知患者醫(yī)護人員會全力為其診治,并告知患者放松?;颊吣軌驈募毠?jié)中感受到被關愛,有效的拉近護患之間的距離,為主動接受治療打下基礎。讓患者感覺到醫(yī)護人員就在身邊,給予其足夠的安全感。(3)環(huán)境護理。在病房中需要營造出溫馨的氛圍,根據(jù)患者的喜好在病程前放鮮花,按時通風,調(diào)節(jié)病房濕度,并保持整潔和干凈。(4)保護患者隱私。協(xié)助患者取舒適的麻醉體位,減少不必要的暴露,特別是隱私部位需要適當保護。在留置導管時需要向患者說明,并需要約束其雙手。護理人員在進行日常操作的過程之中不可表現(xiàn)出急躁、不耐煩的情緒,并需要通過屏風或遮擋板進行遮擋。(5)生活護理。生活上的護理更多的是以患者的學歷、性格特征、家庭狀況、職業(yè)及家庭背景進行分析,給予患者個性化的護理干預。例如,為患者提供其喜愛的電視劇或小說,加強家屬親友的探視。如果患者存在溝通障礙,則可通過肢體語言或者是寫字板進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針對性的開展健康教育,讓患者了解治療方案、治療效果,以消除患者的不安心理。
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通過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2.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第二組護理滿意度和配合度均明顯優(yōu)于第一組(P<0.05)。
隨著臨床醫(yī)學的發(fā)展,搶救護理科學的形成和發(fā)展,使得人們開始加重患者感情方面的護理和干預。親情化護理干預會增加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溝通,更多是以患者為中心,圍繞著患者展開一系列的護理干預,以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2]。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第二組護理滿意度和配合度均明顯優(yōu)于第一組(P<0.05)。
概而言之,在重癥患者接受親情化護理,可提升護理滿意度,加強對患者的關懷,值得臨床推廣。
[1]熊慧英.親情化護理在重癥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7,7(01):97-100.
[2] 李月霞,夏娟娟,馬治亞,等.親情化護理在重癥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06):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