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鋪半生
作家斯蒂芬·金是標簽化社會的受害者,他從小喜歡寫作,不同于人們將寫作定義為溫柔的、溫暖的文字,他喜歡吸血鬼、僵尸、盜墓者、活死人……
12歲時,金寫了第一本小說恐怖小說《陷阱與鐘擺》,校長責罵他明明有才華,為什么不寫小孩子應該看的溫暖故事,反而寫這種垃圾東西,白白糟蹋天分。
接下來的二十年里,這句話成為金揮之不去的陰影。直到妻子將他扔掉的《魔女嘉莉》的草稿寄到出版社并一夜成名后,他才真正走出校長定義的“小說”。
之后,他創(chuàng)作了《它》《午夜行尸》《再死一次》等轟動一時的恐怖小說,并獲得小說創(chuàng)作的最高榮譽“雨果獎”“盧卡斯獎”以及“世界奇幻文學獎”;而他塑造的最成功也最得他本人喜歡的是《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安迪,有人說安迪就是金的化身。
這個個子不高、面色有點蒼白的年輕人,眼睛里充滿了希望和智慧。他因為謀殺案被誣陷入獄,但內心,他還是那個博學、睿智、優(yōu)雅的銀行家。
獄中的老囚犯告訴他,在這里所有人都只是一個數(shù)字,安迪卻忍受著折磨,對抗著成為死囚的宿命。二十年后,他弄清了謀殺案的真相并從監(jiān)獄中逃脫,成為真正的自由人。
史蒂芬·金用二十年的時間打破了校長對小說的定義,安迪則花了二十年逃離了成為一個死囚的命運。
盡管過程充滿了曲折,最終他們得到了只屬于自己的自己。
胡歌曾經(jīng)也是“流量偶像”的一員,后來他越來越感覺這種千篇一律的生活糟糕透了,在一次采訪中他說,自己用了八年,才從“流量偶像”的“泥沼”中爬出來。
胡歌坦言自己是這種千篇一律的“流量偶像”最早的受益者之一,那時他和現(xiàn)在一夜爆紅的小鮮肉一樣,享受著被眾人瘋狂愛慕的時光。那些愛慕,是他事業(yè)起步的基礎。
早些年他的作品幾乎都是那些飛來飛去的古裝偶像劇,并且都留著厚厚的劉?!断蓜ζ?zhèn)b傳》試妝時,為了掩飾他偏長的臉型,他的老板蔡藝儂特意讓化妝師給他設計了這個發(fā)型。
這個造型伴隨了他很久,成了胡歌早期最鮮明的形象。
慢慢地,他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足——“千篇一律的演員里面,你看不到自己?!?/p>
胡歌的第一次轉型是拍攝生活劇《苦咖啡》,這是他第一次拋棄了“李逍遙”般古裝大俠,成為寫實派演員;之后他拒絕了公司制作的熱播劇《步步驚心》,選擇在電影《辛亥革命》中客串出場僅幾分鐘的林覺民,之后是都市白領、康巴漢子、霸道總裁……
雖然不溫不火,但他想演的戲,終于演到了。
近幾年,胡歌的作品《瑯琊榜》《如夢之夢》《生活啟示錄》獲得了成功,他說自己再也不是“飛來飛去”的李逍遙。
敢于撕下自己的標簽,行為遵從自己本心,才能得到自我。打破規(guī)則其實很簡單,但是人們下意識就會將它想得很難。
往往不是你的靈魂不夠獨特,而是你的思維將你陷入了千篇一律。
走自己的路,賞自己的景,哼自己喜歡的歌。哪怕是想一腳瀟灑地踢開路邊的小石頭,也沒什么不可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