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豪良+林林
開心麻花電影三部曲的劇本均由舞臺劇改編而成。在《夏洛特煩惱》《驢得水》成功后,他們制作的《羞羞的鐵拳》也迎來了新的成功,在上映12天內(nèi)累計票房16.03億,穩(wěn)居第一??v觀開心麻花的這幾部改編作品,《羞羞的鐵拳》在劇本創(chuàng)作及人物塑造方面最為突出。因此,開心麻花改編舞臺劇劇本搬上銀幕的成功經(jīng)驗,對于國內(nèi)一些舞臺劇影視化的作品是否能夠把藝術性(口碑)和商業(yè)性(票房)有機結(jié)合具有借鑒意義。[1]
一、 國產(chǎn)舞臺劇改編電影分析
近年來,舞臺劇改編電影接二連三地走上銀幕,但始終都存在明顯的舞臺感、電影感不強、沒有充分發(fā)揮電影的敘事功能等問題,并且在鏡頭的銜接上還有待改善,可這并不能阻礙舞臺劇改編成電影的熱潮。一些優(yōu)秀的話劇劇本是通過演員在舞臺演出中不斷完善、不斷改進形成的,它的情節(jié)設置、人物塑造方面都經(jīng)歷了很多次的打磨,具有先天優(yōu)勢,最終“劇優(yōu)則影”,如《夏洛特煩惱》《分手大師》《驢得水》《你好,瘋子》《羞羞的鐵拳》等。雖然作品數(shù)量不少,但是能兼得口碑和票房的卻鳳毛麟角。
《分手大師》的票房高達6.65億,但觀眾口碑卻不盡如人意。影片從劇本的編寫到人物角色的塑造,大部分觀眾認為鄧超飾演的梅遠貴這個角色,表演惡俗,用力過猛,比如在說服金星時,梅遠貴的風騷賣弄;劇情在設計上也有點不知所謂,缺乏邏輯,如王大師突然出現(xiàn)的老婆。整部片子缺乏營養(yǎng),只是暫時的歡娛罷了。而在《你好,瘋子》中,導演注重解決的是電影感不強,沒有充分發(fā)揮電影的敘事功能等問題,但忽略了挖掘劇本本身的豐富內(nèi)涵,從剛開始批判人性到展現(xiàn)個人的孤獨顯得迫不及待,從而讓整部片子的內(nèi)涵有所欠缺,但不能忽視的是演員的精湛表演,尤其萬茜對安希這個人物的刻畫,在影片最后部分的2分鐘長鏡頭表演,完全展現(xiàn)出人物內(nèi)心的分裂感、掙扎感和孤獨感,使得影片最終得以加分,口碑甚好,但票房卻不盡如人意。
從《夏洛特煩惱》到《驢得水》再到《羞羞的鐵拳》,每一部都值得稱贊,而且每一部都在舞臺劇改編成電影的道路上進步著走向成熟。如電影《羞羞的鐵拳》的人物塑造,其吸取舞臺劇中的獨到經(jīng)驗,對艾迪生和馬小的人物刻畫極其到位,特別是在互換身體之后。當然其中與演員的自我修養(yǎng)也是密不可分的,兩位演員都是戲劇演員出身,對人物的把控拿捏得當,進而將男女主人公的特征表演得淋漓盡致。相較電影《夏洛特煩惱》中在秋雅婚禮上夏洛吵架時的略微尷尬以及電影《驢得水》中張一曼舞臺式的自扇耳光而言,艾迪生和馬小的塑造顯得更為圓潤和豐滿。并且《羞羞的鐵拳》雖然用的是互換身體的老梗,但在故事的場景安排、鏡頭語言的運用、笑點的制作方面,更為嫻熟,沒有像《驢得水》的場景那樣給人以單薄感,也沒像《夏洛特煩惱》那樣引用段子,而是選擇原創(chuàng)笑點,更多的是使用電影蒙太奇,讓情節(jié)設置情理化,笑點設置意外化,人物設置豐滿化,場景設置豐富化,在由舞臺搬上銀幕時給觀眾以耳目一新的觀影體驗,各種喜劇包袱被抖出之后,在激發(fā)出觀眾笑點的同時,更以對社會現(xiàn)實的直擊引起觀眾的思考,從而使得票房和口碑得到保障。
綜上所述,就目前而言,舞臺劇改編成的電影作品良莠不齊,但劇本的好壞和人物塑造是否到位,才是影響作品質(zhì)量以及是否可以做到藝術性和商業(yè)性有機結(jié)合的關鍵。盡管很多影片被觀眾吐槽為“舞臺腔”濃郁,但瑕不掩瑜,在影片類型風格多樣化的今天,還是得到了觀眾的認可,這或許可以說明,舞臺劇改編作品的春天也要來了。
二、 舞臺劇影視化的制勝法寶
(一)劇本是靈魂
為什么會選擇將舞臺劇改編成電影,并且是以已經(jīng)大賣的舞臺劇優(yōu)先?答案是劇本。好故事的關鍵點在于沖突,而故事的沖突性是電影和舞臺劇的本性,于是“劇優(yōu)則影”。舞臺劇的劇本可以說是在實踐中千錘百煉出來的,是廣大觀眾自己的選擇。[2]因為每一場的演出,編劇都會根據(jù)觀眾的反應、演員的反應對人物進行打磨,對劇情的編排、笑點包袱進行調(diào)整,逐漸地打磨成觀眾喜歡的、演員能駕馭的、有深度、有沖突、有市場的劇本。而《羞羞的鐵拳》的劇本是經(jīng)過幾百場的演出實踐檢驗過的,因此影片中的情節(jié)設置、人物編排、鋪墊和笑點包袱安排等才能夠輕易贏得觀眾的歡心。
而在舞臺劇劇本轉(zhuǎn)化為電影劇本的過程中,又會存在另一個問題:是讓劇本原著者來改編,還是另尋他人,這還需要更多的實踐證明。就目前市場上已有的案例來分析,改編他人的舞臺劇劇本容易在把控上有所欠缺,從而導致觀眾不會輕易買單,如《神探駕到》就是改編自舞臺劇《警探上門》,而此次改編后的電影劇本就弱化了戲劇原本的諷刺和深刻之處,豆瓣評分4.4分也就不足為奇了。再看舞臺劇版和電影版的《羞羞的鐵拳》,其導演和編劇都是宋陽和張吃魚,這就使得其舞臺劇的劇本可以更好地以影像化的方式來表達,畢竟原著者在將舞臺劇劇本轉(zhuǎn)化成電影劇本時,始終能夠在劇本的把控上及表達劇本的內(nèi)涵上,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二)人物是靈魂的精粹
一個好的劇本少不了的是對人物的塑造,人物對影片造型來講是基礎。在舞臺劇中,演員同樣也在接受觀眾的打磨。相較影視演員而言,舞臺劇演員在表演過程中和觀眾的關系是互動的,他們可以根據(jù)每場演出時觀眾的反應,來對所飾演的角色進行相應的調(diào)整和修飾;與此同時,演員對人物的理解和詮釋也會得到進一步加強。
并且舞臺劇遵循“三一律”原則,在空間上是多視點的,這又使得舞臺上的演員需要以良好的默契來配合,才能讓表演自然生動。而在轉(zhuǎn)向影視表演后,因影視畫面只有一個焦點,所以演員能夠?qū)W⒂诒硌荼旧恚@對于一個出演了上百次的舞臺劇演員來講,無疑是巨大的優(yōu)勢,從而使得其在影視表演時可以更加出彩。[3]像開心麻花三部曲等高口碑的電影,大都選用舞臺劇表演的原班人馬,艾倫甚至在電影《羞羞的鐵拳》大賣后,繼續(xù)巡回出演舞臺劇版來感謝觀眾,而馬麗是資深的、有名望的老牌舞臺劇演員,本身就演技精湛,經(jīng)驗豐富。因此,艾倫和馬麗在對影片人物進行詮釋時,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如電影開篇的臨時加錢、新聞發(fā)布會上的畫風突轉(zhuǎn)等,艾倫塑造出了一名唯利是圖又滑頭的艾迪生形象?;Q身體后,由馬麗飾演艾迪生,其將男性典型的動作特征用女性的身體表現(xiàn),如澡堂艷遇、男士浴巾裹法等,無疑大大增強了喜劇性。馬麗塑造的馬小是自負和霸氣的,如在新聞發(fā)布會上向艾迪生質(zhì)問,一切看似平常,卻又透露出伏筆和笑點?;Q身體后,馬小主要由艾倫飾演,用一名“壯漢”來飾演女性,本身就有極強的喜劇沖擊感,并在拳臺上嬌滴滴地和另一名拳手相搏,當看到這樣一個喜感爆棚的畫面時,先不管內(nèi)容是什么,觀眾已經(jīng)笑了,再加上艾倫上百場的演出,使他能夠在詮釋馬小這個女性角色時做到神似,而不是故作忸怩。
塑造的人物是要能夠引起觀眾共鳴的,如《羞羞的鐵拳》中的艾迪生,其性格是屬于剛正不阿、積極上進的,因夢想破滅并被陷害而變得滑頭、貪財,雖心有不甘,但迫于現(xiàn)實而顯得無奈,如他回答馬東時所說:“我鐵定輸給他啊,我還用得著故意嗎,誰能跟錢過意不去啊?!痹诂F(xiàn)實和夢想之間,我們多少人像艾迪生一樣,是被生活給打敗了。如果說,馬小沒有毀了艾迪生的那四場打假拳的比賽,那么艾迪生又會是怎樣的呢?至少不會拾起自己實現(xiàn)夢想的勇氣??晌覀兊纳罾铮钟卸嗌偃丝梢杂鲆娢覀兊摹榜R小”?觀眾在艾迪生一系列搞笑的背后,感受到的則是作為小人物無奈的自嘲,激發(fā)了觀眾的共鳴。
再比如,馬小是正義感十足的,但實則卻是一個可憐又缺愛的人,并在某種程度上有著強烈的偏執(zhí),就如同馬小所說:“別人我不知道,但是我的報道,從來沒錯過?!笨删鸵驗樗腻e誤報道直接導致艾迪生被冤枉打假拳。勒龐在《烏合之眾》講到“專橫和偏執(zhí)”是一切類型的群體的共性,群體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提供給他們的各種意見、想法和信念,他們或者全盤接受,或者一概拒絕,將其視為絕對真理或絕對謬論。[4]因此,在這個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網(wǎng)絡暴力、人肉搜索橫行的背景下一個事件容易引發(fā)群體的偏執(zhí),而忽略事件的真相,如“產(chǎn)婦被縫肛門事件”中的醫(yī)院和護士就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三人成虎,網(wǎng)絡暴力,你不殺伯仁,伯仁卻因你而死。影片中,隨著情節(jié)的推進,馬小逐漸學會了包容,能夠?qū)捤「赣H,為其喂飯,她為了彌補過錯,在最后拼盡全力為艾迪生奪冠。其傳遞出了一種人文關懷,呼吁作為一個傳播者應該注重事實的真相,從而為劇本加分。
(三)導演是形體
不管是舞臺劇還是電影,導演都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舞臺劇改編成電影,如果選用舞臺劇本身的導演,會對整部劇的把控和理解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卻容易使電影舞臺感明顯,沒有充分發(fā)揮電影的敘事功能,如《驢得水》。但如果選用影視導演而非舞臺劇本身的導演,則在整部劇畫面的影視化方面有優(yōu)勢,但容易弱化劇本作用,如《華麗上班族》,有口碑,但票房僅4750.59萬。之前舞臺劇《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的編劇是張艾嘉,導演是林奕華,而電影《華麗上班族》的導演則是杜琪峰,不可否認,杜琪峰是一名優(yōu)秀的導演,這部電影就是杜導對電影的探索,也是華語電影對歌舞片的一次嘗試,這是值得敬佩的;可即便畫面、鏡頭的組接符合電影規(guī)則,但對于觀眾而言,拍的都不是自己喜歡看的,觀眾就不會買單。
目前而言,舞臺劇改編成電影的案例中,電影元素和舞臺劇結(jié)合得較好的是《你好,瘋子》,該片導演饒曉志既是舞臺劇導演,也是影視導演,有著豐富的執(zhí)導經(jīng)驗,并且還是該劇的編劇,從而使得《你好,瘋子》的電影感要強得多。但不是所有的舞臺劇導演都有影視劇導演的經(jīng)驗,那是否可以讓舞臺劇導演和影視劇導演聯(lián)合指導呢?舞臺劇導演負責劇情效果,影視劇導演負責電影畫面效果,目的就是把舞臺上講述的故事和塑造的人物更好地用影視語言來表達,當然這有待進一步的探求。但是,也可以像開心麻花一樣,形成品牌化,開心麻花有了《夏洛特煩惱》和《驢得水》的制作經(jīng)驗后,《羞羞的鐵拳》畫面的電影感明顯加強。
參考文獻:
[1]周申.如何評價電影《驢得水》[EB/OL].(2017-10-18)[2017-12-0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954887.
[2]周豫.《羞羞的鐵拳》源自話劇,早在3年前就已經(jīng)創(chuàng)作并演出[N].南方日報,2013-06-18(2).
[3]蔡萍.從舞臺到銀幕的敘事差異——談話劇《驢得水》《你好,瘋子》的電影改編[J].四川戲劇,2017(7):94-96.
[4]古斯塔夫.烏合之眾[M].新世界出版社,2013: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