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萌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06--01
辛棄疾(1140-1207),南宋愛國詞人,宋詞豪放派代表,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被金兵占領,又因為辛棄疾的先輩與金人有仇,祖父對金人的憤恨,漢人在金人統(tǒng)治下所受的屈辱,這一切讓他從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一生力主抗金。所以他的詞中常常表現(xiàn)出慷慨豪邁的風格,展露熾熱的愛國熱情以及收復中原的抗戰(zhàn)決心,吟詠祖國的大好河山等。
詞常常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引而不發(fā),欲說還休,含蓄雋永。在宋代初期的詞大多注重追求華麗辭藻和對閨房細膩情感的描寫,隨著詞在宋代的文學中占據(jù)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詞的內涵也在不斷地充實和提高。到蘇軾詞時,首次出現(xiàn)了豪放風,宋詞不僅只用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娛樂和表達兒女私情,更寄托了當時的士大夫對時代、對人生乃至社會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而在詞中,詞人常常通過一些意象來寄托所要表達的情感,鮮明獨特的意象群,往往體現(xiàn)出詞人的個性風格,使詞人表達出的情感更具有豐厚的蘊味。南宋時期,詞中開始出現(xiàn)與民族苦難、社會現(xiàn)實相關的意象,在辛棄疾的愛國詞中,辛所創(chuàng)造的戰(zhàn)爭和軍事活動的意象,使詞的意象群出現(xiàn)了一次大的轉換,詞的風格也大為改之,如〈破陣子〉中,先聽其聲“夢回吹角連營”;“馬作的盧飛快”等等,再看其勢“五十弦”言其多;“天下事”言其大,整首詞正是氣勢浩大,磅礴威然,將蘇軾詞以來的豪放詞風推向了頂峰。
軍人出身的辛棄疾,有在戰(zhàn)場上戰(zhàn)斗的豐厚經驗,他熟悉軍事生活,在晚年時代仍舊期待著重上戰(zhàn)場,建功立業(yè),所以在他的詞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個渴望在歷史大舞臺上驍勇善戰(zhàn),報復國家,洗雪國恥的英雄之士。在辛詞中的一系列軍事意象中,深深地飽含著他對時代的期望、對自身韜略無人識的憤慨、對民族命運的憂思以及他對抗金事業(yè)的追求。
辛棄疾特殊的人生經歷使其創(chuàng)造了眾多的軍事題材的詞作,其軍事意象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強烈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
辛棄疾是一位文武雙全的軍人,擁有一腔愛國熱情,然而官職卑微,還無端地遭受貶謫和冷落,他的滿腹才華,滿腔熱血無處伸展,在現(xiàn)實中報國無門,便將個人的英雄氣質、戰(zhàn)斗精神滲透到詞中的各個角落,其傳奇坎坷的經歷在他的詞的創(chuàng)造中更是留下了屢屢蹤影,他的平生經歷豐富了詞的題材,也正是因為這樣,他的創(chuàng)作充滿了現(xiàn)實主義精神,真實地反映了自己空有報國之志卻無報國之門的艱難處境。在辛棄疾的晚年時期,他追憶起自己的軍旅生涯時,寫下了這篇詞作《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錦檐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漢箭朝飛金仆姑。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上片中,追憶自己年輕時期手拿旌旗,指揮千軍萬馬的風光場面,聲情激昂。而在下片中寫到自己如今頭發(fā)胡須盡白、廢置閑居,窮困潦倒的情狀委曲傳出。前后對照,今昔對比,只讓人無盡感慨,字里行間也不難看出即使是衰老之年作者對民族命運依舊是深切憂思。
(二)豪氣萬丈的戰(zhàn)爭場面
縱觀辛棄疾的軍事詞,我們都能見到如“刀、槍、劍、戟、弓箭、吳鉤”等有關兵器的意象,這使得詞中表現(xiàn)出的戰(zhàn)爭場面更加逼真。在《破陣子》中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避姞I連著軍營,號角聲一陣又一陣;軍營里,豪氣如云,眾部屬正在射殺百里駮,分食烤牛肉;沙場上鼓樂齊鳴,軍樂隊正在演奏塞外歌曲。作戰(zhàn)時,駿馬的盧跑得快如飛,其聲如霹靂箭離弦,膽顫心驚,將一個英勇男兒在戰(zhàn)爭上奮勇殺敵的拼殺場面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了人們面前。
(三)歷史英雄人物
辛棄疾軍事詞中的英雄人物形象有代表著自己的有勇有謀的少年將帥,如《滿江紅.賀王宣子產湖南寇》中“早紅塵,一騎落平岡,捷書急”“把詩書馬上,笑驅鋒鏑”的才氣抱負,希望自己能像年輕將領一樣在沙場上一展宏圖,驅逐金兵;也有對歷史上真實馳騁沙場的英雄人物的描寫與崇拜,如《滿江紅》中的“吳楚地,東南坼,英雄事,曹劉敵。”“吳楚地”乃為三國時的東吳。“英雄事,曹劉敵”是說談論英雄事跡只有曹操和劉備才能與吳國之君孫權匹敵。辛棄疾善借用這樣的歷史英雄人物來寄托自己對建功立業(yè)的偉大理想。
王國維評價說:“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稼軒之詞豪就豪在他其中運用了大量的軍事意象,組成了一種前所未見的軍事意象群,形成了詞史上獨特的風景線。辛棄疾在軍事詞上獨領風騷,一首首以悲壯的英雄理想為基調的詞成就了他的文學功名,以一代愛國詞人的高度在中國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文學印記。
參考文獻:
[1]王國維:《人間詞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版.
[2]韓經太:《宋代詩歌史論》 吉林出版社, 1995年12月第一版。
[3]鞏本棟:《辛棄疾評傳》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8年12月第一版.
[4]張滌云:《中國詩歌通論》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6年12月第一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