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約翰·彌爾頓是英國文藝復興末期的詩壇巨匠,其著作在英國文學、文化和自由思想的歷史中占有重要的一頁。他的長詩《失樂園》因以獨特視角描寫恢弘的基督教創(chuàng)世神話受到歷代神學家、文學家以及社會學家的普遍關注?!妒穲@》的題材取自《圣經(jīng)舊約·創(chuàng)世紀》,但并不是對這一經(jīng)典的簡單描摹和擴寫,而是在英國清教影響下進行的闡釋,充分體現(xiàn)出英國清教的教義和信條。本文正是通過分析《失樂園》對圣經(jīng)的傳承與超越,來進一步研究彌爾頓的宗教思想。
關鍵詞:圣經(jīng);失樂園;宗教思想
作者簡介:傘雨晴(1995-),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哈爾濱師范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國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06--01
一、簡介
約翰·彌爾頓1608年12月9日出生于倫敦,密爾頓的父親是一個富裕的商人。多虧了他父親的財富,年輕的密爾頓得到了金錢所能買到的最好的教育。他年輕時曾就讀于久負盛名的圣保羅大教堂學校。當他在圣保羅學院取得優(yōu)異成績后,他在劍橋大學的基督學院上大學。早在十六歲的時候,密爾頓就已經(jīng)立志要寫出偉大的英國史詩了。他在學校讀的經(jīng)典史詩荷馬的奧德賽和伊利亞特和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他開始幻想把這種藝術(shù)輝煌用英語語言展示給世人。彌爾頓為他的史詩考慮了許多主題。早些時候,他認為King Arthur和圓桌騎士的故事是一個高尚的話題。從這個主題來看,很明顯,彌爾頓想把他的史詩寫在一個英國人,激發(fā)民族自豪感的話題。但隨著時間的發(fā)展。彌爾頓又回到了他以前對一部詩歌劇本的構(gòu)思:亞當和夏娃的故事。1656,失明的彌爾頓開始每天早晨朗誦他的詩歌。兩個女兒為他寫下了他的詩。彌爾頓繼續(xù)發(fā)號施令,第一次出版時在1667完成?!妒穲@》在出版后不久就被公認為一首重要的史詩?!妒穲@》的主題源于舊約中的創(chuàng)世記,在英語的影響下,它充分體現(xiàn)了密爾頓的政治思想和宗教思想。
二、撒旦的形象
彌爾頓在《失樂園》中塑造的撒旦形象深深植根于基督教傳統(tǒng)之中。在史詩中,撒旦仍然扮演著上帝的敵人的角色。然而,由于當時的特殊情況,撒旦獲得了他的正面形象。彌爾頓的撒旦繼續(xù)吸引讀者,因為他比基督教傳統(tǒng)的魔鬼似乎更復雜。雖然密爾頓使撒旦成為其他邪惡的偉大代表,但他也把他描繪成一個強大的、勇敢的、龐大的、精力充沛的、壯麗的、令人敬畏的英雄。
彌爾頓筆下的撒旦形象反映了社會和政治秩序的變化。撒旦原來是一流的天使。在《失樂園》中,當上帝宣布兒子成為國王并為彌賽亞受膏時,撒旦決定反抗上帝。他認為他應該統(tǒng)治人民而不是被統(tǒng)治。于是他墮落,并失去了天堂般的樂園。最后撒旦引誘人類先祖墮落,從而失去了人間天堂??梢哉f,失去的天堂有雙重含義,天使失去的天堂和人類失去的天堂。這兩個悲劇都是由“自由意志”造成的。首先,在《失樂園》中重復了“自由意志/選擇”這一關鍵短語。密爾頓在撒旦的演講中首次應用了這個短語。撒旦聲稱,他被選為“自由選擇”的反叛者的領袖。彌爾頓認為,撒旦和他的追隨者在他們從天上掉下來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有完全的自由意志。因此,密爾頓的墮落天使可以選擇自己的領導人的自由,甚至談“自由意志”
三、上帝的形象
在史詩《失樂園》中,上帝是真理的同義詞。在史詩里,上帝總是對的。他沒有弱點,體現(xiàn)了純粹的理性,是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人,在事情發(fā)生之前無所不知。他是最正確的人物。任何人的對或錯,都取決于他是否順從上帝。當亞當和夏娃服從他的時候,他們幾乎和天使一樣偉大,并且擁有在伊甸生活的幸福和權(quán)利。當撒旦聽從他的時候,撒旦是一位威嚴的大天使。但當他們違抗他的時候,撒旦永遠被詛咒入地獄,亞當和夏娃被逐出天堂,被剝奪了他們的幸福。當撒旦決定反抗時代的時候,所有的天使都必須站在一邊。
在《失樂園》中,彌爾頓有意安排圣父與圣子的分裂。有許多場面不斷地暗示著老國王撤退的氣氛和新國王的出現(xiàn)。實際上在神學體系中,上帝是對立矛盾的統(tǒng)一體。他不僅體現(xiàn)了秩序,而且反映了無序、非理性的宗教奧秘。因此,“造物主”和“未知的上帝”并沒有斷裂。彌爾頓的設計目的是通過夸張的文學手法提醒讀者注意神的兩個形象之間的差異。
四、結(jié)語
《失樂園》的故事出自《圣經(jīng)》。據(jù)統(tǒng)計,這首詩引用了《舊約》的930個地方和《新約》的490個地方。作為一個虔誠的清教徒信徒,彌爾頓接受清教徒關于上帝絕對權(quán)威的教義。彌爾頓從圣經(jīng)中繼承的故事,包括反叛和天國的戰(zhàn)爭,世界的創(chuàng)造,以及人在誘惑之后的墮落。在傳統(tǒng)模型的基礎上,他揭示了人類反叛上帝的主題回歸到上帝,通過宗教的詩歌創(chuàng)作了《失樂園》。
參考文獻:
[1]馮莉,從撒旦的角度看《失樂園》中上帝形象的塑造.《四川教育學報》.2009, (12): 59-62.
[2]郭丹曦,《失樂園》:《圣經(jīng)》與英國清教.《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 (3): 89-91. [3]林丹華,《失樂園》:一部人類史詩和圣經(jīng)史詩.《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2000,(8): 25-26.
[4]王玲玲,簡析《圣經(jīng)》中上帝的形象.《商丘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2,(2):33-35.
[5]張伯香,曹靜(Cao, Jing).《失樂園》中的基督教人文主義思想.《外國文學研究》 .1999(1): 72-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