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若玖
電影是致力于營造奇觀的藝術。為了實現(xiàn)更好的視覺效果,許許多多的新特效技術被開發(fā)出來,使特效技術與電影藝術的發(fā)展相輔相成。這些電影特效技術進步的里程碑,被若干關于電影的博物館,如電影誕生地法國里昂的微縮模型與電影博物館所珍藏。
1895年年底,居住在里昂的盧米埃爾兄弟用他們的攝影機,拍攝了10部短片。當他們的父親在咖啡廳里放映這些影片,給人們作為消遣的時候,我們熟悉的電影就誕生了。
我是在北京東北近郊的中國電影博物館中看到這段故事的。在這兒,不僅有關于世界和中國電影史的豐富收藏,還有關于電影如何拍攝出來的展示內(nèi)容,特別是那些令人驚嘆不已的鏡頭背后的技術手段。比如,巨大的牌樓實際上是由4根真實的柱子與圖片布景,通過借位手段拍攝而成,因此能降低造景的成本;飛馳的火車和發(fā)生在車內(nèi)外的打斗場面,可能是車廂實景、活動布景和后期加入的音效之間的組合。
初探電影的誕生
在萬里之外的電影誕生地里昂,我們可以找到更多關于電影誕生和發(fā)展歷程的印記。
盧米埃爾兄弟的故居里,收藏了電影初創(chuàng)之時的模樣。而在里昂的老城區(qū),微縮模型與電影博物館則收藏了不少“大片”曾經(jīng)使用過的道具、分鏡頭手稿和布景模型,如同“魔術揭秘”類節(jié)目一樣,力圖展示科技帶給電影藝術的改變。
100多年前,誕生之初的電影迅速從對生活場景的單純紀實,轉(zhuǎn)變?yōu)橹铝τ诔诗I給觀眾一種奇觀。
魔術師出身的法國電影人喬治·梅里愛借鑒魔術和攝影中的技法,引入了第一批電影特效。從那時到今天,涉及大量幻想元素的科幻、奇幻(魔幻)、恐怖和動作片,以及一部分動畫電影,促成了大多數(shù)的電影科技創(chuàng)新。這也正是為什么,在微縮模型與電影博物館收藏的展品里,這幾類電影的道具占據(jù)了絕大多數(shù)。
神秘的電影道具
在計算機特效遠未誕生的時代,為了將瑪麗·雪萊的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搬上大銀幕,電影人用木材搭建了一棟等比例縮小的實驗室模型,并且制作了一些彰顯科技感的“假機器”作為道具,用以研究場景和機位布置等細節(jié),為真正拍攝做準備。實拍時,借助燈光和放電等效果,電影不僅通過諸多“假機器”提供了電氣革命時代的科技元素,也傳神地表現(xiàn)出小說故事的緣起:年輕的科學家弗蘭肯斯坦以來自人類死尸的器官為“原料”,拼合成一個面貌丑陋的巨人,并以電擊賦予其生命。
成功的科幻電影,不僅需要優(yōu)秀的布景,還可能用到專用木偶乃至機器人的助力。在一個專門辟出的昏暗展區(qū)里,科幻恐怖電影《異形》系列的劇組用過的“異形女皇”,被“關押”在堅固的鐵籠之中。但液壓傳動裝置發(fā)出的聲響,暴露了這個“外星生命”的本來面目。事實上,在第一部《異形》開始拍攝的時候,出現(xiàn)在大銀幕上的外星異形,還是只能完成簡單動作的模型;但在幾年的時間里,技術的發(fā)展已經(jīng)讓劇組用上了能夠完成精巧動作的機械裝置,盡管它仍然需要通過液壓機構和模型里的特技演員共同完成復雜的控制。它和另外幾件時間較早的道具,共同見證了“怪獸片”特效技術跨越式的發(fā)展。
表現(xiàn)怪物或者“異類”,并不僅有制作模型這一種途徑。相當多的科幻片和恐怖片使用過的傳統(tǒng)頭套,在20世紀60年代末拍攝科幻電影《人猿星球》時遭到了挑戰(zhàn)。因影片的故事要求,其中的猿類角色,必須擁有智能生物的豐富表情。于是,化妝師摒棄了傳統(tǒng)的泡沫乳膠頭套,而是先做出每位演員臉部的模型,再設計由輕薄的乳膠片組成的面具,并且與演員的臉部皮膚緊密貼合。這樣,只要演員有意做出夸張的表情,就可以通過面具顯現(xiàn)出來,讓影片中的“人猿”也像人類一樣表情豐富。
不過,在這家博物館的所有關于特效的展示里,最為引人入勝的,是有關微縮模型和微縮布景在電影技術進步中扮演的角色。制作精良的微縮布景,配合攝影師對景深的精確把握,可以得到以假亂真的場景,有效地節(jié)約尋找和租用真實場地拍攝的成本。而科幻電影里巨大的未來星際戰(zhàn)艦和陸上重武器,也是通過微縮模型和定格動畫的方式才得以實現(xiàn)。
為了在銀幕上呈現(xiàn)出更為精彩的場面,電影特效的進步永無止境。正是得益于先進技術的加持,出色的故事創(chuàng)意才得以走上大銀幕,一次次帶給人們感官上的強烈沖擊,并使深邃的思想直達心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