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代林 年永琪
摘要 微信作為一種新型傳播媒介,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行為以及價值觀念等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文章通過對多所高校在校大學生就校園微信公眾平臺進行相關問卷調查,從高校大學生微信使用現(xiàn)狀、關注微信平臺情況、微信平臺發(fā)展建設情況以及微信平臺的用戶體驗度調查四個方面進行調研。針對高校微信平臺的運營現(xiàn)狀,提出以下建議:完善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機制、注重推送內容、提升文章質量、加強校園各級微信平臺的共同建設。
關鍵詞 微信公眾平臺;運營現(xiàn)狀;影響力
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wǎng)民規(guī)模達到7.51億,手機網(wǎng)民規(guī)模達7.24億。中國青少年互聯(lián)網(wǎng)滲透率達到85%以上,高校學生受新媒體影響最大。自微信公眾平臺推出以來,因符合青年學生群體的消費理念、生活方式、交流習慣和渠道等而深受年輕學生追捧。當前高校官方微信平臺的覆蓋面寬泛,數(shù)量可觀,并逐步打造了校院聯(lián)級互動的微信平臺聯(lián)盟。但由于缺乏對微信公眾平臺的深入理解和學習,儼然變成了高校傳統(tǒng)宣傳陣地的縮微版,變成了新聞和通知公告的簡單“傳話筒”,傳播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探究高校微信公眾平臺的發(fā)展現(xiàn)狀,以及如何提升在學生中的影響力成為急待解決的課題。
本研究采用抽樣問卷調查法,調查對象為在校大學生,包括安徽、湖北、上海等地部分高校,共發(fā)放150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為1242份,回收率為82.80%;統(tǒng)計顯示:共有受訪男生911人,受訪女生331人;低年級學生681人,高年級學生561人。通過問卷調查,獲得了高校微信公眾平臺的建設運營現(xiàn)狀以及影響力的分析數(shù)據(jù)。
1調查結果及分析
1.1高校大學生微信使用現(xiàn)狀
調查顯示,在“您平時偏愛使用哪種社交網(wǎng)絡應用”中,有56.2%的學生選擇了手機QQ,30.27%的學生選擇微信。由此可見,QQ在眾多的即時通訊應用中依然占重要位置,而在使用微信的受訪對象中,78.42%的人使用微信超過6個月,其中19.65%為使用微信超過2年的長期用戶。
通過表1,用戶使用頻率較高的分別是朋友圈和微信聊天,低年級關注微信公眾號的比例比高年級高,通過調查關注微信公眾號的用戶達到了42.19%,說明微信已經(jīng)在大學生中有了較高的使用率,具有較好的用戶基礎,因此微信平臺在進行高校宣傳服務和思想引領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2關注微信平臺的情況
結果顯示,近半的受訪者關注微信公眾號在10個以下,關注數(shù)量超過30個的相對較少;在受訪大學生群體中,50.48%的人關注了高校微信平臺,其余依次為新聞媒體、休閑娛樂、生活服務類等,在校大學生關注高校微信公眾平臺是為了獲取更多的校園資訊和服務。
在關注微信平臺的用戶中,52.33%的用戶是通過同學或老師推薦的,41.38%的用戶為直接搜索,38%的用戶為活動現(xiàn)場宣傳推廣,其他途徑占比較低;對于高校微信公眾號的推廣,絕大多數(shù)用戶仍然是通過自身及身邊同學了解及關注的,因此在平臺宣傳與推廣方面仍然有很多提升的空間。
在內容方面,與微信公眾平臺進行互動的不足受訪人數(shù)的一半,但70%的用戶會通過各種方式分享平臺推送的消息。用戶對于微信文章有較高的分享率,較易造成信息爆炸式傳播,要求高校微信運營者以高度的責任感做好文章內容編輯,杜絕虛假信息傳播,避免不良信息快速傳播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
1.3微信平臺的發(fā)展建設情況
在使用的微信平臺的功能方面,使用率最高的是查詢功能,達到66.02%,通知公告功能達到61.84%;對于希望微信平臺推出新功能方面,校園卡充值、繳納電費、計算成績績點、就業(yè)信息、發(fā)布學術信息等成為學生較為關注的服務功能。
超70%的學生表示能夠接受或歡迎學校利用微信平臺發(fā)布關于學生管理的內容,更多學生希望發(fā)布的微信文章多以勵志教育和時政熱點為主。
1.4微信平臺的用戶體驗度調查
為了解大學生對于微信推送信息的形式及用戶體驗,大學生群體更偏愛文章(圖文并茂)的形式,尤其是500字以內的文字、3~5張圖片;30秒以內的語音消息和5分鐘以內的視頻也比較容易受大學生歡迎;對于發(fā)送的時間,大多數(shù)希望在上午或者晚上;對于接收信息的頻率以及每次信息數(shù)量,52.82%的學生希望能一周2~3次,而每次推送文章在2~3篇為最佳。
2微信公眾平臺影響力提升對策
雖然微信用戶已達數(shù)億,但大學生仍偏好于使用手機QQ,對微信的使用頻率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提升微信公眾平臺的影響力,通過校園微信公眾平臺實現(xiàn)校園信息的傳遞以及更好服務在校大學生。文章就高校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機制和影響力提升提出以下建議。
2.1完善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機制
微信平臺的正常運行離不開運營機制的保駕護航,從以下方面對運營機制進行完善。
2.1.1豐富微信的關注途徑,加強個性化服務功能
關注途徑影響了微信影響力的提升,通過更大范圍的宣傳或學院推薦等方式來豐富微信關注途徑;增加微信的學習功能、查詢功能、生活服務功能,可以增加微信公眾平臺的粉絲量。利用后臺數(shù)據(jù)對用戶進行管理分組,針對不同的用戶對象,在推送信息時有針對性的提供個性化服務。
2.1.2增強網(wǎng)絡安全意識,提高用戶信息的安全性
新聞媒體出現(xiàn)關于微信的負面新聞,主要是微信用戶與陌生人之間交流,導致用戶個人信息的泄露。對此,我們應當正確引導微信用戶,不隨意透露自己的真實信息,與陌生人交流時應謹慎小心。此外,微信平臺應當有專人對平臺中的信息進行甄別、篩選、過濾以及系統(tǒng)后臺的維護,對平臺中傳遞的信息進行嚴格把關,堅決杜絕惡意篡改及侵權等行為。
2.1.3完善信息的推送方式,增加用戶體驗多樣性
加強微信公眾平臺功能的多樣性,目前大多數(shù)微信公眾平臺只向用戶推送圖文信息,形式單一,沒有發(fā)揮微信的特有優(yōu)勢。多數(shù)學生對單調的文字內容或圖片不感興趣,對頻繁的信息推送以及冗長的文章有厭煩心理,因此,推送內容不單局限圖文并茂,結合音頻、視頻、H5網(wǎng)頁等有助于提升用戶體驗。
2.2注重推送內容,提升文章質量
2.2.1推送的內容應當真實可靠,提供第一手信息
微信公眾平臺應深度研究推送文章的內容表達,精心編輯文章排版,提升平臺整體形象,提升用戶對于微信平臺的認同度。推送文章應當具備高校校園的特點,打造品牌,吸引更多的用戶閱讀和轉發(fā),文章不靠華麗的辭藻堆砌,要言之有物,文章信息沒有過多重復,排版時給人以舒適感。
2.2.2積極宣傳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通過微信公眾平臺開展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新方式、新途徑不斷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促進高校微信平臺全面發(fā)展。如開設微課堂、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布師生典型事跡、紅色教育、勵志故事等,設立“話題討論”模塊,讓學生就社會熱點問題發(fā)表見解。
2.2.3提升團隊素質,打造專業(yè)化團隊
對團隊成員進行交流與培訓,加強微信運營團隊的管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升團隊人員的整體素質和平臺運營能力,著力提高對微信文章寫作、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能力,建成一支專業(yè)的微信文章撰寫團隊。
2.3加強校院各級微信平臺的共同建設
用戶關注平臺的數(shù)量與推廣方式直接相關,此外,校級微信平臺關注量普遍優(yōu)于院級平臺,這既有客觀原因,也有院級平臺內容普遍匱乏等自身原因,各級平臺需要打造各自特色品牌和欄目;對于用戶急需的新功能,學校應加強頂層設計,積極協(xié)調有關部門,滿足學生需求,開發(fā)相關功能,做好服務型平臺建設。
高校各級微信公眾平臺從不同方面,有層次地傳遞信息,彼此之間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互相補充,各有側重。只有加強高校各級微信平臺的交叉建設,才能更好的為大學生群體服務,滿足大學生對于獲取信息的急迫性,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微信平臺傳遞信息的便捷性、及時性、完整性功能。
3結束語
在微信新媒體時代,微信公眾平臺逐步成為大學生交流信息、感知外界的新場所。高校在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和管理方面仍處于探索階段,因此高校如何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更好地宣傳和服務在校大學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相信,隨著微信公眾平臺的不斷發(fā)展和建設,一定能形成全方位立體的校園信息傳播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