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良
對于詩,《詩·大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白赃h古的商周以下,黃河之濱,長江之源,中華大地上,先民們以其奔放的激情,浪漫的情懷,歌詠著自己的生活,傾訴著自己的喜怒哀樂。閱讀詩歌就是走進五千年民族的精魂,去誦讀,去品味,去領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去滋潤自己的心田,去領略中華詩詞的恢弘氣勢和美麗姿態(tài),充分享受詩意的美麗,對中華文化生長出一種敬重,一種親近,一種珍愛,一種驚嘆的情懷,使我們在未來,無論是貧窮還是富貴,無論是通達還是困窘,都能滋生出詩意,都能在詩意中生活。
桃夭
《詩經(jīng)》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天,有資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天天,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選自《詩經(jīng)注析》,中華書局1991年版)
【注釋】夭夭:花朵怒放,美麗而繁華的樣子。灼灼:花朵色彩艷如火,明亮鮮艷的樣子。華:同“花”。之子:這位姑娘。于歸: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歸宿,故稱“歸”。于:去,往。宜:和順、親善。蒖(fén):草木結實很多的樣子。此處指桃實肥厚肥大的樣子。有蒖即蒖蒖。蓁(zhēn):草木繁密的樣子,這里形容桃葉茂盛。
【悅讀地圖】一粧美滿的婚姻終于在那個雪夜瓜落蒂熟。又是桃花灼灼而開,明艷的少女就要出嫁。祝福吧,她帶著著美好的祝福開始新的生活。從此以后,她將成為賢妻,成為慈母。
九歌·國殤
屈原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Sr兮士爭先。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抱兮擊鳴鼓。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選自《楚辭選》,新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版)
【注釋】國殤:指為國捐軀的人。殤:指未成年而死,也指死難的人。被,通“披”,穿著。車錯轂(gǔ)兮短兵接:敵我雙方戰(zhàn)車交錯,彼此短兵相接。旌蔽日兮敵若云:旌旗遮蔽的H光,敵兵像云一樣涌上來。極言敵軍之多。矢交墜:兩軍相射的箭紛紛墜落在陣地上。凌:侵犯。躐(liè):踐踏。行:行列。左驂(cān)殪(yì)兮右刃傷:左邊的驂馬倒地而死,右邊的驂馬被兵刃所傷。殪:死。霾(mái)兩輪兮縶(zhí)四馬:戰(zhàn)車的兩個車輪陷進泥土被埋住,四匹馬也被絆住了。霾:通“埋”。古代作戰(zhàn),在激戰(zhàn)將敗時,埋輪縛馬,表示堅守不退。援玉枹(fú)兮擊鳴鼓:手持鑲嵌著玉的鼓槌,擊打著聲音響亮的戰(zhàn)鼓。先秦作戰(zhàn),主將擊鼓督戰(zhàn),以旗鼓指揮進退。枹:鼓槌。鳴鼓:很響亮的鼓。天時墜兮威靈怒:天地一片昏暗,連威嚴的神靈都發(fā)起怒來。天怨神怒。天時:上天際會,這里指上天。天時懟:指上天都怨恨。墜,懟:怨恨。威靈:威嚴的神靈。嚴殺盡兮棄原野:在嚴酷的廝殺中戰(zhàn)士們?nèi)妓廊?,他們的尸骨都丟棄在曠野上。嚴殺:嚴酷的廝殺。一說嚴壯,指士兵。盡:皆,全都。出不入兮往不反:出征以后就不打算生還。反:通“返”。忽:渺茫,不分明。超遠:遙遠無盡。秦弓:指良弓。首身離:身首異處。心不懲:壯心不改,勇氣不減。懲:悔恨。誠:誠然,確實。以:且,連詞。武:威武。終:始終。凌:侵犯。神以靈:指死而有知,英靈不泯。鬼雄:戰(zhàn)死了,魂魄不死,即使做了死鬼,也要成為鬼中的豪杰。
【悅讀地圖】《九歌》是一組祭歌,共11篇,是屈原據(jù)民間祭神樂歌的再創(chuàng)作?!毒鸥琛鴼憽啡∶耖g“九歌”之祭奠之意,以哀悼死難的愛國將士,追悼和禮贊為國捐軀的楚國將士的亡靈。樂歌分為兩節(jié),先是描寫在一場短兵相接的戰(zhàn)斗中,楚國將士奮死抗敵的壯烈場面,繼而頌悼他們?yōu)閲柢|的高尚志節(jié)。他們生是人杰,死為鬼雄,氣貫長虹,英名永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選自《李白詩選讀》,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注釋】塞下曲:唐代樂府曲名。折柳:即《折楊柳》,古樂府《橫吹曲》的曲調(diào)名。這兩句意思說,只是聽到了笛子吹奏《折楊柳》的曲調(diào),就使人想到楊柳輕揚的春天;但在寒冷的天山腳下,卻看不到春天的景色。金鼓:以金為飾的戰(zhàn)鼓。直:徑自,一往直前的意思。樓蘭:漢西域部族名,所居故地在今新疆鄯善縣東南一帶。漢武帝時,派遣使者通西域,樓蘭王勾結匈奴單于,殺漢使者多人。元鳳四年(前77)漢昭帝派平樂監(jiān)傅介子用計殺死樓蘭王,威懾西域。唐代詩歌中,常以“破樓蘭”代指平定邊患。這里指用這個典故,描寫邊防戰(zhàn)士殺敵立功的愿望。
【悅讀地圖】這首詩從描寫艱苦的邊塞生活中,顯示邊防將士不畏艱苦、勇敢殺敵的英雄氣概,歌頌他們忠勇為國的高尚品質(zhì),實際也是詩人以身許國政治豪情的反映。前四句極寫邊地的苦寒,以同季節(jié)的內(nèi)地景物相對照。五六句抒寫戰(zhàn)斗生活的緊張,洋溢著樂觀的情緒。最后兩句才把邊地將士的意志直接表達出來,所向無敵,激昂慷慨。
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
杜甫
使君高義驅(qū)今古,寥落三年坐劍州。
但見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廣未封侯?
路經(jīng)滟澦雙蓬鬢,天入滄浪一釣舟。
戎馬相逢更何日?春風回首仲宣樓。
(選自《杜詩詳注》,中華書局1979年版)
【注釋】使君:指李劍州,當時任劍州刺史,是位有才能而未被朝廷重用的地方官。文翁:西漢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人。景帝末,為蜀郡守。曾派小吏至長安,就學于博士。又在成都設學校,入學得免除徭役,并以成績優(yōu)良者為郡縣吏。這些措施對當?shù)匚幕陌l(fā)展有所促進。滟澦:即滟澦灘,在四川奉節(jié)縣東五公里瞿塘峽口,舊時是長江三峽的著名險灘。仲宣樓:是漢末文學家王粲在荊州避難的地方。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今山東鄒縣)人。endprint
【悅讀地圖】此詩作于公元763年,前一年,杜甫到過劍州,和李劍州有交往。這年,杜甫曾經(jīng)準備離蜀東行,寫了這首詩寄給他。詩的前半篇寫李劍州,熱情地歌頌了他“能化俗”的政績,為他的“未封侯”鳴不平。下半篇敘述詩人自己身世之感,離別之情。詩人完全從空際著筆,寫的是意想中的自己“將赴荊南”的情景。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樓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踏晴沙。
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
紅袖織凌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
(選自《唐詩評選》,岳麓書社1996年版)
【注釋】望海樓:作者原注:“城東樓名望海樓?!睎|樓在鳳凰山上,離州衙不遠,是白居易喜愛的去處。護江堤:杭州東南錢塘江岸筑以防備海潮的長堤。伍員廟:杭州城內(nèi)吳山(又稱胥山、城隍山)上有“伍員廟”。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因父兄被楚平王殺害,輾轉(zhuǎn)逃到吳國,幫助吳國先后打敗了楚國、越國,后因勸吳王夫差拒絕越國求和并停止伐齊而被疏遠,最后被殺害。蘇?。耗淆R時錢塘名妓蘇小小?!疤K小家”指歌妓舞女所居住的秦樓楚館。紅袖:指織綾女子。柿蒂:指綾的花紋。青旗:代指酒店。梨花:語意雙關。作者原注:“其俗,釀酒趁梨花時熟,號為‘梨花春?!焙拢褐腹律剿隆N髂下罚褐赣蓴鄻蛳蛭髂贤ㄍ械焦律降拈L堤,即白沙堤(簡稱白堤)。
【悅讀地圖】此詩為長慶三年(823)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作。把杭州春日最有特征的景物,熔鑄在一篇之中,就像用五色彩筆,畫出一幅《杭州春望圖》,畫面以春柳、春草、春樹及江水、湖水的翠綠為主色,又以梨花、紅裙、彩綾、酒旗加以點染,朝日霞光映照其間,把杭州的春光裝點得美麗無比,散發(fā)著濃郁的春意。詩在寫法上,由城外之東南,寫到城內(nèi),然后又寫到西湖,遠近結合,錯落有致而又次序井然。同時,又將寫景同詠古,攝自然之景同記風物人情結合起來,使景物更加豐富多彩,富有韻味,洋溢著詩人抑制不住的贊美之情。
答張十一
韓愈
山凈江空水見沙,哀猿啼處兩三家。
筼雷競長纖纖筍,躑躅閑開艷艷花。
未報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詩罷看雙鬢,斗覺霜毛一半加。
(選自《唐詩評選》,岳麓書社1996年版)
【注釋】張十一:名署,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與韓愈同為監(jiān)察御史,一起被貶。張署做郴州臨武令時曾有詩贈韓愈,詩云:“九嶷峰畔二江前,戀闕思鄉(xiāng)H抵年。白簡趨朝曾并命,蒼梧左宦一聯(lián)翩。鮫人遠泛漁舟火,鵬鳥閑飛露里天。渙汗幾時流率土,扁舟西下共歸田”。韓愈寫此詩作答。賞答:是一種粗大的竹子。躑躅即羊躑躅,開紅黃色的花,生在山谷間,二月花開時,耀眼如火,月余不歇。炎瘴:南方山林中的濕熱空氣。古人認為是傳染瘧疾、瘟疫的病源。斗:同“陡”,是頓時的意思。霜毛:鬢發(fā)。
【悅讀地圖】韓愈一生中兩次遭貶,《答張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貶到廣東陽山后的第二年春天寫的,詩的前半段寫景抒情。第一、二句勾勒了陽山地區(qū)的全景,春山明凈,春江空闊,人煙稀少,荒僻冷落,這寫的是遠景。第二聯(lián)寫的是近景,嫩算爭相滋生,羊躑躅隨處開放。詩的下半段敘事抒情。第三聯(lián)說皇帝的深恩我尚未報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熱的瘴氣中虛度余生而已。第四聯(lián)寫得曲折迂回,詩人沒有正面寫自己如何憂愁,卻說讀了張署來詩后鬢發(fā)頓時白了一半,這就把激憤的感情不自覺地在字里行間透露出來,使人感受到那股被壓抑著的感情的潛流,讀來為之感動,令人回味??傮w而言,這首詩的特點是含蓄深沉。
晚晴
李商隱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并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干后,歸飛體更輕。
(選自《李商隱詩選集》,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注釋】夾城:城門外的曲城。幽草:生長在幽暗處不被人注意的小草。高閣迥:高閣,詩人居處的樓閣。迥,遠。微注:因是晚景斜暉,光線顯得微弱和柔和,故說“微注”。
【悅讀地圖】李商隱自開成三年(838)入贅涇原節(jié)度使王茂元(被視為李黨)以后,便陷入黨爭的峽谷,一直遭到牛黨的忌恨與排擠。唐宣宗繼立,牛黨把持朝政,形勢對他更加不利。他只得離開長安,跟隨鄭亞到桂林當幕僚。鄭亞對他比較信任,在幕中多少能感受到一些人情的溫暖;同時離開長安這個黨爭的漩渦,得以暫免時時遭受牛黨的白眼,精神上也是一種解放。正因為這樣,詩中才有幽草幸遇晚睛、越鳥喜歸干巢之感。首聯(lián)寫初夏憑高覽眺所見的晚晴;頷聯(lián)寫得渾融概括,深有托寓(托寓著詩人的身世之感);頸聯(lián)轉(zhuǎn)而對晚晴作工致的描畫;末聯(lián)寫飛鳥歸巢,體態(tài)輕捷,仍是登高覽眺所見。全詩顯得自然渾成,不著痕跡。
鳳棲梧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杷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釋】危樓:高樓。圖:考慮、打算。
(選自《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
【悅讀地圖】柳永這首《鳳棲梧》(亦作《蝶戀花》),是懷念遠方戀人的作品,上片寫登高望遠,春愁油然而生,由望遠而懷遠。下片寫為消除相思的痛苦,打算借酒澆愁,強自寬解,但又覺強樂無味,最后痛下決心,執(zhí)著地追求他思念中的伊人,為了她,可以不惜一切,寧愿“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僬悴”。
桂枝香·金陵懷古
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登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endprint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選自《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
【注釋】在故國:指金陵,南朝的舊都,今江蘇省南京市。天氣初肅:天氣轉(zhuǎn)為清肅,肅殺。江:指長江。似練:像一條白色的綢帶子。如簇:像箭頭一樣尖削。簇同鏃;也可釋為攢聚?!安手墼频眱删洌簩懙氖沁h景:長江像一條天河,遠望彩色的船如在云端,水洲上的白鷺紛紛起舞(南京西南長江中有白鷺洲,這里把地名活用,寫成“星河鷺起”的動景)。繁華競逐:爭著過豪華淫靡的生活。競逐,競爭、追逐?!皣@門外樓頭”兩句:隋文帝派大將韓擒虎率兵伐陳,從金陵朱雀門攻入。其時陳后主與寵妃張麗華正在結綺閣上尋歡作樂。門外,指朱雀門外。悲恨相續(xù),是說六朝亡國的悲恨相續(xù)不斷?!爸两裆膛比洌河枚拍痢兑共辞鼗础吩姡骸吧膛恢鰢?,隔江猶唱后庭花?!鄙膛枧?。后庭花,即《玉樹后庭花》歌曲,陳后主所作。有“玉樹后庭花,花開不復久”之句,后人把它看作亡國之音。
【悅讀地圖】這首詞一般認為是王安石罷相以后退居金陵時所作。上片描寫金陵的莊麗景色,下片通過懷古,揭露六朝統(tǒng)治階級”繁華競逐"的腐朽生活。這首詞立意高遠,體氣剛健而渾厚,多處化用前人的詩句、詩意,以狀景抒懷,不見雕鏤痕跡,足見錘煉之功。同時,王安石在這首詞里不是簡單地重復前人的詩意,客觀地感嘆興亡。他對于六朝統(tǒng)治集團生活上“繁華競逐”導致覆亡相繼的歷史事跡深表惋嘆,是針對宋朝的政治現(xiàn)實而發(fā)的,他認為對于六朝興亡相繼的事實不能“漫嗟”,而要從政治上加以改革,汲取歷史教訓,免蹈覆轍。
水調(diào)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蘇軾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渺渺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選自《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
【注釋】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張偓佺:蘇軾的友人張懷民,字偓佺,又字夢得。他在黃州宅舍西南長江邊建筑一所亭臺。蘇軾為這個亭起名為“快哉亭”。濕青紅:涂上青漆和紅漆。平山堂:坐落在江蘇省揚州市西北蜀岡法凈寺內(nèi),是宋慶歷八年歐陽修為揚州太守時所建。平山堂居高臨下,舉目即可眺望江南秀麗的山光水色。渺渺:幽遠的樣子。孤鴻:失群的大雁。認得:是說曾記得。醉翁:指歐陽修,他是蘇軾的老師?!耙磺ы暋比洌簩憦V闊的江面,風平浪靜,猶如明鏡一般,清澈見底;碧綠的山峰,倒映在江中。白頭翁:指操舟的白發(fā)老人。蘭臺公子:指宋玉。蘭臺故址在今湖北省鐘祥市境內(nèi),宋玉曾陪同楚囊王游覽蘭臺宮。莊生天籟:莊生,即莊周,“籟”是古代的一種樂器?!疤旎[”是大自然演奏的樂曲,這里指風。雌雄:是指宋玉寫的一篇《風賦》。宋玉向楚王解釋說“大王之風”能“發(fā)明耳目,寧體便人”,所以稱為“雄風”,“庶人之風”會使人“生病造熱”,所以稱之為“雌風”。
【悅讀地圖】這首詞寫于蘇軾謫居黃州時所作。描寫作者在快哉亭上所見到的山光水色,并流露了對現(xiàn)實社會不滿的情緒。從寫作上說,一是以議論入詞;二是下片以“風”字作筋骨,一貫到底,結構嚴謹,環(huán)環(huán)相扣。
水調(diào)歌頭
黃庭堅
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無數(shù),枝上有黃鵬Q我欲穿花尋路,直上白云深處,浩氣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紅露濕大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唇丹臉,長嘯亦何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
【注釋】瑤草:仙草,指山里的香草。一何:何其,多么。武陵溪:用陶淵明《桃花源記》之意。武陵,今湖南常德市一帶。枝上:一作“花上”。浩氣展紅霓:一股豪邁之氣和天空里的彩虹相接。這句寫胸懷開闊,舒暢自如。紅露:花上的露水。金徽:即琴徽,這里指瑤琴。謫仙:世稱李白為謫仙。這里是作為嗜酒傲世的詩人來提他。白螺杯:用螺殼做的酒杯。這里代指喝酒。我為靈芝仙草:作者以山中不同凡俗的香草自比。靈芝,紫芝草。不為朱唇丹臉:不愿做一個涂脂抹粉、隨俗媚世的小人。
【悅讀地圖】這首詞反映了作者孤芳自賞、不肯媚世求榮的性格及其出世和人世矛盾的世界觀。
鷓鴣天
陸游
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斟殘玉瀣行穿竹,卷罷《黃庭》臥看山。
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
(選自《唐宋詞鑒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
【注釋】家住蒼煙落照間:是說住在風景美好的鄉(xiāng)下。塵事:指時事。斟殘玉瀣行穿竹:喝完了酒到竹林里散步。玉瀣,美酒。卷罷《黃庭》臥看山:看書倦了躺下來看山。卷,把書卷起來不看?!饵S庭》,道家的經(jīng)典著作。貪嘯傲:貪圖嘯傲自適的生活,以自由自在,不受官府管束自傲。元知造物心腸別:“元”同“原”。造物,上天。似等閑:不當一回事。
【悅讀地圖】通篇極寫閑適自在的生活,都是故意表示“絲毫塵事不相關”,不是作者心坎里的話。最后兩句才點明題意所在:南宋王朝最高統(tǒng)治者(造物者)不圖恢復,不用抗敵人才,英雄無用武之地,自然只好老死戶牖下了。
破陣子
辛棄疾
擲地劉郎玉斗,掛帆西子扁舟。千古風流今在此,萬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燕雀豈知鴻鵠,貂蟬元出兜鏊。卻笑瀘溪如斗大??习雅5对囀植唬繅劬p玉甌。
(選自《辛棄疾詞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注釋】擲地劉郎玉斗:指鴻門宴上范增把劉邦獻給他的玉斗置之于地。掛帆西子扁舟:指春秋越國的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打敗了吳國,功成身退,攜西施泛舟五湖而不返的事。燕雀豈知鴻鵠:指陳涉年輕時為人傭耕,有一次對同伙說茍富貴,勿相忘?!蓖镳囍S他,他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事。貂蟬:古代皇帝侍從官員帽上的裝飾物。兜鍪:頭盔。瀘溪:原詞有序,范南伯為張南軒辟宰瀘溪,范南伯遲遲未行。
【悅讀地圖】這首詞是作者勸范南伯要以國事為重,把瀘溪治理好,努力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以顯示自己的才能。
摸魚兒
元好問
問人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別離苦,是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景,只影為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鸞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選自《元好問全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注釋】雙飛客:指雁。雁常常成雙飛翔。只影為誰去:是說伴雁已遇害,我也無以為生。橫汾路:指雁的埋葬地汾水之畔。平楚:叢木叫楚,平楚即平林,遠樹。騷人:詩人。
【悅讀地圖】金章宗泰和五年,元好問到并州(今山西太原)赴試,路遇捕雁人,射殺一雁,另一雁悲鳴不去,投地殉情而死。元好問買下雙雁,葬于汾水之畔,累石為記,名為雁丘。后來再次經(jīng)過并州,寫下了這首詞。上片詠雁,下片詠雁丘,抒發(fā)了金亡后自己對故國的悼念之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