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孟子君子觀的四重面向

2018-02-09 16:18戴兆國毛加興
安徽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 2017年6期
關(guān)鍵詞:孟子

戴兆國+毛加興

關(guān)鍵詞: 孟子;君子觀;理想人格

摘 要: 孟子的君子觀是對孔子的繼承和發(fā)展。其理論有著四重面向,即君子的本性、君子的修為、君子的教育和君子的理想。孟子的君子觀不僅為構(gòu)建傳統(tǒng)社會君子文化起到了積極作用,而且對于培育社會主義新人也有很重要的時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 B222.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1 2435(2017)06 0712 08

Key words:

Mencius; the outlook of Junzi; ideal personality

Abstract:

The Menciuss outlook of Junzi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onfucius.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four aspects, namely the nature of a Junzi, the virtue of a Junzi, the education of a Junzi, the ideal of a Junzi. The Menciuss outlook of Junzi not only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society, but also has a very important valu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new people in socialist society.

《孟子》一書,涉及君子①的論述共計八十二處。通觀這些論述,可以發(fā)現(xiàn)《孟子》不僅繼承了孔子的君子觀,而且還做了豐富和發(fā)展。為了較為詳盡地把握孟子的君子觀,我們需要具體分析其君子觀的主要內(nèi)容,進而揭示其當代價值。總的來看,孟子君子觀展示出四個主要面向,即君子的本性、君子的修為、君子的教育和君子的理想。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社會主義新人的過程中,孟子的君子觀依然具有其獨特的時代價值。

一、君子的本性

《論語》中“君子”一詞共一百零七見。總的來看,《論語》主要是從一個有道德的人的角度來闡發(fā)論述君子的本性。②其中孔子弟子問君子有三處。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論語·為政》)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痹唬骸安粦n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論語·顏淵》)

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論語·憲問》)

從這三次問答可以看出,《論語》主要是從德行和使命角度對君子做出認定??鬃哟鹱迂晢?,強調(diào)的是君子要言行一致。答司馬牛問則是著重說明君子要保持內(nèi)心無憂無懼的穩(wěn)定狀態(tài),其實質(zhì)是君子要有內(nèi)在的誠敬心態(tài)。答子路問則是明確君子要抱有誠敬的心態(tài),要以安定天下百姓為自己的使命。在這一方面,堯舜都還有做得不夠的地方。從這些問答可以看出,孔子認定君子要有良好的品德,負有崇高的社會使命。 在其他儒家文獻中,從道德稱謂角度對君子做出描述性界定的文字有不少。如《大戴禮記·哀公問五義》:哀公曰:“善!何如則可謂君子矣?”孔子對曰:“所謂君子者,躬行忠信,其心不買;仁義在己,而不害不志;聞志廣博而色不伐;思慮明達而辭不爭;君子猶然如將可及也,而不可及也。如此可謂君子矣?!保ū酒Ч涂鬃佑懻摿擞谷恕⑹?、君子、賢人、圣人五種人的不同表現(xiàn),君子只是道德表現(xiàn)序列中的一種。)《白虎通義·號》:“或稱君子何?道德之稱也。君之為言群也;子者,丈夫之通稱也。故《孝經(jīng)》曰:‘君子之教以孝也,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何以言知其通稱也,以天子至于民。故《詩》云:‘凱弟君子,民之父母?!墩撜Z》云:‘君子哉若人。此謂弟子。弟子者,民也?!保ㄟ@是論君子之通稱的文字。在這段文字中,明確指出君子是“道德之稱”,說明到了漢代,認為君子具有道德性含義已經(jīng)成為人們的共識。)從社會生活運轉(zhuǎn)的實際狀況來看,君子在德與位之間確實需要找到某種平衡。給予有德之人恰當?shù)纳鐣匚?,也是對君子角色的社會認同。(黎洪雷:《孔子“君子學(xué)”發(fā)微》,《中山大學(xué)學(xué)報》2011年第1期。)

在此基礎(chǔ)上,孟子對君子的本性進行了明確的闡述。

孟子曰:“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保ā睹献印るx婁下》)

孟子曰:“君子所以異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于禽獸又何難焉?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乃若所憂則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為法于天下,可傳于后世,我由未免為鄉(xiāng)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則亡矣。非仁無為也,非禮無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則君子不患矣?!保ā睹献印るx婁下》)

這兩段話論述的基調(diào)是將君子看作有德性的人,大體沒有離開孔子對君子的基本看法。但仔細分析,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孟子所理解的君子有著自己特殊的本性。第一段話是從人禽之別的角度強調(diào)君子的人性根據(jù),第二段話是從圣凡之分的角度說明君子的社會性特點,兩者都是強調(diào)君子獨有的本性。

我們先看第一段話。孟子說人與動物的區(qū)別非常小,一般人根本不會顧及這種區(qū)別,但是君子卻能夠深入地反思這一區(qū)別?!皫紫?,無幾也。知義與不知義之間耳。眾民去義,君子存義也?!盵1]223人禽之間的那一點區(qū)別就在于對義的遵從與否。人作為社會動物,知道要保存義、遵從義、踐行義。因為君子能夠?qū)θ饲葜畡e有清晰的判斷,所以他們懂得由仁義而行,這才是君子的本性。舜作為君子的代表和典型,就做到了這一點。“庶物即禽獸也。‘明于庶物,知禽獸之性情,不可教之使知仁義也。同此飲食男女,人有知則有倫理次序、察于人倫,知人可教之使知仁義也。舜,君子也。庶民不能明于庶物,察于人倫,故去之。舜能明于庶物,察于人倫,故存之?!盵2]5680舜作為君子的代表,能夠判斷人與動物的幾希之別,自覺地以仁義來約束自己。由此可見,人禽之別是定位君子本性的第一步,也就是君子本性的第一方面。endprint

再看第二段話。這段話的主旨是說君子與普通人的不同就在于其存心。君子以仁禮存心,時刻以仁禮之心來約束自己。當君子遭遇到不公正的對待時,他不會將之歸結(jié)為環(huán)境,而是反躬自問自己是否心存仁禮。君子的自我追問代表的不僅僅是人性的自覺,更是對人的社會性本質(zhì)的一種自覺。賈誼《新書·勸學(xué)篇》云:“謂門人學(xué)者:舜何人也,我何人也?夫啟耳目,載心意,從立移徙,與我同性,而舜獨有賢圣之名,明君子之實,而我曾無鄰里之聞。寬徇之智者,獨何異?然則舜僶俛而加志,我儃僈而弗省也。”君子內(nèi)心始終存有終身之憂,這是孟子對儒家君子觀核心面向的揭示。君子并非天生,君子的自我造就是奠基于其內(nèi)心的道德自覺。一個生活于社會中的人,當他看到舜得到人們的尊敬,舜的事業(yè)能夠相傳于后世,自己卻只停留于鄉(xiāng)人的水平,他的內(nèi)心就會生起“舜,人也;我,亦人也”的憂思之問。正是因為人認識到自己的社會使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促使他心生憂思,努力去改變現(xiàn)有的狀態(tài),進而促進自己的發(fā)展。這是一種對人生自我存在狀態(tài)不滿的憂思,是人性與社會性自覺的憂思,是儒家君子觀的千年之憂思。

孩童之童在走向成人的過程中,如果都能夠自覺地發(fā)出“舜,人也;我,亦人也”的憂思之問,那么人對自我欠缺的反思就會油然而生,就會充沛于人的現(xiàn)實生活中。這是人由野蠻走向文明、由自暴自棄走向道德自覺、由被動領(lǐng)受走向人生境界提升的道路之始。培養(yǎng)和激發(fā)這種憂思意識,可以促進兒童樹立長遠的人生目標,為人們堅持人生追求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孟子對君子本性的揭示,既為我們展示了人脫離自然禽獸狀態(tài)應(yīng)有的道德自覺,也為我們揭示了人融入社會狀態(tài)應(yīng)有的道德承擔。這一理論對人的自然本性和社會本性的特點都做出較好的說明,在一定程度上與唯物史觀強調(diào)的人要在社會中發(fā)展成熟的道理是一致的。當今時代倡導(dǎo)的文化自覺,道德自覺是其中的主要內(nèi)容。一個沒有道德自覺的人,不可能成為一個君子,一個缺乏道德承擔的人,也不可能成為一個君子。道德自覺是保障一個人走向文化自覺的前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個人層面的價值,都需要有高度的道德自覺作為前提。接續(xù)孟子的君子觀,倡導(dǎo)培養(yǎng)君子人格,就必須立足于道德自覺,喚醒每個人內(nèi)心對自我存在不滿足的意識,推動人們成就、提升和完善自我。

二、君子的修為

在《論語》中,孔子和弟子討論君子時,認為君子培養(yǎng)德行,實現(xiàn)使命,就是君子修為的方向。君子的修為,要基于仁道的立場。只有在內(nèi)心仁德的約束下,君子才能不斷提升自我修養(yǎng)的水平。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論語·里仁》)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論語·泰伯》)

人們在世俗生活中,其人生的常態(tài)是追求富貴利達。君子也是常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環(huán)境中,但是君子在追求生活理想的時候,總是以仁德來要求自己。不以仁道改變貧賤,獲得富貴,不是君子的選擇。保持安貧樂道的心態(tài)是對君子的基本要求。孔子認為,君子應(yīng)該注重自己的修為,即便遭遇顛沛困窘的生活狀態(tài),他也不能放棄追求仁道,修養(yǎng)內(nèi)在的仁德。正因為君子如此關(guān)注自己的修為,所以在容貌、顏色、辭氣的日常表現(xiàn)中,都能夠堅持仁德善道。君子的善言德行,表現(xiàn)在言談舉止之中,一定讓其他人感到親切、溫暖。

孔子認為君子通過自己的修為,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表現(xiàn)出高品質(zhì)的德性。因為君子遵循仁道,他的容貌動作就會遠離暴戾怠慢,他的面容臉色就會給人以信賴,他的言辭氣息就會遠離鄙陋錯誤。當君子能夠嚴格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端正自己的心態(tài)意念,他就能夠在社會生活中從容自得,表現(xiàn)出高妙的德行。

子謂子產(chǎn),“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論語·公冶長》)

君子以恭謹?shù)难孕幸笞约?,以恭敬的心態(tài)面對長上,以惠愛的要求長養(yǎng)百姓,以合宜的方式使用人民。君子將內(nèi)在的德性化為可見的德行,其社會行為無一不在仁道的要求之下,其所承擔的各種社會責任也就得到了落實。這樣的君子就是值得人們期待的,也是每個社會人所應(yīng)該努力達到的。

上文已討論過君子不是天生的,必須經(jīng)過長期的修為加以養(yǎng)成。孟子的君子觀除了對君子的本性做出了深刻的論述,對君子的具體修為也進行了探討。概括這些內(nèi)容,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君子為善之道,君子深造之道,君子出入之道。

君子自我養(yǎng)成的前提是君子的為善之道。儒家希望君子能夠以善道取人,在自我成長和人生交往中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由此促進自我朝著自我完善的方向發(fā)展。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于人以為善,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于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保ā睹献印す珜O丑上》)

與人為善不僅體現(xiàn)了君子對自我的道德要求,更是對人際關(guān)系交往的道德規(guī)范。在孟子看來,堯舜禹這些古代的圣賢,他們總是能夠聞過則喜、從善如流。取人以善,就是與人為善。每個人只要抱有欣賞他人之善的心態(tài),學(xué)習(xí)他人的優(yōu)點,反思自己的不足,這樣的人一定能夠做到善待他人,同樣也就會得到他人的善待。

在孟子的君子觀中,要求人們與人為善,離不開他所持有的人性善的立場。孟子曰:“言人之不善,當如后患何!” (《孟子·離婁下》) 對此,后人有過這樣的解釋?!把匀酥簧普?,或挾持長短以要人之畏己,或抑此伸彼以取人之歡心,或借彼脅此以希人之利賴。乃人之有不善也,弱者恒護過而生其憤,強者多疑忌而逞其威,別斯人也,其將如后患何哉!”[3]498從積極心理學(xué)角度說,王夫之的解釋帶有非常鮮明的正面激勵導(dǎo)向。人們?nèi)绻萑氲秸J定他人不善的揣測中,懦弱的人就有可能掩蓋過錯,心生憤怒,強力的人就會心生疑竇,逞強示威。這都會給正常的人際交往帶來困難。endprint

孟子曰:“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帶而道存焉; 《孟子正義》曰:“胸臆當心,亦居帶上,仁守于心,而吐于口,故四體不與也。守雖明言修身,而未言所以修身之事,趙氏以仁義明之,謂所以修身者為守此仁義也?!洞呵锓甭丁と烁碧鞌?shù)篇》云:‘天地之象,以要為帶。帶而上者盡為陽,帶而下者盡為陰,各其分。陽,天氣也。陰,地氣也。董子之說,以天任陽不任陰,天之太陰,不用于物而用于空,此亦不下帶而道存之義?!眳⒁娊寡骸睹献诱x》,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1011頁。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蕓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輕?!?(《孟子·盡心下》)

君子之言必以正心,君子之守必以修身。正心以得善言,修身以踐善道。因為君子能夠保持內(nèi)心的純正,行為的規(guī)約,所以君子之言行都能夠達到善的要求。孟子指出,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人往往忘記了自己修養(yǎng)的重要,而將精力和時間放在對他人的評價和議論上。這種“舍其田而蕓人之田”的做法,是對自我修養(yǎng)的放棄,其結(jié)果則是“自任以輕”。應(yīng)當說,儒家對自我修養(yǎng)的內(nèi)向要求,代表了儒家心性論的特定指向。儒家希望通過每個人自我的內(nèi)在觀照,以實現(xiàn)自我的完善。君子的為善之道就是循從了這一邏輯。

守善、為善之道是能夠保持善言善行能夠不斷進入新的境界,這就是君子養(yǎng)成的深造之道。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 “左右逢源”在現(xiàn)代漢語中使用,有時也有貶義的用法。如“到了需要逢場作戲、八面玲瓏、看風(fēng)使舵、左右逢源的時候,就更指著楊巴那張好嘴了?!眳⒁婑T驥才:《俗世奇人》,作家出版社2008年版,第59頁。 ,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離婁下》)

在孟子看來,君子在守善、行善的過程中,對善有深刻的體認,因而能夠在行住坐臥中達到自然的狀態(tài)。這種自然狀態(tài)反映在君子的言行中,就是內(nèi)在的自得。這是君子與善為伍,左右逢源的最好表現(xiàn)?!把跃觿?wù)于深造而必以其道者,欲其有所持循,以俟夫默識心通,自然而得之于己也。自得于己,則所以處之者安固而不搖;處之安固,則所藉者深遠而無盡;所藉者深,則日用之間取之至近,無所往而不值其所資之本也?!盵4]292根據(jù)朱熹的理解,君子在日用常行中,以踐行善道為己任,時刻不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君子的深造之道就是努力處于善地,以期得到生命的穩(wěn)固根基,有了穩(wěn)固的生命根基,再力行致遠。在君子的生命中,善道成為修養(yǎng)的坦途和通衢。故此王夫之在《讀四書大全說》中指出:“深造之以道,則以道養(yǎng)其心,而心受養(yǎng)于道,故其自然而得者,唯吾心之所自生也?!盵5]1018君子以道養(yǎng)心,心則受養(yǎng)于道,道心一體,自然而得。在這樣的深造之道中,君子走向自我養(yǎng)成的境界。

在君子的修為中,除了為善之道、深造之道外,孟子還提出了君子的出入之道。這是對君子在社會生活中行為的規(guī)范和指引。

曰:“敢問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旗,大夫以旌。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豈敢往哉?況乎以不賢人之招招賢人乎?欲見賢人而不以其道,猶欲其入而閉之門也。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对姟吩疲骸艿廊鐓},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比f章曰:“孔子,君命召,不俟駕而行;然則孔子非與?”曰:“孔子當仕有官職,而以其官召之也?!保ā睹献印とf章下》)

這是萬章和孟子討論士的行為的一段話。在一定的社會秩序中,不同的人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在出入社會的過程中其所獲得的社會認同也是不一樣的。諸侯要以不同的禮節(jié)對待不同的人。如果打亂社會身份認同的標準,必將破壞社會基本的秩序,造成混亂。 從社會學(xué)角度看,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定的角色和身份。如何保證這些身份的穩(wěn)定性,離不開社會生活提供的較為穩(wěn)定的禮制和法則。這種角色和身份的確認,不是社會等級制的必然要求。換言之,社會等級制所嚴格規(guī)定的不可逾越的身份等級,不是儒家所倡導(dǎo)的,也是人類理想社會所需要消除的。 孟子指出,君子能夠正確地面對已經(jīng)形成的社會秩序,掌握出入社會的基本禮制。這一禮制的核心就是義和禮。孟子把義和禮比喻為君子出入的路和門。每個人每天都要行走在路上,出入于各種門徑,為此必須懂得出入門路的規(guī)則。規(guī)則意識是現(xiàn)代社會人們必須遵守的,這是社會良性運轉(zhuǎn)的前提和底線。堅守義和禮的底線,其實就是對道德規(guī)范和法律法規(guī)的尊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法治就是要求人們遵守法律,維護法律底線。雖然人們可能會有不同的社會身份,從事不同的社會職業(yè),但是出入合義之路、禮節(jié)之門卻是對每個人最為基本的要求。在這個意義上,孟子強調(diào)君子的出入之道是為所有人做出的范導(dǎo),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君子通過為善、深造、出入之道的不斷修為,日臻完善。君子在提升道德修為的過程中,還需要以教育之道來豐富自我。這就是君子的教育之道。

三、君子的教育

道德是人類社會生活中最美麗的風(fēng)景。人類只有走出俗世生活的沼澤,避開執(zhí)著功利的荊棘叢,整體登上道德的高原,才有可能擁有真善美統(tǒng)一的理想藍天。儒家關(guān)注君子的內(nèi)在修養(yǎng),倡導(dǎo)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常道,就是將君子的自我成就聚焦于內(nèi)在道德素質(zhì)的不斷提升。實現(xiàn)這一目的,離不開君子的教育。

子曰:“君子博學(xué)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論語·雍也》)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xué)以致其道。”(《論語·子張》)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弊迂曉唬骸胺蜃幼缘酪??!保ā墩撜Z·憲問》)

人類文明累積的成果是君子博學(xué)的對象,社會進步發(fā)展形成的禮制規(guī)范是君子行為的標準。君子之學(xué)不只在于成事,更在于致君子之道。在孔子看來,君子之道是仁、知、勇的高度統(tǒng)一。仁者注重自我反省,遠離憂煩。知者注重釋疑解困,遠離迷惑。勇者注重守禮養(yǎng)志,遠離畏懼??鬃幼灾t地認為自己都很難做到這三點。由此可見,君子在自我養(yǎng)成的過程中,學(xué)習(xí)和教育是何等的重要。endprint

分析地看,君子的修為內(nèi)在蘊含著其自我教育的基本途徑。孟子的君子觀強調(diào)君子不僅注重自我教育,而且也為教化大眾不斷付出努力。從人們道德養(yǎng)成的角度看,君子希望通過各種教育方式來教化大眾,提高人們的道德水準。

公孫丑曰:“《詩》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孟子曰:“君子居是國也,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其子弟從之,則孝悌忠信?!凰夭唾?,孰大于是?”(《孟子·盡心上》)

當公孫丑向孟子提出君子不耕而食的問題,孟子的回答是,君子之用不在乎耕種,而在于為社會提供遵從道德的典范,同時,君子還教化培育出更多的遵守孝悌忠信的人?!熬幽苁谷嘶涞赖?,移其習(xí)俗,身安國富而保其尊榮,子弟孝悌而樂忠信,不素餐之功,誰大于是,何為不可以食祿?!盵1]369孟子提出君子可以不耕而食,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君子輕視各種生產(chǎn)勞動。君子的使命是為穩(wěn)定有序的社會提供道德的保障。為此,君子所教化的對象沒有嚴格的區(qū)分,君子教化大眾的手段也是多樣的。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保ā睹献印けM心上》)

從邏輯的角度看,孟子提出的君子之所以教者五,相互之間不是并列的邏輯關(guān)系。五種情況分別對應(yīng)了不同的對象,以及不同的需要。對此,王夫之有很明確的解釋:“五句須從‘君子之所以教上分別五種教法,不可但在受教者才質(zhì)上講?!畷r雨化者,其德已成,不須更就下學(xué)上瑣屑,止以其未達一間,急從大本大原上擴充之,使一聞而即悟。余人時未至,不能喻也?!傻抡?,其人已有自得之善,而不能得其全體,則為因其所知所能,而示盡善之道,此以實學(xué)示之者也。‘達財者,材各有所長,而不能通于其所短,則抑其所過而矯其所未逮,而達之于其所未達。立說不妨因人而異?!饐栒?,乃初學(xué)之士,疑而來問,則因事以告,不必引申至他端,反使之疑也?!绞绨穗S法以示后世,深切著明,足以感動人使興起,而道無不備,人皆可取法以長其善而除其惡也。此以著書立說言?!?《孟子講義》曰:“時雨化之,蓋如孔子所云:‘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孟子所謂四體不言而喻者也,非圣人不足以為教,亦非大賢不足以受教也。成德所以教德行之科,達財所以教言語、政事、文學(xué)諸科。答問乃因偶爾來問之人,而答以正道,如孔子之待孟懿子,孟子之待曹交之流,不必答及門弟子也。私淑艾乃所以教后世,身雖已歿而言行所被,必有聞風(fēng)興起者也?!眳⒁娨τ栏牛骸睹献又v義》,黃山書社1999年版,第242頁。 這一概括非常全面。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孟子非常重視君子之教的德性方面。那些缺少自我德性要求的人,不在君子教化之列。孟子曰:“挾貴而問,挾賢而問,挾長而問,挾有勛勞而問,挾故而問,皆所不答也?!?(《孟子·盡心上》) 凡人有所挾,則心中有所恃。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有先入主觀之見,有傲嬌凌人之態(tài)。這樣的人即使面對君子的教化也有可能不為所動。君子對教化對象的選擇,體現(xiàn)了孟子君子觀的理性主義特點。

由于君子能夠遵循教化的規(guī)律,緊緊圍繞培養(yǎng)德性這一成人的核心,因而君子能夠在成己成人中走向更高的德化境界。

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cè)缫病⒅辉?,利之而不庸,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豈曰小補之哉?”(《孟子·盡心上》)

君子在自我修為、專注教化的過程中,能夠推進王道政治的實現(xiàn)。君子興起的教化之風(fēng),最終起到了過化存神的效果。“‘所過者化,是其尊賢敬老、問疾苦、興禮教之德,興起民志,以自趨于善?!嬲呱瘢浅4嫣煜掠谛?,自有天時人事與之相應(yīng)而不失其機緘,則因以應(yīng)之而自治?!斓匾栽煳镏窕?。無所不屆而順施不匱曰‘同流”。 “蓋君子之心即天下之心,則天地之氣自應(yīng)乎君子之氣?!眳⒁娡醴蛑骸端臅?xùn)義》(船山全書:第八冊),岳麓書社1990年版,第844頁。 孟子將對君子教化之論的闡釋與自己的王道仁政結(jié)合在一起。君子通過自己的垂范,為世人確立了行為的準則。君子之風(fēng)所到之處,正人心、立政教、行仁政,君子的高尚人格和德性實踐就能與天地同流,與時代同步。單純以知識灌輸?shù)慕逃`背了成人的基本規(guī)律。如果以分數(shù)衡量教育結(jié)果,這種教育其實已經(jīng)走向異化。當今時代出現(xiàn)的許許多多的學(xué)校和家庭教育的悲劇莫不與此相關(guān)?;貧w德性和德行的教化,而不是單一的科學(xué)知識的傳授和獲取,才是未來教育發(fā)展的方向。

四、君子的理想

儒家提倡君子追求的理想具有鮮明的德性色彩,其對君子理想的期待有著很高的道德勢位。常人所追求的貨利所得,不在君子的理想之列。在某種意義上,儒家提倡君子的理想追求要以德性生活的滿足和完善為最終目標。這是對常人物質(zhì)生活追求的超越和糾偏。在對生命理想的期待中,君子所謀之道不是俗常的飲食飽暖,不是感性的利祿功名。在實現(xiàn)生命理想的進程中,君子謀道是最高的價值追求,謀事只具有實現(xiàn)謀道的手段價值。

君子謀道的生命理想在《論語》中有鮮明的表達。

子曰:“君子不器?!保ā墩撜Z·學(xué)而》)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者,餒在其中矣;學(xué)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

人們生活在現(xiàn)實社會,生存是第一要義。但是追求生存不是君子的終極使命?!墩撜Z》認為君子首先不能把自己當作謀得生存的手段和器具。君子要在成為器和追求道之間,找準自己的位置。因為避免成為器具性的存在,君子就必須將謀道看作生命之要。謀道對于君子來說,其實已經(jīng)超越了簡單的物質(zhì)性生存?!墩撜Z》提倡君子要做到憂道不憂貧,這與前文所論的君子千年之憂也是一致的。

君子謀道的理想深深影響了儒家的君子觀。孟子不僅繼承了孔子這一思想,而且還提出了君子不可以貨、君子之志與功的統(tǒng)一,以及君子之樂的更為豐滿的君子理想。

在回答弟子為何接受他人的饋贈采取不同的標準這一問題時,孟子提出“無處而饋之,是貨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 (《孟子·公孫丑下》) 君子不可以貨,這就明確提出君子不能夠以貨而取。君子的理想追求與人之本性的內(nèi)在要求是一致的。endprint

孟子曰:“廣土眾民,君子欲之,所樂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樂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雖大行不加焉,雖窮居不損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見于面,盎于背,施于四體,四體不言而喻。”(《孟子·盡心上》)

戰(zhàn)國時代,士風(fēng)強勁。心存抱負和理想的士人,都希望建功立業(yè)。但是這一切在孟子看來,都不應(yīng)該成為君子的理想追求。“君子所稟天之性,雖大而行道于天下,且不能加益其性;雖窮居在下,且不能損滅其性:以其所生之初,受之于天,有其分定故也。故君子所性,是仁、義、禮、智,四者根生于心,顯而形著德容,其生于色,則睟然潤澤見于面,又有光輝乎其前,盎盎然見于背,又有充實乎其后,而旁溢流通乎左右上下四體?!盵1]363君子從自己的德性本質(zhì)出發(fā),時刻關(guān)注自我成就之道,將對仁義禮智的追求當作生命的全部。只有這樣,君子才能夠真正凸顯自己的本質(zhì),達致自己的理想。

君子在追求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過程中,注重將行為的動機與結(jié)果很好地結(jié)合在一起。

彭更問曰:“車數(shù)十乘,從者數(shù)百人,以傳食于諸侯,不以泰乎?”孟子曰:“非其道,則一簞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則舜受堯之天下,不以為泰,子以為泰乎?”曰:“否,士無事而食,不可也?!痹唬骸白硬煌üσ资拢粤w補不足,則農(nóng)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則梓匠輪輿皆得食于子。于此有人焉,入則孝,出則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學(xué)者,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梓匠輪輿而輕為仁義者哉?”曰:“梓匠輪輿,其志將以求食也;君子之為道也,其志亦將以求食與?”曰:“子何以其志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曰:“食志?!痹唬骸坝腥擞诖?,毀瓦畫墁,其志將以求食也,則子食之乎?”曰:“否?!痹唬骸叭粍t子非食志也,食功也?!保ā睹献印る墓隆罚?/p>

君子德性理想的實現(xiàn)既有動機層面的志的具體要求,也有結(jié)果層面的功的落實。在彭更看來,孟子周游于列國之間,收到國君們的奉養(yǎng)。但是孟子言必稱堯舜、道性善的主張,對強國稱霸并無幫助。孟子謀道的理想,于諸侯之事業(yè)無補。彭更的看法代表了世俗對君子謀道理想的懷疑,不過是世俗的謀食之見。對此,孟子提出,君子對志的追求與對功的期待是一致的。從來就沒有脫離功的志,也沒有離開志的功。人們的行為總是志與功的統(tǒng)一。君子在良好的德性動機支配下,再通過德行實踐,就可以達到“通功易事”的效果,君子的理想就實現(xiàn)了動機和結(jié)果的統(tǒng)一。君子謀道其實體現(xiàn)了道德主體的自覺。堅守道的原則,是“儒家君子修身進行內(nèi)向超越的終極追求,亦是君子人格主體性復(fù)歸的關(guān)鍵所在?!?馬蘭蘭、李振綱:《“文人” 到“君子”: 儒家君子主體人格的復(fù)歸》,《寧夏社會科學(xué)》2016年第5期。

在理想追求過程中,注重動機和結(jié)果的統(tǒng)一,君子就能夠不斷提升生命境界。孟子認為,君子所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是生命的釋然和快樂。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保ā睹献印けM心上》)

人生的快樂是生命成長的本義。君子的理想追求也是如此。在孟子那里,君子之樂有三重。第一重是家庭的幸福和美滿,第二重是內(nèi)心的坦蕩和無疚,第三重則是能夠廣收英才施行教化和培育。這三重快樂是君子生命追求的最高境界,那種事功層面的“王天下”都不能與之相比。在君子之樂的三重境界中,我們可以看出儒家對君子理想的期盼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充滿著人間的溫情。君子立世,身心健康,家庭完整,這是凡世生活的基礎(chǔ)。內(nèi)心安定,無愧于天,無怍于人,這是生命不斷前行的保證。在此基礎(chǔ)上,君子如果能夠與天下之英才相伴,彼此垂范,相互學(xué)習(xí),教學(xué)相長,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君子三樂的境界追求,顯示了儒者的現(xiàn)世擔當和對人類慧命不墜于地的內(nèi)心期待,體現(xiàn)著君子對自我完善的德化境界的追求。 戴兆國:《中西道德哲學(xué)的差異性——以孟子和康德為中心的考察》,《安徽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12年第4期。 君子的理想不是枯燥的道德說教,而是直面現(xiàn)世生活的清醒追求。

孟子對君子達至理想快樂之境界的期盼,對于今天人們理想信念的確立有著極大的啟示。留守兒童、空巢老人,人格分裂、兩面人性,焦慮浮躁、抑郁流行,這些常見的社會性病癥都是因為偏離了對人生理想的合理定位。回歸和弘揚君子的謀道意識,對于治愈乃至消除這些病癥都有極大的幫助。

在繼承和發(fā)展孔子君子觀的基礎(chǔ)上,孟子將君子的本性、君子的修為、君子的教育和君子的理想一一揭示出來,為儒家的生命追求標示出最為鮮明的人生成長地圖。社會主義新人的培養(yǎng),需要以崇高道德境界為引領(lǐng),需要關(guān)注每個人主體人格的覺醒,需要每個人主動成就自我。孟子的君子觀的四個面向,對于當前社會主義新人的培養(yǎng),無疑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 趙岐,孫奭.孟子注疏[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

[2] 焦循.孟子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87.

[3] 王夫之.四書訓(xùn)義(船山全書:第八冊)[M].長沙:岳麓書社,1990.

[4]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

[5] 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船山全書:第六冊)[M].長沙:岳麓書社,1990.

責任編輯:錢果長endprint

猜你喜歡
孟子
孟母戒子
杯水車薪
柔軟生活
磨刀不誤砍柴工
大郭小郭行軍鍋(連載二)
如花綻放
漫畫
孟子說仁德
孟母教子
漫畫《孟子》(一)
清镇市| 盐津县| 宜宾市| 平江县| 靖江市| 特克斯县| 弥勒县| 沁水县| 桃江县| 靖州| 庐江县| 克拉玛依市| 南溪县| 和田县| 哈巴河县| 香河县| 吕梁市| 依安县| 通辽市| 汉源县| 驻马店市| 武穴市| 石台县| 绍兴县| 涿州市| 新和县| 全南县| 历史| 中山市| 三河市| 阿瓦提县| 英德市| 迁安市| 瑞金市| 印江| 三明市| 威信县| 石泉县| 个旧市| 陆川县| 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