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用“眼中釘”一詞,來形容極為仇視的人。關(guān)于這個詞的來歷,有一段很有趣的歷史故事。
后唐明宗時期,宋州節(jié)度使叫趙在禮,他是皇親國戚,又掌握著地方的軍政大權(quán),便無法無天,到處搜刮民財,欺壓百姓。宋州的人民吃盡了苦頭,對他恨之入骨。
趙在禮在宋州做了幾年官之后,覺得宋州太窮了,撈不了多少油水,就通過賄賂上司的辦法要求調(diào)到富裕的永興做官。宋州的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奔走相告,高興地慶賀道:“趙在禮走了,這真是咱老百姓的福氣,好像拔掉了眼中的一根釘子!”
不料,這話傳到趙在禮的耳朵里,氣得他暴跳如雷,立即修書一封上奏皇帝,請求繼續(xù)留在宋州。皇帝還以為他深得民心,很快就批準了他的請奏。趙在禮一回來,宋州的老百姓可就遭殃了。趙在禮下令,讓宋州的老百姓每人交一千大錢作為“拔釘錢”,不然就押到官府去坐大牢。宋州的百姓只好在心里憎恨這個“眼中釘”,但錢還是得交。
另有一說:相傳,北宋真宗年間,宰相丁謂和太監(jiān)狼狽為奸,把持朝政。當時,老宰相寇準尚在朝中,丁謂深知寇準為官清廉,剛正不阿。生怕自己所做的壞事被他拿住把柄,引發(fā)后患,就千方百計地在皇上面前說他的壞話,后來寇準被排擠出了京城。
丁謂的所作所為,老百姓看得清清楚楚。不久,出現(xiàn)了一首民謠。歌中唱道:“欲得天下寧,須拔眼中??;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备柚械摹岸 保傅木褪嵌≈^。于是,“眼中丁”逐漸流傳開來。到后來,“丁”又演變成“釘”。endprint